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

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会厌倦目前的工作,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关于新教育实验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教授也很喜欢余秋雨,提到了余秋雨大师的《行者无疆》的游记,我在以前也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都是文化人有机生活的写照,有对中国古文化的深刻探寻,有对世界文明发源地,对世界古老文化的寻根膜拜,很喜欢朱教授的读书写作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享受教育的幸福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酿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颜色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件衣服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环境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下角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理念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态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口味可以换一种心情;

……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随时换一种心情。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人就是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因为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态度从改变笑脸开始

改变结果从改变过程开始

改变明天从今天改变开始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改变,其实就是从当下改变你自己,从修身开始!

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正如你希望看到别人的微笑,可以先将微笑带给他人;当你希望看到城市的整洁,不如自己先来做环保;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何不先送出温暖,照顾他人?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内心的尘埃打扫干净时,会发现,自己改变了,世界也随之变得美好。其实,改变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能拼好人生这张图,身边的世界也随之调正。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不被风或其他什么吹倒和打翻。我们必须明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处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给自我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你周围的人也是会慢慢改变的。这个时间也许很长,却是最管用的,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

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受,去捕捉。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

相信自己吧!美好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心灵之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不敢和老师们妄谈我的幸福观和我的幸福,只是希望在创建幸福教育的进程中,在建设“五岳岳峰”的工作中,在我们结伴同行的日子里,我们都是幸福的!

以此文来开始我们一学期的工作……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朱永新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后,心中体会颇多,我还真是第一次细致的去读,下面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如何进行德育,朱永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主要有: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和惩罚、避免不良社交等。他关于这些方法作了以下简明的罗列:(1)实行。他认为“德行是由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同样,他们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而且他认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由此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非常重要;(2)榜样。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他主张“父母、导师和同学的生活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让孩子模仿的榜样。还有我们的家长,如今我们正在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们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3 )训条、规则与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朱永新在文中非常严肃的提到了纪律,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体罚学生是绝对禁止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向朱永新说的那样“鞭挞”学生,但是有度的惩罚是必要的,既然有奖励就要有相对应的惩罚。我们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惩罚方式,如罚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等,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4)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朱永新在道德教育上没有脱离宗教道德的规范,他还保留着宗教的道德观。虽然纵观他的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他所作的研究远不如他在教学理论上的深刻而丰富,但他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在培养主要德行方面注意到培养节制、坚忍的德行,在方法方面重视实行和榜样,这些思想都是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

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激发了我探索更多德育理论的兴趣,老师们,一起来阅读吧!美德人生,我们一起来拥有!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三)

假期里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

这是一部精彩的推理小说,它不似其他推理小说一样抽丝剥茧,慢慢揭晓答案。他向读者呈现的是一团神秘的浓雾: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去一家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便当店工作的邻居靖子。靖子与女儿美里相依为命,失手杀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终只能在外围敲敲打打,根本无法触及案件的中心。

刚开始,作者的叙述让我误以为我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却在一次次的转折下被作者带入了一片更大的迷雾中。真正看透真相的人只有和石神刚刚重逢的一位天才物理学家——汤川。

他说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局,让他看出真相的只是石神照镜子时对自己外貌不满的一声叹息。无刚开始无法理解,因为这是人的天性啊。可是联系神圣的性格后,我渐渐明白了:石神一向只对数学感兴趣,他向来认为注重衣着外貌实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他现在居然会为自己的外貌而叹息,原因只有一个:他已经深深陷入了恋爱之中。于是汤川才开始怀疑他,并且渐渐找到了谜底。

我正想感叹,正是这个细节使石神漏了陷,细节决定成败,石神只能自认失败了吧。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汤川并没有告发石神,石神却顶替靖子自首了,警察竟然找不着一丝破绽,石神早就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也只有汤川看到了事件的核心:石神的确是凶手,他杀了另一个人,一个游民,而靖子前夫的尸体早就被他肢解后弃尸了,无法再辨认身份,一个人不能死两次,所以,即使汤川知道了真相,也无法让靖子担任罪名……

石神终究还是赢了,他的细节同样出色到无懈可击,但他的爱却是畸形的,无比可怕。除了内容之外,让我感叹的还有作者东野圭吾的细腻笔法和缜密思维,他把骗局写到了极致,同样让人震撼。篇一:岳阳楼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范仲淹写的,名字叫做——岳阳楼记。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篇二: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着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篇三:岳阳楼记读后感

昨日晚饭后,天气闷热,本想开一下空调,但想到今年武汉市正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于是从书桌抽屉找出一把折扇降温。此扇是1992年5月8日到湖南参观岳阳楼时岳阳市政协所赠。该折扇一面印有岳阳楼,一面印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再读中国文学经典之作《岳阳楼记》,又一次深深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所感动。

今天,我们吟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发扬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联想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范美忠,他作为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想必一定读过《岳阳楼记》,而他在地震中却不管学生,先学生之跑而跑,毫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学生之忧而忧的精神,其所作所为,其言其行,实在是愧对范氏先人。吴鸿阳读后感癌症楼读后感---有缺憾的爱情灿烂千阳读后感读《老人与海》有感:那最后的一抹余晖

老人说:”一个人不是生来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而当时的作者与老人一样都处在人生的低谷中,但作者与老人一样都没有放弃,即使面对同鲨鱼一般的困难与打击,海明威顶着舆论的压力创作了时间也无法抹去的《老人与海》。海明威当时处于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选择自甘坠落,一直以反战为主题的他进入和平年代后开始试着变换角度,于是,《老人与海》就这样呈现在世界眼前。

合上书,你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东西,其中一份令你难忘绝对就有一份倔强,一份对于命

运的不屈。连续八十四天的毫无收获,在任何人的心里都会是一份不小的打击。如果换作了我,也许十天便缴枪投降。书中开头写了老人苍老的面庞,却在双眼中可以看到大海一般的碧蓝,但也不正是这如大海般碧蓝的双眼反映出的心胸使老人在困难面前不曾胆怯吗?

整部书中都体现这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面对不可战胜的自然,老人依然在精神上获得了胜利。虽然结局失败了,但在这奋斗的过程的艰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透过全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份人生的缩影,之所以不能称其为完整的人生缩影,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表现整个人生,但《老人与海》所展现的一部分人生演绎了超越一般人生价值,她所能影响的是多个人生。

老人的前八十四天始终都毫无所获,但老人始终一如既往地认真,终于在八十五天,老人钓到了大鱼。这不阐述了真言——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也许这样的机会很小,但我们也应拼尽全力去抓住它。老人坚持了八十四天,在他的心中也清楚其可能性的微小,但他依然坚持他的初心,也许这样在别人眼中过于迂腐,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相信自己。

老人遇上大马林钱之后也明白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也希望那个孩子可以一起面对这条大鱼,但在老人的一份倔强与一份人性中的贪婪的发酵下,他最终决定不放手。在拼尽全力下马林钱终于被杀死。老人骄傲地看着他的战利品,这份骄傲就像孩子,而这份无畏的拼搏也正是被仰望而尊敬的。

可”事”往往与愿违,鲨鱼群的出现使老人的战利品残破不堪。而这些鲨鱼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坎坷?它们强壮、凶悍、残忍,它们总是会阻碍我们去追求理想。但老人明知不敌却毅然反抗。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虍山行”的”蠢笨”行为着实令人赞叹。最后的结尾是一个”乐观”的悲残结局,在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他开始痛哭。孩子所心痛的不只是老人的双手,更是那令人骄傲的战利品已经被咬得一干二净,当然,更痛心的是老人八十四天的持续打击与殊死拼搏仅换来了一份更大的失望。这个结尾令人意犹未尽,但老人却将身上的高尚精神品格留下,孩子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老人的崇拜。

老人回家后,他睡着了,他梦见了狮子,他梦见的是他的青春,即使他的点头已经悲惨结局,但他拼过,他像一头狮子——一头充满青春活力的狮子。

整本书让我明白那精神的世界中多了一位”疯狂”的老头儿。是的,他很疯狂,他以黄昏的身放肆着最后那一抹余晖,而我是否可以做一头狮子呢?

良渚第二中学毛德强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学习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学习体会阜阳市颍州区莲池小学刘险峰 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学习,我就和同学们怀着敬仰的 心情神拜了万世之师“孔夫子”,接触了现代教育的先驱陶 行知先生的思想。这次网络培训使以又一次近离接触到陶先 生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习陶行知、让陶 行知的思想广植于教育园圃,陶花处处开,助推教育改革与 发展。 陶行知理论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 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 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 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 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 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 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 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 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

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教育是从生活中 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 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 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不禁让我想 起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正是这样吗?让课堂回归生活,让 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 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 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 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美 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无不体现了 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 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课堂教学 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让学 生感到确实是“学有价值的知识”。让我们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先生的教育精髓,并肩走在行知路上,携手创造精彩 人生!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 ——我之读书体会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有颇多感悟,顿觉获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研究上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爱满天下。他的很多教育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就从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来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一、“生活即教育”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即教育”学说。教育开始贴近人民大众。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之改造。”“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含有教育的意义。”换言之,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经验的获得过程恰是学习的过程。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要穿插社会学习的要素。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从社会中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做人的品德与素养。适时开展实验性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活跃性的课堂要素。这一理念给

了我很多的思考,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要加入更多的趣味因素,把更多的社会体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文本的讲解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要采用多变的游戏性的方式。比如把表演,说唱,做游戏、比赛等因素融入课堂中,课堂学习就变得不再单一呆板,而是趣味十足了。我也曾经试用过这样的不同的教课方式,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这种理念实际上在新课标要求上就已经有很明显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定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倡导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并且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的中介。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他提倡教育要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他在1923年所写的《教育与科学方法》中提出:要采用科学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提到教师要在课堂组织、教材的应用及教学工具三方面力求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这种提法是很有先进性的。在我们当今的教学中,这三点也同样重要。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 导读:我觉得一本好书就像一杯茶,每杯茶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一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二“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

马东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

他用自己对教育的忠诚与笃行,踏着坚实的步履,在新教育实验的大潮中奋力搏击 在西安高新第四小学的校园里,有一动一静两个最美的画面,“动”即每天的晨练和大课间活动,师生们有组织的进行体育锻炼;“静”即每天中午午饭后20分钟的阅读时间,大家都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书中,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丝声音。 现任西安高新第四小学校长的马东,从2011年12月27日任职以来,一直带领四小团队,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核心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身心素质高,思想境界高,学法水平高”的三高学子,坚持新教育特色发展,扎实推进新教育特色课程研究、开发与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近几年,高新四小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版画教育基地学校、西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陕西省足球特色学校、陕西省影子校长培训基地、西安市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等;连年荣获“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等殊荣。 竞聘上任只为教育理想 2011年是马东个人事业的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他通过竞聘上岗成为西安高新四小的校长,这也是他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新起点。 早在1992年,刚参加工作仅仅三年的马东,就凭借自己的出色工作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西安交大附小的副校长。因为对高新区这片热土的向往以及对家庭的关爱,1998年,他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毅然辞职,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高新区,做了高新一小的一名普通教师。 “来到高新区的学校之后,深刻的感受到处处彰显着的独特气息,这里是民办体制,学校的发展生存完全取决于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美誉度决定了是否能够吸引优质的生源和优秀的师资。所以,在高新区的教育机制里,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干劲都很足,每一个岗位上都能感受到积极自主、勤奋肯干的作风。”面对新环境,马东信心十足,适应也非常快。在一小工作的三年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副班主任,他都干劲十足。 马东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作为副班主任的他经常带着学生在早晨、课间一起锻炼。很快他所带班级学生的体质增强,班级体育成绩名列前茅,参与体育比赛也是无人能敌。他个人在这方面的积极举措,得到了当时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不仅如此,马东带的毕业班成绩也非常突出,在当年的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中还夺得了“状元”。马东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深得学校领导、广大学生家长,特别是孩子们的认可。2011年,高新二小建校的时候,马东被择优选聘到新学校,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这一工作就是10年,从数学教师、教导主任,直至成为学校教学副校长。 2011年,随着高新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地域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社会公众对于优秀学校和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更强烈。 “当初的高新四小本身是高新三小的一个分校,高新区民办学校理事会为了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决定正式成立高新四小,并为高新四小选聘优秀校长。因为我一直做副职,符合聘任条件,更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非常想通过一所学校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教育梦。带着这种强烈的冲动,我在看到通知之后就报名了。” 当时的优秀应聘者众多,竞争也十分激烈,马东在其中是最年轻的一位,但由于在高新开发区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兼具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工作的双重经验,他成功“胜出”,来到了高新四小,踌躇满志地开始了实现教育理想的奋斗历程。 新教育再创新特色,“为幸福人生奠基” 高新四小虽是2007年建校,但之前一直作为三小的分校。建校之初,学校周边人口密度小,学校发展比较缓慢。“我去的时候学校招生还需要对外发通告,学校的新教育实验也刚刚起步,还在摸索中。到四小之后,要把这个学校往哪里带,如何按照我心目中的教育去做,还要先研究,看看学校的底子、土壤是怎样的,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马东大量阅读新教育

走在行知路上——教育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 ——教育心得体会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能够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注重今天,更注重其明天;不只注重其智力,更注重其情感;不只注重其基石,更注重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但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还曾记得,在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五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鲜花、水果,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有的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们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师真好。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但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水平,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个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实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不过,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注重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水平的培养,至于能否促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水平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 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教书

散文读后感(共4篇)

散文读后感(共4篇) 《快乐》一文是写作者认为皇帝最快乐,但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称他自己统治全国约五十年,国王每天公务繁忙,而真正快乐才十四天 我读完梁实秋散文集以后爱不释手,梁实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 * 起20多年共出4辑。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体。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呀。晚年的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我觉得梁实秋的散文不仅诙谐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大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很通俗易懂。梁实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我对他那篇关于养狗的散文感触颇深,实打实的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共鸣。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行知园的教师都有幸收到了老园长陈老师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推荐的一本好书,我则拿到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尽管是较厚的一本书,但我爱不释手地利用几个午睡时间看完了《梁实秋散文集》,阅读后,感触很深,读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

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他(她)总能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 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 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飞驰的速度,变幻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这本书,是被一幅幅毕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还没有去过的地方的景物。细细的品读这本书后,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我发觉毕淑敏真是一个真诚的、谦虚的、亲切的阿姨。她写的文章在我看来没有丝毫做作之情,满溢着的都是一股亲切的感觉。我以为,毕淑敏阿姨会写自己的人生观、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

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读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新教育路上》一书,书中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无一不有莫大的鼓舞,带给我理想以信念。《走在教育的路上》主要记录了朱老师关于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中可以听到的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心路历程。这本书,共分“总得有人去擦星星、熬一锅石头汤吧、书写生命的传奇、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五部分。 读朱永新老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时不时被他对教育独到的感受所感动,在一篇篇美文中,在一句句精辟的话语间,我倾听着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理想,感受着他的新教育实验梦想,汲取着他的教育思想精髓,体会着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我是一个行者行色匆匆,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朱教授写道。他为教育准备了一切,他肩负着自己对教育多年的感受行走在自己的教育路上。 书中朱教授提倡要重视人文倡导实践。他说:“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我的理解是: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会成功。何尝不是呢,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憧憬诸多而实现甚少,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超越。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不要太多响亮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当下的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因为我们有梦。 关于点滴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定势。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无穷。在书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对于日记习惯培养的提倡。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意志,开阔心胸,净化心灵。甚至可以说,写日记也是一种持效的“道德长跑”方式。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与自己对话,让一个自我战胜另一个自我。总之,日记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感

陶研工作计划总结《我们走在行知路上》

我们走在行知路上 ——2009年度研工作总结 “牛奋四蹄呈锦绣,虎添双翼会风云”,奋斗的2009即将幕。这是我校最为不平凡的一年,自我校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楼后,选定学生分流地点、安抚社会家长情绪、稳中有升教育质量、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革旧立新原址重建,教学新楼筹建设计等等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任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校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老师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励精图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心协力为学校的非常时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我校的研工作在省、市研会的指导下,坚持以行知先生为楷模,以学习行知教育思想,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努力学习、宣传和实践先生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激发教育热情,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同时,进一步实践行知思想,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真、美、行”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特长;进一步营造我校学师的浓厚气氛,提高学师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现对我校09年研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健全研组织,落实研工作。 学校比较早就组建了行知研究小组,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富有钻研精神和研究能力、愿意追随行知足迹的有关教师集合起来,由郭正光校长担任组长。今年我们学校又招聘了16位教师,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使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扩大到90多人。 我们根据市研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每年期初认真制订学校研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年终写好工作总结。其目的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学习行知教育思想,弘扬行知先生精神,把学师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并把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落实到班级管理中,从而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创设学环境,营造学氛围。 (一)研读行知著作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2010-05-26 10:10:56 这学期我阅读了杨瑞清先生撰写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啊! 平实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白的话语,没有故作艰深的说教;平常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平凡的岗位,没有叱咤风云的气势。然而我却感到书中有种无形的力量,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从那些朴实的话语中,从那些通俗的描述中,我深深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他的信念、他的执着、他的激情,他那平实而挚朴的叙述,深深地打动了我。 杨瑞清——一个赋予生命不平凡意义的平凡人! 1981年,从农村走出来的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毕业时,他放着城市里的工作不争取,主动要求到最偏僻、最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在被分配到江浦县五里村五里小学后,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从事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自从走进乡村小学那天起,他就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自己,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1983年,一纸调令曾把他调到江浦县团委任副书记,但他始终无法割舍对乡村孩子们的牵挂。考虑再三,他还是向组织提出:“做共青团工作不缺我一个;但扎根农村教育不能少我一个。”经过努力,他终于又回到了五里小学的讲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的诺言。有人因此说他傻,他不介意。20多年来的义无反顾,终于为教育农村孩子闯出了条新路。 在二十多年的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在回乡与进城之间, 选择了回乡;在从教与从政之间,选择了从教;在坚持与逃避之间,选择了坚持。他通过创办行知实验班、创建行知小学、打造行知学校,实施行知工程,大力弘扬行知精神。如今他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把一所开始只有7名教师、150多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设施设备现代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广大家长、教师所想往,参观、学习“门庭若市”的“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有人说:没有经过艰辛付出的过程而得到的结果是不会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如果是出身豪门贵族,如果是在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学校里搞出一点成绩,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不会让人太过感动,而杨瑞清校长出身穷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大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爱,有热爱学习的,有热爱朋友的,有热爱父母的,有热爱师长的……我心里跌荡起伏着一阵阵感动,如同决堤的洪水喷涌不断。同时也受到很深很深的教诲,感觉到了世上的真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一书是由意大利的着名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这一本书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安利柯。他记录下的“每月故事”都是身边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包括他父母的淳淳教诲,老师的默默辛劳和同学的团结互助,都体现了各种不同程度、但却温暖人心的爱,我仿佛融入到了故事里

面,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感动之中,我也在默默反思着,我想:父母那么疼爱我们,给我们吃饱的,穿暖的,用好的。我们对父母抱有感谢的心吗?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也许,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捶捶背,问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身体状况,听听我们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分享心中的愉快,父母就能心满意足了。相同,许多老师、同学也曾经帮助过我,我心存感谢吗?我是否将这种无私的爱接力传递给别人呢?我是否尽力去关心别人呢?所以,有爱的社会,才能将爱传递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爱有多么的重要。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让我从小开始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疼爱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道理我要时刻铭记心中。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

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在众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属每月故事中的《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一个富有人家里去帮工。这家主人对她很好,工资也很高,可是,她虽然缓解了家里困苦的处境,但还是无法减轻家人对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儿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母之途。在经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小儿子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可他的母亲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说一声,直到晕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

读《走在教育的路上》有感

读《走在教育的路上》有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是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先生所著,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携手圆梦”收录了作者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与网络、媒体以及新教育共面体对话和交往的一些起令人感动的细节。“行者心语”记录了作者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对教育的感慨、感悟和建议。身为教育者,读书看报应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特别是读书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让人愉悦、精神焕发的世界,让人成长、陶醉的世界。 有人说“朱永新骨子里是一个诗人”。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朱永新教授正是在用诗文来表达思想教育。我们从《校园的守望者》可以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爱。我们要享受教育,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句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

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啊,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读书也是学生们道德实践的一种形式。“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一种热爱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就会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我是一个行者,行色匆匆,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朱老师写道。他为教育准备了一切,他肩负着自己对教育多年的感受行走在自己的教育路上。我作为一个刚刚行走在这条路上的年轻行者,也有自己最初踏上这条路时的感动和激情。朱永新老师营造的这个梦,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一次净化,一度遥远的理想,也渐渐变的清晰起来。 其实每一个真心服务教育事业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梦,我的梦,就是能把自己的课上的炉火纯青,学生爱听;我的梦,就是希望我的学生经过我的教育,能充分发挥出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最大潜能,我的梦,就是我的孩子们都能乐观向上,觉得人生不虚此行……这个梦,只要我不撤离这个岗位,我想我每天都会做它,而且每天都在尽我所能的丰富它。非常喜欢朱教授的这句话:“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走在行知路上,感受春风拂面

走在行知路上,感受春风拂面 上周,我们街道组织了新教师成长交流会,在会上有领导专家的悉心指点,也有近两年新教师的畅所欲言。就我个人而言,给予我深刻影响的,不是个别的语言、词句。而是交流会上扬溢的精神-----走在行知路上,感受春风拂面。 时光飞逝,在教师这个光荣的岗位上,我已经工作半年有余,在班组管理和教学能力上,也自感有所提升。就此不得不感谢街道组织的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以及学校给我的锻炼机会。 第一天来学校报道时,满怀着工作的热情,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也对所教班级充满了期待。然而,开学的第一天,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下面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时,楞是紧张了起来,说了前一句,不知道下一句说什么。我心里忐忑了,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自然的,我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做为几十名学生的班主任,你也便当起了几十名学生的妈妈。什么都要管,卫生、纪律、学习、班级的文化建设、学生在校与在家表现情况、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就算是三头六臂的哪吒都分身乏术。于是便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让自己变轻松一些,再加上杨海霞老师时不时地提点我,我便开始改变以往,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的班级管理方式。 我接手的年级是三年级。三年级学生比起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处事能力提高了很多,但不如高年级学生独立处理能力强。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坚持民主、合作的原则。就拿公共区的打扫来说吧,因为公共区是早读前扫的,面积大,学生很容易借扫公共区之便,在外面边扫边玩。就这个问题,我选出了两名劳动委员,他们视彼此为后盾,做起事来,都有商有量的,管理起卫生,胆子也大了,另外,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半学期评出劳动之星。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班集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班集体意识的培养,我常常与集体活动、纪律管理相结合。就出黑板报而言,我们班有宣传小组。但我不会将出黑板报视为个别学生的任务,我常常这样跟学生说,我们班又要出黑板报了,这是我们三年一班共同的任务,学生都很乖,自然而然的,就算不是宣传小组的成员,他们也会争着给他们打下手,比如提水、擦黑板、递黑板擦、递粉笔,黑板报完成了,我会让学生一起看看黑板报,并且一起鼓掌,一来表扬了宣传小组,二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自然的,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有关书籍的阅读和对学生的教育方面等等。困难也有,眼水也罢,我仍将怀揣着一片教育热忱,在漫漫教学中,风雨兼程。在新师成长交流会上,听着教师同仁的成长感言,我深感汗水与笑颜同在,彩虹就在前方。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蓦然回首,自己已走过11年的教育生涯。11年里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喜爱的教育岗位上。那身后留下的一个个蹒跚脚印,或直或曲,记录了我成长的轨迹,或深或浅,积淀了我精神的财富。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因为我始终快乐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无悔,因为我始终享受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11年前我带着理想满怀热情地走上三尺讲台,还记得刚走进课堂时,由于没有吃透教材教法,我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投入,我自己也没有上课成功的感觉。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陷入了迷茫中,沉思之后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应该把课上好,不能让我的学生从小就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我开始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揣摩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翻看书报杂志,借鉴名家教育方法……多少个清晨黄昏,多少次风雨兼程,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渐渐地我的课堂显得有生气了,学生们也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学习。看着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时的我是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然而,每一堂课难免都会留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就是继续反思、探索、提升的空间。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遗憾”,我采用的方法是读书与实践。宁静的读书积淀着我的底蕴,滋养着我的心灵,使我在解读教材时多了一些大气和底气。不停地实践使我不断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学得的理念更有效地

落实到具体环节中。因而,我的课堂教学仿佛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课堂在一次次的斟酌中亮丽起来,越来越多地激荡着学生生命的活力,充满着学生成长的气息,绽放着学生智慧的花朵。 做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学生,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我还着力打造敢于实践,大胆创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学生队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我教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源头活水。深知自身不足,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2006年我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200 9年8月—2010年8月,我参加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了优秀学员奖。2011年7月,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优秀作品奖。2011年12月,我被景东县教育局考核为“县级骨干教师。20 12年2月,我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窗边的小豆豆》、《零距离美国课堂》等书籍。广泛涉取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使我的心灵一天天丰润起来。读书就像一条明亮的小溪,欢快地流过我干涸的心田,滋养着我灵魂的四季,温暖着我生命的年轮。 11年来,我始终注重全面施教,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全面倾注心血,以博大的慈母情怀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每天早上,我都仔细地进行晨检,关切地嘘寒问暖;学生身体不舒服,我就毫不犹

学走在行知路上_创造精彩人生有感2

学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有感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我从陶行知身上学到了怎样教学生学习,其实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他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弄虚作假的教育。“社会即教育”,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我们教育的基地。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让学生感到确实是“学有价值的知识”,从而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关注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无不体现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杨瑞清,一位行知路上的领路人,留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敬佩,也留给了我太多对教育,对工作对自己的思考,做一名怎样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地告诉了我们。尽管我们也会在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自强、自律,相信信念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