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合集下载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4.06.25•【文号】•【施行日期】2024.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决定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定对象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

二、申报要求(一)申报时间2024年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止(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以后年度统一集中申报受理时间为每年度5月1日至31日,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主体旅游休闲街区所在区(县)或街道(镇)人民政府。

(三)申报条件1.符合《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082-2021)行业标准及评分细则关于国家级的相关达标要求;2.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3.文化和旅游特色鲜明,文化资源、文化景观、文化展示空间和活动丰富,旅游休闲业态种类多样、形式创新,经营单位数量充足,经营状况良好;4.功能完善,旅游公共设施与信息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效果良好;5.访客综合满意度较高;6.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7.安全管理措施到位,符合国家各项相关要求,街区相关各类主体及其运营行为通过全部相关必要手续;8.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负面舆情事件;9.已是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美丽中国梦,休闲城市行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 魏小安

美丽中国梦,休闲城市行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 魏小安

美丽中国梦,休闲城市行——“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简析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3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鼓励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等一系列政策,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为城市休闲和乡村休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在五位一体的总领下,“美丽中国”实际上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之美,更是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社会之美,“美丽中国”为我国文化服务、旅游休闲发展释放了巨大的需求,也对休闲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美丽中国”将是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和休闲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将加速休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联动,提升休闲行业的服务质量,带动休闲产品的创新,增强国民生活的幸福感。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的城市,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追溯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自诞生以来,城市一直是人们追求休闲理念、满足休闲需求、消费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空间。

中国的城市起源早,在中世纪已成为世界高端,但在近代处于基本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尽管后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工业化导向的城市问题,好大喜功,贪大求洋,水泥森林,高楼峡谷,构成了对城市生活的压迫。

在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城市转型逐渐成为各个城市不懈求解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很多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和谐城市等。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打起建设休闲城市的旗帜,杭州率先举办了世界休闲组织的世界休闲大会,并取得往后五届的主办权;成都在居民的休闲文化、休闲氛围上已经处于全国行列,培育起较为成功的城市休闲氛围和休闲意识,营造着“自我休闲”的休闲之都;厦门、珠海凭借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自然优势,在城市休闲空间和管理上取得突破成绩。

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

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

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三)楼主发表于2010-9-17 23:1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看帖| 打印(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反映一个城市有影响力、有传统魅力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财富,同时这些资源也是进行高品质休闲活动的有力支撑。

特别说明,对于以省级名义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在评选城市较为典型的存在,也可以计算进入(比如“昆曲”);但是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计算入城市(比如“中药”)。

评分原则:为简化起见,每拥有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计0.1分,10项及以上计1分。

数据来源:文化部门的相关统计年鉴或者文化部门的网站。

(3)每万人拥有剧场、影剧院数: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电影和文艺演出的平均规模。

电影和文艺表演是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4)每十万人体育场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在休闲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设施保障。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5)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这一方面可以大致反映出城市居民进行休闲阅读的状况;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城市总体的文化氛围。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6)每万人拥有星级饭店数量:由于住宿星级饭店的主体是外来人员。

因此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为外来旅游者提供住宿设施的规模。

(7)每万人拥有旅行社数量:旅行社一方面有组织本市居民外出旅游的功能,另一方面还有接待外来游客在本市旅游的作用。

旅行社数量既可以反映城市居民旅游式的休闲活动;还可以体现城市对外来旅游者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城市旅游统计数据(8)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反映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城市休闲活动的便利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9)每万人拥有出租车数量:出租车是绝大多数城市除了公共汽车以外重要的交通选择,也可以反映城市休闲活动的便利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通过绝对数除以市辖区的人口数再乘以1万可以推算出这一指标)。

城市休闲空间的量化评价:以北京市主要城市公园为例

城市休闲空间的量化评价:以北京市主要城市公园为例

城市休闲空间的量化评价以北京市主要城市公园为例一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与城市公园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依托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体现,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一个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形成是城市休闲文化在地域上的表示,是长久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产业形态、就业和人口流动、大型赛事等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30年代,《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70年代《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动态变化的系统,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理念的变迁对城市休闲空间的形成影响深远。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空气污染、噪声、流行病等大城市病不断出现,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步行街区等休闲空间逐渐成为缓解城市病、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新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对城市绿色空间、公共文化空间、休闲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城市优质生活的向往推动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花园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开启了城市建设的新阶段。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人们越来越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更尊重城市休闲空间、文化空间的形成与演变规律。

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指数成为打造城市品牌、构建城市软实力、形成强有力的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类型上看,城市休闲空间大致可以分为私人休闲空间、半公共休闲空间、公共休闲空间。

城市公园属于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功能上看,城市公园对城市居民生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见图1),城市公图1 城市公园在城市生活中的主要功能园通常是自然和人文结合的开放空间,还具有旅游休闲、教育科普、体育锻炼、人际交往、文化传播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更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标志。

从国际大都市发展来看,著名的城市公园也成为城市的地标,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法国巴黎的卢森堡花园、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以及我国北京的颐和园等。

旅游规划实施评估的实践探索——以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实施评估为例

旅游规划实施评估的实践探索——以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实施评估为例
次应用专家问卷法来确定多目标综合评估中的各项关
键因素及权重,由此确定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如图
重点就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就业、旅游投资、
2 所示。
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1. 3. 1 评估重点内容
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重等指标及其增长速度等指标
(2) 重点项目、重大任务实施情况评估
对重点项目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总
Practice of Tourism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of Hainan Province Tourism
Development Master Planning(2017 - 2030) as an Example
reform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can bring to the future tourism planning. In view of the amalgam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planning agenci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businesses, the paper addresses
cultural and tourism featuring products, international service, tourism innovation, new marketing mode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ourism planning of Hainan.

旅游休闲街区评审方案

旅游休闲街区评审方案

旅游休闲街区评审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休闲街区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消费和观光的重要场所。

为提升旅游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对旅游休闲街区的评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旅游休闲街区评审方案,以便对旅游休闲街区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促进旅游休闲街区的规范化建设和良性发展。

内容评审标准1.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路灯、管网、公共设施等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

2.环境质量:包括噪音、气味、卫生等方面是否达到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

3.服务水平:包括旅游信息发布、游客接待、餐饮服务、购物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

4.景观特色:包括街区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是否充分展示和体现,是否具有地域特色和旅游吸引力。

5.安全保障:包括消防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旅游保险、游客诉求受理等方面是否做到充分保障和管理。

评审步骤1.初评:对旅游休闲街区进行环境、服务、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

2.复评:对初评得分在评定标准内的旅游休闲街区进行再次评估,确认评估结果。

3.验收:通过对复评得分满足评定标准的旅游休闲街区进行验收,确认评估结果,并按照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根据评审结果,将旅游休闲街区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次,分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包括加强考核、奖惩机制等。

评审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重点对新建、改造的旅游休闲街区以及评估等次较低的旅游休闲街区进行评审,对评估等次较高的旅游休闲街区实行随机抽查制度。

总结制定旅游休闲街区评审方案对于促进旅游休闲街区的培育和发展,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评审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以保证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产物,城市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城市的性质也是不断演化的。

对于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去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来城市性质的演变,特别是结合近期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成都市的城市性质进行探讨。

一、成都市城市性质演变过程城市是发展的,城市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性质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其稳定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研究城市性质的演变过程,对于确定城市性质、规划建设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从成都成为省辖市为分界点对成都性质进行分析。

1、成为省辖市之前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纵横二维比较视野下的宁波城市休闲化评价体系构建设想

纵横二维比较视野下的宁波城市休闲化评价体系构建设想

纵横二维比较视野下的宁波城市休闲化评价体系构建设想作者:周维琼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1期周维琼本文在明确开展宁波城市休闲化评价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就特色化评价指标的选取和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后续纵(宁波自身城市休闲化发展历程)横(城市间休闲化水平比较)二维评测的方向和方法给出建议。

作者简介:周维琼(1982-),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都市旅游。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城市休闲化发展评价研究”(G14-GJ01),2011年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重点科研项目“宁波休闲城市发展评价研究”(ZWX11101)。

一、研究的可行性与紧迫性第一,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本文奠定丰厚理论基础。

1933 年发布的《雅典宪章》就明确提出了休闲是城市的基本功能。

在我国,从城市休闲实力、休闲发展程度等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章已十篇有余。

第二,宁波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实际为本文提供实践支撑。

2007至2009年,宁波市政府相继应势出台了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和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的意见,新一轮休闲城市建设浪潮随即启动。

5年来在城市休闲环境、休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显著提升无疑将成为评价体系中的有效因子支持。

第三,这是对宁波城市休闲化发展理论的有效补充。

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休闲基地(旅游资源)开发、休闲产业发展、休闲空间设计和居民休闲方式等几方面,从宏观层面对城市整体休闲结构或休闲化进程的研究仍为空白,与宁波休闲化快速发展的实际不相匹配。

第四,这也是宁波探寻富有城市特质的特色化休闲城市建设理念的必然途径。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休闲城市”竞争,从指导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关注宁波与沪宁杭等周边知名休闲城市的横向竞合,与从历史的视角纵向对宁波自身城市休闲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显得同样重要。

二、宁波城市休闲化评价体系构建(一)构建原则。

首先,动态性和全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
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0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2010年6月29日,“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评价活动的学术指导单位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网和休闲杂志社共同主办,由北京同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去哪儿网()承担技术研发任务。

在城市休闲指数排名中,三亚、丽江、深圳排名前三位,北京和位列第四、第五位,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和桂林,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苏州暂位列第八和第十,青岛位列第九。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涵盖了空气质量、人口密度、绿化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私家车数量、公共汽车数量、国际化程度等近30项指标。

总分为100分,但仅有三亚和丽江得分超过50分,北京的得分为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先生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休闲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确立,休闲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是通过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休闲功能,树立休闲城市的示范品牌,促进城市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体现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城市找到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该评价活动的核心成果是“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和“中国休闲城市排名”,同时也将产生“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名单。

为了保障成果的科学性,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客观评价。

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的统计信息,设置了“城市名片”、“休闲环境”、“休闲条件”和“休闲经济”等四大类别合计27个指标,按照相应权重,计算得出287个城市的“统计性指标分析结果”。

二是去哪儿网()4200多万用户对287个城市的自由评价信息,通过统计技术处
理后,得出“市场性指标分析结果”。

对这两个分析结果再按照权重相加,得出“休闲指标分析(LSA)”结果。

第二阶段为主观评价。

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民网的在线调查。

基于年浏览量超过5亿人次的庞大用户群体,人民网设立了“休闲城市公众评价”专题网页,设置了一个“综合评价”项目和十个“专项评价”项目,在7月份和8月份由广大公众对287个城市进行自由评价,由此得出“公众评价(MOA)”结果。

第三阶段为专家评议。

评价活动的最终结果,将由权威专家组操作完成。

专家组将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这两个结果的基础上,视情对相应权重作最终修正,合并形成“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然后从指数排序最高的一批城市中确定“中国休闲城市”名单,并结合人民网的公众评价信息,评议形成2010年的“最佳休闲城市”和“特色休闲城市”名单。

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机构公布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即对287个城市的休闲指标分析结果,其中三亚、丽江、深圳、北京、上海、厦门、桂林、杭州、青岛、苏州等城市的指标位居前列。

第二阶段即“公众评价”将于7月1日在人民网的网站上正式开始,于8月31日结束。

专家组将在9月上旬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汇总,得出最终结果。

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副司长高舜礼先生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全球体验世博会盛况的重要时刻,开展“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对呼应世博会主题,引发全社会对城市功能与品质的广泛关注,促进管理者对城市和谐建设与人本化发展的深入思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课题研发组负责人付磊博士介绍,城市休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立足于课题研发单位多年的休闲理论研究、城市调研、规划设计等专业工作,立足于覆盖全国各省市、日访问量超过5亿人次的国家级媒体平台,立足于搜索技术最先进、超过4200万个休闲用户及自由评价信息的在线运营平台,依托休闲领域的专业技术组织和专家团队,按照科学严谨、专业规范、大众参与、公正公开的原则,因此具有专业性、全面性和权威性。

研发组将汇总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撰写“2010中国休闲城市发展评估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布。

去哪儿网副总裁戴政先生表示:“去哪儿网拥有超过4200万的优质用户,‘市场性指标’是根据用户对各个城市主动搜索量以及搜索热词的统计分析形成的。

作为“城市休闲
指数”重要的数据基础,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旅行者的旅游选择倾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据悉,本活动于2010年6月份正式启动,10月份完成各阶段任务,并举行成果发布典礼。

今后将每年持续进行,最终形成一个关于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休闲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中国休闲城市综合评价”第一阶段成果——休闲指标分析(LSA)已经完成。

结果如下:
2010 中国城市休闲指标分析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