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考点复习---赏析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复习---赏析语言》教学设计

《考点复习---品味赏析语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品味赏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提高语言赏析能力也是语文备考中重要的内容。

设计理念及思路:教学设计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够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整个教学过程由“赏析题展示---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总结归纳---课堂练习”四个教学板块组成。

“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板块扣住语言品味赏析题的“写法、特点、效果、内容”四个要素展开。

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赏析题的解答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指导归纳——拓展练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的品味赏析,要细细地咀嚼,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细心品味词句有益于我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同时品味赏析语言也是中考的一大考点。

二、语言赏析题展示(课件)读下列题目,说说语言品味赏析题的特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2、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4、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语句加以品析。

5、简析第(4)段中加点的“熬”字好在哪里。

三、考点解析及探究指导词语方面的考点(课件展示):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2、品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蕴含在词语中的作者的情感。

句子方面的考点(课件展示):1、理解句子的含义,体悟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比较、归纳等。

3. 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2. 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经典诗歌,体会其语言特点。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出其语言特色。

3. 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评估他们的诗歌语言运用能力。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学类文本句子赏析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考复习专题——文学类文本之句子赏析》导学案复习目标:复习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文析法,归纳策略(一)以文析法案例1:七上《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案例2:七上《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案例3:九下《变色龙》“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案例4:八下《安塞腰鼓》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案例5:八上《背影》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颜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项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二)方法归纳以法析文,巩固策略1.(2019年三明质检)离花近一些侯利明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

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

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

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

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

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

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

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

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

“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doc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doc

《文学类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学定教(以导学案定教案)先练后讲(先演练后点拨)讲后再练(点拨后再练习) 练后再练(熟能生巧,灵活应用)复习目标:1、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角度及命题特点。

2、掌握文学类阅读赏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掌握文学类阅读赏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复习方法:练习法、点拨法、归纳法复习准备:导学案、课件复习课时:1课吋复习过程:一、考纲解读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命题角度及命题特点)二、课堂演练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1)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

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2)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最,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牛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3)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

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

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4)“喂、喂、喂•……忙、忙、忙!”冋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5)-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喇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山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6)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

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7)沉默。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教案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威远县铺子湾镇中心校邓菊华教学目标:1、明确初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掌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解题方法。

2、掌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解题方法。

2、灵活运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点拨、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而要读书、学习就离不开阅读。

可以说,阅读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作为语文这个学科,阅读题是考试的重头戏,更是同学们丢分最多的题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做阅读题的高手?除了平时多读,多积累,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

今天我们借这节课教给同学们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

二:初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投影:1、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 、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我们一节课不可能把这些要求全部都讲完,今天老师选择了两点要求给同学们做讲解,就是老师用红色标示的两点。

我们再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投影:“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把这两个要求的题归纳为语言赏析类试题。

今天我们就把这类题分为两个要点来学习:赏析词语、赏析句子三、解说赏析:、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以及运用的各种手法“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描写生动、形象、细腻,请加以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复习专题语言赏析之修辞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复习专题语言赏析之修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言赏析之修辞复习课【设计思想】以考试题型(及其变化)为导向,以市教研室评价目标为中心,自拟小专题进行复习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内容分析】理解比喻、拟人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能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的妙处,理解语句的含义;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较成型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阅读、分析、理解文本,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在复习中除对知识的归纳,更重要是让其掌握中考知识点及相关答题技巧,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方面作突破。

【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厘清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及其作用;把握文本内涵,感悟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解题思路及表述模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究不同赏析角度下赏析语言的正确表述及分步解读之探究文本习惯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发放资料,布置预习学生准备:完成第17周周末练习,完成复习学案中〖知识储备、概念识别〗两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会为文章中的一个好词好句子所震惊,甚至拍案叫绝。

有的同学能够说出词句好在哪里,但有的同学只是知其好,而不知其好在哪里。

期末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理解比喻、拟人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能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的妙处,理解语句的含义。

”(ppt)所以,这一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品味文学类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预习展示:〖知识储备〗1.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反复,反问,设问。

2.依据解说,指出修辞手法。

(1):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节奏、韵律、修辞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诗歌语言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特点2.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3. 诗歌的修辞手法4. 诗歌语言的审美分析5. 练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诗歌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

2. 难点:诗歌语言的审美分析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心得。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名篇名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美。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心得。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

2. 分析角度:从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

七、小组讨论与交流1. 分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从诗歌的语言特点、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

3. 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

八、诗歌鉴赏练习1. 练习设计: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练习内容:包括诗歌的语言特点识别、节奏和韵律分析、修辞手法判断等。

3. 反馈与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语言”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鉴赏诗歌语言”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鉴赏诗歌语言”专题复习教学案一、考查方向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二、考查类型(一)、炼字类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甘玉苹
教学目标:
1、抓准切入口,结合语境,赏析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2、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3、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4、感受汉语言的意蕴,从赏析语言美中获得阅读的享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切入口,结合语境,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课前准备:
1、复习识记:修辞、描写及其作用;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2、近几年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

3、《高分突破》和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作业情况,例题引路,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再评讲作业存在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强化训练,讲评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一把锁配一把钥匙,如果能给每个知识考点找到一把对应的钥匙,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寻找语言赏析题解的钥匙。

二、题型归纳及考查情况:
题型多样;在历年的中考中,“语言赏析”是高频考点。

三、解题技巧:
(一)知识回顾
识记有关语言赏析的知识。

(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常用修辞及作用、描写手法作用)[见《高分突破》第136页]
这些知识是死的,除了识记,更要学会活用巧用。

(二)答题示例探究引路
满分答案示例,分析、归纳答题要点和切题角度。

(三)角度切入深度品析
对照作业,查缺补漏。

1、评讲《鼓神》有关语言赏析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归纳注意事项。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角度没抓准;内容、情感分析不到位;答题要点不全面。

小结注意事项:抓关键词明确角度
结合语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思考周全要点齐全
2、讲评《偷父》有关语言赏析作业:
学生当一回改卷老师,点评(1)句中学生的答案并打分,再强调答题要点和注意事项。

请仿照上一题的答题格式回答(2)句。

补充强调:规范评价用语,表达简明到位。

练习讲评小结:通过这次练习讲评,我希望同学们能小结自己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注意事项,掌握语言赏析的窍门,娴熟解题。

四、熟能生巧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田野上的白发》一文中的语言赏析题。

(《高分突破》第142—143页)
五、题型转化灵活变通
请翻开《高分突破》第141页,在《淡淡的深情》一文考题中,找出有关语言赏析考点的试题。

●学习要学会灵活变通,巧用巧答。

●留意没考查过的知识点或考题题型。

六、语言赏析解题技巧总结
答题要点:角度内容作用感受/情感/形象
角度一:修辞手法
二: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
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
做语言赏析题时注意:
抓关键词明确角度
结合语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思考周全要点齐全
规范评价用语表达简明到位
*欣赏得法学得轻松
真诚希望同学们找到开启语言赏析的钥匙,在解题时做到笔随心动,高分突破。

七、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业
1、阅读练习《那些雪,那些暖》(《高分突破》第146页)(注意使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答题2)。

2、下节课是学习考点四《对文章标题和段落的考查》,请同学们预习有关的内容。

(《高分突破》第137页)
八、老师赠言:一路自信,一路智慧!
朝向中考,春暖花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