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1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1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1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当品读完《三国演义》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13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了许多战争谋略的故事。
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胜数,就像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曹操望梅止渴让士兵解渴······其中有一篇故事写得很精彩,就是《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东吴大将周瑜临死前发出的感叹。
然而恰恰表现出他的小肚鸡肠,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败告终.还有一次,他为取荆州,曾使美人计企图加害刘备,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险些丧了自家性命,最后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话.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丧黄泉。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们高的人,我们应该虚心请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应该将自己的无知化为前进的动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社会上脱颖而出!《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篇2】考完试,在家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浸染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说了,东汉末年,朝政混乱,人民困苦不堪,反抗朝廷,求贤若渴的刘备,义重如山的关羽,鲁莽的张飞,他们结为史弟,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刘备非常崇敬诸葛亮,于是就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分析了现在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这们一个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刘备,他寡言少语,喜努不开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精选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精选10篇)《三国演义》一部是战争小说,战争题材,作者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展开来描写。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1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他那神奇的大笔为我们描绘了历史画卷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
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
还有,虽然骁勇善战但自以为是的关羽和英勇善战而人品不好的吕布……其实,《三国演义》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关羽、张飞,吕布的死,都是咎有自取。
关羽,因为太自以为是,所以在攻打西川时,不慎中了敌人的埋伏而丧命麦城。
张飞,他每次喝醉了酒就鞭打士兵,最后,所有的士兵终于忍不住了,趁他熟睡时,杀害了他。
吕布,因为死守沛城被敌人放水而置身于一片汪洋之中,没有退。
路,于是他整天闷闷不乐,酒喝完了就打骂部下,最后,部下把他献给了曹操,吕布的一生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
所以,我们要勇敢、正直,而且有智慧,更要善待他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人品要good!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2悠悠三国尘落定,东吴孙权终归冥。
大寿将至,终逝去。
孙权卒,孙亮继位,魏之司马昭伐吴,却被吴将丁奉一举击败魏国船队。
皇族孙峻欲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未知成败。
一代豪杰司马懿,身归大地。
却说司马懿果真英雄,就连诸葛亮也惧他三分。
如今魏主曹睿,昏庸无道,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引得公孙渊起兵造反。
身卒后,其养子曹芳继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被司马反诈病消疑。
期间,姜维趁乱伐魏,却被郭淮、陈秦用计击败。
司马懿病故,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掌魏国大权。
君主昏庸无道,无疑是自取灭亡。
古往今来,多少昏君、暴君?无一不引起百姓咒骂,自然也便有了造反之举。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精选篇1)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来说都是有着影响的。
不管是什么书,对人都是有影响的。
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当然也是好的。
好书有很多,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是当属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
关羽。
刘备。
张飞等人。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重情重义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隘的周瑜,体恤民情的刘备,杀人如麻的曹操……让我最敬佩的就是关羽,关云长了。
关羽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雄伟,气度不凡。
他降汉不降曹。
秉烛达旦。
千里走单骑。
过五关斩六将。
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
他火烧新野。
借东风。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
智料华容道。
巧摆八阵图。
骂死王朗。
七擒七纵孟获。
空城计。
七星灯。
以木偶吓退司马懿。
锦囊杀魏延……无不展现出他的才能。
这本书不仅仅诉说了三国时期从政治上到军事上的诸多事例、战例,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赵云等人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本书,能使看过它的人产生爱国思想,从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找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加以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精选篇2)《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还有无数的军事谋略。
这些人物和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两位英雄人物——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刘备吧,他深受将臣、百姓的爱戴。
刘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用人上,拜访先生司马徽,进而获得忠实的徐庶,受此二人指点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怎么写?读完《三国演义》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12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篇1】说起《三国演义》,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英勇的蜀国五虎将,是运筹帷幄的诸葛亮。
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南蛮王孟获。
孟获坚持不懈,与诸葛亮七次斗智斗勇。
尽管七次是全败的,但孟获一次又一次反抗,直到最后被诸葛亮所感动而投降。
七次啊!这在古代被同一个人捉拿七次是多么耻辱的事!但孟获却每一次屡败屡战、再接再厉,一次次地抗争坚持,誓要把诸葛亮打败为止。
孟获凭借自己的顽强,一次又一次地作斗争。
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灵魂,才能经得起如此大的考验啊!蛮王孟获的坚持不懈让我联想到自己身上,我能够这么坚持地做一件事吗?答案是不能。
我曾有一段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坐姿端正。
确实,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就不行了。
之后总是好一段,差一段。
有时觉得累了,便要趴下不想再坚持,成绩也随之忽上忽下。
我若是能像孟获那般坚持不懈,那应该就能完全地改正了。
唉,有一股坚持的劲头多好!还有一次,我因为字总是笔画写错,所以与妈妈约定要一个月改好。
前半个多月我一直在努力地改正,眼看就要完全改好了。
没想到有三天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放弃了改正,第四天却又再次写错了,需要从零开始改正了,导致这个约定最后不了了之。
要是我那三天也坚持改,那么最终就能改好了。
啊!坚持是多么的重要!生活中,坚持是极其重要的一样品格。
而你呢?你坚持了吗?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篇2】感悟:对于关羽,大家都非常的熟悉。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深受人们的敬佩和赞扬。
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他的故事甚为流传。
罗贯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鲜明的关羽,而关羽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点:英勇骁战,善于谋略。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精选8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精选8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篇1)这天,我读《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
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
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
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篇2)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很多书籍。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讲述了汉朝与晋朝之间一段分裂的历史,当时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自己当皇帝,但最后谁也没有成功,被统一归于晋。
我特别欣赏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关羽、张飞和曹操。
红脸的关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
他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
当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来曹操将三兄弟杀散。
关羽没办法,投降于汉朝。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7篇)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7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精选篇1)今日,妈妈去图书馆帮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封面上是两个高大魁梧的人在搏斗,我想:他们是谁呢?于是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
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叱咤风云、侠肝义胆的过人气概。
刘备的宽厚仁义,关羽的忠义无双,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曹操的狡诈多疑,杨修的恃才放旷,周瑜的才华横溢……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诸葛亮,他造出了木牛流马来运粮草。
木牛流马的舌头只要轻轻一转,就停止不动了。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这样复杂的东西,仅有诸葛亮才能设计出来,令我敬佩。
他勤于思考,击败了不少聪明的人。
我就缺少这种能动手动脑和创新实践的本事,这一点我还要向神机妙算的孔明先生学习呢!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羽的刮骨疗伤,神医华佗把关羽的肉划开,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想想也可怕,这种疼痛可不是常人所能够忍受的,可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与人下棋,谈笑风生,看到那里我也很佩服关羽的勇敢。
想到我小时候一看到针管就哇哇大哭,遇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就退缩不前,真是很惭愧。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还久久的沉迷在三国的故事中。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精选篇2)“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谜语。
一提到诸葛亮,他那胆识过人、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的形象便浮此刻人们的眼前:使用“空城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骗过了司马懿;乘着浓浓雾气“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他永远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可当我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句“先帝知臣谨慎”时,不由激动地叫出了声:“诸葛亮谨慎?胡说!他都看错了人——马谡,派他守住街亭,结果马谡失守,落荒而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妈妈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先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九回吧!”我带着疑惑翻开了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我的儿子继位。
《三国演义》 读后感 4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读完《三国演义》,就像经历了一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戏里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权谋争斗、沙场厮杀,看得人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千,合上书好久了,脑海还不断闪回那些经典场景、鲜活人物,心里五味杂陈,久久难以平静。
打小就听闻诸葛亮“智绝”大名,这回细读原著,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这份远见卓识,简直神了!赤壁之战前夕,他孤身赴吴,舌战群儒那场面,精彩绝伦。
东吴谋士们一个接一个发难,言语像连珠炮,企图刁难、羞辱他,可诸葛亮不慌不忙,羽扇轻摇,三言两语就把对方怼得哑口无言,逻辑严密、言辞犀利,把“以卵击石”“不识时务”这类狠话都巧妙怼回去,既保住刘备集团颜面,又成功促成孙刘联盟,扭转乾坤。
还有草船借箭,江上大雾弥漫,他带着二十条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佯装进攻。
曹军慌乱射箭,箭如雨下,全扎在草人身上,轻轻松松就“借”来十万支箭,把周瑜气得干瞪眼。
诸葛亮这脑袋瓜,计谋一环扣一环,仿佛能看透人心、算准天象,真不愧是智慧化身。
可这位智慧超群的军师,一生也过得操劳、艰辛。
白帝托孤后,他扛起兴复汉室重担,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
为筹备北伐,日夜操劳,累到吐血,还坚持坐在四轮车上,率军出征。
五丈原那幕,秋风萧瑟,他病重卧于营帐,续命灯摇曳欲灭,魏延莽撞闯入,一脚踢翻,他无奈闭眼,自知大限将至,临终前还心心念念蜀军退路、国家后事,那场景,看得我眼眶泛红,满心悲凉。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理想奉献一切,可汉室最终未能复兴,命运弄人,让人唏嘘不已。
书中关羽,也是我极为钦佩角色。
他义薄云天,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追寻旧主刘备,这份忠义,古往今来没几人能及。
单刀赴会时,他只带几个亲随,赴鲁肃鸿门宴,席间镇定自若,一手持刀,一手挽住鲁肃胳膊,巧妙周旋,震慑东吴诸将,全身而退,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可就是这么个大英雄,后期也因骄傲自大吃了大亏,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13篇精选)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13篇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1】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是发生在东汉未年的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未年,皇帝昏庸无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由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起义造反,由此拉开了诸候争霸的序幕。
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国。
这时,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国、蜀国和吴国。
最后,全部被司马家族所占领。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想万千,里面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羽忠义无双,张飞粗中有细,刘备宅心仁厚,赵云忠心报国,黄忠宝刀不老,曹操奸诈狡猾,董卓罪大恶极,袁绍目中无人,诸葛亮神机妙算,吕布英勇无敌等等。
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关羽和赵云了。
因为关羽气宇轩昂,还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名将,他还过五关,斩六将,连英勇无比、杀了俞涉和潘凤这两员大将的华雄都被关羽斩了,所以我喜欢关羽。
再说说赵云,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军的猛将,还在长坂坡杀了好几个曹军头领,在赵云很老了以后,竟然能斩了使用开山大斧的韩德和他四个精通武艺的儿子,而且可以以一挡千,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三国演义》给我的收获还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拘小节,胸怀大志,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首气势磅礴,气势雄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演义》的帷幕。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它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文化,记载着中国杰出的伟大历史人物和奋斗的精神。
细细品味后会留下深刻的昂象。
《三国演》记述了一大批的风流人物。
诸葛亮他有着“期尽瘁,死而后已的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他没有出山前就知天下大事,出山后便一展雄风巧惜东风、草船借箭,斗气阑雨、空城计都是他的点子,周看是一个心胸狭窄、小唐鸡肠的人,老是诡计多端。
算然非常的聪明但是没有用对地方,他的诡计也总是被诸葛亮识破却从来不改,鲁肃是一个身性梗直的人虽是周瑜的手下却因老实这一特点常常跟诸葛亮计谋一些事,草船借剪中他和诸葛亮一起“打败了周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导语】《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骁勇善战的军队,个性鲜明的人物,巧夺天工的对策……张飞、赵云、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刘备……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草船借箭、刮骨疗毒、三顾茅庐……三国演义里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鬼斧神工的计策,感人肺腑的故事,仿佛带我进入了三国的世界。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到一本书,我百看不厌。
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动人心弦的情节,调动了我的喜怒哀乐。
当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出山时,我被刘备那求贤若渴的精神感动;当赵云得到桂阳时,我被赵云那忠心耿耿的精神感染;当诸葛亮在城上悠闲地弹琴时,我想:这下诸葛亮死定了。
没想到司马懿退兵了,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禁佩服诸葛亮的空城计;当关羽在曹营时,虽然受曹操的赏识,却不忘当年和刘备桃园三结义说的话。
他不停地打听刘备的消息,当打听到刘备的消息时,没有一丝犹豫不决,虽然有大将看守,但还是留不住关羽的心,几经周折,终于回到刘备身边,我被关羽那不忘旧情的气概感动……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三国演义,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三国。
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谁不为周瑜的心胸狭窄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惜才所感动?有谁不为曹操的奸诈而气愤?有谁不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谁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
“三国智者”这个称号我感觉应该颁给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早就已证明了诸葛亮智者也。
“三国小气鬼”这个称号应当送给周瑜,在当时三国鼎立初期,周瑜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他只度过三十六春秋就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呢?因为他是一个实足的“小气鬼”。
诸葛亮为人忠厚、机智过人,周瑜为人机智聪明、善于用计。
诸葛亮怎么会专门挤对周瑜呢?这全怪周瑜自己,他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周瑜呀周瑜!你为什么就不能心胸放宽一点,取诸葛亮之长补自己之短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为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闹得人仰马翻。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心胸
狭窄、嫉妒心强,不能宽容人、不敢于认错┉这一道压在心头冰冷的“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影响了安定、和谐。
为了文明、友好,为了安定、和谐。
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都做一个自我检讨,拆除心中的那道“墙”,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社会就能安全和谐,生活就能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一起拆除心中的那道“墙”,做一个能够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的人。
这个假期,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
作者是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
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几个故事: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华容道、三顾茅庐、桃园结义……
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它描写的主要人物
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
若定”、刘备为“复兴汉室,复兴天下”而战、关羽“威风凛凛,智勇双全”、赵云“赤胆忠心,骁勇善战”……但我最喜欢的两个英雄是诸葛亮和赵云。
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非常善于用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和“空城计”……赵云对刘备也十分忠心,骁勇善战,在“单骑救阿斗”中,赵云自己一个人杀了魏国好几个猛将,为自己和小阿斗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他们都回到刘备身边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
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