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髋关节置换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其交流配合治疗的经验。 ⑶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以娴熟的抢救
技术和恰当的心理支持(如在床旁拉住病 人的手),给病人治疗信心与安全感。
⑷同病室有危重病人抢救时,用屏风遮
挡,或尽可能转移至单间,以避免刺激。 ⑸在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及
时的卫生常识宣教,以消除病人被交叉感 染的疑虑。
⑹向病人介绍有关的医护人员、卫生员

相关㈧因素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 1 局部持续受压:牵引、石膏、大手术
后不能自行变换体位。 2 体液刺激:大小便、汗液、伤口渗出
液等。 3摩擦:床单不平整、有碎屑,移动病人
拖、拉、推。 4 剪力:半坐卧位>30度且时间较长时。 5 皮肤营养不良:骨折合并糖尿病等。 6 皮肤脆弱:老人,小儿。 7 皮肤水肿:受伤后肢体肿胀。
• 护理目标
1.病人切口出血得到及时处理。 2.病人未出现因切口出血过多而致休克。
重点评价:
1.切口出血量,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神志和尿量,以判断出血程度。
2.止血措施是否有效。
精品课件
• 1.了解术中情况,尤其是出血量。
2.严密观察术护后理24措小时施切口出血量(尤
其是术后6小时内)。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 血迹象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管不受 压、不扭曲,确保通畅,以防积血残留在 关节内。
• 原因 1. 麻醉后排尿反射抑制。 2. 术后病人处在被动体位,排尿不便。 3. 术后病人过分紧张、不安、怕羞,惟
恐尿床等心理因素造成困难。 4. 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1.术前训练床上排便。
2.对病人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其
紧张心理,鼓励病人尽可能缓慢排尿,对
恐尿床污染被服的患者应创造条件,使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或损伤的髋关节,分为半髋置换和全髋置换。

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稳定性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骨关节炎、股骨近端或髋臼的骨肿瘤等疾病终末期病变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术之一。

但是人工关节有其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术后容易发生关节脱位、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预防髋关节脱位(1)术后体位:患肢摆放呈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或患肢穿“丁”字鞋,以防髋关节内收、外旋。

翻身时患肢膝关节屈曲,膝关节下垫软枕,使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在同一水平位。

(2)搬动患者时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体水平托起,保持髋关节呈伸直、外展中立位。

(3)患者大便时要注意保护患肢,便盆从健侧放入取出,且动作轻柔。

(4)在医生指导下决定下床活动的时间,并进行上床及下床练习。

(5)避免患肢不良姿势。

如患肢内收、内旋、交叉,坐位时不能翘二郎腿,过度弯腰、双腿下蹲等,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

不坐矮凳子、矮沙发、软沙发。

排便时使用坐便器。

平卧位时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完全伸直,双腿自然分开,两腿之间置梯形枕或软枕;侧卧位时,保持患肢在上方,两腿间垫棉枕,避免患髋内收。

(6)穿内衣、袜子、鞋子时需要家属协助,也可借助穿衣裤辅助器协助完成,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

穿裤子时患侧的腿先穿,脱裤子时,健侧的腿先脱。

2 预防伤口感染(1)术后切忌过早过度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患肢产生的局部肿胀也可引起感染,因此功能锻炼必须遵医嘱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2)避免伤口敷料污染,如:渗出液、汗液、尿液等,当患者衣服被汗液、尿液污染后陪护人员应及时更换;为患者擦洗时,避免擦洗液浸湿伤口敷料,同时做好大小便护理,保持患者衣服、敷料清洁、干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要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要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要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或骨折。

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的要点:一、术后疼痛管理1.药物治疗:应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

2.物理疗法: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如冷热敷、按摩、理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二、术后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2.避免渗血渗液: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处理渗血渗液,防止感染。

三、术后功能锻炼1.床上功能锻炼: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包括踝关节活动、膝关节活动等,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和恢复运动功能。

2.康复训练: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如进行各种功能锻炼、步态训练等,逐渐恢复髋关节功能。

四、饮食调理1.控制饮食热量: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控制饮食热量,避免肥胖对关节的压力。

2.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恢复。

五、髋关节保护1.避免突然转动:术后需要避免突然转动髋关节,以免损伤手术部位。

2.使用辅助工具:术后可以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工具,有助于保护和减轻髋关节负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患者需要谨慎对待术后护理要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康复的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对术后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六、定期复诊和术后康复指导1.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按医嘱定期复诊,进行X光检查和功能评估,以检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和髋关节的稳定情况。

2.康复指导:在定期复诊期间,医生会对术后康复进行评估,并给予指导,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注意什么是康复过程中所应避免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七、术后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和协助。

2.提供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将患者病损的髋关节进行置换,以恢复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术后的护理和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为关键。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1.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

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手术部位疼痛、血液高凝状态、术后应用激素等都是DVT的发病风险因素。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

2. 生理抗凝的重要性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患者的生理抗凝。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术后的情况,及时给予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避免形成血栓。

3. 术后早期活动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来说,早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开展床边功能锻炼,如踝关节的活动、大腿的屈伸运动等,能够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DVT的风险。

4. 合理的抗菌使用术后的患者常常需要应用抗生素,这时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可减少抑菌药物对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5. 定期进行床边护理术后患者要特别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及时更换患者的体位,保持皮肤的整洁和干燥,定期给予促进血液循环的按摩,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6. 心理护理术后的患者常常情绪低落,焦急不安。

我们需要通过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内分泌平衡,降低DVT的发生率。

7. 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家属要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我们要通过指导患者的家属参与护理,教会他们正确的按摩方法、床位转换等护理技巧,有助于患者在家中得到更好的关怀和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身、 早期 功能锻炼 , 移床 严禁牵 拉 患侧 肢
体 , 有 专 人 保 护 髋 关 节 。术 后 应 穿 防 旋 应
鞋保 护中立体 , 卧时注意保持屈髋 和屈 侧
小 型 钢 板 治疗 掌 指 骨 骨 折 2 5例 体 会
何燕飞 黄 海 东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采 用 最 多也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人 工 髋 关
栓栓塞性疾病 的两个不 同阶段 , 临床实 际
工 作 中 , 年 患 者 可 因患 有 基 础 疾 病 致 血 老
血栓史者 , 术前 高度 重视 原发 疾病 , 其 尤 具有高危 因素 的人群 要进行评估风险 , 及 时指导患肢 活动 , 高患 肢 , 抬 及时 观察 患
子 肝 素 抗 凝 治 疗 , 量 减 少 术 中输 入 新 鲜 尽 m 也 可 以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
塞等 。大面积的肺栓塞是致死性 的, 导致 手
加 强护理措 施 , 防止 褥疮 形 成 , 对术 后患者 每 2小 时 翻 身一 次 , 摩 突 出部 按 位, 不宜翻身患者则要两个 人分别在两侧 将臀部抬起 , 缓解压力 , 改善局部循 环 , 透 气, 最好 宜卧 气垫 床。及 时更 换床 单 , 保 持局部皮肤 清洁 , 防褥疮 发生 。 预
人 工 髋关 节 置 换 术 常见 并 发 症 及 防 范对 策
治疗 。手术本身是有创手术 , 使患者免疫力
焦延军 王 永霞 曹 亚 军 膝 , 膝之 间可垫 软枕 扩散 , 影响手术 部 位的愈合 。术前备皮 和手术 时的无 菌操作 不严格也可导致局部发生感染。术后切 口 换药不严格 , 无菌操作不规范也是直接感染 的机会。假体如骨水泥单体的释放 , 影响细 胞 的吞噬 作 用 , 生 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能 造 发 可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等。

该手术对于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有效。

然而,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避免并发症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1. 术后疼痛管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疼痛。

以下是一些控制疼痛的常见方法:•使用镇痛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镇痛药物。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向医生反馈。

•冰敷:冰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将冰袋或冰块包裹在布料中,并轻轻放在髋关节处15-20分钟。

使用冰敷时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损伤皮肤。

•保持休息和卧床:适当休息可以帮助减轻术后疼痛。

患者术后应注意遵守医生的休息指导,如卧床、避免重体力活动。

2. 髋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来恢复髋关节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措施:•物理治疗: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步态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需要重新学习正常步态。

医生或物理治疗师会指导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以确保步态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训练: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功能训练,如上下楼梯、坐立起身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3. 术后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护理: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手术切口护理。

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注重个人卫生:患者在术后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勤洗手,避免感染。

•使用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血栓形成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早期活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量的活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如何摆放 便盆,怎么预防假体脱落?
2、如何摆放便盆:放置便盆时应注意保护髋关 节,防止出现内旋和内收。
3、怎么预防假体脱落? (1)避免过伸—安放便盘,翻身(避免轻度屈
髋) (2)避免过度内收内旋—翻身,换药(使用三
角枕) (3)避免过度屈曲—老年骨折病人(注意观察) (4)避免过度外旋—会阴清洁、导尿
2、继续住院期间站位练习:
四、拐杖使用注意事项
3、上下楼梯练习:
拐杖使用时限: 至无疼痛及跛能超过90°,要 坐较高的椅子。
三、助行器使用注意事项;
3、如何站立:
从椅子上站起,身 体首先挪到椅子旁, 患肢放在前 面,健侧腿承受大 部分体 重。
三、助行器使用注意事项;
4、站立练习:
三、助行器使用注意事项;
5、如何迈步行走:
四、拐杖使用注意事项
1、由助行器改为双拐行走:
四、拐杖使用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如何摆放便盆; 二、外展中立位定义及摆放; 三、助行器使用 注意事项; 四、拐杖使用注意事项。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如何摆放便盆, 怎么预防假体脱落?
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常 延长术后康复时间,也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 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1、 一般护理 :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 化,每15~30min分别测量脉博、心率及血压各1次 ,平稳后每4h测量1次,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 、颜色和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加强基础 护理。
二、外展中立位定义及摆放;
三、助行器使用注意事项;
1、如何下地:
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 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通过替换病变的髋关节,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很大影响。

及时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长时间的手术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滞留在下肢,易形成血栓。

2.年龄和性别:年龄大、女性患者及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减低,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3.术前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因为自身的血管病变,易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4.血液高凝状态:一些遗传性因素或者体内的凝血功能异常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术后血栓的形成。

6.其他因素:手术创伤过大、麻醉方式不当、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鼓励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运动量,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2.适当的压迫包扎:适当的压迫包扎有助于减缓术后下肢水肿,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3.护理好术后切口:避免切口处感染,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常规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可进行常规抗凝治疗来减少血栓的风险。

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密切监测,避免出现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

5.促进血液循环:采用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如热敷、按摩、磁疗等方法。

6.加强宣教:术后患者及家属应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掌握护理知识和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提高合理用药和就诊意识。

7.定期复查和监测: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和监测下肢血管的情况,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些常见问题集锦,可以作为临床手册,供参考~~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腰腿活动能恢复正常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即生活中各种活动都可以做。

但取得这样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第一,导致患者置换髋关节的疾病不是一些特殊的病。

如果患者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而需要换髋关节,那么,该患者即便在换完关节后,也可能因为这些疾病术前即存在或继续发展而出现多处关节畸形,部分患者甚至会伴有脊柱畸形,如脊柱前弓、后凸、侧弯等。

而这些脊柱和关节畸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工髋关节的使用,进而让患者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第二,如果是因为普通的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导致的髋关节病变,这些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保证六周内不发生髋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髋关节脱位,需要进行及时复位、限制活动,如果反复脱位还需考虑二次翻修等问题,即便之后经过康复训练,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才能达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对于以上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点因为疾病的性质,患者术后无法改变,所以无能为力。

但对于第二点,患者是有能力做到的。

为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虽然坐、站等动作都可以做,但尽量不要坐矮凳子或较矮的沙发,六周之后才可以坐。

此外,6周之内不要做跷二郎腿或者盘腿的动作,每次翻身如果患侧在上面时,两腿之间需要夹枕头。

对于下蹲这个动作,一般建议在术后三个月或半年以后再做,术后六周内尤其不能做。

除此之外,患者术后行走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术后六周之内,患者可以每天早、中、晚三次扶习步器散步慢走,但每次只需走15~20分钟左右就需要坐下休息;等到术后六周之后,这个时间可延长至每次半小时左右。

如果患者每次散步的时间过长,短时间内会增加人工髋关节的压力。

同时容易出现患肢水肿的情况,也会因为活动时间长导致肌肉酸痛,影响术后的恢复的过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康复训练:六周是分界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要急于进行康复训练。

因为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当装上人工髋关节后,它有一个稳定的过程。

为了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原则上,在术后六周之内不要做太多活动,真正的康复锻炼应该在术后六周以后开始。

那么术后六周之内就躺着不动了吗?当然不是。

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需要进行的康复内容包括:术后六周内,如何防血栓?①使用足底静脉泵(一般在医院进行):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始使用足底静脉泵,坚持一周,即可有效预防血栓。

因为术后患者虽然可以很快下地,但仍然需要限制活动,而在患者没有下地活动时,足底静脉泵可以帮助患者做收缩活动,挤压静脉,增加血液回流,进而预防血栓,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收缩训练。

②小腿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患肢放在床上尽量伸直,脚趾均往头侧背伸到最大限度,将腿上的肌肉尽量绷紧,坚持5~10秒种,然后放松,再继续练习,每次进行20组,每天进行2~3组。

这是预防血栓的一种主动收缩训练。

③轴线的屈伸活动训练,主要包括主动的坐床边重力自然下垂以及被动的CPM 机器辅助训练等。

手术六周后,如何康复训练等到手术六周后,真正的康复训练开始了。

患者需要做外展肌训练,这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重要的训练。

所谓髋关节的外展肌,主要包括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可外展髋关节,也能在负重运动中起到稳定的作用,尤其在步行时对稳定骨盆与保持身体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锻练外展肌,主要靠侧抬腿练习,侧卧在床上或者站立位均可以。

具体方法为:患者侧卧,患肢在上,首先患肢外展,即抬腿,脚踝和脚尖向上勾起,与另一条腿呈45度,在此基础上,再将患肢向后侧伸展,坚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再继续训练。

每日上午10~20次,下午10~20次。

一般训练6周后,疼痛会有明显的缓解,行走跛行也可以改善。

开始训练时,如果外展肌力量很差的话,只能先站立训练,向侧方抬腿;待训练一段时间,肌力增强后,再逐渐转为进行侧卧位的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常常要求患者做伸直抬腿的股四头肌锻炼,但这种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不建议做,因为容易对髋关节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伸直抬腿时需要大腿使劲,这样抬起的腿就相当于一个撬动的杠杆,用整条腿的重量撬动刚换完的髋关节,这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建议做伸直抬腿,在床上平躺也只是做勾脚不抬腿的练习。

THA康复训练出现疼痛两种情况属正常现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活动水平,然而康复训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疼痛,那么出现疼痛就需要终止训练吗?事实上,术后患者在家里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训练,训练强度稍大时基本都会导致腿部酸疼或者伤口疼痛。

这时患者一定要果断停止锻炼,进行2~3天的观察,如果停止训练后疼痛消失了,这时可以恢复训练。

训练强度跟之前保持一致即可,不要因为出现疼痛而减轻训练强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停止训练后疼痛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持续,这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很多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走一下骨头就顶着疼。

事实上,在术后三个月之内,出现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都是在手术六周以后才开始训练肌肉,这往往导致患者的肌肉力量并不强壮。

失去了肌肉保护的关节,就如同失去了润滑剂,两个坚硬的物体会顶在一起,进而引起碰撞的感觉,有时也会产生疼痛。

所以,在刚换完人工髋关节后,患者往往都会有“走一下骨头就顶着疼”的感觉。

但如果超过三个月,这种痛感仍未缓解,就需要到医院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目,考虑有没有出现其它问题。

髋关节置换术后什么样的动作算适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有的患者不注意新关节的保护,认为换了关节就高枕无忧了;有的患者则对新关节过度关注,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那么,人工髋关节术后,到底什么样的的运动、饮食才“适度”,我们来聊聊。

1.术后六周之内不建议做下蹲以及穿鞋、穿袜等动作;手术六周后,穿鞋、穿袜、散步和慢跑步、游泳等行为都可以进行。

如果有些患者不放心,认为术后六周太早,也可以推迟到三个月后。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不是完全不能“跷二郎腿”、盘腿。

只是这些行为需要等到术后三个月,患者恢复得不错以后才能做。

如果在术后六周内做“跷二郎腿”、盘腿等动作,很有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脱位,十分危险;3.术后患者不宜长时间坐着,因为久坐对于髋关节、腰椎等都是一个考验。

一般来说,这个“长时间”是指超过30~40分钟。

也就是说,建议患者坐30~40分钟,就站立行走一段时间;4.术后患者上下楼梯时需要注意“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的腿先上,下楼时手术一侧的腿先下。

此外,在术后三个月之内,患者上下楼梯要尽量扶着扶手。

因为一方面刚做完髋关节置换,关节不一定十分稳固;另一方面,患者术后可能因为肌肉无力而发生摔倒。

但手术三个月以后,如果通过侧抬腿锻炼,患者已经恢复得比较好了,就不需要再如此小心;5.如果因为饮酒造成股骨头坏死,进而需要髋关节置换,这类患者即使换了新关节,仍然建议戒酒或者减少饮酒。

因为术后继续饮酒有可能导致对侧(好的一侧)股骨头坏死,同时也有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6.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在饮食上并没有太多注意事项,没有必要因为手术而忌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教你怎么睡觉对于只做一侧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常常感到疑惑的是,换完关节后能够侧身睡觉吗?侧身睡觉会不会将新的髋关节“压坏”?事实上,患者在术后1~2天就可以毫无顾忌的睡觉,不是一定要等到术后六周或者三个月以后才敢放心睡。

因为人体有天然的“保护措施”,如关节周围的肌肉、滑液等,它们时刻保护着关节的安全。

此外,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应该固定得非常结实才行。

如果髋关节没固定好,即使你不压关节,它也会出问题。

反言之,对于固定牢固的髋关节,随便压也极少因此出问题。

要知道,髋关节置换后,人工的关节要使用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医生不可能让这个关节睡一觉就松动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六周内,患者侧身睡觉时如果患侧在上面,必须在两腿之间加一个枕头,不要让两条腿并到一起;而患侧在下面,反而不用加枕头,可以毫无顾忌地睡觉。

那么,加个枕头有什么用呢?先说个题外话,在做髋关节脱位矫正手术时,医生会让患者处于侧睡的姿势,患侧在上,内收患侧将两腿并在一起,然后把髋关节脱出来。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这个姿势是有髋关节脱位的风险的,虽然几率很小,绝大多数患者这样睡了之后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建议术后六周之内、患侧在上面睡时,在两腿之间加一个枕头,让腿不要并在一起,髋关节会更稳固一些。

等到六周后,关节囊已经长结实了,就不需要这些辅助保护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教你怎么垫鞋垫与膝关节置换不同的是,髋关节置换涉及两条腿的长短问题,有可能做完手术后患者一条腿长一点或者短一点。

如果做完手术后,患侧腿长一点,应该在健康侧垫鞋垫,反之亦然。

一般90%以上的患者,手术之后不需要垫鞋垫。

术后双侧肢体的长短差别在1cm之内的情况,患者很少有不适的感觉,也不需要进行垫鞋垫的处理。

只有一些特殊的病例,手术导致的长短差别大于1cm以上才需要垫鞋垫。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因为肢体不等长而影响腰椎,进而导致脊柱侧弯、腰椎退变,出现骨关节疼、腰疼、腿麻等症状。

要知道,一旦因为肢体不等长而导致腰椎疾病,往往是很难修复的。

至于鞋垫到底需要垫多高,总的原则是,差多少垫多少。

测量方法为:当患者两腿不等长时,脱了鞋站在地板上,把感觉短的一侧脚底下放纸,然后不停地增加纸的厚度,直到患者自己觉得两只脚踩地的感觉是一样时,纸的厚度基本就是鞋垫的厚度。

一般而言,患者需要垫鞋垫的高度为1~3公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两腿相差3公分以上,垫鞋垫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垫3公分。

因为这类患者长期处于两腿长度相差很大的状态,腰椎往往已经受到影响,如果一下子垫高,患者会觉得短的一侧腿变长了,腰受不了。

这时候患者需要先从垫1公分的鞋垫开始,适应4~6周后,再增加到2公分,最后逐渐过渡到需要垫的高度。

至于鞋垫到底需要垫多久,一般而言,两条腿长短差距越大,垫鞋垫的时间越长。

也就是说,如果两条腿长短相差1~2公分以内,一般垫1年鞋垫,就可以让人体接受并适应这样的差距;两条腿长短相差2~4公分,鞋垫就可能要垫很长时间,5年甚至更久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在短时间内,人体很难适应这样的差距,只有等到腰部慢慢代偿,才能逐渐适应;如果两条腿长短相差5公分以上,则有可能需要垫更长时间的鞋垫。

THA术后伤口疼痛先找原因再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很多患者都反映,虽然医生说手术成功了,但伤口一直疼。

那么,这种疼痛是手术导致的吗?该怎么办呢?实际上,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需要开一个比较大的切口,先将“坏的骨头”锯掉,然后装上新的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