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15级:各章习题(作业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的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
题 基本 尺寸 φ50 φ25 φ80 ES +0.039 -0.027 +0.005 孔 EI 0 -0.048 -0.041 Th 0.039 0.021 0.046 es -0.025 0 0 轴 Ei -0.064 -0.013 -0.030 TS 0.039 0.013 0.030 1.4 表 Xmax 或 Ymin +0.103 -0.014 +0.035 Xmin 或 Ymax +0.025 -0.048 -0.041 Xav 或 Yav +0.064 -0.031 -0.003 单位:mm 配合 种类 间隙 过盈 过渡
孔、轴的公差带图。
题 1.3 表 单位 : mm
尺寸标注 孔φ12 0.032
0.072 轴φ60 0.053 0.041 孔φ30 0.062 0.050
公称尺寸 φ12 φ60 φ30 φ50
极限尺寸 最大 12.050 60.072 29.959 50.005 最小 12.032 60.053 29.938 49.966
2 2 1 1 1 60 + 40 + 40 66.33 (µm) 2 2 2 2 2 2
2
2
2
(2)方案二: a2 L2 (d1 d 2 ) / 2
lim a
2
a2 a2 a2 2 2 2 + + lim L 2 lim d1 lim d 2 L2 d1 d 2
+ 0 - φ25 H7 +0.021 0 m6 +0.021 +0.008 X + 0 - Y +13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1章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以下五种运动中,加速度a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D )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E) 圆锥摆运动。
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B )(A)质点作圆周运动,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B) 物体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C)轨道最弯处法向加速度最大; (D)某时刻的速率为零,切向加速度必为零。
3.某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质点的速度不变; (B)质点的加速度不变 (C)质点的角速度不变; (D)质点的法向加速度不变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D )()()(()22⎪⎭⎫⎝⎛+⎪⎭⎫ ⎝⎛dt dy dt dx D C dtrd B dt drA5.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j t i t r222+=,则该质点作( B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6.一质点做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t 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B )(A)dt dr v = (B) dt ds v = (C) dtdv a = (D) dt vd a t=7.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3723+-=t t X (SI ),则该质点作 [ D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8.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 t t x 3235-=,当t=2s 时,该质点正在( A )(A)加速 (B)减速 (C)匀速 (D)静止1.D2. B3. C4.D5.B ,6B ,7A 8 A二 、填空题1.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2t ,y =4t 2-6t ,写出质点的运动方程(位置矢量)j t t i t r)64(22-+=,t =1s 时的速度j i v22+=,加速度j a 8=,轨迹方程为x x y 32-=。
(完整版)第三章作业和参考答案解析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JAVA各章习题及答案-全解

第1章Java入门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Java语言特点的一项是〔C 〕.〔A〕分布式〔B〕安全性〔C〕编译执行〔D〕面向对象[解析]Java程序采用解释执行的方法.在系统编译运行Java程序时,Java编译器将Java程序转化为字节码,在运行时,解释器将编译得到的字节码进行解释执行.2.在Java语言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A〕方法〔B〕包〔C〕对象〔D〕接口[解析]构成Java程序的基本元素类〔抽象的对象〕. 3.编译一个定义了3个类和10个方法的Java源文件后,会产生〔D 〕个字节码文件?扩展名是〔D 〕?〔A〕13个字节码文件,扩展名为.class〔B〕1个字节码文件,扩展名为.class〔C〕3个字节码文件,扩展名为.java〔D〕3个字节码文件,扩展名为.class[解析]源文件中的每一个类编译后都会生成一个字节码文件,字节码文件的扩展名是.class.4.在创建Applet应用程序时,需要用户考虑问题是〔B 〕.〔A〕窗口如何创建〔B〕绘制的图形在窗口中的位置〔C〕程序的框架〔D〕事件处理[解析]创建Applet程序时必须继承系统类Applet,而Applet类中已经包含了如何创建窗口以与事件处理等内容,这类程序的框架也都是固定的,而绘制图形在窗口中的位置则需要由用户确定.5.Java语言属于〔B 〕种语言?〔A〕面向机器的语言〔B〕面向对象的语言〔C〕面向过程的语言〔D〕面向操作系统的语言[解析]Java语言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语言.6.下列关于Application和Applet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Application使用解释器java.exe<B>Application不使用独立的解释器〔C〕Applet在浏览器中运行〔D〕Applet必须继承Java的Applet类[解析]Application程序包含main<>方法,它是一种独立执行的程序,因此必须使用独立的解释器解释执行.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Java核心包的一项是〔A 〕.〔A〕javax.swing 〔B〕java.io〔C〕java.utile 〔D〕ng[解析]凡是以java开头的包都是Java核心包,以javax 开头的包则属于Java扩展包.8.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不支持多线程〔B〕一个Java源文件不允许有多个公共类〔C〕Java通过接口支持多重继承〔D〕Java程序分为Application和Applet两类[解析]Java是支持多线程的语言.9.阅读下列代码,选出该代码段正确的文件名〔C 〕.class A{void method1<>{System.out.println<"Method1 in class A">;}}public class B{void method2<>{System.out.println<"Method2 in class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main<> in class B">;}}〔A〕A.java 〔B〕A.class〔C〕B.java 〔D〕B.class[解析]Java源文件名必须和公共类的名字完全一样,源文件的扩展名为.java. 10.编译下面源程序会得到哪些文件〔D 〕?class A1{}class A2{}public class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A〕只有B.class文件〔B〕只有A1.class 和A2.class文件〔C〕编译不成功〔D〕A1.class、A2.class和B.class文件[解析]由于该程序包含3个类,每个类编译后都会生成1个字节码文件,因此编译后会生成以这3个类名命名的字节码文件.11.编译Java程序时,用于指定生成class文件位置的选项是〔 A 〕.A.-d B.-g C.-verbose D.-nowarn 12.下列标识符〔名字〕命名原则中,正确的是〔 C 〕. A.类名的首字母小写 B.接口名的首字母小写C.常量全部大写 D.变量名和方法名的首字母大写13.下面哪种注释方法能够支持javadoc命令?〔C〕A.// B./*...*/ C./**...*/ D./**...**/ 14.下面哪些选项是正确的main方法说明?〔D〕A.void main<>B.private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public main<String args[]> 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二、填空题1.Java程序的编译和执行模式包括2点,是半编译和半解释.2.Java语言支持TCP/IP 协议,从而使得Java程序在分布式环境中能够很方便地访问处于不同地点的对象. 3.开发Java程序的一般步骤是:源程序编辑、生成字节码和解释执行.4.每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可以包括许多方法,但是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main<> 方法,统一格式为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它是程序执行的入口.5.JVM把字节码程序与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分开,使得Java程序独立于平台.6.在Java程序中,能在WWW浏览器上运行的是Applet 程序.7.Java源程序文件和字节码文件的扩展名分别为.java 和.class .8.如果在Java程序中需要使用java.utile包中的所有类,则应该在程序开始处加上import java.utitle.* 语句.三、判断题1.Java语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与与平台无关等特性.〔√ 〕2.Java语言的源程序不是编译型的,而是编译解释型的.〔√ 〕3.Java Application程序中,必有一个主方法main<>,该方法有没有参数都可以.〔√ 〕4.java.util.Scanner<System.in>可以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简单数据.〔√ 〕5.Java程序中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6.机器不能直接识别字节码文件,它要经过JVM中的解释器边解释边执行.〔√ 〕7.System类中的println<>方法分行显示信息,而print<>方法不分行显示信息.〔√ 〕8.当前路径的标识是".".〔√ 〕9.java命令不区分大小写,而javac命令区分大小写.〔× 〕10.printf<>和 format<>方法使用指定格式字符串和参数,将格式化字符串写入到PrintStream类型的输出流〔S ystem.out对象〕中.〔√ 〕11.在运行字节码文件时,使用java命令,一定要给出字节码文件的扩展名.class.〔× 〕第2章标识符与简单数据类型一、选择题1.下列〔D 〕是合法的标识符?〔A〕12class 〔B〕void 〔C〕-5 〔D〕_blank 2.下列〔B 〕不是Java中的保留字?〔A〕if 〔B〕sizeof 〔C〕private 〔D〕null 3.下列〔C 〕不是合法的标识符?〔A〕$million〔B〕$_million〔C〕2$_million 〔D〕$2_million4.下列选项中,〔B 〕不属于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A〕整数型〔B〕数组〔C〕浮点型〔D〕字符型5.下列关于基本数据类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boolean类型变量的值只能取真或假〔B〕float是带符号的32位浮点数〔C〕double是带符号的64位浮点数〔D〕char是8位Unicode字符[解析]Java中的字符采用的是16位的Unicode字符. 6.下列关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的描述中,正确的一个是〔B 〕.〔A〕byte类型的取值范围是-128~128〔B〕boolean类型的取值范围是真或假〔C〕char类型的取值范围是0~65536〔D〕short类型的取值范围是-32767~32767[解析]根据每种类型占几个字节即可推算出其取值范围,如byte类型占1个字节,即共包含28个数值,其取值范围范围应为-128~127,其他类型也是如此.7.下列关于Java语言简单数据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 〕.〔A〕以0开头的整数代表8进制整型常量〔B〕以0x或0X开头的整数代表8进制整型常量〔C〕boolean类型的数据作为类成员变量的时候,相同默认的初始值为true〔D〕double型数据占计算机存储的32位8.下列Java语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e, a, b = 10; 〔B〕char c, d = ‘a’;〔C〕float e = 0.0d; 〔D〕double c = 0.0f;[解析]不能将double类型的常量赋值给float类型的变量.9.在编写Java程序时,如果不为类的成员变量定义初始值,Java会给出它们的默认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个是〔D 〕.〔A〕byte的默认值是0 〔B〕boolean的默认值是false 〔C〕char类型的默认值是’\0’〔D〕long类型的默认值是0.0L10.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一个是〔B 〕.〔A〕float f = 1.1f; 〔B〕byte b = 128;〔C〕double d = 1.1/0.0; 〔D〕char c = <char>1.1f;[解析]bytel类型变量的取值范围是-128~127. 11.下列表达式1+2+ "aa"+3的值是〔B 〕.〔A〕"12aa3" 〔B〕"3aa3 " 〔C〕"12aa" 〔D〕"aa3"[解析]整数和整数相加得到两个整数的和,而整数和字符串相加得到的是字符串.12.已知y=2, z=3, n=4,则经过n=n+ -y*z/n运算后n的值为〔A 〕.〔A〕3〔B〕-1 〔C〕-1 〔D〕-3[解析]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该表达式相当于n=n+ <<-y>*z>/n.13.已知a=2, b=3,则表达式a%b*4%b的值为〔A 〕.〔A〕2 〔B〕1 〔C〕-1 〔D〕-2[解析]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该表达式相当于<<a%b>*4>%b.14.已知x=2, y=3, z=4,则经过z- = --y – x--运算后,z的值为〔D 〕.〔A〕1 〔B〕2 〔C〕3 〔D〕4[解析]在表达式运算过程中,--y的值变为2,x—的值还是2,等号右侧运算后的值为0,因此z的值没有变化. 15.表达式<12==0> && <1/0 < 1>的值为〔B 〕.〔A〕true B〕false 〔C〕0 〔D〕运行时抛出异常[解析]由于<12==0>的值为false,因此整个表达式发生短路运算,即<1/0 < 1>就没有参与运算,整个表达式的值为false.16.设有类型定义short i=32; long j=64; 下面赋值语句中不正确的一个是〔B 〕〔A〕j=i; 〔B〕i=j; 〔C〕i=<short>j; 〔D〕j=<long>i;[解析]long类型的数据不能自动转变为short类型,因此不能将long类型的变量直接赋值给short类型. 17.现有1个char类型的变量c1=66和1个整型变量i=2,当执行c1=c1+<char>i;语句后,c1的值为〔D 〕.〔A〕'd' 〔B〕'D' 〔C〕68 〔D〕语句在编译时出错[解析]两个字符型的数据相加,得到的是一个整数,而如果把整数再赋值给一个字符型变量则会在编译时出错.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D 〕.〔A〕字符串"\\abcd" 的长度为6〔B〕False是Java的保留字〔C〕123.45L代表单精度浮点型〔D〕False是合法的Java标识符[解析]Java语言对字符的大小写是敏感的,False不是false,因此False是合法的Java标识符.19.以下的变量定义语句中,合法的是〔D 〕〔A〕float _*5 = 123.456F; 〔B〕byte $_b1 = 12345; 〔C〕int _long_ = 123456L;〔D〕double d = Double.MAX_V ALUE;[解析]〔A〕中_*5不是合法的标识符,〔B〕中12345超出byte范围,〔C〕中不能将long类型的常量赋值给int 型的变量.20.下列关于运算符优先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个是〔C 〕〔A〕运算符按照优先级顺序表进行运算〔B〕同一优先级的运算符在表达式中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C〕同一优先级的运算符在表达式中都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运算的〔D〕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优先次序[解析]同一优先级的运算符在表达式中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二、填空题1.变量是Java程序的基本存储单元之一,变量的主要类型包括2大类:字符型和数值型.2.Java语言的整数类型变量和常量一样,各自都包括4种类型的数据,它们分别是byte、int 、short 和long. 3.boolean 类型数据不可以做类型转换.4.在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中,占存储空间最少的类型是boolean ,该类型占用的存储空间为 1 位. 5.Java语言中的保留字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能作为普通标识符使用.6.在Java语言中,浮点类型数据属于实型数据,可以分为单精度和双精度两种.7.char类型的数据可以表示的字符数共为65536 .8.定义初始值为10的8次方的常整型变量iLong的语句是final iLong = 100000000L.9.Java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转换包括自动转换和强制转换两种.10.Java中的字符采用的是16位的Unicode 编码.11.数据类型中存储空间均为64位的两种数据类型是long 和double .12.表达式9*4/ -5%5的值为-2 .〔十进制表示〕13.表达式5&2的值为0 .〔十进制表示〕14.表达式42<<4的值为672 .〔十进制表示〕15.表达式11010011>>>3的值为11010 .〔二进制表示〕16.表达式7|3的值为7 .〔十进制表示〕17.表达式10^2的值为8 .〔十进制表示〕18.Java语言中的逻辑与<&&>和逻辑或<||>运算采用短路方式进行运算.19.若a、b为int型变量,并且已分别赋值为5和10,则表达式<a++>+<++b>+a*b的值为82 .20.假设i=10, j=20, k=30,则表达式!<i<j+k> || !<i+10<=j> 的值为false .三、判断题1.Java语言使用的是Unicode字符集,每个字符在内存中占8位.〔×〕2.Java语言中不同数据类型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随机器硬件不同而改变.〔√〕3.所有的变量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初始化.〔×〕4.已知byte i = <byte>127; i = i +1;这两个语句能被成功编译.〔√〕5.String str="abcdefghi"; char chr=str.charAt<9>; 〔×〕6.char[] chrArray={ 'a', 'b', 'c', 'd', 'e', 'f', 'g'}; char chr=chrArray[6]; 〔√〕7.int i,j; boolean booleanValue=<i==j>; 〔×〕8.int intArray[]={0,2,4,6,8}; int length=int Array.length<>;〔×〕9.String str="abcedf"; int length=str.length; 〔×〕10.short shortValue=220; byte byteValue=shortValue; 〔×〕11.int[] intArray[60]; 〔×〕12.char[] str="abcdefgh"; 〔×〕13.说明或声明数组时不分配内存大小,创建数组时分配内存大小.〔√〕14.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的功能是将一个表达式的类型转换为所指定的类型.〔√〕第3章运算符、表达式与语句一、选择题1.下列〔D 〕不属于Java语言流程控制结构?〔A〕分支语句〔B〕跳转语句〔C〕循环语句〔D〕赋值语句[解析]Java语言流程控制结构只包括分支、循环和跳转三种语句.2.假设a是int类型的变量,并初始化为1,则下列〔D 〕是合法的条件语句?〔A〕if<a>{} 〔B〕if<a<<=3>{}〔C〕if<a=2>{}〔D〕if<true>{}[解析]条件语句中的"条件表达式"只能是boolean类型,不能是其他类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个是〔C 〕.〔A〕switch语句的功能可以由if…else if语句来实现〔B〕若用于比较的数据类型为double型,则不可以用switch语句来实现〔C〕if …else if语句的执行效率总是比switch语句高〔D〕case子句中可以有多个语句,并且不需要大括号{}括起来[解析]语句执行效率高低要根据具体语句来确定,不能简单地说if…else if语句的执行效率总是比switch语句高. 4.设a、b为long型变量,x、y为float型变量,ch为char 类型变量且它们均已被赋值,则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B 〕.〔A〕switch<x+y> {} 〔B〕switch<ch+1> {}〔C〕switch ch {} 〔D〕switch<a+b>; {}[解析]switch后面的表达式必须放在括号<>中,且表达式的类型只能是byte、short、int和char类型,不能是其他类型.5.下列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C 〕.int y=2, x=4;while<--x != x/y>{ }〔A〕1 〔B〕2 〔C〕3 〔D〕4[解析]第1次执行while时,--x的值为3,3/2=1,满足等号两端值不等的条件,执行一次循环体;第2次执行while 时,--x的值为2,2/2=1,条件满足,又执行一次循环体;第3次执行while时,--x的值为1,1/2=0,条件满足,再次执行一次循环体;第4次执行while时,--x的值为0,0/2=0,条件不满足满足,结束循环.因此在这个循环语句执行的过程中,循环体共执行了3次.6.下列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B 〕.int x=10, y=30;do{ y-=x;x++; }while<x++<y-->;〔A〕1 〔B〕2 〔C〕3 〔D〕4[解析]执行1次循环体后,y的值为20,x值为11,然后执行while,此时x++的值为11,y—的值为20,因此x++<y—条件满足,判断完后,x的值变为12,y的值变为19;接着执行第2次循环体,执行完第2次循环体后,y的值为9,x值为13,然后执行while,此时x++的值为13,y—的值为9,因此x++<y—条件不满足,结束循环.因此在这个循环语句执行的过程中,循环体共执行了2次.7.已知如下代码:switch<m>{case0:System.out.println<"Condition 0">;case1:System.out.println<"Condition 1">;case2:System.out.println<"Condition 2">;case3:System.out.println<"Condition3">;break;default:System.out.println<"OtherCondition">; }当m的值为< D >时,输出"Condition 3"〔A〕2 〔B〕0、1 〔C〕0、1、2〔D〕0、1、2、3 [解析]当m的值为0、1、2、3时,都能输出"Condition 3",因为case 0、case 1、case 2后面的语句都没有break,因此可以继续向后执行.二、填空题1.跳转语句包括break、continue、return和throw 2.switch语句先计算switch后面的表达式的值,再和各case 语句后的值做比较.3.if语句合法的条件值是boolean 类型. 4.continue语句必须使用于循环语句中. 5.break语句有两种用途:一种从switch 语句的分支中跳出,一种是从循环语句内部跳出.6.do -while循环首先执行一遍循环体,而while循环首先判断表达式的值 . 7.与C++语言不同,Java语言不通过goto 语句实现跳转.8.每一个else子句都必须和它前面的一个距离它最近的if 子句相对应.9.在switch语句中,完成一个case语句块后,若没有通过break语句跳出switch语句,则会继续执行后面的case 语句块.10.在for循环语句中可以声明变量,其作用域是for循环体.第4章类与对象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类成员修饰符修饰的变量只能在本类中被访问?〔D 〕〔A〕protected 〔B〕public 〔C〕default〔D〕private2.在Java语言中,哪一个包中的类是自动导入的?〔 A 〕A〕ng B〕java.awtC〕java.io D〕java.applet[解析]只有ng包中的类能够被自动导入.3.给出下面的程序代码:public class X4_1_3 {private float a;public static void m< >{ }}如何使成员变量a被方法m< >访问〔 C 〕〔A〕将private float a改为protected float a〔B〕将private float a改为public float a〔C〕将private float a改为static float a〔D〕将private float a改为float a[解析]static类型的方法只能访问static类型的数据成员.4.有一个类B,下面为其构造方法的声明,正确的是〔 B 〕.〔A〕void B<int x> {} 〔B〕B<int x> {}〔C〕b<int x> {} 〔D〕void b<int x> {}5.下面关于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类是同种对象的集合和抽象〔B〕类属于Java语言中的复合数据类型〔C〕类就是对象〔D〕对象是Java语言中的基本结构单位[解析]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6.下面关于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Java中的构造方法名必须和类名相同〔B〕方法体是对方法的实现,包括变量声明和合法语句〔C〕如果一个类定义了构造方法,也可以用该类的默认构造方法〔D〕类的私有方法不能被其他类直接访问[解析]类中一旦用户定义了构造方法,该类默认的构造方法就不存在了,除非用户再自定义该类的默认构造方法. 7.关于内部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内部类不能有自己的成员方法和成员变量〔B〕内部类可用private或protected修饰符修饰〔C〕内部类可以作为其他类的成员,而且可访问它所在的类的成员〔D〕除static内部类外,不能在类内声明static成员8.定义外部类时不能用到的关键字是〔 C 〕.〔A〕final 〔B〕public 〔C〕protected 〔D〕abstract[解析]定义外部类不能使用protected修饰符.9.为AB类定义一个无返回值的方法f,使得使用类名就可以访问该方法,该方法头的形式为〔 D 〕〔A〕abstract void f<> 〔B〕public void f<>〔C〕final void f<> 〔D〕static void f<> [解析]只有static类型的方法才可以直接使用类名来引用.10.定义一个公有double型常量PI,哪一条语句最好?〔 B 〕〔A〕public final double PI;〔B〕public final static double PI=3.14;〔C〕public final static double PI;〔D〕public static double PI=3.14;[解析]用public final static来定义常量,既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又可以保证数值不会被改变.二、填空题1.对象是对事物的抽象,而类是对对象的抽象和归纳.2.从用户的角度看,Java源程序中的类分为两种:系统定义的类和用户自己定义的类.3.一个类主要包含两个要素: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4.创建包时需要使用关键字package .5.类中的构造方法是一个特殊的方法,该方法的方法名和类名相同.6.如果用户在一个自定义类中未定义该类的构造方法,系统将为这个类定义一个默认构造方法.这个方法没有形式参数,也没有任何具体语句,不能完成任何操作.7.静态数据成员被保存在类的内存区的公共存储单元中,而不是保存在某个对象的内存区中.因此,一个类的任何对象访问它时,存取到的都是相同〔相同/不同〕的数值.8.静态数据成员既可以通过对象名来访问,也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它.9.定义常量时要用关键字final ,同时需要说明常量的数据类型并指出常量的具体值 .10.方法体内定义变量时,变量前不能加修饰符;局部变量在使用前必须明确赋值,否则编译时会出错;而类变量在使用前可以不用赋值,它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值.11.static方法中只能引用static 类型的数据成员和static 类型的成员方法;而非static类型的方法中既可以引用static 类型的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也可以引用非static 类型的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12.引用static类型的方法时,可以使用类名做前缀,也可以使用对象名做前缀.13.当程序中需要引用java.awt.event包中的类时,导入该包中类的语句为import java.awt.event.*.14.定义类时需要class 关键字,继承类时需要extends 关键字,实现接口时需要关键字implements .三、判断题1.类是一种类型,也是对象的模板.〔√〕2.类中说明的方法可以定义在类体外.〔×〕3.实例方法中不能引用类变量.〔×〕4.创建对象时系统将调用适当的构造方法给对象初始化.〔√〕5.使用运算符new创建对象时,赋给对象的值实际上是一个引用值.〔√〕6.对象赋值实际上是同一个对象具有两个不同的名字,它们都有同一个引用值.〔√〕7.对象可作方法参数,对象数组不能作方法参数.〔×〕8.class是定义类的惟一关键字.〔√〕9.Java语言会自动回收内存中的垃圾.〔√〕第5章子类与继承一、选择题1.已知有下面类的说明:public class X5_1_1 extends x{private float f =10.6f;int i=16;static int si=1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X5_1_1 x=new X5_1_1<>;}}在main<>方法中,下面哪条语句的用法是正确的?〔 A 〕A.x.f B.this.si C.X5_1_1.i D.X5_1_1.f[解析]由于x是在main方法内部定义的对象,因此它可以引用类的非static类型的属性,因此选A,而this和super不能在main方法中使用,使用类名只能引用本类的静态属性,因此B、C、D不对. 2.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是〔C 〕.public class X5_1_2 extends x{int ab<>{static int aa=10;aa++;System.out.println<aa>;}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X5_1_2 x=new X5_1_2<>;x.ab<>;}}A.10 B.11C.编译错误D.运行成功,但不输出[解析]方法体内的局部变量不能使用static修饰符.3.下面关于接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接口中所有的方法都是抽象的B.接口中所有的方法都是public访问权限C.子接口继承父接口所用的关键字是implements D.接口是Java中的特殊类,包含常量和抽象方法[解析]子接口继承父接口所用的关键字也是extends,只有类实现接口时才使用implements.4.区分类中重载方法的依据是〔 A 〕.A.形参列表的类型和顺序B.不同的形参名称C.返回值的类型不同D.访问权限不同[解析]形参表的类型和顺序不同时区分重载方法的唯一标志.5.子类对象能否直接向其父类赋值?父类对象能否向其子类赋值?〔 B 〕A.能,能B.能,不能C.不能,能D.不能,不能[解析]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值给父类对象,而父类对象不能直接赋值给子类对象.6.Java语言类间的继承关系是〔 A 〕.A.单继承B.多重继承C.不能继承D.不一定[解析]Java语言类间的继承关系是单继承,但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7.Java语言接口间的继承关系是〔B 〕.A.单继承B.多重继承C.不能继承D.不一定[7.解析]Java语言接口间的继承关系允许多重继承. 8.一个类实现接口的情况是〔A 〕.A.一次可以实现多个接口B.一次只能实现一个接口C.不能实现接口D.不一定[解析]Java语言允许一个类一次实现多个接口.9.定义外部类的类头时,不可用的关键字是〔 C 〕. A.public B.finalC.protected D.abstract[解析]定义外部类时不能使用protected关键字.10.如果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同名,如何在局部变量作用域内引用成员变量?〔 B 〕A.不能引用,必须改名,使它们的名称不相同B.在成员变量前加this,使用this访问该成员变量C.在成员变量前加super,使用super访问该成员变量D.不影响,系统可以自己区分[解析]this可以用来引用本类对象.1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抽象类既可以做父类,也可以做子类B.abstract和final能同时修饰一个类C.抽象类中可以没有抽象方法,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是抽象类或接口D.声明为final类型的方法不能在其子类中重新定义[解析]abstract和final不能同时修饰一个类,因为abstract 类需要子类,而final类不能有子类.二、填空题1.消息就是向对象发出服务请求,是对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的引用.2.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消息分为两类公有消息和私有消息.3.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采用继承机制可以有效地组织程序结构.充分利用已有的类来创建更复杂的类,大大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提高代码的复用率,降低维护的工作量.4.数据成员的隐藏是指在子类中重新定义一个与父类中已定义的数据成员名完全相同的数据成员.5.子类可以重新定义与父类同名的成员方法,实现对父类方法的覆盖.6.子类在重新定义父类已有的方法时,应保持与父类完全相同的方法名、返回值类型和参数列表,否则就不是方法的覆盖,而是子类定义自己特有的方法,与父类的方法无关. 7.this代表了当前对象的一个引用,super表示的是当前对象的直接父类对象的引用.8.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该工作由抽象类派生的非抽象子类来实现.9.如果父类中已有同名的abstract方法,则子类中就不能〔能/不能〕再有同名的抽象方法.10.abstract类中不能有private 访问权限的数据成员或成员方法.11.interface 是声明接口的关键字,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特殊类.接口中的数据成员默认的修饰符是public static final ,接口中的成员方法默认的修饰符是public abstract .12.如果实现某接口的类不是abstract的抽象类,则在类的定义部分必须实现该接口的所有抽象方法;如果实现某接口的类是abstract的抽象类,则它可以不实现该接口所有的方法.但是对于这个抽象类任何一个非抽象的子类而言,它们父类所实现的接口中的所有抽象方法以与自身所实现接口中的抽象方法都必须有实在的方法体. 13.包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划分类名空间,二是控制类之间的访问.14.封装也称信息隐藏,是指类的设计者只为类的使用者提供类的可以访问的部分〔包括类的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而把类中的其他成员隐藏起来,使用户不能访问的机制.15.Java提供了4种访问权限来实现封装机制,即private 、protected 、默认和public .16.Java中提供两种多态机制, 重载与覆盖.17.当一个构造方法需要调用另一个构造方法时,可以使用关键字this ,同时这个调用语句应该是整个构造方法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18.如果子类自己没有构造方法,那么父类也一定没有〔有/没有〕带参的构造方法,此时它将继承父类的无参构造方法作为自己的构造方法;如果子类自己定义了构造方法,则在创建新对象时,它将先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然后再执行自己的构造方法 .19.对于父类的含参数构造方法,子类可以通过在自己的构造方法中使用super 关键字来调用它,但这个调用语句必须是子类构造方法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20.创建一个名为myPachkage的包的语句为package myPackage; ,该语句应该放在程序第一行位置.三、判断题1.Java语言中,构造方法是不可以继承的.〔√〕2.子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数目一定大于等于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数目.〔×〕3.抽象方法是一种只有说明而无具体实现的方法.〔√〕4.Java语言中,所创建的子类都应有一个父类.〔√〕5.调用this 或super构造方法的语句必须放在第一条语句.〔√〕6.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实现"多重继承".〔√〕7.实现接口的类不能是抽象类.〔√〕8.使用构造方法只能给实例成员变量赋初值.〔√〕9.Java 语言不允许同时继承一个类并实现一个接口.〔×〕。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各章作业答案

第二部分各章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涵义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的英文名词如何拼合?(P1) 【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哪几个方面?(P2)【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可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4-3-2)(1)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3)层次上,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其核心部分是什么?(P4-P5) 【参考答案】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检测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器和接口。
其核心部分是控制器。
★4、什么是接口?接口的功能有哪些?(P5)【参考答案】为实现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而进行的连接就是接口。
接口的基本功能有交换、放大、传递。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有哪些?(P2-P4)【参考答案】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1、熟练掌握以数控机床进给传动为例说明机械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方法。
重点在传动惯量折算的推导过程。
(P13-P15)★【举例说明】在图1所示的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电动机通过两级减速齿轮Z1、Z2、Z3、Z4及丝杠螺母副驱动工作台作直线运动。
设J l为轴I部件和电动机转子构成的转动惯量;J 2、J 3为轴Ⅱ、Ⅲ部件构成的转动惯量;K1、K2、K3分别为轴I、Ⅱ、Ⅲ的扭转刚度系数;K为丝杠螺母副及螺母底座部分的轴向刚度系数;m为工作台质量;C为工作台导轨粘性阻尼系数:T1、T2、T3分别为轴I、Ⅱ、Ⅲ的输入转矩。
河流动力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第二章2.2 100号筛孔的孔径是多少毫米?当泥沙粒径小于多少毫米时就必须用水析法作粒径分析答:1)根据N 号筛的定义:1英寸内有N 个孔就称为N 号筛。
1英寸=25.4mm.。
可知如果网线直径为D ,则N 号筛的孔径计算公式如下:(25.4-D ×N)/N=25.4/N-D但本题并没有给出100号筛的网线直径,无法用公式进行计算。
经查表可得,100号筛孔的孔径为0.149mm (表2-2)或是0.147mm (表2-4)。
2) 对于粒径小于0.1mm 的细砂,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而必须采用水析法作粒径分析。
注:第一问因为筛的网线直径可能不一样,所以以上两个答案都正确2.5什么是级配曲线?给出中值粒径,算术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的定义或定义式? 答:1)在仅以横轴采用对数刻度的坐标上,以粒径为横坐标,以小于粒径D 的重量百分比即小于该粒径D 的泥沙颗粒重量在总重量中所占比例为纵坐标,点绘数据连成的曲线,称为累计频率曲线,亦称级配曲线。
2)中值粒径即累积频率曲线上纵坐标取值为50%时所对应得粒径值。
换句话说,细于该粒径和粗于该粒径的泥沙颗粒各占50%的重量。
3)算术平均粒径即各组粒径组平均粒径的重量百分比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ni iim p DD 110014)几何平均粒径是粒径取对数后进行平均运算,最终求得的平均粒径值。
计算公式为)ln 1001ex p(1∑=∆•=ni i imgp DD注:关于级配曲线的定义错的比较多,并不是以粒径的对数或是负对数为横坐标,也不是按几何级数变化的粒径尺度为分级标准……只要跟上述表达的意思一致都为正确答案。
2.6某海滩的沙粒粒度范围是 1.43.6φ=-,试给出以毫米为单位的颗粒粒径范围解:因为D 2log -=Φ,其中D 为颗粒粒径,所以可得到2D φ-=3789.0224.111===-Φ-D ,0825.0226.322===-Φ-D所以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083mm-0.379mm 。
土力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1章 作业参考答案P401-5 :含水量44.34%;孔隙比1.20;孔隙度(率)54.54%;饱和密度1.77g/cm 3;浮密度0.77g/cm 3;干密度1.22g/cm 3;饱和重度17.7 kN/cm 3;浮重度7.7kN/cm 3;干重度12.2kN/cm 3 1-8:天然孔隙比e=0.64;相对密实度Dr=0.57,中密。
1-10:夯实地基干重度15.37kN/cm 3,D=0.97>0.95,夯实合格。
1-13:解:基坑体积318003600m h A V =⨯=⋅=土粒质量kg g Vm d s631088.21018001016⨯=⨯⨯=⋅=ρ现有土料质量s s m m =',则需要现有土料质量为:kg w m m s 660102256.3%)121(1088.2)1(⨯=+⨯⨯=+'=' 现有土料体积3220056.14180016/m V ggVgm m V d d =⨯=⋅=⋅='='='γγγγγρ每立方米土料需要加水kg V w w m m o op sw522200%)12%16(1088.2)(6=-⨯⨯='-'='1-15:131.30 cm 3,粉质黏土,流塑。
第二章 作业补充2-3 通过变水头试验测定某粘土的渗透系数k ,土样横断面面积230cm A =,长度cm L 4=,渗透仪水头管(细玻璃管)断面积21256.0cm a =,水头差从cm h 1301=∆降低到cm h 1102=∆所需时间min 8=t 。
试推导变水头试验法确定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计算该粘土在试验温度是的渗透系数k 。
解:变水头试验试验过程中水头差一直在随时间而变化,试验时,测记起始水头差1h ∆,经过时间t 后,再测记终了水头差2h ∆,通过建立瞬时达西定律,即可推出渗透系数k 的表达式。
设试验过程中任意时刻作用于试样两端的水头差为h ∆,经过dt 时段后,水头管中水位下降dh ,则dt 时间内流入试样的水量为adh dq -=1式中,右端的负号表示水量随h ∆的减少而增加。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1. 单选题 C C D B C2. 判断题对错错错对3填空题网状模型用户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系统设计4简答题1)数据模型是指描述事物对象的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的抽象结构及其说明。
数据模型是指描述事物对象的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的抽象结构及其说明。
数据模型是指描述事物对象的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的抽象结构及其说明。
3)数据约束:用于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之间的语义联系、数据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
主流数据库采用关系图模型。
数据库典型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其它数据模型(如对象数据模型、键值对数据模型、列式数据模型。
)2)数据库——是一种依照特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文件,数据库文件一般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以便长久保存。
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数据不重复存放;提供给多种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增、删、改、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Database)是一种依照特定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数据结构。
在数据库中,不仅存放了数据,而且还存放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内部元素:用户表:用户在数据库中创建的数据库表;系统表:数据库中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表;视图:数据库中用于对数据进行查询的虚拟表;索引:数据库中用于加快数据查询的索引项;约束:数据库中对数据、数据关系施加的规则;存储过程:数据库内部完成特定功能处理的程序;触发器:数据库内部因数据变化自动执行的一类存储过程等等4)数据库系统包括: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四个组成要素。
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 System,DBMS )——是一种专门用来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并提供对数据库访问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功能:创建数据库和表; 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读取数据库数据 ; 修改数据库数据; 维护数据库结构; 执行规则; 并发控制; 提供安全性;执行备份和恢复等等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1 单选题 C B D A A2. 判断题对对错对错3填空题全外连接数据约束候选键用户定义完整性4简答题外码键1)在关系模型中,使用“关系”来存储“实体”中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基础 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
1.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23),(012),(421)晶面和[102],[211],[346]晶向.
附图1-1 有关晶面及晶向
2. 分别计算面心立方结构与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面间距, 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
解 由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中晶面间的几何关系, 可求得不同晶面族中的面间距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立方晶系中的晶面间距 晶面
{100} {110} {111} 面间距 FCC 2a 24a 33a
显然, FCC中{111}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而BCC中{110}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注意:对于晶面间距的计算, 不能简单地使用公式, 应考虑组成复合点阵时, 晶面层数会增加.
3. 分别计算fcc和bcc中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原子面密度和<100>,<110>和<111>晶向族的原子线密度, 并指出两种结构的差别. (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解原子的面密度是指单位晶面的原子数; 原子的线密度是指晶面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据此可求得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如附表1-2所示.
附表1-2 立方晶系中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
可见, 在B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0},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1>; 在F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1},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0>.
4. 在(0110)晶面上绘出[2113]晶向.
解详见附图1-2.
附图1-2 六方晶系中的晶向
5. 在一个简单立方二维晶体中, 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 试求:
(1) 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2) 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 说明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反向.
(3) 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4) 求出此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和.
解正负刃型位错示意图见附图1-3(a)和附图1-4(a).
(1) 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见附图1-3(b)和附图1-4(b).
(2) 显然, 若正、负刃型位错线反向, 则其柏氏矢量也随之反向.
(3) 假设二维平面位于YOZ坐标面, 水平方向为Y轴, 则图示正、负刃型位错方向分别为[010]和[010], 大小均为一个原子间距(即点阵常数a).
(4) 上述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故其矢量和等于0.
6. 设图1-72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 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 其柏氏矢量b // AB, 试解答:
(1) 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离开晶体后, 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阶应为4个b ”,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 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 并画出位错移出晶体后, 晶体的外形、滑移方向和滑移量. (设位错环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图1-72 滑移面上的正方形位错环 附图1-5 位错环移出晶体引起的滑移 解 (1) 这种看法不正确. 在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 滑移面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移动的距离是由其柏氏矢量决定的. 位错环的柏氏矢量为b , 故其相对滑移了一个b 的距离.
(2) A ′B ′为右螺型位错, C ′D ′为左螺型位错, B ′C ′为正刃型位错, D ′A ′为负刃型位错. 位错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方向及滑移量见附图1-5.
7. 设面心立方晶体中的(111)晶面为滑移面, 位错滑移后的滑移矢量为[110]2
a .
(1) 在晶胞中画出此柏氏矢量b 的方向并计算出其大小.
(2) 在晶胞中画出引起该滑移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方向, 并写出此二位错线的晶向指数. 解 (1) 柏氏矢量等于滑移矢量, 因此柏氏矢量的方向为[110], 2/2a .
(2) 刃型位错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与柏氏矢量平行, 晶向指数分别为[112]和
[110], 详见附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