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舞蹈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舞蹈鉴赏4的副本

中国舞蹈鉴赏4的副本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 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欣赏舞蹈《点绛唇》 https:///video/av8285906/
https:///video/av8285906?from= search&seid=18314711707137187958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 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细细品味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中
那“柔肠一寸愁千缕”的离恨闺怨与“倚遍阑 干”的悒郁无聊,还有“望断归来路”却只见 “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那肝肠寸断的
千缕浓愁。
《点绛唇》:
《洛水佼人》
巧笑倩兮,美到想哭!!!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1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3。邂 逅相遇4,适我愿兮5。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6。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 逅相遇,与子偕臧7。[1]
备注:漙(tuán):形容露水多。瀼(ráng):形容露水浓,多。
https:///video/av13000747?from=search&seid=89563351273722
18481
谢谢你的参与!
《满江红·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 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 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 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既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立 功、
•的韵味不同。 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 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 身韵。 •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 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艺术鉴赏——8第四章舞蹈鉴赏(上)

艺术鉴赏——8第四章舞蹈鉴赏(上)

沧源岩画 原始武舞图
跳大神
跳大神
旱龙船
旱龙船
2、先秦舞蹈
• 中国舞蹈在周朝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 舞蹈与祭祀“联姻”的形式虽然被沿袭下来,但功能 却逐渐从娱神转向娱人。祭祀乐舞已成为奴隶主享用 的娱乐形式。 • 集古舞之大成的周代礼乐,包括黄帝的乐舞《云门》、 唐尧的乐舞《大咸》、虞舜的乐舞《大韶》、夏禹的 乐舞《大夏》、商汤的乐舞《大口》及周武王的乐舞 《大武》,总称为六代舞,用于祭祀,反映了周代 “功成作乐”,舞以象功德宏伟气概。 • 始于周代的礼乐并举,还使舞蹈承载了教育、娱乐、 健身和信仰传播等多种功能。
• 外节奏可称作形式节奏,即舞蹈外形式的节奏表现, 如动作的快慢、旋转的速度、跳跃的力度,以及队形 的开合变化等。
4、舞蹈形象的表情美
• 舞蹈通过动作的运动表现形象,而形象展示的 最终极意义在于感情,所以说舞蹈艺术的美学 本质是抒情性的。 • 从审美上说,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本质是因其艺 术样式本身所决定的。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
蒙古族的“安代舞”
瑶族的“长鼓舞”
藏族的“锅庄”
艺术体操
冰 上 舞 蹈
舞刀
3、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特点分类
• 依此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等。 • 独舞,也称单人舞,如《水》、《希望》、《敦煌彩塑》 等。 • 双人舞,由两个演员演出,可一男一女,也可两男或两 女。《追鱼》、《鱼美人》、《蛇舞》等。 • 三人舞,有抒情性和情节性两类。前者如《高山流水》、 《渔舟唱晚》等,后者如《惊变》等。 • 群舞,又可称集体舞,凡三人以上的均可称群舞。 •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一个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 每个舞段有相对独立性,但又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之中。 • 此外,尚有将诗歌、音乐与舞蹈界和起来的音乐舞蹈史 诗,如《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幼儿的歌舞表 演,也可说是音乐与舞蹈结和的初级品种。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课件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舞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课件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舞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课件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

在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的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念。

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节奏和音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民族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例如,西南地区的锅庄舞通常由男子表演,舞者手持鼓槌,踏着独特的节奏,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拜和祈祷。

而东北的蒙古舞则以轻盈翩跹的舞姿和优美的音乐为特点,展现了大草原上牧民的平静和祥和。

中国民族舞蹈还以其独特的舞台形式和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比如中国古典舞蹈以其优雅、高贵的形象和精湛的技巧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古典舞蹈强调身体的柔韧度和协调性,舞者通过优雅的动作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表达方式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观念。

与古典舞蹈相比,中国民间舞蹈更为朴实,贴近生活。

它们通常源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劳动,以庆祝农作物丰收、祈福、劳动等为主题。

舞者们通过舞蹈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祝愿,同时也展示了民间生活的活力和韵味。

例如,广西的蝴蝶舞表现了对大自然生态的崇拜,既展示了蝴蝶的灵动和美丽,又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除了形式和题材的多样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还通过音乐和服饰等元素融入独特的文化内涵。

舞蹈音乐无疑是舞蹈表达的核心,它与动作的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音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反映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

而舞蹈的服饰则展示了不同民族的特色和地域风情,通过颜色、纹饰和造型等设计元素来彰显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们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这些舞蹈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赞誉和尊重。

中国舞蹈的创编与欣赏1

中国舞蹈的创编与欣赏1

《中国舞蹈的创编与欣赏》第一章舞蹈艺术概说第一节舞蹈的本质第二节舞蹈的种类与形式第三节舞蹈的体裁与风格第四节舞蹈的功能与社会影响第二章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舞蹈的律动性第二节舞蹈的情感性第三节舞蹈的节奏性第四节舞蹈的综合性第三章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一节题材与主题第二节人物与情节第三节动作与语言第四节环境与氛围第五节舞蹈结构第四章舞蹈邻界的模糊地带第一节舞蹈与音乐第二节舞蹈与杂技第三节舞蹈与戏剧第四节舞蹈与美术第五章舞蹈作品的创编第一节舞蹈作品的艺术构思第二节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第三节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第四节舞蹈音乐的创作第五节舞台美术第六节舞台气氛第七节舞蹈的总体设计第六章编导与演员第一节舞蹈编导第二节编导与演员的合作第三节演员的表演与形象再创造第七章舞蹈欣赏与评论第一节舞蹈欣赏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舞蹈欣赏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第三节舞蹈欣赏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舞蹈评论的内涵与标准第五节舞蹈评论的方法第八章舞蹈美学第一节舞蹈的美及其本质特征第二节舞蹈审美心理第三节舞蹈的审美价值第四节舞蹈审美方法及其审美培养第九章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章原始舞蹈寻踪第二节周代礼乐舞蹈的发展与变革第三节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舞蹈第四节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四节辉煌的唐代舞蹈第五节元、明、清时期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第十章中国近现代舞蹈的蓬勃发展第一节社会急剧变革中发展的中国舞蹈第二节革命运动中的中国舞蹈第三节当代中国舞蹈的起步与发展第十一章新时期中国舞蹈的多元化发展第一节新时期中国舞蹈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新时期中国舞蹈的传播与交流第十二章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舞赏析第一节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三章特色鲜明的汉族民间舞赏析第一节汉族民间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汉族民间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汉族民间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赏析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五章绚丽典雅的世界芭蕾舞赏析第一节世界芭蕾舞的发展概况及流派第二节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审美特征第三节芭蕾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六章敢于创新的现代舞赏析第一节现代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现代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现代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七章突出时代精神的当代舞赏析第一节当代舞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当代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当代舞经典作品欣赏。

中国舞蹈赏析

中国舞蹈赏析

中国舞蹈赏析第一篇:中国舞蹈赏析走近舞蹈:遇见古典之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苏东坡的菩萨蛮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王暕《咏舞诗》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举腕嫌裳重,回腰觉态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

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

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

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

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

——何逊《咏舞妓诗》舞蹈是舞者借助自己的肢体以及表情向人们传递情感的一门艺术,在我看来一支好的舞蹈能唤起人类心底最原始的对于美的渴望,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多情才子被舞蹈所感染而留下赞颂诗篇。

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我所喜爱的古典舞,这份热爱应该最早开始于过家家玩儿穿越的儿时吧。

这同我喜欢古诗,喜欢汉服喜欢古典民乐一样都是源于对汉族古典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但这次舞蹈赏析的课程让我了解到了关于古典舞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我国的古典舞,在古代应该叫宫廷舞更合适吧,在宋元之前发展的十分之好,其中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都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但宋元以后,由于战乱频发,舞蹈的发展受到影响,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并逐渐被戏曲所替代。

现今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正如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所诠释的: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舞蹈史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中国舞蹈史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中国舞蹈史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一、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

“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显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

“百戏”中的其他许多节目大多来自民间和继承前代传统。

它们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狩猎生活和图腾崇拜的模拟鸟兽舞(汉代称表演这类节目的演员叫“象人”)。

俳优侏儒的表演也是继承前代,特别是春秋战国的表演传统。

(二)“女乐”的舞蹈活动汉代除穿插在“百戏”中有舞蹈表演外,在后宫和贵族之家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有时也称为“歌舞者”,即隋、唐时代的歌舞伎人。

汉朝初期宫廷设置了两种乐舞机构。

一是属于奉常的太乐,掌管宗庙祭祀的雅乐;二是属于少府的乐府,管理供皇帝娱乐的俗乐舞。

汉代贵族享乐生活中的舞蹈活动,继承了奴隶制时代乐舞奴隶的创造和春秋战国时代“女乐”舞蹈的传统,是舞蹈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以后经过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为这类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养料。

及至唐代,为数众多的专业乐舞艺人——宫廷乐工舞人及其他各种歌舞伎人,创造了更为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表演性舞蹈。

(三)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舞蹈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古代叫“以舞相属”,既是礼节,又含有自娱性,汉、魏、晋各代都时兴这种舞蹈。

(四)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雅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

西汉前期的雅乐,不完全采用“先王之乐”,而是根据本朝的政治需要改造或新编雅乐,从内容到乐舞形式都有所创新,这与当时各种思想比较活跃有关,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

第四章舞蹈作品赏析第一节中国古典舞 
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舞,及对古典舞《孔乙己》等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古典舞作品作出正确的理解。

男子独舞《孔乙己》的段落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舞蹈训练与编创》
作品欣赏、学生模仿PPT多媒体
提问:从未接触过舞蹈的人,能不能欣赏舞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一、中国古典舞
(一)古典舞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创期、特殊发展期、质变期。

(二)古典舞的三个学派:身韵派、敦煌派、汉唐派。

二、古典舞作品赏析:
(一)男子独舞《孔乙己》
1. 男子独舞《孔乙己》塑造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旧时代酸腐落魄文人孔乙己的生动形象。

2. 带问题欣赏《孔乙己》
提问:《孔乙己》分为几段,分别讲述什么内容?
3. 舞蹈《孔乙己》结构顺承式的三段式。

对三段逐一进行讲述,边讲述边欣赏。

(二)男子群舞《黄河魂》
1. 《黄河魂》是20世纪80年代表现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精神的古典舞经典之作。

2. 欣赏:《黄河魂》
3. 分析《黄河魂》,《黄河魂》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共进的群像,更由此生发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意象。

(三)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
整个作品结构围绕水滴——溪流——江河——大海。

(四)作品欣赏:
女子群舞:《岁月如歌》
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
女子群舞《踏歌》
三、课堂小结。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牛背摇篮》——中国藏族三人舞⏹编导:苏自红、色尕首演于1997年⏹获奖情况:1997年获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大奖;1998年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银奖。

背景资料:舞蹈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基础,通过展示姑娘与牦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从而表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人》——中国蒙古族女子独舞⏹编导:巴图、敖登格日勒表演者:敖登格日勒首演:1993年北京音乐:腾格尔⏹敖登格日勒敖登格日勒,1957年生于内蒙古,蒙古族。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一级演员,曾经主演舞剧《达那巴拉》、《蒙古源流》等。

曾举办个人舞蹈晚会,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桃李杯” 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园丁奖。

《蒙古人》即其代表作。

中国傣族民间舞蹈《雀之灵》——中国傣族舞女子独舞⏹编导及表演:杨丽萍首演:1986年⏹获奖情况: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

从小受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舞蹈天赋。

1979年在全国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在大型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得表演一等奖。

1986年演出《雀之灵》获得成功后声誉鹊起,先后多次去泰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广泛欢迎。

后又演出了“杨丽萍舞蹈晚会”,作品有:《雀之灵》、《猎中情》、《雨丝》、《火》等。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1、圆形的艺术⏹2、形神兼备的艺术⏹3、刚柔相济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踏歌》⏹编导:孙颖孙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和教学,曾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朝的胡乐胡舞粗犷豪放,南朝的轻歌软舞春意绵绵。南北两朝都盛行佛教乐舞。 北朝的胡乐胡舞有:《天竺乐》、《高丽乐》、《西凉乐》、《龟兹乐》、《悦般国 鼓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 南朝乐舞基本指的是汉族乐舞,充满了莺歌燕舞的情调。《吴歌》、《西曲》盛行于长 江流域以及太湖流域。《神弦歌》是祭神歌舞曲,全曲十一首。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盛行佛教乐舞。我国石窟壁画上有几种典型的佛教乐舞形象,如天 宫伎乐、飞天、药叉和供养伎人。
曲,摸不着却感得到的是灵魂。 现代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情节简洁、洗练,非常适合于舞剧的叙事与铺陈; 它的表现手段与舞蹈语言充满了诗一样的情愫,使人感受到中国写意画般的意境,
时而淡远幽深,时而酣畅淋漓;它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牵人情怀,在令人赏心
悦目的同时催人泪下,在展示西方传统芭蕾风采的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中华民族舞 蹈文化的意蕴,可以说是芭蕾中国学派的一次大胆创新之作。
四、建安“风骨”与舞蹈
建安时代的歌舞充满了浪漫色彩。 曹植在《洛神赋》中对建安时代的理想美人及其舞姿这样描述:‚翩若惊鸿,婉若游 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 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里曹植精细地描述了舞者的气 韵风度,它也反映了建安时代的舞蹈审美理想。
舞蹈从它产生的初始阶段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把文学、戏剧、音乐、
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 也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三、舞蹈的种类
(一)生活舞蹈 (1)习俗舞蹈;(2)宗教、祭祀舞蹈; (3)社交舞蹈;(4)自娱舞蹈;(5)体育舞蹈; (6)教育舞蹈。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五、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
(一)境界说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 境界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成 果。 境界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一份重要理论遗产,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舞蹈艺术应当研究意境创造 舞蹈艺术是一种形式感强、艺术语言精练、长于抒情的艺术。特别是舞蹈运用人体动 态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舞蹈动态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度等特点, 而且在特定的时空中可以转换和变异,因而更需要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引发出丰富 的联想,方能完成艺术传达的任务。 (三)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 空间,进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这种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 表现为:景——情——形——象——境。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由空政歌舞团排演的现代舞剧《红梅赞》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歌乐山下渣滓 洞狱中的真实事件,是歌剧《江组》的姊妹篇,是同一首主题歌繁衍的并蒂花。 (一)创作背景 取材于小说《红岩》的现代舞剧《红梅赞》,舞剧以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 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 (二)红梅赞表现手法的创新 1.舞蹈结构编创手法的创新。编导大胆运用现代舞剧加以表现,这充分显示出创作者的艺 术胆识,呈现了鲜明的现代艺术理念。 2.人物设计别具一格。人物的设计上、表演上运用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现代 舞的语言风格转换为特定的人物形象,不拘一格,一反传统,追求个性,但又不失原味,非常准 确地呈现了人物的特性与精神,使得舞剧整体艺术理念与具体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舞蹈美术的新颖之处 在舞剧中道具的运用对该剧起到了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作用,编导巧妙的根据剧情人 物来量体裁衣。全剧道具可谓简洁到了极致,一排铁链、一组铁栏、一扇铁门构成的三元素不仅 把整个舞剧的时空变化、故事情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且内涵极为丰富。 (四)舞台灯光的独到之处 使用了大量的单纯白色灯光,配以灰色和蓝色,整个给观众一种极冷的感觉,仿佛一个褪色 的黑白电影。
(二)艺术舞蹈
1.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 歌舞剧、舞蹈诗、舞剧等。 3. 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方法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二、周代“雅乐”与春秋的“郑卫之乐”
舞蹈到了夏、商、周时代有了巨大发展,舞蹈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趋于更完整。 乐舞艺术从夏朝开始成为表演性艺术,有了专职的乐舞奴隶,称为‚女乐‛,即指那 些在宫廷宴乐活动中从事乐舞艺术表演的歌姬舞伎。 商朝的歌舞艺术十分发达。祭祀上帝和祖先都有乐舞。 周朝形成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西周宫廷雅乐。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音‛,则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古代乐舞。
第一节 舞蹈概述
1.题材和主题
四、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 思想。 2.人物和情节 人物:舞蹈作品的表现对象主要是人。
情节:舞蹈作品的情节,是指叙事性舞蹈作品(情节舞和舞剧)中,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 变发展过程。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
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 形象,即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
艺术形式。
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认识舞蹈。 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认识舞蹈。 从各种艺术对事物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上来认识舞蹈。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二、中国现代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由辽宁芭蕾舞团推出的民族芭蕾舞剧,以民族经典乐曲《二 泉映月》及它的作者阿炳的人生经历为素材,生发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首演 于2006年,编导门文元。 故事梗概:千江有水托明月,万山无语叶缤纷。潮涌浪奔似的雄浑,低诉歌
哭般的深沉,优美而壮阔的弦响,情牵肺腑,韵动古今。看不见却听得到的是乐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二、舞蹈的艺术特性
1.从舞蹈的物质形态方面来看,舞蹈形象是直观动态性的形象 (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 。 2.从舞蹈的内在属性方面看,舞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抒发人的主体情思是它的艺术特长。用语言或其他艺术表现手 段难以表达的强烈情感和内在精神世界,往往只有舞蹈才能予以充分表现。舞蹈善于抒情, 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其内在的表现力,做到‚在抒情中叙事‛、‚在叙事中抒情‛,使叙事 和抒情达到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 3.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方面。民间舞蹈多在逢年过节以及各种迎神庙会上表演。舞蹈的形式是把各种民间舞蹈综
合到一起表演,冠名之‚走会‛。其中包括秧歌、高跷、狮舞、花钹、旱船、小车、跑驴、 大头和尚等民间舞蹈和各种杂技表演。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一、古典舞剧作品欣赏
(一)《丝路花雨》 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首演于兰州。编导刘少雄、张强、许琪等,作曲韩中才、呼延、 焦剀。《丝路花雨》主题鲜明,艺术风格新颖,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被 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创造了中国古典舞中 的新的舞蹈体系——敦煌舞。(2)《丝路花雨》舞剧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真 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3)《丝路花雨》舞剧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典范。 (二)《大梦敦煌》 2000年首演,导演陈维亚,作曲张千一。《大梦敦煌》这部古典舞剧成功塑造了典型 人物形象。整部舞剧处处体现出古典之美:(1)故事美;(2)舞蹈美;(3)音乐美; (4)舞美之美。
六、唐朝的乐舞盛世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七、宋元明清时代的乐舞
1.宋代乐舞 宋代乐舞主要以宫廷队舞和民间舞蹈为主。队舞是把大曲、诗歌朗诵(宋词)和舞蹈 结合为一体的群体舞蹈。宋代队舞分为两大类:‚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宋代的民间 歌舞丰富多彩且富有生活气息。 2.元代乐舞 元代舞蹈独具特色,其舞蹈种类有:元代宫廷舞蹈,元代民间舞蹈和元杂剧中的舞蹈。 3.明、清时期的舞蹈艺术 明、清两朝明、清两朝的舞蹈艺术特点集中在民间舞蹈、地方歌舞小戏和戏曲舞蹈等
第二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一、原始舞蹈
中国的原始舞蹈文明早在一万年前就已出现。 原始社会的舞蹈产生于劳动韵律,音乐是‚击石拊石‛,动作是‚投足以歌‛,舞蹈 道具是自然拙朴的生活用品及工具、武器。 原始舞蹈内容大多从神话传说和生产生活中而来,主要反映劳动生产、人口繁衍、氏 族部落之间的斗争,颂扬氏族英雄、原始宗教信仰等。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反映了原始人的抗旱生活;‚精卫填海‛反映了与水有 关的生活;《吴越春秋》载皇帝时的《弹歌》:‚弹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则 是反映原始先民狩猎生活的歌舞。 原始社会舞蹈起源于劳动,劳动是创造舞蹈的基本动力,劳动的节奏、呼声是原始音 乐和诗歌的原型,劳动的动作是原始舞蹈动作的来源,动作简单,主要模拟劳动动作和鸟 兽动作,动作接近自然形态,集体合舞,处在即兴发挥阶段,比较朴实自然。
CONTENTS
目录
01 02 03
第一节 舞蹈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一、舞蹈的本质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
人体动作为其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
深层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 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 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