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分离的方法及其原理

合集下载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第二节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
原理:利用单核细胞在37℃和Ca 离子存在条件下,能主动粘附在玻璃、 塑料、尼龙毛、棉花纤维或葡聚糖凝 胶的特性,据此建立许多从单个核细 胞中除去单核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 纯度的淋巴细胞群。
(1)粘附贴壁法 因B细胞也有贴壁现象,因此,本 法分离的淋巴细胞群中B细胞有所 损失。
第 免疫细胞的分 二 离和保存技术





概述
临床上的各种类型的免疫缺陷、自身
免疫病以及肿瘤等疾病均可出现淋巴细胞 或淋巴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因此用 体外方法对机体具有免疫反应的外周血淋 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或比例以及它们所 显示的功能的强弱进行检测,是判断机体 细胞免疫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于临 床认识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观察病情 变化、判断预后、考核疗效和防治疾病等 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淋 T细胞:CD2、CD3、CD4、CD8、 巴 CD25等 细 胞
B细胞:CD19、CD20、CD21、 CD22、CD29等
(1)E花环沉淀法 方法:淋巴细胞+SRBC悬液→加 入分层液→T细胞形成E花环而沉 于管底→悬液中为B细胞。 (2)尼龙毛分离法 方法:淋巴细胞→通过聚酰胺纤 维管→洗脱下来的是T细胞
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其主要成分为聚蔗糖(商品名为Ficoll ) 其密度为1.020。可将血液分成四层, 从上到下依次是:血浆、单个核细胞、 粒细胞和红细胞。
2、Percoll分层液 是一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其主要成分为:硅胶颗粒,其原液 密度为:1.135。可将血液分成四层, 从上到下依次是:死亡细胞和血小 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 和红细胞。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细胞免疫学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细胞免疫学技术
➢人的红细胞密度为1.093 ➢粒细胞密度为1.092 ➢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密度为 1.075-1.090 ➢Ficoll分离液的密度为1.077±0.001
Ficoll分离法
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的制备
6%聚蔗糖溶液 (Ficoll溶液)密度1.020
34%泛影葡胺溶液 (Hypaque溶液)密度1.2
酸性磷酸酶测定 非特异性酶的测定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 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 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 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 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 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功能检测
鸡RBC
l液 密度1.135
细胞混悬液
高速离心 密

6小时
梯 度
低速离心 密 度 梯 度
死细胞残片和血小板 富含单核细胞的组分
富含淋巴细胞的组分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
E花环分离法 尼龙棉分离法
E花环分离法
E受体
T
SRBC
B
E花环 T
离心
B
E花环
聚蔗糖-泛影
形成溶血空斑
可以检测致敏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所对应的抗体,临 床应用比较广泛
反向空斑形成试验
反应物: 琼脂凝胶
SPA致敏的SRBC B细胞 补体 抗Ig抗体
形成溶血空斑
体外检测人类Ig分泌细胞的方法,与抗体的特异性 无关
酶联免疫斑点法
反应物:
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 B细胞 酶标二抗
加底物显色
计数斑点形成细胞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和细胞计数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和细胞计数

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1实验原理小鼠脾脏位于上腹部左后侧,体积较大,长条形,属于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可经再循环驻如脾脏等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所以富含各类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离:采用红细胞裂解法,是根据细胞对渗透压变化的敏感度。

红细胞由于细胞结构较为简单,仅有细胞膜结构,对于膨胀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绝大部分就会涨破,受到破坏。

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去除红细胞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2实验材料:1)健康小鼠2)手术器械(剪刀、镊子)、解剖板3)70%乙醇4)PBS缓冲液、红细胞裂解液(ACK)5)0.2%台盼蓝6)细胞计数板、计数器7)离心机8)显微镜3实验方法:3.1取小鼠脾脏●将小鼠颈椎脱位处死,用酒精消毒。

●用剪刀剪开背部皮肤,再找到脾脏,用镊子夹出脾脏并剪除周围组织。

3.2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将取出的脾脏置于盛有3mlPBS缓冲液的平皿中,然后再置于尼龙指套中,用针芯轻轻碾压使得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平皿中。

●吸取平皿中细胞悬液置于刻度离心管(15ml)中,以15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ASK至2-3ml,轻轻吹打混匀并放置2min,以破坏红细胞。

然后加入PBS缓冲液至10ml,以15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用PBS缓冲液定容至2ml,吹打混匀即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

3.3计算细胞浓度稀释十倍,随机选取一个大方格计数细胞计数为324个,计算细胞浓度为324×104×10=3.24×107/ml3.4计算细胞活力在总计为324个细胞中计数,死亡细胞有16个,计算细胞活力为:324-16/324×100%=95.1%在理论范围之内4实验结果4.1研磨脾脏得到细胞悬液本实验中将小鼠的脾脏放入尼龙指套内,置于少量PBS液中缓慢研磨,获得细胞悬液。

实验中,我们发现尼龙指套不能滤去所有结缔组织,操作中会有结为絮状团块的结缔组织。

t细胞分离方法和分离原理

t细胞分离方法和分离原理

t细胞分离方法和分离原理(最新版4篇)目录(篇1)1.T 细胞的概述2.T 细胞分离的常用方法3.T 细胞分离的原理4.T 细胞分离的应用5.总结正文(篇1)T 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类型,它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T 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对于研究免疫系统和疾病的免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T 细胞的概述T 细胞,即 T 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根据功能和表型的不同,T 细胞可分为多种亚型,如 CD4+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CD25+调节性 T 细胞等。

二、T 细胞分离的常用方法目前,常用的 T 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贴壁粘附法:利用 T 细胞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能力,使 T 细胞粘附在固相载体上,从而与其他细胞分离。

2.磁珠法:通过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单抗与 T 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外加磁场中,利用磁珠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 T 细胞的分离。

3.流式细胞术:利用 T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分选。

4.尼龙毛柱分离法:利用尼龙毛对 T 细胞的吸附能力,与其他细胞进行分离。

三、T 细胞分离的原理T 细胞分离的原理主要基于其表面抗原与特定抗体或物质的特异性结合。

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利用外力(如磁场、离心力等)使 T 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

目录(篇2)1.T 细胞的概述2.T 细胞分离的必要性3.T 细胞分离的方法a.免疫磁珠法b.尼龙毛柱分离法c.贴壁粘附法d.Percoll 分层液法4.T 细胞分离的原理a.免疫磁珠法的原理b.尼龙毛柱分离法的原理c.贴壁粘附法的原理d.Percoll 分层液法的原理5.T 细胞分离的应用6.总结正文(篇2)T 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类型,它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

T 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对于研究免疫系统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 T 细胞分离的方法和分离原理。

免疫检验第十三讲免疫细胞分离与检测

免疫检验第十三讲免疫细胞分离与检测
➢优点:形态学方法简便易行,普通光学显微镜便能观察结果,适于基层实验室应 用。 ➢缺点:是依靠肉眼观察形态学变化,判断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重复性和准确 性较差。
(2)3H-TdR掺入法
➢优点:3H-TdR掺入法敏感性高,客观性强,重复性好。 ➢缺点:但需一定设备条件,同时还存在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
谢谢!
二、B细胞功能检测 溶血空斑试验 ➢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检测 ➢体内试验
(一) 溶血空斑试验
2. 方法学:
➢ 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 被动溶血空斑试验
➢溶血空斑试验主要用于测定药物和手术等因素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评价免疫治疗或免疫重建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二) 酶联免疫斑点法
应用与方法学评价:
Th2(IL-4、IL-5、IL-6或IL-10 CD3+CD4+CD30+)
细胞毒性T细胞
Tc1(CD3+CD8+CD30- ) Tc2(CD3+CD8+CD30+)
调节性T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8+调节性T细胞
二、B细胞表面标志 ➢ 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小鼠红细胞受体都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其中以
1.原理:
(一) 趋化功能检测
琼脂糖平板法
1.显微镜检查法:(二)Leabharlann 噬和杀菌功能测定吞噬率 (%)
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 100
计数的白细胞数
杀菌率 (%)胞内含着染菌体数 的细 10胞 0 计数的白细胞数
2. 溶菌法
杀菌 (% ( 1 率 )作 3、 用 6 0或 0 9m 0菌 in 落 ) 10 数 0 0m菌 in 落数

免疫细胞分离技术

免疫细胞分离技术
流程长, 步骤繁, 成本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纯(purificcation)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主含淋巴细胞, 但混有 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淋巴细胞的分纯: (一)红细胞的去除(0.83%氯化铵、蒸馏水) (二)血小板的去除(离心、洗涤) (三)单核、粒细胞的去除(黏附去除,羰基铁粉吞噬) (四)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正选(positive selection)法: 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
负选(negtive selection)法: 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上清液的细胞为所需细胞
一般而言,负选法比正选法的磁珠用量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评价(evalution):
Lymphocytes + sRBC , centrifugation----T lympho-cytes(底) / B lympho-cytes(界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黏着性(理化): B淋巴细胞易黏附聚酰胺纤维(尼龙纤维)表面,而T淋巴细胞则不易附 着~
(例)尼龙棉柱分离 — 直接流出的是T淋巴细胞。 3、免疫学:用特异性抗体并使其固相化,捕获具特定膜抗原的细胞~ (例)1、亲和板结合分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Precipitation of E rosette
Erythrocyte Rosette forming cell; ERFC The sueface of T lymphocyte contains the receptor (CD2) of sheep erythrocyte ,which is called E receptor for short . T lympho-cytes can form E rosette with sheep erythro-cytes by its E receptor.

15-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15-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

淋 T细胞:CD2、CD3、CD4、CD8、

CD25等。
细 胞
B细胞:CD19、CD20、CD21、CD22、 CD29等。
1、E花环沉淀法 方法:淋巴细胞+ SRBC悬液→加入 分层液→T细胞形成E花环而沉于管→ 悬液中为B细胞。
2、尼龙毛分离法
方法:淋巴细胞→通过聚酰胺纤维管 →洗脱下来的是T细胞。
(二)斑螯敷法
•此法可从人体组织液中获取较纯的吞噬细胞。 •方法:
用滤纸蘸取10%中药斑螯酒精浸出液 → 贴敷在臂内侧皮肤表面 → 4~5小时后皮肤局部充血 → 48小时后局部形成水泡 → 吸取水泡中的组织液,内 含大量巨噬细胞。 •但此法对病人皮肤有一定损伤,有时可引起局部感 染。
• 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与磁珠结合的细胞运动将受限, 未与磁珠结合的细胞将先被洗脱
→再将该柱移出磁场
→与磁珠结合的细胞将被洗脱。
5、磁性激活细胞 分离器分离法
6、淘选法 (利用 表面标志分离淋 巴细胞亚群)
五、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
(一)Percoll分离法 •此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巨噬细 胞,但由于此类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含 量较低,分离时所需的血量较多。
人:静脉采血,抗凝剂抗凝。 动物:颈静脉采血法、尾部采血法、
眼眶采血法、心脏采血法等。
二、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
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约为600:1~1000:1, ➢ 两者的比重不同,其沉降速度也不同,通常
用两种方法加以分离。 1、自然沉降法 2、聚合物加速沉淀法 ➢ 或采用0.83%氯化铵分离法使红细胞破裂后, 洗涤得到白细胞。
2、吸附柱过滤法 •将单核 细胞吸附于玻璃柱中,洗脱下 来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项目十六 免疫细胞的分离

项目十六 免疫细胞的分离

项目十六免疫细胞的分离一、抗凝血的制备【实验原理】常用的抗凝剂如肝素能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能与Ca2+结合;机械脱纤维使血液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聚;从而都能阻止血液凝固。

实验室常用的抗凝方法有如下几种:肝素抗凝、EDTA抗凝、脱纤维抗凝及Alsever液抗凝等方法。

【试剂和器材】1.试剂肝素、EDTA-Na2、Alsever液、生理盐水等。

2.器材三角烧瓶、玻璃珠、试管或离心管、采血器具。

【步骤和方法】1.肝素抗凝法将肝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50U/ml或其它浓度的溶液,115℃灭菌10min(或112℃15min),置-20℃可保存数月。

实验中常用的肝素抗凝浓度为20~50U/ml血液,实际当肝素浓度为5~10U/ml血液时已显出良好的抗凝效果。

2.EDTA法常用EDTA二钠盐(EDTA-Na2),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27g/L的溶液。

配制时将溶液调至pH7.2,否则EDTA-Na2不溶解。

用时取0.05ml即可使1ml血液抗凝。

EDTA-Na2有效抗凝浓度为1~2mg/ml血液。

3.脱纤维法在三角烧瓶中放入一些小玻璃珠(放入数目视采血量多少而定,通常放30~40粒),将血采入后立即轻轻顺一个方向旋转,直到血纤维凝聚为止。

4.Alsever液抗凝法血液与Aalsever液混合比例为1:1~1:2。

【结果判定】除玻璃珠脱纤维法有血纤维凝聚之外,抗凝血中不能有血凝块出现,否则应重新制备。

【注意事项】1.采血所用器具、抗凝剂、操作过程均应无菌。

2.加入血液后应轻轻混合,直到与抗凝剂均匀混合为止。

常采用旋转混合的方法混匀。

3.抗凝血放4℃保存。

【方法评价】肝素制备的抗凝血不易长期保存(保存时间12h)。

EDTA 法能保持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聚集。

脱纤维法可使少量淋巴细胞丢失,但是悬液中细胞活力好,而且血小板污染甚少。

Alsever可较长时间保存血液,一般可保存2~3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细胞分离的方法及其原理
免疫细胞分离的方法及其原理:免疫细胞分离是一种利用特定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反应,将目标细胞从混合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细胞分离方法包括:
磁珠法:将特定抗体固定在磁珠表面,与目标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后,通过磁力分离出目标细胞。

细胞排序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或磁珠分选仪,根据目标细胞表面标记物的不同,将目标细胞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法:将特定抗体固定在固相材料上,通过目标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将目标细胞从混合细胞中分离出来。

免疫细胞分离的原理是利用特定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反应,将目标细胞从混合细胞中分离出来。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选择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并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避免非特异性结合或抗体失活等问题。

免疫细胞分离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