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沪教版第五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的敬意。

2.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人生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

2. 分析课文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内容、象征意义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相关资料: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坟墓的象征意义。

2. 讨论托尔斯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教学内容: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分析课文如何展现托尔斯泰的精神风貌。

八、教学内容:欣赏课文的语言特色1. 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诗意、哲理等。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与分享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十、教学内容:写作实践1.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最美的坟墓”为主题,进行写作。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象征、抒情等。

六、教学内容: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坟墓观念1. 引入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坟墓描述,如中国的墓碑文化、西方的墓园文化等。

2.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坟墓的象征意义和人们对坟墓的态度。

七、教学内容:坟墓与死亡的态度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不同人对死亡的态度和看法。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托尔斯泰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2. 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语言美、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相关资料:托尔斯泰生平介绍、作品特点分析等。

一、第一章节:认识托尔斯泰1. 教学内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步骤:a. 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

b.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

c. 引导学生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二、第二章节: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 教学步骤: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音节奏。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情感。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三、第三章节:品味语言美1. 教学内容: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语言美。

2. 教学步骤:a. 选取课文中的精美语句,进行分析。

b.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意境。

c.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语言美。

3. 教学时间:45分钟。

四、第四章节:理解深刻思想1. 教学内容: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所体现的托尔斯泰的深刻思想。

2. 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观点。

b. 分析托尔斯泰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打印稿。

2. 相关资料的打印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坟墓的图片,让学生对坟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问:“你们认为坟墓是什么?”让学生对坟墓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3)作者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够识别和分析。

4.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特点的运用,并能够识别和分析。

5.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坟墓对于人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6.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坟墓的短文,可以是对坟墓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坟墓的感悟和思考。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坟墓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坟墓描述,如西方的墓园、东方的墓地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坟墓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坟墓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如对生命的尊重、对死者的纪念等。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述。

(2)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作者的(2)提问:“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背景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行分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死观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通过比较托尔斯泰与其他名人的坟墓,让学生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含义。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能够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培养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背诵和理解;(2)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3)对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探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悟的把握;(3)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及其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坟墓和死亡的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最美的坟墓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看待死亡?”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3)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等,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关于坟墓和死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写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2)能够分析并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死亡的敬畏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分析。

3. 课文中的词句运用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托尔斯泰墓地美景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3. 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墓地美景的感悟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墓地美景和哲理的特点。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并进行背诵。

(2)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点评。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伟大成就。

2. 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的品质,激发他们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以及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资料,相关哲学问题探讨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在文学和思想界的地位。

2. 文本解析:引导学生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的伟大成就。

4. 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托尔斯泰和他的墓地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5. 哲学思考:启发学生从托尔斯泰的墓地中思考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和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后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相关背景资料: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本特点4. 教学难点: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思考人生意义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亮点和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4. 分析与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 感悟人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生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感悟分享:评价学生在感悟人生方面的思考和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课文文本:《世间最美的坟墓》2. 相关背景资料: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六、教学准备1. 收集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准备PPT或纸质资料。

2. 准备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文本。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安排。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

4.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托尔斯泰的照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好奇心。

2. 初步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 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沪教版第五册教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散文情景理的有机结合。

2、领悟“美”的内涵,珍视朴素的人生本色。

说明:
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撰文,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无比敬仰。

托翁之墓美在何处?又为何能“美”到成为“世界之最”?文章把再现托尔斯泰的墓地、突现托尔斯泰的精神,以及表达崇敬之情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从而对“美”作了最生动的诠释,给予了“朴素”以最崇高的敬意。

因而引导学生从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掌握到对朴素人生本色的认同珍视,其实也是师生共同赏美、思美并力图与美相齐的提升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美,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作者渗透
其中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说明:
文章标题中的“美”字闪耀着主题的光辉,闪耀着篇章的光辉,教学时可以“美”为切入口加以挖掘。

同时,全文内容又着眼于“朴素”二字,因而可以“朴素——逼人的朴素——纪念碑式的朴素”为线索层层深入,将整篇文章的脉络串联起来。

以“美”为纲,以“朴素”为网,美得朴素,朴素的美,两者相辅相成,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宏伟的金字塔、华贵的泰姬陵以及莎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的墓地图片,再与托尔斯泰墓的图片对比入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最美”的疑问和思考。

在萨克斯曲《躯体和灵魂》背景音乐的伴奏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到回归自然的宁静之美。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探究、讨论,从托尔斯泰选墓址的原因及作者的客观描述,
使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从教师介绍托尔斯泰生平成就及晚年平民化生活细节,以及讨论作者将托尔斯泰墓与萨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墓相比的原因,及其它多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学生感悟到在反差冲撞背后的和谐统一,从而对于“朴素是不是最美”给予肯定的回答。

练习举隅
1、本文的对比手法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2、下面的语句都是本文读者的一句话点评,请择其一二,谈谈你的感想。

①托尔斯泰一生都希望回到农民的质朴状态,但无意中,他却完成了一个圣徒的使命。

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④无意苦争名,一任众人墓。

身殒百年已作尘,只有香如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