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赏析

合集下载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民间舞2.古典舞3.现代舞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芭蕾舞2.现代舞四、中外舞蹈作品对比与启示1.表现手法上的异同2.文化内涵的碰撞与融合3.对我国舞蹈创作的启示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中国舞蹈和外国舞蹈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本文旨在通过赏析中外舞蹈作品,对比分析它们的特色,从而为我国舞蹈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民间舞民间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如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顶碗舞》等,都以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风俗和韵味。

2.古典舞古典舞作品如《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等,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优雅、端庄的气质。

3.现代舞现代舞作品在中国舞蹈界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杨丽萍的《雀之灵》、赵艺的《黄河》等,它们以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展现了中国舞蹈的现代精神。

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芭蕾舞芭蕾舞是西方舞蹈的代表,具有严格的技巧要求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作品,都是芭蕾舞的经典之作。

2.现代舞现代舞在西方舞蹈中占据重要地位,如玛丽·魏格曼的《克切塔》、保罗·泰勒的《光之舞》等,它们以自由的形式和丰富的创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四、中外舞蹈作品对比与启示1.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中外舞蹈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如对音乐、舞台灯光的巧妙运用,以及舞者技巧的展现。

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作品又各具特色,如中国舞蹈的注重情感表现,西方舞蹈的强调技巧展示。

2.文化内涵的碰撞与融合中外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

在借鉴外国舞蹈表现手法的同时,中国舞蹈应保持本土文化的特色,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品。

3.对我国舞蹈创作的启示通过赏析中外舞蹈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舞蹈创作提供启示。

舞蹈《红船》赏析

舞蹈《红船》赏析

舞蹈《红船》赏析
舞蹈《红船》是一首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语言和舞台呈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以下是对该舞蹈的赏析:
1. 背景介绍:舞蹈《红船》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为背景,通过舞者们的表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一条红船起航,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

2. 舞蹈语言:该舞蹈以现代舞为主要舞蹈语言,融入了古典舞、民族舞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舞者们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和表情,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3. 舞台呈现:舞台上的灯光、音效、道具等都为舞蹈的呈现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特别是在表现红船起航的场景时,舞台上的灯光渐变,音效模拟出波涛汹涌的水声,道具红船缓缓出现在舞台中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

4. 情感表达:舞蹈《红船》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再现,更是一部情感的表达。

舞者们在表演中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们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让观众在感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段历史。

5. 艺术价值:舞蹈《红船》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化、生动化,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得到了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总之,舞蹈《红船》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很高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

它通过丰富的舞蹈语言和舞台呈现,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让观众在感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段历史。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受世人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个经典的中国古典舞蹈作品进行赏析,探索其独特之美。

一、《百花争艳》《百花争艳》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的精品之一,以其典雅优美的舞姿展示了各种花卉的风采。

舞者们以细腻的动作和独特的舞蹈编排,将花开花谢、花香花艳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柔美的荷花、高洁的百合,还是烂漫的牡丹、婀娜多姿的梅花,都在舞者们的身姿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通过《百花争艳》,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敬之情,以及中国舞蹈艺术的高度表现力。

二、《春之祝福》《春之祝福》是中国古典舞蹈中一部充满欢乐和节日气氛的作品。

它以春天的到来为主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场面。

整个舞蹈以轻快的旋律和舞动传递着喜庆和祝福之情。

舞者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以欢快的节奏展示出四季更迭的美妙变化。

通过《春之祝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样的舞蹈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优雅,也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和谐与美好的向往。

三、《仙女散花》《仙女散花》是中国古典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广为人知的水袖舞。

这个舞蹈以仙女散花的情节为基础,展示了仙女轻盈飞舞、行云流水的神态。

仙女们手持长长的彩色丝巾,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曳舞动,彷佛真正的下凡仙子。

这样的舞姿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也让观众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通过《仙女散花》,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舞蹈中对于宇宙间梦幻形象的追求,以及对于舞者技巧和表现力的高要求。

四、《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的经典之作,以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着霓裳羽衣翩翩起舞的场景为主题。

舞者们在制作精良的羽衣下展示出轻盈飘逸的舞姿。

这个舞蹈以古代衣饰中的“霓裳”为特色,给人一种梦幻而又神奇的感觉。

舞者们如仙女般从天而降,或轻歌曼舞,或翩若惊鸿,将古代传说中仙境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艳凝香舞蹈赏析

红艳凝香舞蹈赏析

红艳凝香舞蹈赏析
红艳凝香舞蹈是一段非常具有魅力和情感的中国舞蹈,它以女性形象为主要创作对象,展现出女性的美丽、智慧、力量和情感。

这个舞蹈作品的艺术特色在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内涵。

红艳凝香舞蹈的创作背景源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和民间艺术,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记》等文学作品。

舞蹈通过女性形象和舞蹈动作的展现,传递出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

在舞蹈中,舞者身着华丽的彝族服饰,手持色彩斑斓的彝族花伞,配合着动感的音乐,展现出舞蹈的独特魅力。

这种舞蹈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以舞者手中的花伞为主要表现工具,通过舞者的起伏、转动、跳跃等动作,将花伞的色彩和形态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艳凝香舞蹈已经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多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演,被誉为“东方之珠,民族之魂”。

这个舞蹈作品不仅传递出女性形象的美丽和智慧,也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红艳凝香舞蹈是一段非常具有魅力和情感的中国舞蹈,它通过女性形象和舞蹈动作的展现,传递出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

这个舞蹈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化
和现代艺术有机融合的艺术特色,也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民间舞2.古典舞3.现代舞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芭蕾舞2.现代舞四、中外舞蹈作品对比与启示1.表现手法与技巧的对比2.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的启示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无需语言沟通的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中国舞蹈与外国舞蹈各自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本文将对中外舞蹈作品进行赏析,并探讨其表现手法、技巧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舞蹈形式。

其表现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生产劳动的,也有表现民间风俗、传说的。

如:扭秧歌、采茶舞、荷花灯等。

民间舞动作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2.古典舞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

古典舞注重身韵、神韵和意境的表现,动作优美流畅,如:霓裳羽衣舞、飞天舞、黛玉葬花等。

3.现代舞中国现代舞是在借鉴西方现代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舞表现力强烈,注重舞者内心的表达。

如:红色娘子军、黄河颂等。

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芭蕾舞芭蕾舞源自意大利,后传入法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舞蹈形式。

芭蕾舞注重技巧与表现力的结合,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2.现代舞现代舞起源于美国,强调舞者个性的发挥。

如:爱尔兰的踢踏舞、非洲的鼓舞等。

四、中外舞蹈作品对比与启示1.表现手法与技巧的对比中外舞蹈作品在表现手法与技巧方面各有特点。

例如,中国舞蹈注重情感的内在表现,而外国舞蹈更强调舞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技巧方面,芭蕾舞注重脚尖技巧,而中国舞蹈则强调手部动作。

2.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的启示中外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各具特色,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取长补短,为我国舞蹈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论总之,中外舞蹈作品各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红色娘子军》2.《孔雀舞》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天鹅湖》2.《胡桃夹子》四、结论正文【引言】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中国舞蹈还是外国舞蹈,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

本文将对中外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以期从中发现舞蹈艺术的共通之处和独特之处。

【中国舞蹈作品赏析】1.《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舞剧,由李成擘、江青等人创作于1964 年。

该舞剧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女子红军为题材,通过描绘红色娘子军的英勇斗争,展现了中国女性在革命中的伟大贡献。

作品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舞蹈动作和激情四溢的音乐,使观众深受感动。

2.《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舞蹈作品,源自傣族民间舞蹈。

该舞蹈通过模仿孔雀的姿态,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

作品以独特的傣族舞蹈风格、丰富的情感表现和精美的舞台效果,使观众如痴如醉。

【外国舞蹈作品赏析】1.《天鹅湖》《天鹅湖》是俄罗斯著名的古典芭蕾舞剧,由柴科夫斯基创作于 1877 年。

该舞剧以童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王子与天鹅公主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作品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宏伟的舞台布景和优美的音乐,使观众陶醉于艺术的魅力。

2.《胡桃夹子》《胡桃夹子》是德国著名的古典芭蕾舞剧,由霍夫曼创作于 1892 年。

该舞剧以童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小女孩玛丽梦见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带领她展开一场奇幻冒险,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童话的向往。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优美的音乐,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结论】无论是中国舞蹈还是外国舞蹈,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

从《红色娘子军》和《孔雀舞》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在革命和民族生活中的伟大精神;从《天鹅湖》和《胡桃夹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和童话的向往。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舞蹈作品赏析
1.《红色娘子军》
2.《牡丹亭》
三、外国舞蹈作品赏析
1.《天鹅湖》
2.《胡桃夹子》
四、结论
正文
【引言】
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世界各地的舞蹈作品都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外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以期从中发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中国舞蹈作品赏析】
1.《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舞蹈作品。

该作品通过展示中国女性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弘扬了中国女性的坚韧和勇敢精神。

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优美、刚柔并济,表现出中国女性的独特韵味。

2.《牡丹亭》
《牡丹亭》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古典舞蹈作品,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
祖的名著。

作品以优美的舞蹈形式,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舞蹈动作细腻、典雅,充满中国古典韵味,令人陶醉。

【外国舞蹈作品赏析】
1.《天鹅湖》
《天鹅湖》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

作品讲述了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故事,舞蹈动作优美、高超,尤其是白天鹅的群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该作品堪称世界舞蹈艺术的瑰宝。

2.《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另一部芭蕾舞剧。

作品以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富有想象力的舞蹈设计,成为世界舞蹈舞台上的又一经典之作。

特别是其中的糖果仙子舞和雪花舞,舞蹈动作轻盈、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论】
总之,中外舞蹈作品各具特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舞蹈的魅力。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一、文化视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在创作时,常常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古典诗词、民间音乐、传统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得舞蹈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舞蹈作品《昆曲之韵》融合了昆曲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将传统的唱念做打表演艺术转化为现代舞蹈的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不仅能感受到舞蹈的美感,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二、艺术视角在艺术角度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的编导、音乐、舞蹈形式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创作者们常常在舞蹈的形式和技巧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使得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

《红色经典》以中国传统京剧和当代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体验到舞蹈艺术的现代魅力。

三、情感视角从情感视角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就需要着重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感共鸣。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抽象的舞蹈形式和极具张力的表演方式来展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雪域》通过挑战舞者极限的动作和肢体表达,展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情感的释放,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四、社会视角在社会视角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的共鸣和思考。

《城市之声》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感受到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理解和审视,不仅要关注作品所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更要体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相信随着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将在赏析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舞蹈:
遇见xx之美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苏东坡的菩萨蛮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王暕《咏舞诗》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举腕嫌裳重,回腰觉态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

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

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

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

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

——何逊《咏舞妓诗》舞蹈是舞者借助自己的肢体以及表情向人们传递情感的一门艺术,在我看来一支好的舞蹈能唤起人类心底最原始的对于美的渴望,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多情才子被舞蹈所感染而留下赞颂诗篇。

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我所喜爱的古典舞,这份热爱应该最早开始于过家家玩儿穿越的儿时吧。

这同我喜欢古诗,喜欢汉服喜欢古典民乐一样都是源于对汉族古典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但这次舞蹈赏析的课程让我了解到了关于古典舞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我国的古典舞,在古代应该叫宫廷舞更合适吧,在宋元之前发展的十分之好,其中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都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但宋元以后,由于战乱频发,舞蹈的发展受到影响,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并逐渐被戏曲所替代。

现今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正如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所诠释的:
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的古典舞是圆形的艺术,“圆、曲”、“拧,顿”、“收,放”、“含,仰”一招一式都是平面圆与立体圆的交叠,如同圆形给人的感受一样,是完美与不可挑剔;中国古典舞是形神兼备的艺术,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相互配合连贯,还要给人一种“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感觉,这才算真正的形神兼备;中国古典舞是刚柔相济的艺术,动作讲究跌宕起伏,有动有静,看似柔软飘逸但在行云流水中却包含着干净利落的劲头。

喜欢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神韵飘逸洒脱,超然物外之美。

这一点也是我观看了王亚彬所表演的古典舞《扇舞丹青》之后最深刻的感触。

有一首诗精辟概括、准确描述了此作品,那就是:
“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xx。

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

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

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仅靠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动作反复多变却又宛若天成般自然衔接。

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

与以往女子古典舞相比,它打破了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刚”的表现。

“拧、倾、圆、曲”一收一放都可以感受到舞者身体中的力量。

作品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此时仿佛舞者已不是站在舞台上表演,而是站在了混沌的天地间,超然物外,遗世独立。

喜欢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风韵祥和欢乐,女子婀娜妖娇之美。

这一点在孙颖编导在经过几十年潜心钻研后编出的《踏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始于汉代的一种歌舞相结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

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显出少女之婀娜。

松膝、倾胯的体态加上匠心独具的顺拐必然会使重心下降,但恰倒好处的翘袖、搭袖、打袖、抛袖这4种水袖技法又对整体动作起到了缓急相溶的作用。

成就了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特点。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

汉魏风浓郁的《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

“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

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如“离弦箭”,就在“欲左”的当口,突而转体右行,等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下坠落时,身体又忽而向左,袖子横拉到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

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节奏洒脱步均衡,舞姿流动绵延,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

喜欢中国古典舞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背景和灿烂文化积淀。

这也是在我看了古典舞《秦俑魂》和《孔乙己》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陈维亚导演以他独特的思路和丰富的想像塑造出一个标新立异的秦俑的形象,演员黄豆豆也把他刻画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剧目中所展现出的中华英魂的勇士气概和千年古韵的威武之躯让人们观后久久不能忘怀。

它给观众显示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精彩,而是华夏英雄昂扬的斗志,坚韧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这正是此舞蹈最引人人胜和难能可贵的地方。

《秦俑魂》将中国古典精神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使在整个舞台弥漫的浓烈的民族情感的神话世界之中,观众们被不灭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所震撼。

《孔乙己》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
欣赏舞蹈之前,必须深刻理解鲁迅的文章《孔乙己》的内在涵义。

孔乙己,一个既穷又懒、有着偷盗恶习却无比好面子的可怜书生孔乙己。

一个在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尝遍冷漠的孔乙己。

一个在畸形的社会中,逐渐畸形的孔乙己。

作品选材独特,没有局限于风花雪月,王公贵族或名士将军而是从经典文本中挖掘一个熟悉且“陌生”的形象。

动作的运用也少见古典舞的拧、倾、圆、曲,而是从人物的内心情感出发,为人物戏剧化表演服务,每一个动作不会显得多余,都是因情而发。

主体动作的密集发展,井然有序、高度统一。

舞蹈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创作目的、艺术形象等,都是创作者自我表达的不同媒体形式,而不同之处在于艺术表现形式上,舞蹈是肢体语言,文学是文字语言。

舞蹈《孔乙己》就是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相互融合,使舞蹈艺术与文学语言完美地结合。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真的只是社会教育的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舞蹈《孔乙己》与文章《孔乙己》都是欲言又止。

正是这样的留白,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借着这个舞蹈我们或许可以想想,在古典舞的舞台上,除了贵妃怨妇,武士将军,还应该有些什么。

感谢这节课,让我走近了舞蹈,感谢这节课,让我遇见了古典舞的美,姿态的美,韵律的美,服装的美,文化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