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诊治进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 儿 腹 泻 病》课件

总结词
腹泻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脱水、营养不良、肠道感染等。
详细描述
腹泻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水,由于大量排便和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长 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肠道感染,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对于腹泻病的 并发症,应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降低对患儿的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腹泻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感染
腹泻病容易引发其他感染性疾 病,如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
死亡
腹泻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
区。
02
病因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细菌性腹泻
由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引起, 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
。
病毒性腹泻
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通过呼吸 道、消化道传播。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ຫໍສະໝຸດ 鞭毛虫等,通 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预防腹泻的疫苗 。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的小儿腹泻类型,主要由细菌、病毒等 感染引起。
详细描述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发热和腹泻,大便 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可伴有粘液和脓血。治疗感染性腹泻的 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防止脱水。
《小儿腹泻病》PPT课件
• 引言 • 病因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腹泻病的定义
01
02
03
腹泻病
指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 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腹泻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脱水、营养不良、肠道感染等。
详细描述
腹泻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水,由于大量排便和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长 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肠道感染,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对于腹泻病的 并发症,应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降低对患儿的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腹泻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感染
腹泻病容易引发其他感染性疾 病,如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
死亡
腹泻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
区。
02
病因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细菌性腹泻
由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引起, 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
。
病毒性腹泻
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通过呼吸 道、消化道传播。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ຫໍສະໝຸດ 鞭毛虫等,通 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预防腹泻的疫苗 。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的小儿腹泻类型,主要由细菌、病毒等 感染引起。
详细描述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发热和腹泻,大便 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可伴有粘液和脓血。治疗感染性腹泻的 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防止脱水。
《小儿腹泻病》PPT课件
• 引言 • 病因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腹泻病的定义
01
02
03
腹泻病
指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 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一个感染性腹泻处方(Wt=8kg)
抗感染 Tab Burofen 0.1×5# Tab Lomotil 2.5mg×7# Tab Tannalbin 0.3×10# 共研匀,分十二包,日三次,一次 一包,间隔6小时 Syr Racecadotril 10mg×12包 10mg,tid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肠腔→稀水蛋花汤样便。 高位肠段受病变剌激→呕吐。 腹泻和呕吐→水电解质丢失→脱水、酸中毒、电乱。 乳糖酶活性↓ →继发性乳糖缺乏→暂时不宜含乳糖喂养 随年龄增长,刷状缘乳糖酶量减少,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轮状病毒在肠道感染后可产生分泌型抗体slgA,对同型轮状 病毒有中和作用,但持续时间不长,故婴幼儿期可重复感染
(3)冬春季--耶尔森氏菌肠炎
冰箱肠炎 病原:4 ℃活跃 临床:①全年散发,冬春多发,表现多样,有多系统症状+ 变态反应。 ②突然发热4~5天,寒战,头痛头晕;上腹/脐周绞痛, 恶心呕吐。 ③稀水便/稀粘便,日4~20次,恶臭。约25%便中带血。 ④回盲部压痛。肝肿大。 ⑤咳嗽。 ⑥病后第2W手足指蜕皮。 ⑦虽有少数迁延,多数患儿呈自限性,数日后自愈。 治疗:多西环素2~4mg/kg.d;三代先锋;喹喏酮;丁卡
诺如病毒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无法鉴 别。
诺如病毒肠炎----【预防、治疗】
(2024年)小儿腹泻病例讨论分析ppt课件

由于腹泻和呕吐导致体液丢失, 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 如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
2024/3/26
腹泻 呕吐 发热 脱水
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呈 水样、蛋花汤样或稀糊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热度不等。
12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便常规
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无红 细胞或脓细胞。
2024/3/26
治疗与预后
总结病例的治疗措施及效果,关注患儿的预后情况,如恢复时间、并 发症等。
2024/3/26
24
小儿腹泻领域研究动态关注
病原学研究进展
关注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如病毒、细菌、 寄生虫等。
新型诊疗技术应用
了解小儿腹泻诊疗领域的新型技术,如生物标志物检测、高通量测 序等。
预防措施及政策
饮食不当
如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等。
2024/3/26
消化不良
如胃酸过多、胆汁分泌不 足等,导致食物不能完全 消化,引起腹泻。
肠道功能紊乱
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表现 为腹痛、腹胀、腹泻等。
9
病例中具体原因分析
病例一
2岁男童,因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细菌 感染,引发急性肠炎,表现为高热、 腹痛、腹泻等。经抗生素治疗及补液 后痊愈。
小儿腹泻病例讨论分析ppt课件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病例介绍 • 病因分析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病例介绍
Chapter
2024/3/26
3
患者基本信息
01
2024/3/26
腹泻 呕吐 发热 脱水
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呈 水样、蛋花汤样或稀糊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热度不等。
12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便常规
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无红 细胞或脓细胞。
2024/3/26
治疗与预后
总结病例的治疗措施及效果,关注患儿的预后情况,如恢复时间、并 发症等。
2024/3/26
24
小儿腹泻领域研究动态关注
病原学研究进展
关注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如病毒、细菌、 寄生虫等。
新型诊疗技术应用
了解小儿腹泻诊疗领域的新型技术,如生物标志物检测、高通量测 序等。
预防措施及政策
饮食不当
如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等。
2024/3/26
消化不良
如胃酸过多、胆汁分泌不 足等,导致食物不能完全 消化,引起腹泻。
肠道功能紊乱
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表现 为腹痛、腹胀、腹泻等。
9
病例中具体原因分析
病例一
2岁男童,因食用不洁食物导致细菌 感染,引发急性肠炎,表现为高热、 腹痛、腹泻等。经抗生素治疗及补液 后痊愈。
小儿腹泻病例讨论分析ppt课件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病例介绍 • 病因分析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病例介绍
Chapter
2024/3/26
3
患者基本信息
01
小儿腹泻ppt精选课件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目标设定
缓解腹泻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或消除小儿 腹泻症状,改善排便情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针对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维持内环境
稳定。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如脱水、酸中毒等。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益生菌
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 功能。
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
发热
脱水
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7.539℃之间。
由于腹泻和呕吐导致体液丢失,患儿可出 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如眼窝凹陷、皮 肤干燥、尿量减少等。
体征检查要点
腹部检查
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压痛、 反跳痛等。
皮肤黏膜检查
观察皮肤弹性、黏膜干燥程度等, 评估脱水程度。
。
诊断流程图和标准
诊断流程图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一定流程进行 诊断,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确诊等步骤。
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史等信息, 制定相应诊断标准。如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且伴有发热 、呕吐等症状,同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即可确诊。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反应能力等, 判断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便常规检查
了解大便性状、有无红细胞、 白细胞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感染状况及贫血情况 。
电解质检查
了解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如钠、钾、氯等离子浓度。
病毒抗原检测
小儿腹泻教学课件ppt

饮食调整
补液治疗
药物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
针对脱水,应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针对感染,可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对于严重腹泻,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
预防保健的展望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
合理饮食
教育小儿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其他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了解患儿的饮食、排泄物、食欲等状况。
病史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脱水程度、腹部体征等。
进行大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03
诊断标准
02
01
1
鉴别诊断
2
3
与病理性腹泻鉴别,生理性腹泻无发热、食欲好、无脱水症状等。
生理性腹泻
与病毒性腹泻鉴别,细菌性腹泻常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腹泻症状。
03
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如烦躁不安、嗜睡等,应立即就医。
注意事项
01
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腹泻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呕吐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02
避免滥用抗生素
腹泻原因有很多种,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病情。
并发症表现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的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脱水
腹泻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钙等,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抽搐等
电解质紊乱
严重腹泻可导致肾脏受损,出现少尿、无尿、水肿等症状
补液治疗
药物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
针对脱水,应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针对感染,可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对于严重腹泻,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
预防保健的展望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
合理饮食
教育小儿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其他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了解患儿的饮食、排泄物、食欲等状况。
病史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脱水程度、腹部体征等。
进行大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03
诊断标准
02
01
1
鉴别诊断
2
3
与病理性腹泻鉴别,生理性腹泻无发热、食欲好、无脱水症状等。
生理性腹泻
与病毒性腹泻鉴别,细菌性腹泻常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腹泻症状。
03
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如烦躁不安、嗜睡等,应立即就医。
注意事项
01
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腹泻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呕吐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02
避免滥用抗生素
腹泻原因有很多种,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病情。
并发症表现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的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脱水
腹泻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钙等,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抽搐等
电解质紊乱
严重腹泻可导致肾脏受损,出现少尿、无尿、水肿等症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课件图文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 腹泻图文课件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很高。通过这个课件,您可以 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和 护理方面的内容。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1 影响儿童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 高发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2
诊断方法与标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历史询问、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确认患者是否患 有腹泻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饮食调整
饮食清淡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开水以及少量食盐水、果汁等。
抗生素治疗
如病情严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理宝宝
宝宝的衣物、玩具、餐具等用品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宝宝的环境干燥、整洁同时做到饮食 定时、定量。
小儿腹泻的预防
手卫生
培养孩子爱好洗手的好习惯,手卫生保持清洁干净。
饮食卫生
食物应清洗消毒,烹饪前要加热杀菌,如喂养配方 奶,要遵守用水清洗瓶子和奶嘴等的方法。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 营养代谢障碍 • 肠穿孔 • 肠道菌群失调 • 口干舌燥
3 容易传播
腹泻传播范围广,儿童很容易被感染。
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一种肠胃道疾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便臭,可能伴有腹痛、 腹泻、恶心等症状。
2
分类: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指持续1-2周左右,是由于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而慢性腹泻则持续3周以上, 常常与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如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很高。通过这个课件,您可以 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和 护理方面的内容。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1 影响儿童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 高发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2
诊断方法与标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历史询问、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确认患者是否患 有腹泻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饮食调整
饮食清淡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开水以及少量食盐水、果汁等。
抗生素治疗
如病情严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理宝宝
宝宝的衣物、玩具、餐具等用品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宝宝的环境干燥、整洁同时做到饮食 定时、定量。
小儿腹泻的预防
手卫生
培养孩子爱好洗手的好习惯,手卫生保持清洁干净。
饮食卫生
食物应清洗消毒,烹饪前要加热杀菌,如喂养配方 奶,要遵守用水清洗瓶子和奶嘴等的方法。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 营养代谢障碍 • 肠穿孔 • 肠道菌群失调 • 口干舌燥
3 容易传播
腹泻传播范围广,儿童很容易被感染。
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一种肠胃道疾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便臭,可能伴有腹痛、 腹泻、恶心等症状。
2
分类: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指持续1-2周左右,是由于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而慢性腹泻则持续3周以上, 常常与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如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儿科学课件)

(二)加强护理
•勤换尿布,防上行性尿路感染和尿布皮炎 •肠道感染者的消毒隔离 •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后病情观察等
(三)控制感染 ❖细菌感染性肠炎:针对病因选用抗 菌素
❖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使用抗生素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不需 用抗菌素,一般用支持疗法。
(三)控制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真菌性肠炎 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可
多泡沫
糖消化不良
外观油腻 脂肪消化不良
鉴别诊断
• 大便无或少量白细胞者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 养不当引起腹泻
鉴别:1.生理性腹泻 2.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 大便较多白细胞者 常与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有关 鉴别: 1.细菌性痢疾
2.坏死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
鉴别诊断
• 多见于<6月的小婴儿 • 外观较虚胖,伴有湿疹 • 生后不久即泻,除大便增多外,不影响生长发育 • 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 乳糖酶缺乏
•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6h (不禁水)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
奶或其它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 过渡到正常饮食。
(一)调整饮食
病毒性肠炎: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 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 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 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 轻型腹泻 1. 多为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 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 2. 胃肠道症状:大便<10次/日,量不多稀 便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大量脂肪球。 3.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喂养及护理不当(10%)
喂养质和量不当 环境、、气候、情绪影响
(四)食物过敏及吸收不良
➢ 牛奶、豆浆过敏 ➢ 酶的缺乏、脂肪泻
四、发病机制
(一)肠毒素作用
不耐热 (LT)
激活 腺苷酸 环化酶
ATP
水、钠、氯
CAMP 向肠腔转移
分泌性腹泻
小肠液总量增加
耐热 (ST)
激活 鸟苷酸 环化酶
GTP CGMP
奶粉、豆浆或稀粥等; ▼ 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好转后逐渐
恢复饮食。
(二)合理用药
A. 控制感染
● 水样便者(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
● 粘液、脓血便者(30%)多为侵袭性 细菌感染,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并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调整。
● 病毒感染者可用病毒唑、干扰素等。 ● 真菌感染停用抗生素,选用抗真菌药.
小儿腹泻病
诊治进展
丰都县中医院 儿科
P.E.D.
一、概 述
腹泻病的定义: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状 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加的一组常见疾 病。
●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 的疾病之一
● 6个月~2岁小儿发病率高
● 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 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泻病的分类
按病因分 按病程分 按腹泻程度分
ORS 配方 氯化钠 3.5g 枸橼酸钠 2.9g (SB2.5g) 氯化钾 1.5g 葡萄糖 20g 加水至 1000ml
轻度脱水 50~80ml / kg.d 少量频服 重度脱水 80~100ml / kg.d
B. 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的原则
三定 : 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 :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三见 : 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
病情分型
表现
轻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 腹泻轻,呕吐
少,大便次数
<10次/d
脱水
不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 不明显
重型腹泻
腹泻呕吐重 大便≧10/d
发热,腹痛,尿少
明显脱水,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有,明显
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轻
中
重
失水量(占体重%) 5%
5~10%
>10%
精神
良好或稍萎 萎、烦躁 极萎、淡漠
眼泪
有
少
无
肠液分泌
(二)细菌直接侵袭作用 炎性变化明显:
小肠
直接侵袭
肠壁
结肠
粘膜充血、水肿、 渗出、溃疡、出血
(三)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
双糖酶 (乳糖酶)
双糖 分解不全
回吸收功能
乳糖
Na转运 障碍
渗透性腹泻
水 电解质
(四)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
食物过量 成份不当
食物 发酵腐败
肠腔内渗透压
消化功能 紊乱
渗透性腹泻
口干
+
++
+++
皮肤弹性
无变化
较差
极差
眼眶、前囟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度凹陷
尿量
稍减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
循环
好
四肢凉
四肢冰凉或BP
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等渗脱水
低渗脱水
血钠
130~150mEq/L <130mEq/L
皮肤颜色
发灰花纹 发灰花纹更明显
皮肤温度
凉
冰凉
皮肤弹性
差
极差
皮肤湿度
干
湿而粘
粘膜
干
稍湿
眼眶及前囟
五、诊断
1. 诊断不困难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大便 的性状
判断 感染性 非感染性
判断脱水 程度 性质
判断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2. 常用的检查
* 大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 * 大便病毒检查—轮状病毒检测 * 大便细菌学检查—涂片镜检、
培养+ 药敏 * 心肌酶谱、电解质 * 其他相关检查
肠侵袭性 (EIEC )、肠粘附性(EAEC) 肠出血性 (EHEC)
其他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肠道内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 肠道内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上感、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可能的原因)
六、鉴别诊断
➢ 生理性腹泻 ➢ 细菌性痢疾 ➢ 急性坏死性肠炎 ➢ 吸收不良综合征
七、治 疗
(一)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二)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三)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四)加强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一)调整饮食
▼ 强调继续饮食,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 暂停辅食;
▼ 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牛乳; ▼ 病毒性肠炎可暂停乳类,或用去乳糖
感染性 腹 泻
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按大便性状
侵袭性腹泻
大便有脓血粘液,镜下有红
细胞、脓细胞,吞噬细胞
非侵袭性腹泻
大便无脓血粘液,镜下
无或仅有少量白细胞
二、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
腹泻 呕吐 腹痛
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 乱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B. 调节功能
● 微生态制剂 如培菲康,金双岐,乐托 尔
● 肠粘膜保护剂 如蒙托石(思密达、 必奇等)
● 肠脑啡肽酶抑制剂 消旋卡多曲 ● 避免用强止泻剂 如洛哌丁胺,以免增
加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 ● 支持疗法 久泻者,给氨基酸,脂肪乳,
水溶维生素等静滴。
(三)液体疗法
A. 口服补液
(渗透压311mOsm/L)
凹陷
凹陷
神志
嗜睡
昏迷
脉搏
快
快
血压
正常或低
很低
高渗脱水
>150mEq/L 发灰有/无 凉或热 尚可
极干 干焦,极度口渴
凹陷 烦躁, 易激惹
稍快 正常或稍低
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精神不振,口唇樱红, 呼吸 深大,呼气有丙酮味。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脱水酸中 中毒纠正后出现症状,表现精神差, 肌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重者出现心律失常。
补钙镁
●三 பைடு நூலகம்—定量
第1日补液量 = 累计损失量 + 继续损失量
(ml /kg)
+ 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 80 ~ 120 ml/ (kg.d) 中度脱水 120~150 ml/ (kg.d) 重度脱水 150~180 ml/ (kg.d)
三、病因
(一)易感因素(内因)
➢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重 ➢ 机体防御功能差 ➢ 人工喂养,易受污染
(二)感染(外因)
➢ 肠道内病毒感染 占80% 轮状病毒、星状V、杯状V、诺如V、柯萨
奇V、埃可V、腺V等 ➢ 肠道内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肠致病性 (EPEC)、产肠毒性(ETEC)
低钙、低镁血症: 血清钙<1.9mmol/L,血 清镁<0.65mmol/L,待脱水、酸中毒 纠正后出现症状,低钙表现为惊厥或 手足搐搦,低镁表现为震颤、抽搐。
小结
一、腹泻病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改变,大便 次数增加的常见疾病。
小婴儿发病率高(6月~2岁)
二、临床表现:
1、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脱水:程度、性质 3、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 、低血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