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分析之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中考语文分析之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5、重新造句。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 狗被咬死了;
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小结
总之,修改歧义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修改歧义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子”“一”)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歧义类型
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例如: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把“几个学校的领导” 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教案:病句辨析之歧义句的九大形式..doc

教案:病句辨析之歧义句的九大形式..doc

高考语病辨析之歧义句的九大形式长沙县六中黄利娟教学目的:结合语病实例分析歧义句存在的九种形式,掌握“语义不明”这一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方法并加以运用教学步骤:一、歧义句常见的九种形式:1、多音字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产生歧义。

(1)到2010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2、多义词引起歧义(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3)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3、词性不同引起歧义(4)这辆车没有锁。

(5)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时,只有我跟他学过钢琴。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6)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7)咬死了猎人的狗。

(8)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岀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8、词义模糊引起歧义(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9、修饰不明或缺少必要限制引起歧义(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4)马路两米内不准设摊。

二、方法总结:1、遇见“数词+名词”结构,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2、遇见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3、遇见多项定语、多项状语、多项补语,检查是否有语句歧义现象。

三、高考真题练习:1、(1996年全国卷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2004全国卷一A )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3、(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釆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4、(2004全国二卷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03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03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03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去表达,是中考句子考查的一个重点。

其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病句的判断,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查题型。

其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②判断对病句的分析与修改是否正确。

它面广量大,以思维见长,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热点题型,也是最易失分的题目。

二是病句的修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通常要求考生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难度更大。

【例题展示】(2022·宿迁)阅读文雅的演讲稿《奋斗·青春》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从冬ào 赛场上顽强拼搏、挑战自我的运动健儿,到广袤田野上艰苦奋斗、建设美丽乡村的年轻面孔,到碧海蓝天间 甲 天宇、捍卫主权的空中卫士……广大青年向我们展开了青春亮丽的风采,也感召着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在追梦的路上,有温情的师长相随,有真zh ì的友谊作伴,有的 乙 书籍引路,我们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的底色,矢志不渝, 丙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把“展开”改为“展现”(或“展示”)考向一:病句类型归纳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错误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考点解读考向总结句子。

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基础,病句的种类虽多,但常考的大多有以下几种:1.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

例如:树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中“发展和重视”不符合客观事理,语序颠倒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2)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在这次校运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应限制后者(中心语),应改为“作为我们班的代表队”。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歧义句式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带你们领略一下的病句歧义句式,欢迎阅读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病句歧义句式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一、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二、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三、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四、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五、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
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
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
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
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
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
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
分高兴。

C。

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

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D
[解析]A项第二句提出了“只是嘴上说说”和“采取果断措施”
两个方面,没有说清“否定”的是哪一点。

B项可以理解为孩子们
有说有笑,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有说有笑,缺少明确的主语。

C项“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顾客,也可以指修车的师傅,都解释得通。

这三句都存在着有双重解释的问题,句意不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