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科室名称
特色服务项目名称
应开展
项目数
实开展
项目数
1
妇产科
推拿、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熏洗(足 浴)、针刺、艾条灸、局部用药、耳穴埋籽、 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穴 位注射
10项
13项
2
儿科
雾化吸入、艾条灸、推拿、刮痧、拔罐、穴 位贴敷(冬病夏治)、中药熏洗、中药外敷、 中药灌肠、耳穴埋籽
9项
10项
3
眼科
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 熏眼法、敷眼法、针刺、艾灸、耳穴埋籽、 穴位贴敷、局部按摩、中药封包治疗、穴位 注射、雾化吸入、眼部注射
15项
16项
4
耳鼻咽喉 科
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 漱、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 放血疗法、中药外敷、耳穴埋籽、烙治、割 治、啄治、按摩导引、针刺、艾条灸
18项
20项
14
感染性 疾病科
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 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籽
7项
8项
15
康复科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 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 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 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 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 埋籽、康复养生
9项
12项
8
推拿科
针刺、推拿、艾灸、湿热敷、拔罐、穴位注 射、穴位埋线、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 刀
7项
10项
9
急诊科
中药内服、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药 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
药灌肠、艾灸、耳穴埋籽、穴 位贴敷、拔罐、中药熏洗(足浴)、穴位按 摩、刮痧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HEN system office 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XXX医疗技术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1.毫针技术2.头针技术3.耳针技术4.腹针技术5.眼针技术6.手针技术7.腕踝针技术8.三棱针技术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11.皮肤针(梅花针)12.芒针技术13.鍉针技术14.穴位注射疗法15.埋线疗法16.平衡针技术17.醒脑开窍技术18.XXX针疗技术19.贺氏三通技术20.子午流注技术21.灵龟八法技术22.飞腾八法技术23.电针技术24.针刺麻醉技术25.鼻针技术26.口唇针技术27.浮针技术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1.直接灸技术2.隔物灸技术3.悬灸技术4.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6.热敏灸技术7.雷火灸技术3、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1.刮痧技术2.撮痧技术3.放痧技术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1.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4.针罐技术5.刺络拔罐技术6.药物拔罐技术7.刮痧拔罐技术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1.针刀技术2.带刃针技术3.刃针技术4.水针刀技术5.钩针技术6.长圆针技术7.铍针技术8.拨针技术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5.经穴按摩技术6.扶引技术7.小儿按摩技术8.器物辅佐按摩技术9.耳鼻喉擒拿技术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4.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6.泡洗技术7.淋洗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7.牵引技术8.练功康复技术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1.枯痔技术2.痔技术3.挂线技术4.中药托管技术5.注射固脱技术十、其他类技术目录(14种)1.砭石治疗技术2.蜂针治疗技术3.中药点蚀技术4.经穴电疗技术5.经穴超声治疗技术6.经穴磁疗技术7.经穴光疗技术8.揉抓排乳技术9.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10.脐疗技术11.药线(捻)引流技术12.烙法技术13.啄法技术共96种请门诊科室妇科、针灸科、针刀科、骨科、儿科、外科、内科等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科室应展开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上报医务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科室名称
特色服务项目名称
应开展
项目数
实开展
项目数
1
妇产科
推拿、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熏洗(足浴)、针刺、艾条灸、局部用药、耳穴埋籽、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穴位注射
10项
13项
2
儿科
雾化吸入、艾条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耳穴埋籽
17项
17项
5
骨伤科
普通针刺、外固定、外固定调整术、牵引、穴位注射、拔罐、耳穴埋籽、艾条灸
6项
8项
6
肛肠科
针刺、艾条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拔罐、耳穴埋籽
10项
13项
7
针灸科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
18项
21项
总计
151项
182项
9项
12项
8
推拿科
针刺、推拿、艾灸、湿热敷、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
7项
10项
9
急诊科
中药内服、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
5项
8项
10
脾胃病科
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中药熏洗(足浴)、穴位按摩、刮痧
7项
9项
11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科室名妇产科推拿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熏洗足浴针刺艾条灸局部用药耳穴埋籽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穴位注射10儿科雾化吸入艾条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耳穴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局部按摩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眼部注射15耳鼻咽喉科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放血疗法中药外17骨伤科普通针刺外固定外固定调整术牵引穴位注射拔罐耳穴埋籽肛肠科针刺艾条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拔罐耳穴针灸科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科针刺推拿艾灸湿热敷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急诊科中药内服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中药熏洗足浴穴位按摩刮痧针刺艾灸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穴位按摩养生保健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穴位注射刮痧穴位按摩外科贴敷切开引流药捻扩创结扎垫棉中药熏洗灌注灌肠涂擦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外用中药临方调配拔罐雾化吸入穴位注射刮痧18感染性疾病科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康复科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埋籽康复养生18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21项
总计
151项
182项
9项
10项
3
眼科
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局部按摩、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眼部注射
15项
16项
4
耳鼻咽喉科
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放血疗法、中药外敷、耳穴埋籽、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针刺、艾条灸
17项
17项
5
骨伤科
普通针刺、外固定、外固定调整术、牵引、穴位注射、拔罐、耳穴埋籽、艾条灸
6项
8项
6
肛肠科
针刺、艾条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拔罐、耳穴埋籽
10项
13项
7
针灸科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
18项
20项
14
感染性
疾病科
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籽
7项
8项
15康复科ຫໍສະໝຸດ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埋籽、康复养生
3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5项8项10脾胃病科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中药熏洗足浴穴位按摩刮痧7项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11心血管病科针刺艾灸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穴位按摩养生保健5项7项12老年病科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穴位注射刮痧穴位按摩8项10项13外科贴敷切开引流药捻扩创结扎垫棉中药熏洗灌注灌肠涂擦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外用中药临方调配拔罐雾化吸入穴位注射刮痧18项20项14感染性疾病科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籽7项8项15康复科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埋籽康复养生18项21项总计151项182项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10项
3
眼科
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局部按摩、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眼部注射
15项
16项
4
耳鼻咽喉科
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放血疗法、中药外敷、耳穴埋籽、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针刺、艾条灸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科室名称
特色服务项目名称
应开展
项目数
实开展
项目数
1妇Biblioteka 科推拿、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熏洗(足浴)、针刺、艾条灸、局部用药、耳穴埋籽、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穴位注射
10项
13项
2
儿科
雾化吸入、艾条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耳穴埋籽
心血管病科
针刺、艾灸、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穴位按摩、养生保健
5项
7项
12
老年病科
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穴位注射、刮痧、穴位按摩
8项
10项
13
外科
贴敷、切开、引流、药捻、扩创、结扎、垫棉、中药熏洗、灌注、灌肠、涂擦、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外用中药临方调配、拔罐、雾化吸入、穴位注射、刮痧
9项
12项
8
推拿科
针刺、推拿、艾灸、湿热敷、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
7项
10项
9
急诊科
中药内服、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
5项
8项
10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着。
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
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
”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着。
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骨伤专业执业范围

中医骨伤专业执业范围中医骨伤专业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骨伤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在中医骨伤专业执业范围内,中医师通过中医理论和技术,对骨伤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一、诊断中医骨伤专业的执业范围包括对骨伤患者进行综合的中医诊断。
中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并进行脉诊、舌诊等中医诊断方法,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二、治疗中医骨伤专业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中药治疗: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等方式使用,以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等,促进骨伤的康复。
2.针灸治疗:中医师可以运用针灸疗法来刺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温针、电针、火针等。
3.推拿治疗:中医师可以通过推拿手法来调整患者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推、拿等。
4.外治法:中医师可以采用外敷、外洗、外敷药膏等方式,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受伤部位,以促进伤口愈合、消肿止痛等。
5.运动疗法: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其恢复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锻炼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来促进骨伤的康复。
三、预防中医骨伤专业的执业范围还包括对患者的骨伤进行预防。
中医师可以通过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等,帮助患者增强体质,预防骨伤的发生。
四、康复中医骨伤专业的执业范围还包括对患者的康复。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总结起来,中医骨伤专业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骨伤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
中医师通过中医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中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二# H .——・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 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一)晕倒1.发现晕倒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由医师决定处置方式。
2.立即使病人平卧,采头低脚高姿势。
3.注意保暖,给予温热开水或茶。
4.若已晕厥,可用指甲掐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一般即可苏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救复苏术抢救。
(二)疼痛1.请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肌肉收缩加剧。
2.操作手法后可能会有稍酸痛情形发生,若有此种情形应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二、用物准备4~5 块小夹板,1 卷棉纸,1 卷绷带,4 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1~3 块,剪刀,酒精灯等。
三、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帖牢。
将棉纸或棉垫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然后夹板固定,其包扎方法有2 种:1. 简单包扎法: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1~1.5 cm 为宜。
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 cm为宜,防止滑脱。
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2.续增包扎法:从骨折部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地包扎1~2 层绷带,放置压垫,并放置两块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以绷带包2 周,再放置2 块夹板,再用绷带包扎,最后敷缚扎带3~4 条。
四、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
2. 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
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置部位。
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
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
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
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
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 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1~4 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 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10 天内,每天检查1~2 次。
松紧度以扎带在夹板上上下移动1 cm 为宜。
6.定期X 片复查,前2 周每周2 次,以后每周1 次。
7.指导患者适时功能练习。
8.不稳定骨折不宜用敷药。
3、牵引治疗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物理治疗方法。
一、骨牵引(一)、概述骨牵引术是持续牵引的一种,用骨圆针或不锈钢针贯穿骨段松质骨。
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根据需要,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重量一般用体重得1/8——1/7,对位后要减重以保持对位。
牵引时间也可延长至2-3 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
它能有效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造成的畸形,同时也有利于肢体检查、局部伤口处理、远近端关节的功能锻炼。
在骨折治疗上应用的范围较广。
(二)、目的多用于成年人及需要较长时间或较大重量牵引的骨折复位;成人长骨不稳定骨折;因肌肉强大容易移位的骨折;骨折部位的皮肤损伤、烧伤、擦伤,部分软组织缺损或有伤口者;感染开放性骨折不能手法复位或皮下牵引者;合并胸、腹或骨盆部损伤,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肢体合并循环障碍暂不宜做其他固定者;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
(三)、适应症A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B 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C 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D 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E 颈椎骨折与脱位;F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如掌骨、指(趾)骨骨折;G 术前准备,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 关节挛缩畸形者;I 其他需要牵引治疗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四)、禁忌症:A 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B 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C 牵引部位需要切开复位者。
(五)、方法与步骤1.四肢骨牵引(1)术前准备1)一般无菌小手术器械2)消毒的骨圆针、金属锤子、手摇钻或电转3)准备其他用品:如利多卡因、注射器、牵引架、牵引弓、滑轮和砝码等。
4)皮肤清洗干净并消毒。
(2)操作步骤:1)摆适当体位或将患肢置于牵引架上,然后确定牵引贯穿部位,再将该处皮肤拉向近心端,以免牵引时皮肤张力太大。
2)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重点是麻醉骨膜,其次是皮下。
3)用尖刀将进针点的皮肤切开约0.5c m将骨圆针从相应的部位穿入皮肤,直达骨骼。
4)穿针时可用金属锤锤入,也可使用手摇钻钻入,穿过骨质时应保持骨圆针的真确方向,穿透对侧皮肤时应使皮外的骨圆针两端长短相等。
过长的部分可使用大力剪或老虎钳夹断。
5)骨圆针的出入口处,用小纱布覆盖,或以纱布条缠绕并固定之。
6)安置牵引弓于骨圆针两端,注意弓与皮肤间有相当距离,不可压迫皮肤,骨圆针露在弓外的针尖,要套上有橡皮塞的小瓶,或将其包裹,以免刺伤他人。
7)拧紧固定螺钉后,将牵引绳系住牵引弓,通过滑轮挂上是当年重量。
一般股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 千克、牵引时间一般4-8 周。
8)下肢牵引时,可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做反牵引。
附:四肢骨牵引定点、定位及注意事项:1)股骨髁上牵引:内收肌结节上2cm (或先定髌骨上缘2.5横指与腓骨小头直上之交点,再取其内侧对应点,由内向外穿针)。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 /6- 1 /8,维持量为3-5kg。
2)胫骨结节牵引: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为进针点。
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从内侧进针时伤及腓总神经)若用骨圆针做牵引时,必须用手摇钻穿针,禁止锤击,以免骨折劈裂。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7-8kg,维持量为3-5kg。
3)跟骨牵引: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的中点为穿针位置;或在内髁顶点下3cm 处,再向后画3cm 长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
注意: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 度,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成人最好用骨圆针,骨圆针较克氏针稳妥,不易拉豁骨质。
牵引重量为3-5kg。
二、颈椎牵引(一)、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称为颈椎牵引治疗技术。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症状较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无手术指征者,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
(2)禁忌证: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有脊髓受压症状的颈椎病,颈椎骨质有破坏者,如怀疑有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心肺功能差及精神不正常者。
(三)、设备与用具颈椎牵引椅、简易牵引带和牵引支架。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颈椎病的牵引方式一般采用坐位牵引,仰卧位牵引适合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折的患者。
1、体位:一般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带分别托住下颌和后枕部。
2、角度: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可以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位比较常用。
使用时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其病变的节段决定牵引的前屈角度。
上位颈椎疾患采用中立位,下位颈椎疾患多采用前屈位牵引,角度10°〜30°,椎动脉型和较轻的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中立位牵引。
3、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达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 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
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带有间歇牵引的牵引设备,牵引时间可稍长些,一般不超过40 分钟。
治疗每日1〜2 次, 10〜14 次为1 个疗程。
4、重量: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
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通常每3〜5天增加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