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为例

合集下载

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下沙大学城为例

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下沙大学城为例

箭沿视角Frontier Perspective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下沙大学城为例局建R R(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高校作为知识的高地和科研力量的集聚中心,存在着大量优质科普资源,如何对高校科普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国民的科普素质,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大学城高校的科普资源的实地调查,分析 了下沙大学城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杭州高校科普资源利用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普资源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11.002R 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m otion Strategy of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 in Hangzhou Universities------Take Xiasha University Town as an exampleGAO Jianli(School o f Art and Communication,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Abstract As the highland of knowledge and the gathering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s,there are a lot of high-quality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pular science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in Xiasha University Tow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 he utilization of p 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in Xiasha University Town,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 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Keywords colleges;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sources;problem;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1下沙大学城科普资源调查下沙大学城位于杭州市东部,是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 区。

浅析高教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浅析高教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公 共部 门 , 为校 内所有 院 系学 生服 务 , 本 上这 种 模式 就 是 基 校 内资 源共 享 的一 个典 范 。如将 其 共享 范 围扩 展 到 整个 下 沙高教 园区 , 园 区内可以成立 一个类 似基础课 程 管理 办公 在 室 的机构 , 责为 每 所 大 学 的基 础 课 程 进 行 调度 与协 调 工 负
无法体 现高教 园区的优越性 。 ( ) 化基础课 教师 资源共享 一 文
下, 由于 文献 的共 享性低 , 原本 紧张 的图书经费 更加紧 张。 使
( ) 一 大学 城图书 馆的 主要三种 发展模式
文 化基础课 教师 资源共 享的 可能性最 大 , 由于 每所 大学 都设有 一定 数量 的基 础课 程 , 也都 配 备一 定 数量 的教 师 , 他 们不像 专业 课教师那 样 , 别 隶属 于 各个 院系 , 分 而是 隶属 于
关键词 : 高教 园区;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 ;“ 源” 用 三 作 浙江杭 州下沙 高教 园 区是 目前 浙江 省 最大 规模 的高 教 园区 , 划 面积 为 1. 1平 方公 里 , 规 O9 总投 资额 8 6亿 元 人 民
化状 态结 合 , 即将高校 的一些 科研成 果 , 速转 化成 生 产力 , 快 这样 必须 依靠周 边城 区的承接 , 而带动 周边企 业和投 资环 从 境 的改善 , 济发 展 的同 时 , 产生 对 原有 知 识体 系 不断 在经 又
则 主要 向本校用 户提供信 息资 源服务 , 台州市 高教 园 区采 如
取 这种模 式 。 3 网络联合 型 。大学城 内各高校 建有 图书 馆 , 取 网络 . 采 图书馆 形式建 立大学 城虚 拟公共 图书馆 , 实上 大学 城公 共 事
大学都可以聆听到其他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为例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为例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为例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始进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

自媒体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强、速度快、内容多元等特征,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途径如下:多渠道提升教育者素质;打造自媒体新型管理队伍。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即We Media,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提出的,之后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两人联合提出了“We Media”研究报告,在这篇研究报告里,他们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81.0%。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2]。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成为我国手机网民的中坚力量,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种自媒体软件和应用工具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获取和分享的速度也相当快。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自媒体工具的掌握也相当快速,同时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网络媒介素养不高,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危害其健康成长;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高校的舆情管理、应急机制、队伍建设等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分析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分析

校园媒体行业报告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媒体行业正迅速崛起,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校园媒体是指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种传媒活动,包括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杂志、校园网站等。

这些媒体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为企业和品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

本文将对校园媒体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校园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校园媒体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校园媒体的信息,这为校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同时,校园媒体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校园新闻、学术讲座,还有文学创作、艺术展览等各种形式的内容,满足了学生们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校园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校园媒体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

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校园媒体的重要传播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校园媒体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传播效果。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媒体也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实现更精准的信息传递。

再者,校园媒体行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校园媒体行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内容质量问题,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越来越强,校园媒体需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才能留住用户。

其次是商业化问题,校园媒体需要在商业化运营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吸引广告主的投放。

最后是监管问题,校园媒体需要加强自律,规范内容传播,避免出现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校园媒体行业的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校园媒体行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内容建设,注重内容质量,挖掘学生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形式;二是拓展传播渠道,积极探索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的传播方式,增强用户互动;三是加强自律,规范内容传播,建立健康的传媒环境;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校园传媒人才,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是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逐渐形成和壮大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也可以为学校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对外宣传。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新媒体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研究将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高校校园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为高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传播平台,可以更好地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成果和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新媒体工具的运用,高校可以更好地吸引优质师资、优秀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新媒体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元、开放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新媒体在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术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揭示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高校校园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建议和路径。

通过对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提升学校形象,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深入探讨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将有助于高校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挑战,促进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教学提供了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展示方式,为科研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为管理提供了更加智能和便利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高校多媒体应用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多媒体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现状分析1. 多媒体硬件设施不足在很多高校中,尤其是一些地处偏远地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高校,多媒体硬件设施依然十分匮乏。

很多教学楼中并没有配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设备,甚至有些高校的教室中还使用着过时的黑板和粉笔教学方式。

这无疑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些高校的多媒体软件资源也存在缺乏的问题。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数据处理等工作,但是由于软件资源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得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软件,这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多媒体应用能力不足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着一些多媒体应用能力不足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或科研工作中的能力较差,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导致多媒体应用效果不佳。

4. 多媒体应用建设和管理不规范一些高校在多媒体应用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高校多媒体应用建设存在冗余和浪费,管理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多媒体资源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三、对策分析1. 加大投入,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针对多媒体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可以通过购置更多的投影仪、多媒体教室设备等,使得每个教室都能够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

2. 建设多媒体软件资源库对于多媒体软件资源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建设多媒体软件资源库,收集各类多媒体软件资源,并根据教师们的需求进行统一管理和分发,使得每个教师都能够得到所需的多媒体软件资源。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摘要】这篇文章对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对高校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应用案例分析,预测了发展趋势,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高校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并对结论进行评述。

研究认为,高校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规划和管理,以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提升学生体验。

【关键词】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案例、趋势、问题、影响、总结、建议、评述、未来发展、学习、教育、沟通、传播、社交媒体、数字化、技术、创新。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校园中,新媒体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重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革,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内新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信息服务,也可以促进学校内外的沟通和交流。

研究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高校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推动。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应用案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新媒体发展对高校的影响,为高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校园新媒体发展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可以帮助高校提升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新媒体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提升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新媒体的发展也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和合作平台。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应用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应用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当前高校多媒体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配备不足、教师应用能力不足等。

本文将从高校多媒体应用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多媒体应用现状1. 设备配备不足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购置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但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设备老化、损坏或者维护不当,导致无法正常使用;部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不齐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

2. 教师应用能力不足虽然多媒体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老师对多媒体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还不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设计能力较差,无法很好地将多媒体应用融入教学中。

3. 缺乏统一规范在高校多媒体应用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每位老师使用的多媒体教材风格不统一,缺乏统一的风格和质量保证。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建议分析针对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投入,更新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多媒体设备的共享与借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 加强教师培训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

高校可以建立多媒体应用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对多媒体教材的制作和使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风格得到统一。

可以鼓励教师在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师们的应用水平和创作能力。

三、结语高校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5期2012年10月浙江传媒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Vol.19No.5October 2012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索》(ZC2010058),以及2011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大学校园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研究:以下沙高教园为例》(2012R416017)的研究成果。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为例潘祥辉吴振瑜摘要:高校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都十分重要。

为了解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对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的6所高校93份校园媒体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发现: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挂靠在党团部门,资金来源单一,媒体工作人员多在60-90人之间。

校园媒体在品牌建设、内容生产的贴近性与原创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417位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评价分析,发现校园媒体的受众接触率中校园网站最高,校园电视台的接触率最低。

受众对校园媒体的信息量及满意度评价均偏低。

目前高校校园媒体还存在着定位不清、功能单一以及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自产自销和自话自说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尝试引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等操作手法提高校园媒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校园媒体;发展现状;受众评价;下沙大学城作者简介:潘祥辉,男,副教授,文学博士。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吴振瑜,女,本科生。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52(2012)05-0013-08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校园媒体的范围而言,本文所谈及的是高校校园媒体。

所谓高校校园媒体,就是大学里面进行信息发布或工作交流的以服务大学师生为目的的媒介平台。

广义的高校校园媒体是指一所学校内部传播媒介的总和,包括海报、布告、黑板报、户外LED 显示屏以及学生个人媒体等媒介形式。

狭义的校园媒体指依托于学校党委、团委或二级学院建立的,以校园新闻采写为内容的,以校园师生为传播对象的有组织的媒介平台。

本研究所指的校园媒体即为后者。

高校校园媒体一般是有组织的,不论其创办主体是谁,它都有专门的人员和挂靠机构,如校报、校刊和校网等。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校园媒体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受众都局限于校园或与校园有关,而且,绝大多数的校园媒体都没有社会媒体所拥有的刊号资源,因此,它不是一种大众传媒媒介,而是一种组织传播的工具。

就高校校园媒体的介质而言,主要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广电媒体(广播和电视)、网络媒体三大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合媒体也在高校出现。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8%的高校有通讯社;58%的高校有电视台;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

有超过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第19卷4120%的校园媒体进行了媒体融合。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为1908所,以每所高校平均5个校园媒体计算,全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数量约为一万,以平均10个计算,则校园媒体的总量接近2万个。

校园媒体已成为构建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

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校园信息的聚合平台,对于师生的交流、学生的成长和锻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学校管理而言,校园媒体发挥着宣传、教育、组织的功能;从学生而言,校园媒体是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渠道。

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研究为数不少,许多研究者都对校园媒体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如王惠蓉指出,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舆论引导功能和文化上的同构建设功能。

[1]娄雷认为,高校校园媒体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柴志明、徐洲赤则认为,有些校园媒体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实验电视台还具有一定的辐射功能,除了能在校园内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还能在周边特定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成为一种“小区域媒体”,这种媒体也是地方文化建设和观念融合、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3]尽管对大学校园媒体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但大多数论文关注校园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道德教化功能以及资源整合策略,很少有研究进行实证调查分析。

校园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大学校园媒体的生存现状如何?其传播效果如何?作为大学生的受众其评价和满意度又如何呢?为此,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的6所高校的校园媒体和8所高校的大学生受众进行了调查,从校园媒体的数量、经费、人员构成、产品内容以及受众对校园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力图对当下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的揭示。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选择在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进行。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计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等14所高校。

到2011年,园区入驻师生数量达35万人。

在下沙大学城,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台、校网、校电视台等。

除了学校层面的媒体外,各二级学院以及学生社团也有自己的媒体平台。

如浙江传媒学院除了校级层面的校园媒体外,团委办有《传媒青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办有《新传播》、《学法导报》,影视艺术学院办有《原上草》、《影苑》,管理学院办有《开拓者》,电子信息学院办有《E代天骄》,文化创意学院办有《创意咖啡》,成教学院办有《魅力传媒》,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办有《生命》,后勤学生公寓管理公司办有《温馨家园报》,校友办办有《传媒校友》等10多种媒体。

如果以每个学校平均10—20种校园媒体计算,下沙高教园区的校园媒体总量约为140—280个。

为了全面考察校园媒体的生存现状,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部分:校园媒体调查(包括校园媒体从业人员访谈)和大学生受众调查。

媒体调查部分我们抽取了下沙高教园区6所本科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93份媒体进行了问卷调查。

这93份校园媒体包括报纸媒体32个,杂志媒体16个,网络媒体25个,广播19个,电视媒体1个。

受众调查部分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17份,回收率92.67%。

调查员发放问卷的地点主要在公交车站,现场指导被调查对象自主填写,问卷现场回收,有少数通过电子邮件调查回收。

调查样本共涉及8所高校,其中男同学205人,女同学212人。

除了发放调查问卷之外,我们还访谈了十几位校园媒体的负责人,这其中既有学生,也有辅导老师。

对一些大学生受众也进行了访谈。

两个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都采用软件SPSS17进行分析处理。

第5期潘祥辉吴振瑜: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51三、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一)挂靠部门与管理方式与社会性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制度类似,高校校园媒体隶属于学校,一般都有一个挂靠部门。

目前高校媒体的主管主办部门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由党委宣传部主管;二是由团委主管;三是由二级学院主管主办;四是由学院其他部门主管主办;五是由学生社团或其他组织独立主办。

中国高校校媒同盟2011年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校园媒体的主导格局是党委宣传部和团委主导,有51.6%的校园主流媒体主管单位是党委宣传部;35.6%的媒体由团委主管。

非党、非团及自主管理的校园媒体只有12.8%。

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下沙大学城的校园媒体将近一半(49%)由党委宣传部主管或挂靠在党委宣传部,37%的媒体由校团委主管或主办,学生独立组织的是只占7%,其他类型的媒体占7%。

如下沙14所高校均有由校党委及团委出资主办的校刊和团刊,只有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两所高校有学生自己办的杂志。

这种情况大体与全国其他高校相似。

由于挂靠部门在党委或团委,这些校园媒体都要接受主管部门的审查和管理。

创办媒体需要由党委宣传部许可,媒体的内容也需要进行审查。

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自办报刊管理办法》就规定:“各类自办报刊每期出版后,必须送党委工作部审读,存档备查。

有公开刊号或经主管部门批准出版的刊物,每期出版后也须送党委工作部审读。

各自办报刊每期出版前的内容必须经主办部门或主管领导严格审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遵守宣传纪律,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进行校内交流,沟通情况,凝聚人心,促进融合,推动学院的改革发展。

”除了当期的内容审查外,校内媒体都实行了年检制度。

在每年年底或年初,学校主管部门都要对校园媒体的表现进行审查并备案。

《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内容审查在校园媒体中普遍存在,94.6%的校园媒体的主管部门都会审查内容,其中58.8%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审查全部内容,仅有5.4%的校园媒体的主管部门不审查内容。

有39%的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校园媒体的审查尺度比较严格,52%的媒体负责人认为介于比较严格和非常严格之间,两者相加的比例达91%。

这说明中国校园媒体的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在美国,校园媒体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办,其运营管理是相对独立的。

正是因为校园媒体没有挂靠单位,其地位是独立的,因此在美国的校园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批评校方不当行为、质疑校方教学管理行为以及其他决策的报道。

[4]这种批评校方的报道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大学的校园媒体上也经常能看到。

(二)规模与人员构成高校校园媒体的规模因学校及媒体的介质而异。

由于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且校园媒体主要为学生实习、锻炼的平台,校园媒体的规模与人员与社会媒体的差异很大。

《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对全国200多所高校校园媒体的调查显示,69.3%的校园媒体成员人数在21—100之间(其中21—50人占33.3%,51—100人占36%),20人以下的占7.7%,100人以上的占23%。

校园纸媒、校园广播、校园通讯社的成员人数符合这一比例分布,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媒体的成员人数较多,多数在50人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