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5天——坚持新发展理念(含解析)

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5天——坚持新发展理念(含解析)
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5天——坚持新发展理念(含解析)

坚持新发展理念

40分钟

一、选择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收入、消费、医疗、就业、教育、养老、扶贫等民生痛点难点,指出必须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据此回答1、2题。

1.对民生的痛点和难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②发挥市场的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③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④立足国际社会,学习他国的先进治理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报告中指出必须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体现了(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的治国理念

④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决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缺乏夜间消费传统的北京,正试图激发夜间消费潜力。“点亮”夜间经济被提上2019年北京市政府的工作日程,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夜间生活的丰富程度,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与消费繁荣指数。发展夜间经济是( )

A.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基点

B.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C.以宏观调控为基础来推动消费升级的经济活动

D.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

4、“在杭州,诞生了全球第一家无人零售店,实现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扣款一气呵成。在北京,有些超市里安装了智能分拣系统,所有商品线上线下都可以下单,30分钟内就能免费

快递到家。”如果为以上新闻配上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科技创新助推生活

B.技术为本,科技强国

C.智慧物流经济增速

D.自主创新惠及全球

5.2019年4月28日晚,雄伟八达岭长城脚下,美丽延庆妫水河畔,在宛若“一只翩跹舞动彩蝶”造型的妫汭剧场,规模空前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帷幕,呈现在世人面前。在5个多月会期内,将举办2 500多场次各类活动,本次世园会设置多项国际竞赛,并组织举办2019世界花卉大会、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71届年会和国际绿色城市论坛。园博会的召开体现了国家坚持

( ) ①绿色发展②协调发展

③创新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有关五大发展理念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③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

④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①更好物质生活的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等教育

③政治参与更民主的需要——严惩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分子

④更优美环境的需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由于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加之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不高,渔业捕捞强度过大,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亮起“红灯”。为此( )

①必须把绿色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③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④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国牵头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 )

①可以均衡世界发展水平,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有利于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有利于促进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④有利于创新引领发展,为发展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我国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但大多数机器人企业规模较小,没有研发能力,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核心零件依赖进口,同质化竞争加剧,并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 )

①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②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

③政府制定科学规划,支持和引导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提高准入门槛,限制民间资本机器人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互联网+农业”催生新业态。这说明政府( )

①坚持速度优先,加快推动农村发展

②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协调发展

④决定城乡资源的配置,实现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8年9月23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全国性节日。推动、庆祝农业丰收的目的是( )

①提升亿万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

②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③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各种需求

④推进实现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非常活跃,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领域也是全球领先,而且,人工智能这种新技术与教育、医疗、客服、家居、穿戴设备、机器人、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结合,给传统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将促进各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这表明( )

①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②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引导科技新潮流

③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④人工智能的运用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上一年工作时指出,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些做法( )

①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需要

②表明生态保护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③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④是我国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隧道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外海沉管隧道;人工岛采用了多项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人工岛施工技术;跨海桥梁工程、桥梁减隔震设计、桥岛隧工程等取得近200项技术专利。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使珠海成为桥头堡;辐射范围延伸到其背后的1 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这不仅给香港创造再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粤西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深层次考虑。这个项目绝不仅仅是为了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而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必将对整个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始终,被视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样本。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桥已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实现了这一目标。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中国和世界的工程技术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迈入强国之列,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的工程技术团队走向海外。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并谈谈运用这一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议。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民生的痛点和难点是指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其解决能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①③正确;解决这一问题,要坚持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②不准确;治理这一问题,要立足国内,④错误。

2.【解析】选D。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民生问题,并指出必须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决心,①④符合题意;②依靠人民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错误。

3.【解析】选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A错误;夜间经济不一定是非公有制经济,也可以是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主导作用,错误;市场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不是宏观调控,C错误;根据题意,发展“夜间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D符合题意。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准确选出“科技创新助推生活”这一标题,A正确且符合题意;科技强国、经济增速、惠及全球在材料中未涉及,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5.【解析】选B。园博会向世人展示了美丽的大自然、蓬勃的生物,有利于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属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属于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①④正确。

6、

【解析】选B。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①错误;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④错误;②③理解正确。

7.【解析】选C。解决主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应是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③对应错误,严惩犯罪属于专政职能。

8.【解析】选C。要解决农业发展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故选②③;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①错误;协调发展要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不选④。

9.【解析】选C。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有利于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创新引领发展,为发展提供动力,②④符合题意。共商共建共享,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与均衡世界发展水平、促进协调发展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10. 【解析】选C。中国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核心零件依赖进口,说明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在国家产业分工中的地位,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这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才能解决;政府的产

业规划,有利于引导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减少同质化竞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的转

变,③正确;④错误,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要求。

11. 【解析】选C。我国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说明我国政府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城乡协调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坚持速度优先”的表述错误;资源的配置由市场决定,④错误。

12.【解析】选A。国家设立、推动、庆祝农民丰收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升农民的获得感,选①②;③满足“各种需求”说法错误;④推进“高速发展”说法错误。

13.【解析】选D。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将促进各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说明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的运用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①④当选;②说法不符合事实;③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的说法错误。

14.【解析】选A。上述保护环境的一系列做法,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需要,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心任务”说法错误;题目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解析】解答第一小问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分别阐述其体现的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即可,主要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开放发展理念。解答第二小问要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体现:①人工岛采用了多项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人工岛施工技术;跨海桥梁工程、桥梁减隔震设计、桥岛隧工程等取得近200项技术专利。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②港珠澳大桥后,不仅给香港创造再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粤西落后地区的发展。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③港珠澳大桥绝不仅仅是为了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而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必将对整个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始终,被视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样本。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⑤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不仅意味着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迈入强国之列,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的工程技术团队走向海外。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

建议: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高一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 ——高一政治教学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透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务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务必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务必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齐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潜力,简单愉快地构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到达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务必不断地探索并采用贴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发挥学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它有利于于教师切实把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 几点体会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江苏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已经一年,这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教师和2005级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对高中教师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教育和教学,如何解读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即将凸显的问题是我们每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实践思考 2005年9月,江苏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怎样抓住这次教改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政治课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新理念 1、新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新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此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新导向。课程标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此先导有如下特征:时代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针对性,即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开放性,即新课程内容与创造性思维对接。 4、新课堂。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使课堂不仅实现知识转移和传递,而且让学习者主动地沉浸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在理解具体知识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新时代呼唤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凸显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意识。我们如何贯彻这些新观念呢? 二、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高中政治课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化。 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附属品,虽然有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注重书本知识转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治新教材根据生活逻辑编写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这些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识记商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及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经济生活》的基础,需要透彻理解。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 今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半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虽然新课程具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社会底蕴。但我们教师也不能仅仅从教材的方面去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新的教材最终也会变成旧的教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应一如既往的突出自己的德育特色 每一门的学科教学时都应该要注意学科性,没有学科性的话就体现不出其科学性,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学科特色,而我们的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它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新的课改下我们的政治教学还应该重点的突出自己的德育特色教育这一块,应该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突出政治课的特色,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 例如,我们在组织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性活动时举了最近的陈良宇、一些腐败分子案例,同时又举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例子。通过这两者的对比既让学生认识到获的钱财必须取之有道,同时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样就做到了一举两得,达到了教学时不仅体现了知识性同时又实现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往往对我们政治课教学的无味与空洞的说教感到极其的厌烦,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我们新课改就是避免政治和生活和社会相脱节,实践也证明,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的设置各种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还能提高新课程的落实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节里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时。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假设我们高一(8)班于2000年时成立一个水果有限公司,里面机构有营销部,市场调查部,董事会和附设一个水果加工厂等。同时把班级里的同学按组分为有营销部,市场调查部,董事会和水果加工厂等。本公司通过竟标承包了我们学校后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明四中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我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

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 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 四、课程结构 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

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出路

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出路置身于这场颇具规模、自上而下、鲜明地体现着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作为一名热爱教学的我感觉是既激动不已又惶恐不安。激动的是赶上了课改的好时机,不安的是自己两手空空,以什么去迎接课改,拿什么去献给课改。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全国又处于新一轮的教改浪潮中,2006年下半年浙江省也开始了新课程改革。面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空前的课程调整和改革,全省高中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刘程改革实践中,在这种积极参与课改意识的影响和实践的作用下,全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了提高。 从高一政治新教材实施及近两个月的实践对比不难看出,新的课程改革象是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从而涣发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及实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所以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从教育改革的观念上看 教育改革与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和教师实践的矛盾是影响新教材使用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是非常艰难的。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 (二)从新教材内容本身上看 (1)新教材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简缩本,每个题目背后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课时不够用。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有两个框题,按新课标要求只有两个课时的授课时间,但实际内容却很多。如第一框,“揭开神秘的面纱”有三个目题,即“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按教学参考书里的教学提纲讲,三个目题中就有11个子目题,而每一个子目题中又有若干个问题需要展开说明和分析。讲第一个目题“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最后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作为第二个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讲六个方面,流通手段讲四个方面,其中还要涉及两个公式(物物交换:W—W;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10T11:25:26.9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9期作者:黄小孟 [导读] 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552300 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一、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 因为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 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 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二、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 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三、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 广义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广义备课与狭义备课包含着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务虚与务实等多对关系。新课程条件下,广义备课比狭义备课更重要。 广义上的备课做好了,狭义上的备课也就轻松了,教学的翅膀也就获得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教者就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广义上的备课做得不够,狭义上的备课做得再好,上起课来也难免是拄着拐杖行走,发挥得再好也不过是麻雀在屋檐下扑翅。 广义备课,是一个对全面信息和人的全面能力开放的大系统,由于拓展了时间和思维,更能增加灵感思维出现的可能性,锻炼教育机智,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_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运用新旧事物的含义 2、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 3、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 4、学会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发展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美术班班学生特别是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关系搞不清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情感升华。 五、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和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和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在一年多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有以下几点: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如:最初的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应试教育对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冲击等等。 2、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使得学生上课听得开心,下来拿到练习题难过。 3、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过多过于理想化,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和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困难的是政治课的课外活动,需要学生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搜集资料,而学生在时间上首先无法保证,课外活动无法开展,导致课堂活动只是按照教师的一家设计,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单一,时间一长,也就让学生感到没有意思,缺乏兴趣。而且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导向下,不可能也不允许学生在课前课后化时间去进行相关的探究准备和探究活动. 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摸索、研究、思考、总结,现将我们对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相应的思考向大家作一汇报,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如:最初的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如第九课《矛盾》原教材用一单元的内容来安排,现缩成一课的内容,容量大,用两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应试教育对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冲击。 (二)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全文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8828439.html,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作者:江明义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10期 新课改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笔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总结出了一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下具体谈谈笔者对此的认识。 一、如何把握好教学深度、广度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新教材中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课时安排压缩了一半,但新教材的知识点却没有相应减少。因此笔者拿到教材时,担心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笔者发现新教材的难度要求降低了,删除了原来繁、难、偏的东西,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新教材中涉及了某些知识点,但不作进一步的解释;二是有些知识点虽然有进一步的解释,但或以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或将解释放入辅助文,例如“生产全球化”“价值”等概念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解释的;三是有些知识点不作进一步展开。例如教材涉及了商品的概念,但是并没有集中讲述商品的两个因素,虽然谈到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也没有集中讲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笔者研究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实施建议”,较恰当地把握了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第一单元中,新课程已经将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货币与金银的关系、货币的其他职能等内容都删除了,笔者在教学中就没有做过多展开。另外,对某些在教材中以辅文形式出现、课程标准仅作一般性了解要求的知识,笔者认为讲得太多、太深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应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进度。 二、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笔者也有意识地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引进了课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带有一定深度和梯度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的感悟与思考,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笔者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进程、思维障碍、合作效果等。在反馈意见这一环节,笔者尤其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及时鼓励学生作出补充,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如何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