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种业发展情况汇报

肃州区种业发展情况汇报肃州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祁连山东麓,属于内陆干旱地区。
近年来,肃州区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当地种业的蓬勃发展。
下面,我将就肃州区种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肃州区在种业发展方面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了一批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推广了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次,肃州区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大力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了农田道路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再次,肃州区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
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产业化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步伐,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肃州区加大了对农业扶贫的力度。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
总的来看,肃州区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关注和支持肃州区种业发展,共同推动肃州区农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目标。
谢谢!。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详解

答:丁家闸魏晋壁画墓位于肃州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座距今1600多年的古墓,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呈东西座向,墓底距地表12米多,分前后两室。墓室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技法熟练,奇幻多姿,壁画内容从多方面再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状况、人们的生产情景和生活内容。
3.地形及人口管理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
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20个社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区相邻的县有哪些?距肃州区分别有多远?
三是我们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期竣工、并网发电;二期开工;国务院出台国办47条;省委出台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家在酒泉开展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加速加速推进酒嘉一体化进程,扶持发展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和配套产业,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
这些都为我区新能源工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机遇,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基地一中心)
请列举近年来入驻酒泉工业园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型企业
东方电气风机总装
东鼎机舱罩制造
华锐风机总装
中复联众
中材科技
酒钢鲁能
浙江正泰太阳能薄膜
东方电气晶硅电池
肃州区非公经济经济典型有哪些?东方大明
福华商贸
好牛乳业
飞翔建业
富康家具
西部商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请说出我区获得的重大荣誉有哪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酒泉各县情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5乡1镇13个行政村,总人口9100多人。
一座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价值、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草原新城,在阿尔金山脚下的红柳湾镇拔地而起,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城市天然气使用率及有线电视普及率均达到100%。
重点企业多以石棉产业为主。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13109人,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
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84万元,牧农经济全面发展。
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金塔县辖5个镇、5个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6万多人。
金塔县是个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金塔镇。
全县的土地资源、牧业资源、经济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五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也充满了投资的无限商机。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17.72万。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
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
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
主要矿产除石油外,还有煤、铁、硌、铜、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种。
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及电力、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153种石油制品中有30种产品荣获省、部、国家优质产品奖。
规划建设中的电冶小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玉门东镇建化小区、老市区工业小区等五个小区,将成为玉门工业纽带式联合开发的重点区域。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市情知识问答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市情知识问答
1.酒泉市位于哪个省份?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
2.肃州区是酒泉市的哪个区?
肃州区是酒泉市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酒泉市的中心城区。
3.肃州区周边有哪些县区?
肃州区的周边有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县区。
4.酒泉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酒泉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5.敦煌莫高窟是酒泉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请问莫高窟是什么?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它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6.酒泉市有哪些特色风景名胜?
酒泉市有莫高窟、阳关、姑娘墓、秦长城、嘉峪关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7.酒泉市的经济重点产业是什么?
酒泉市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铀等。
同时,酒泉市还注重发展现代农业、风电产业等。
8.酒泉市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
酒泉市的特色农产品有西北葡萄、酒泉冬枣、酒泉葵花籽油等。
9.肃州区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肃州区是酒泉市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肃州区以华夏文明和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10.酒泉市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
酒泉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手段,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地理环境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地理环境位置境域肃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东与高台县及肃南县接壤,南倚祁连山与肃南县交界,西与嘉峪关市毗邻,北抵金塔夹山与金塔县相连。
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3353.74平方公里。
地貌肃州区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属河西走廊平原"扇顶-扇裙-扇缘"三阶地带,境内无山,平坦开阔,地势西南部高而东北部低,略呈倾斜,平均海拨1360米。
气候肃州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的整体特征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
肃州区年平均气温7.3℃,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1.8℃,元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9.7℃,低于零度的时间为128天。
肃州区降水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雨量集中,降水为48.4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7%;冬季雨雪稀少,降水为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
降水由北向南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大,境内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增加5.09mm,年平均降水量87.7mm。
年平均蒸发量为214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6%。
肃州区日照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3.4h,比同纬度的北京多246.5h,平均每天可照射时数8.3h,年日照百分率为68%。
太阳辐射强度大,年总量为145.6千卡/平方厘米,与同纬度的北京相比多11.4千卡/平方厘米,月总量为16.0千卡/平方厘米。
肃州区无霜期短,早霜初日平均为9月24日,最早9月18日,最晚10月16日,相差28天;晚霜终日平均为主5月16日,最早4月14日,最晚5月22日,相差38天,无霜期平均130天,最长151天,最短105天。
肃州区多大风和干热风。
风向为西北季风,全年平均风速2.4m/s,8级大风平均17.1天,最多达40天,3、4、5月平均8.9天,最多达25天,6、7月多干热风。
肃州区湿地简介

肃州区湿地简介肃州区深居内陆,地理纬度和海拔较高,受降水、地理因素等影响,全区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以北部银达镇(包括花城湖)、三墩镇、东部铧尖乡、泉湖乡为主要分布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据2010年甘肃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未审定公布),肃州区湿地面积共计12821.8164公顷(折合192327.246亩),其中,河流湿地面积3404.0276公顷(51060.414亩),占总面积的26.55 %(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389.0649公顷,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面积218.2654公顷,洪泛平原湿地2796.6973公顷);人工湿地面积4513.5577公顷(67703.3655亩),占总面积的35.2 %(其中库塘面积3541.569公顷,输水河面积106.0337公顷,水产养殖场781.9101公顷,盐田84.0449公顷);湖泊湿地(全部为永久性淡水湖)面积380.45公顷(5706.75亩),占总面积的2.97 %;沼泽湿地4523.7811公顷(67856.7165亩),占总面积的35.28 %(其中草本沼泽4282.4058公顷,季节性咸水沼泽241.3753公顷)。
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湿地在各乡镇间呈交错分布状。
全区河流湿地按河系划分可分为北大河系、临水河系、清水河系三大河系。
一、北大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果园、银达、西峰、泉湖、三墩等五乡镇。
二、清水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果园、银达、三墩镇三个乡镇。
三、临水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三墩、泉湖、铧尖三个乡镇。
其中:银达镇湿地总面积4135.4973公顷(折合面积62032.4595亩),主要分布在花城湖、道湖、南坝西滩、六分西滩等31个斑块,四至范围:东至三墩镇;南至北大河;西至果园乡;北至天罗城。
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四大类型,湿地区内的植被主要有冰草、芦苇、香蒲、芨芨、柽柳、毛柳等。
酒泉肃州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酒泉肃州区的未来发展趋势酒泉市肃州区作为甘肃省酒泉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肃州区的重视,未来肃州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建立肃州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当前,该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采矿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未来,肃州区将积极引导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同时,还将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旅游等,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肃州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马蹄寺、玉门关、阳关等。
未来,肃州区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肃州区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
在交通方面,将进一步改善道路和公共交通条件,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
在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领域,还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肃州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未来,肃州区将加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同时,还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肃州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祁连山、河湖水系等。
未来,肃州区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绿色发展的美丽肃州。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酒泉市肃州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经济多元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肃州区湿地现状与保护初探

肃州区湿地现状与保护初探摘要:对湿地进行认识、探索、总结,为今后进一步落实工作提供指导与依据。
关键词:湿地;现状;保护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湿地,是指境内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长、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的潮湿地域。
其主要包括常年和季节性沼泽地、泥炭地、盐沼地、湖泊以及生物功能明显的水域,还包括白天鹅在内的主要停歇地。
湿地因其在保持水源、抗旱蓄洪、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
肃州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戈壁、绿洲相间,其间也分布着大大小小不一的湿地,根据2010年甘肃省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肃州区湿地面积1.3万hm2,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类。
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以银达、三墩、泉湖、铧尖等乡镇分布较为集中,呈现出独特的戈壁绿洲湿地景观。
对于地处戈壁绿洲相间的肃州区来说,湿地在维护区域性生态安全中所发挥的生态功能更加不可替代。
但从现状与保护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急需社会各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保护与管理力度,共同维护我们的湿地家园。
1 肃州区湿地利用、保护现状肃州区湿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河滩等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带,属于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面积小、生物物种少、调蓄功能弱,近几年,因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相互叠加,使得湿地退化过程加速和复杂化,生态调节功能降低。
就目前全区来说,群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认识、理解程度不一,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缺乏对湿地利用、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
具体表现为在天然湿地修建农家乐园、养殖设施、开挖鱼池、开垦农田等,改变、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水质恶化也对湿地造成严重危害,一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建筑、生活垃圾随意排污、倾倒于湿地;全区现有大小水库42座,属人工湿地,但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导致库容减小积水区缩小,库区周边植被退化,直接减少了人工湿地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肃州区区情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
历史文化悠久。
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辖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北凉国曾在这里建都,其后诸多朝代均以此处为省州府地。
肃州建置沿革历史悠久。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置禄福县,西晋改为福禄县,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始置肃州,民国设酒泉县。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
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
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
2002年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
古往今来,在肃州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交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和魅力,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肃州名胜古迹富集,境内分布着280多处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唐古墓群就达184处,以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长城烽燧和汉晋墓葬群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联结天下雄关--嘉峪关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形成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是中外旅游观光之胜地。
地理位置独特。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
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
全区辖7镇8乡,总人口36万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祁连山脉与合黎山脉南北相夹,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
盆地内戈壁、绿州、河流、湖汊相互交织,属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州地貌。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丽的地貌特征,使肃州成为中国西部一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和充满神奇魅力与无限生机的热土。
物产资源丰富。
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
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
目前已建成20多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年产种子6500万公斤,与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关系。
运用国家科技成果培育成功的特产水果--"酒锦王"牌锦丰梨,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栽植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梨1500万公斤;具有多年栽培历史的洋葱,个大肉厚营养丰富,获全国农产品展销第一名,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达2亿公斤,外销量达90%以上,是肃州著名的特产之一;啤酒花、啤酒大麦、孜然、紫花苜蓿等多种农产品以极佳品质,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其中啤酒花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酒花甲酸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百分点,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目前已建成稳固的酒花生产基地8000多亩,年产干花2600多吨;以洋葱、甘蓝、香葱、大蒜、土豆、野菜、胡萝卜、四季豆、青红椒、双孢菇等20多个品种为主的脱水蔬菜,质量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产品大批量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是理想的抗癌防癌绿色食品;畜产品种类繁多,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禽饲养总量达到550万头(只),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畜禽产品主要产区之一。
肃州还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境内分布有石油、石灰石、花岗岩、石膏、芒硝、祁连玉、泥碳、烟煤、有色金属、非金属、建材等矿产地多处,储量可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肃州区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产品有160多种,汉武御酒、夜光杯、机制纸、富康家具、工业锅炉、橡胶制品等40多种工业产品荣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行销国内,部分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及港、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围绕农村"1+1"富民工程,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劳务输转等重点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全区以日光温室、食用菌、高效制种为主的"万元田"达2.1万亩,"双千田"22万亩。
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40万头(只),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畜禽主产区之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进一步拉伸了产业链条,全区累计建成龙头企业274家,年加工销售农畜产品60多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了65%。
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0家,吸纳会员8000多名,带动发展订单化种植面积40万亩、各类畜禽300多万头(只),农畜产品订单率达到了68%。
在粮食上,形成了以汉武酒业集团、星火面粉公司和粮食收储公司为龙头,各收储企业、销售公司、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常年加工转化购销网络,年加工转化销售粮食9.4万吨;在制种上,形成了以敦煌种业、先锋种业为龙头,丰乐种业、东方种业等50家制种公司为依托的对外制种生产销售体系,全区近三分之一的耕地用于种子生产,年生产销售各类农作物和花卉种子6000多吨;在蔬菜上,形成了以巨龙供销集团、西部商贸公司、上坝九州菜业集团等脱水菜加工为龙头,各乡镇、村两级脱水菜加工为补充的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蔬菜4万多吨;在林果上,形成了以清水、总寨等6家恒温库为龙头的林果加工、储藏企业,年加工、储藏、销售果品7200多吨;在牛奶加工上,以好牛乳业、雄鹏乳业等4家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加工鲜奶可达200吨以上。
这些龙头企业所生产的"三鹿为佳牛奶"、"草王"绿色牧草系列产品、"特尔鲜"水果、"酒锦王"系列蔬菜水果等一批名优新特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和西欧地区。
城市工业势头强劲。
按照"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优化环境、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肃州区立足地方优势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质量体系认证和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依靠专业性强、市场风险小、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该区工业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区工业企业达306户,个体工业经营单位有1980多户,从业人员2.4余万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多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上缴税金3100多万元,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年产值过千万、利税超百万的企业达16户,先后组建了银星纸业、汉武酒业、富康家具、东方大明等企业集团,培育了"富康家具"、"汉武系列酒"、酒泉夜光杯等一批名优产品,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造纸印刷、家具制造、食品酿造、运输维修、矿业采掘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
同时,该区把深化企业改制、开发工业项目、提升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措施来抓。
近年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转让搞活微利企业、破产重组特困企业、出售停产歇业企业、规范完善骨干企业"的改革思路,采取法人持大股经营、破产重组、民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对56户区属企业进行了彻底到位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激发了企业活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现已达到98%。
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小而灵、小而快"、"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大力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先后完成了不锈钢门窗型材、太阳能真空管、可视门铃、晶玉夜光杯等300多个新续扩改项目,开发新产品60多个,有力地增强了工业企业发展后劲,并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优化本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近年来累计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各类项目459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132个,增加税源5000多万元。
镜铁山电站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的电力能源开发项目,填补了我区能源开发的空白;敦煌种业果蔬粉、西部商贸真空冻干蔬菜等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大了龙头带动规模;大禹节水滴灌管、银星纸业无碳复写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了产业档次。
一大批新项目的相继建成,扩大了经济总量,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非公经济生机勃勃。
肃州区通过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构筑创业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0843户,从业人员2.2万余人,注册资金亿91.8亿多元;私营企业531户、注册资金8.2亿多元,年上缴税金9100多万元,非公经济已成为该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肃州区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大宏观指导力度,不断加强协调服务工作,促其快速发展。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重新修订和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收征管、资金信贷、土地划拨、劳动用工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以集镇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发区和沿路沿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建设步伐,吸纳300多户业主建门点,搞经营;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建设步伐,全区各类封闭运行的市场达到40处,总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肃州区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由开始的家庭式作坊经营转向公司制、规模化经营,一批上规模的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迅速成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