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篇1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体会.doc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体会 引学习于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学习家于漪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一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于漪老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老师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老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定。于漪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二做教师应“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说要不断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断地努力攀登。

我上课是从来不带教案的,拿着教案怎么面对全体学生?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备得十分熟练。 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我一直和年轻教师讲:你一路走过去,教育脚步有深有浅,你要停下来,深入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规律了。 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了,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回答”。 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是立体的,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语文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够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三学而不厌。勇于实践是一生的自我教育 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每次课上下来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于漪教育思想

《于漪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一位资深教师,“于漪”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象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的名言。这体现了于老师的谦逊、执着、负责的精神以及她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 阅读于漪的文章,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漪老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对于“人”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教育方法上,于漪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决定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进度。于漪老师关注同学对于知识本身的掌握,更注重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人”的培养,包括同学的学习兴趣,个人品德、爱国情操,等等。 于漪老师不是用单纯的言语去突出这些情感,她更以满怀激情来演绎她的名言,就是“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老师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背学生上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支撑她的始终是充满胸膛的师爱。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孩子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她对于学生的爱撒在学生的心间,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这样对于身边的人和生活的爱的教育也扩展到对于爱班、爱国的教育中。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更体现在她愿意深入地“学生“,尊重学生的状况和现有水平,并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的状况,有的放矢。我从她的言传身教中体会着她对于教育的责任感,对于同学的爱,她践行着“眼中有人”,即眼中有学生,时时想着学生的需要。她是有心人,经常分析学生的各种练习,了解学生现有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的参加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在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摸清孩子们的状况,就能依次为依据,决定讲解的取舍详略,才会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 于漪老师不仅认真地指导学生读教科书,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味地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生动,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的牢。她体会学生的状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她突破不讲时效的“形式主义”做法,努力把课上得对学生最有益处。她指导学生在新课之前仔细看书,提出要主义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打主动仗。于老师还主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困惑和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练习,使得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角。学生在生活中点滴的进步都给与及时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激发兴趣也是于老师教学的艺术特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有四点经验: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学生的智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老师的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得来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

2020年5月教师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范文

2020年5月教师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是关于2020年5月教师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最关键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接受两学一做教育集训后,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还是受益匪浅,对此从中选择几点谈谈看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蔡林森教育思想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蔡林森教育思想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前段时间学习了蔡林森教育思想,蔡校长的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最初,我看到这句话时,也感到很不以为然,再看看班上那些学习、纪律都提不起来的学生,对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非常怀疑。但是又被蔡林森校长卓越的教育成绩所吸引,在接下来对蔡林森校长一系列做法的学习研究之后,我彻底相信了,被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征服了。从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便刻在了我的大脑里。 蔡林森校长说这里的好并不是以同一种标准、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搞一刀切,不是让后进生也考上清华、北大,而是承认学生的基础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进步了就是好,家长就会满意。同时,这个好不仅包括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良好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多方面。 差生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这样、那样的原因,缺课太多,问题成堆,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而造成的。只要从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给他适宜的条件,再引导他不停地有针对性地补缺,

由浅入深地学习,差生就一定会变成好学生。蔡林森校长的这一认识,是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行动指南。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也都能学好,当然每个学生也都能教育好。 现实学校、班级中有学生没有教好,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不是都有成功转化个别后进生的例子吗?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博文(文章)吗?这也说明一个一个的后进生能转化好。 洋思中学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要说责任也不全在教师,也有学校理念、引导等的问题。我的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方法。只要尊重差异,肯下功夫,多想方法,每个学生都能教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你信吗?如果信,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多半,如果不太信,不用慌,慢慢来。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很荣幸和临安市名师暨812 人才在一起,享受“ 天目金秋教育名家报告会”。现把所获所感和大家共勉。听了于老师半天的报告后,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 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 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

读《于漪老师教作文》有感

读《于漪老师教作文》有感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个方面,可是现在即使到了初三也感觉缺少系统、有效的指导和讲评。每次的训练,老师批的辛苦,学生改的也辛苦,可是收效不大。为了能更好的减轻学生负担,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快乐,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我自己找寻着突破口。物理改变学生的现状,我就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向“名师大家请教”。所以假期我选了李镇西的《我的教学精华三十年》、《于漪老师教作文》,想从中受到启发。 这里我侧重谈谈我对《于漪老师教作文》学习的收获。 首先,作文教学于漪老师很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其对于书写、表达的顺畅都有具体的要求。 其次是,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善于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敏感区,引发学生心中的愿望和热情,引导学生写真情。 第三是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不但精细、周到,而且总能一语中的,指明关键的问题。 第四,于漪老师的作文指导多和教材相关联,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这些其实我的教学中也都考虑到了,可是真的去教课的时候却总觉得准备的不充分。为什么?我带着困惑在反复的琢磨每个案例中豁然开朗,我少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心的琢磨。没有把每次的训练中的问题解决好,学生没有把手。例如《让思想长上翅膀飞翔-夏天的夜空习作讲评》。于老师就让学生以《天上的街市》为借鉴,体会开启想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让学生结合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找到想象的内容,讨论是否合理。让学生明白想象的触发点是实景,想象要

有调理注意过渡,想象要美好。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修改也具有可操作性。 把作文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发现,找出修改的方法。这就是于漪老师的高明之处。例如《打开认识的窗户-记一个熟悉的人》的案例中,老师让学生听时注意,习作中的人有没有活气?》能不能给人留下印象?那些地方写的精彩?为什么?哪些地方不足?原因何在?让学生在评论中认识到要写具体,要写真情,要安排到特定环境中,描写要讲究方法,最后归纳要点,熟悉人物是前提,观察要到细处才传神,抓特征显精神,叙述要含情,描写要具体。 读过后犹如醍醐灌顶,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只有多看看,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敏锐,才能在不断的借鉴和完善中成长,虽然步履维艰,可是却行走在路上……

2019年《于漪全集》读后感范文

2019年《于漪全集》读后感范文 “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六十六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深入学习《于漪文集》,领略于老师的教育思想,一片片文章、一段段语录、一个个案例,都是绝佳的思想精华,令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书本放于案前,仿佛好像是在于老师面前,聆听他的教诲、反思自身言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她教书教得“着了魔”,而她的学生则说她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共产主义事业。立足于育人、树魂立根和培养文化判断力等方面。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一位资深教师,“于漪”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象征。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力持久,这是对于漪老师教育思想最好的总结,同时这也是最令我深入思考的,要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好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令学生受益。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感悟,激发学生潜质。阅读于漪的著作文章,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

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漪老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对于“人”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教育方法上,于漪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决定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进度。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和理解。教师要摒弃掉依赖教参、分数本位等已固化的教学思想,珍视学生心理逐渐开放的特点,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元化的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讨论,通过争辩抓住他们探究的动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和自我实现。 用心育人,真心关注学生,传承师德精神。“用爱心培育爱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师爱、师德是帮助学生增强树魂立根的内驱力。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她谈到,“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真真正正去关注学生,真真正正去热爱教育这份职业,只有热爱才

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家报告会”及学工系统、本系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我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充分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在专家的报告会中指出,随着生源的下降,未来的高校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已经出现个别民办高校没有生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专家们结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2012年11月份在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指出,我校克服了办学时间短、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想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现在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了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在听完专家的报告后,我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内容。办学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问题,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地方区域经济情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这是很恰当的。在认真查阅资料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本、专科并举;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工

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 引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一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于漪老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教师,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老师作为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老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定。于漪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二做教师应“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说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断地努力攀登。 我上课是从来不带教案的,拿着教案怎么面对全体学生?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备得十分熟练。 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我一直和年轻教师讲:你一路走过去,教育脚步有深有浅,你要停下来,深入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规律了。 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了,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回答”。 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是立体的,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语文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

读于漪事迹有感

读于漪事迹有感 小二班张茵倩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

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的一生充满了理想色彩,更充满了使命意识。对于漪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漪就开始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当时4个班级的学生共372份抽样问卷结果看,学科加强德育渗透的

于漪教学研究综述

于漪教学研究综述 汉语言文学陆澎澎 一、于漪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 二、于漪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思考与探索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整个九十年代,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探讨越来越深刻。于漪看到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师和家长都围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转,大家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漪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的失落,这严重影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于是,于漪对性质观——语文教育观念中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于漪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于漪早期的文章里,于漪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既然是表达情意,用它来组缀而成的作品总有一个思想性问题,总寓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后来紧接着,于漪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于漪进一步阐述了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于漪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工具”加“人文”,而是互渗互透、融为一体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一再强调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都重要,不可机械割裂。于漪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人文”中有“思想”,同时又兼具审美等方面的因素,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 三、于漪的语文教育目的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于漪就提出了“目中有人”的思想,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目中有人”的思想孕育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在1978年于漪率先在语文教育界提出了“教文育人”的鲜明的思想。从“目中有人”到“教文育人”,同样体现了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求实、创新和发展的特点。于漪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教文是他的天职,须千方百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度、说、写的能力,但教学生的‘文’是为育学生‘人’服务的,只见‘文’不见‘人’,工作就失去了大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她讲求心中有学生,胸中有全局,“教文”不忘“育人”,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巧妙处理课堂预设外的“生成”。 四、于漪语文教学风格 (一)思想性

现代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私自利行为严重,奉献与索取位置颠倒,在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之风如贩卖毒品,偷盗抢劫等,这些都给当今在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面对新世纪,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队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呢? 1.做学生的表率 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模仿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模仿的对象。首先要注意自身形象,表现出仪表风度美。在与人交往中,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衣着整洁,大方。

其次要热爱党,忠诚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二往我工作。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态度和蔼可亲,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性。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主要就是“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学生耳濡目染,怎么能不从中受到教育? 2.抓住有利时机 首先,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识的教育,奥抓紧灌输。知道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自觉遵循学校纪律,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培养特码呢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其次,针对学校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开展工作,为社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篇1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确立及其年限的不断延长和终身教育的蓬勃兴起,教师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教师职业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职业。教育和科技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的兴国之本,国际间各种竞争之本。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意义、国际意义和民族意义。教育不好学生,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强弱的大问题。我院围绕“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指南“开展了新一轮学习动员会议。针对大会上讨论的几点内容我个人有如下认识。 一、将学校的精神文化提现和落实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展现学校风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解与我校提出的“立交式培养模式”的内容做法。 应用型创新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中的特殊类型,它的培养载体仍然是本科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创新”为基本原则,在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理论与知识、创新方法与途径、

创新技术技能与策略等方面的学习,要侧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善于观察行业的发展变化,要善于观察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要善于观察人们心理需求的发展变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捕捉到创新的契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思维反应灵活,敏捷,善于比较分析,善于举一反三。科研能力强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最需要培养的能力。 我院光伏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以学分制的学分绩点为抓手,实施“学制衔接、课程融通、学分认定、专业开发”为特色的光伏学及相关专业学分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次尝试和创新,是我校在总结了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之后的又一次在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在招考制度方面,为落实国家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学校结合发展实际,尝试探索和建立“多元评价、多次考试、自主选择、自主招生”的考试制度,以开放式学分制为特点,以中职认定课程和高职预科课程学分绩点为依据和纽带的学制衔接机制,以“中职生专业学业水平认定”的方式来探索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该制度一举打破了原有的中高职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单一途径的选拔机制,突破僵化局面,形成既有利于中、高职教育规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激发内在动力的又一条新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式培养模式。 三、弘扬我校“教研学做一体化” 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原则,提升教研室职业教 育特色,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研室建设规范,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家于漪心得体会 引学习于教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动人肺腑。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下面是橙子搜索整理的学习教育家于漪感悟领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家于漪感悟领会一于漪教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着,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于漪教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教师,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教师作为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教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浅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决。于漪教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学习教育家于漪感悟领会二做教师应“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说要不断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断

地努力攀登。 我上课是从来不带教学导案的,拿着教学导案怎么面对全体学生?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备得十分熟练。 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开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我一直和年轻教师讲:你一路走过去,教育脚步有深有浅,你要停下来,深入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规律了。 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教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开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了,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答复”。 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交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是立体的,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语文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开展功能、审美功能。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够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于漪精神学习观后感

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于漪精神学习观后感苟子在《礼记》中特别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提出了不同于孔孟的观点。他认为,教师不仅是决定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关键,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制的存废和人心的善恶。他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札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因此,如何做一个老师,如何做好老师至关重要。近期的校本培训,我进行了于漪老师精神的学习,聆听了于老师从教以来的光荣事例,观看了这位语文大师上课的风采,感触颇深,而于老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用心教书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她在用心教会学生每一篇文章,于老师说:“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认识到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命发展。”的确,育人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扣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思想。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重视过程,更重视体验感悟,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把“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教的学科”、“喜欢我”三个内容放到重要的地位来思考,努力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技巧赢得学生认可与夸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用心,努力以多通道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力求在温故知新之中,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之中学会新知,将知识教到学生心里,将情感浸染学生的心灵。 用爱育人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师爱的力量,是于老师不顾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一位高烧学生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是于老师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是于老师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她的位置。在六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老师曾一次次超越自我,而支持她的是始终充盈胸怀的师爱。

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于漪,女,汉族, 87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岁开始她的教育生涯,六十多年来,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在半个世纪多的教育生涯、艰苦探索中,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她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