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赏析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相关推荐在角色需要音乐较为宽广的女高音来担任演唱。
《阳关三叠》按照前四后三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每一段词的四个字一般都是动词与名词,后三个字为形容词。
因此在“渭城朝雨”处后存在气口,但演唱者不能在此进行换气[1]。
因此演唱者要使用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才会演唱会扎实的声音。
后八度跳跃气息要稳定,依靠腹部、腰脊的力量来产生支撑作用,演唱声音要规范、扎实。
歌词中首个“历苦辛”后不能换气,前面两个音要轻,主要突出“历历苦辛”的重点,到后面声音应该渐渐变弱,以曲谱中的mp至cresc至p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从歌曲的次强拍进入,由于歌词在两叠之间旋律设置不同,因此应该做好调控气息的准备。
到第三部分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要使用真假声混合。
在接近尾声部分作为感情的结束,演唱者音量要逐渐变弱,但气息与情感要表现到位。
由于《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避免肢体僵硬,可以借助身体舒展来放松身体,灵活运用气息。
1.2情感表现《阳关三叠》歌词所讲述的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绿绿柳树下送别友人的场面。
诗词表现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对友人即将远去边疆表现出来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
作品可以分为三叠,第一叠即为故事场景的描写,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连贯,略带伤感的情绪。
进阶八度跳跃情绪变得激动,情感发生变化,气息变弱,情绪进而平复。
第二叠,情绪需要稍加变动,“泪滴沾巾”演唱时的“滴”要突出表现,“谁相因”的情绪处理要以强-弱-强来展现,从而展现明显的对比情感。
第三叠是第一叠的重复,在情绪上相对于第一叠更加赶上。
八度跳跃后情绪进入高潮,接着情绪贫富,给后面情绪爆发做了伏笔。
后续的音乐节奏由快至慢,直至“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处结构紧凑,在演唱至“无穷”二字时将压抑的情感爆发,而后“伤感”应略带哭腔,音量逐渐变弱,充分展现对友人的不舍。
最后要注意感情的首位,处理上要由快至慢,从而展现与友人不能相见只能寄托于梦的无奈伤感之情[2]。
《渭城曲》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渭城曲》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作品原文:渭城曲⑴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词句注释:⑴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白话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作品鉴赏: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赏析《送元⼆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以下是⼩编为⼤家推荐的《送元⼆使安西》赏析,希望能帮到⼤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原诗】: 送元⼆①使②安西③ (唐)王维 渭城④朝⾬⑤浥⑥轻尘, 客舍⑦青青柳⾊⑧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⑨⽆故⼈⑩。
【注释】: ①元⼆:姓元,排⾏第⼆,作者的朋友。
②使:到某地出使。
③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治区库车县附近。
④渭(wèi)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汉书·地理志》),位于渭⽔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⑤朝(zhāo)⾬:早晨下的⾬。
朝,早晨、清晨。
⑥浥:(yì):湿润,沾湿。
⑦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⑧柳⾊:即指初春嫩柳的颜⾊。
⑨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
⑩故⼈:⽼朋友,旧友。
【写作背景】: 《送元⼆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王维的⼀⾸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本诗曾被谱⼊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为流传。
【翻译】: 早晨的细⾬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的⽼朋友了。
【翻译⼆】: 渭城⾥早晨的⾬润湿了平⽇⼩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青翠,嫩柳⾊绿清新。
请你再⼲⼀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就再也没有⽼朋友了。
【简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高一【音乐(湖南文艺版)】中国古代音乐赏析(二):古曲《阳关三叠》-课件无视屏和音乐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清和节当春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渭城朝雨浥轻尘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一、古琴知识
识谱
一、古琴知识
减字谱
识谱
一、古琴知识
减字谱
二、琴歌习唱
琴歌这种形式的出现,真正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 琴棋书画文化兼修、兼容并蓄的全面与格局。
二、琴歌习唱
琴歌《阳关三叠》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因将原诗句引申演唱三遍而得名“三叠”。
二、琴歌习唱
(一)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 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乡谈折字”是琴歌独有的吟唱特点
三、琴歌鉴赏
乡谈折字:琴歌的吟唱方法。用方言吟唱,与古琴的唱 和间突出诗词的韵味,是古代文人追求“悦己”精神的体现。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悦己
二、琴歌习唱
(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 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阳关三叠》PPT课件赏析教学课件

2
3
请同学们用“ ”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谱。注意 歌唱姿势与发声位置的准确,以及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试着随琴填词演唱第二段。
分析第二段歌词的含义以及重点字的咬字,并 随老师学唱。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第二段,注意重点字的 咬字与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随琴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演唱时, 应该如何设计速度、力度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 歌曲的情绪?
分析第一段歌词中重点字的咬字,并随老师 学唱。
请同学们带着吟诵诗词的感觉随琴填词演唱第 一段。注意:重点字的咬字、句尾的二分音符时 值的饱满以及附点节奏的连贯。
请同学们随琴视唱第二段歌谱。注意听琴,唱 准八度大跳。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二段由几个乐句构成?旋律 进行、节奏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音乐情绪的 表现有什么作用?它所表现的音乐情绪与第一段 有什么不同?
彝族民间乐器介绍
• 笛老挪,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 .演奏时,双 手托持土洞箫,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
彝族民间乐器介绍(二)
• 月琴
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月琴的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 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口张四根丝弦,分成两组,每组两弦 的音高相同。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 子弹奏。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是 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它的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
彝族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 彝族音乐细腻见长. •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
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 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 个个都会唱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 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 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 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 《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 间曲调提炼出来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诗赏析之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诗赏析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3dbffef419e8b8f67c1cb95d.png)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诗赏析之一《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诗的全文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的吟诵(唐)王维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文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
(5)客舍:旅店。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 9 ) 更尽:再尽。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13)朝(zhāo):早晨作品译文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杨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向西离开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
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前两句分别写明送别时间、地点和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篇1:王维和阳关三叠王维和阳关三叠在从前,诗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擅长写诗的王维,对于音律也很精通,传说他能从画中看出弹奏的曲子。
有一次,有位客人拿了一幅上面什么题示也没有的《奏乐图》给王维看,王维看后告诉客人说:“这张画图描绘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
客人不相信,认为画师画奏乐只能画一声,那一种曲没有此声,怎能断定它就是画的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呢?便去找来一些乐师演奏此曲,果然一点也不错,正是画的那一拍。
王维除了精通音乐,琵琶也弹得很好。
十九岁那年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就是靠著这绝技而得到公主赏识,因此考中第一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诗文声名很大,想得到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托熟人请公主替他推荐。
王维知道这件事后,私下告诉和他交情不错的`岐王李范,求他帮助。
岐王对他说:“你的诗作得很好,可再写几篇,配上新曲子,我带你去见公主”。
王维照着岐王的吩咐做了。
过了几天,在岐王的安排下,王维扮成演奏琵琶的伶人(从前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随著岐王一同到公主府第参加宴会。
宴会上王维用琵琶独奏新曲,并歌唱了一曲(郁轮袍)(曲名,王维作),博得公主的赞赏。
岐王趁此时机替他吹嘘,说他不只精通音乐,所作诗歌也无人能比。
公主问王维有没有把诗文带在身上,王维说有,便呈上事先准备好的平日所作的诗。
公主看后非常惊异,对王维说:“这些都是我平日喜欢诵读的啊!原以为是古人的作品,想不到竟然是你写的。
年纪轻轻,实在难得。
”就把他让到上座。
岐王乘机说:“假如今年考试录取他为第一名进士,那真是国家的福气。
”公主说:“他可以去参加考试。
”岐王说王维发誓考不上第一名就不应考。
听说公主已经推荐张九皋了,王维恐怕不会去参加考试。
公主说她并不认识张九皋,那是别人请托的。
假如王维愿意参加考试,她可以帮助。
王维连忙起身感谢。
公主于是派人把主考官召到府里,授意主考官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果然真考了第一名。
《阳关引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阳关引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所创作的一首咏离别的词作,篇中虽黯然心动,篇末终寄意于明月。
原文: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朝雨霁,轻尘敛,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字词解释:无阳关引·塞草烟光阔翻译:边塞长满荒草,云烟光照一片辽阔,渭水的滚滚波涛如呜似咽。
春日的早晨久雨初霁,轻飞的灰尘已经收敛,出征的鞍马正开始出发。
指着青青杨柳,又是可以随意攀折。
激动得内心黯然,知道还有后会,要在什么时节?再喝完这一杯酒,纵情歌唱他一阕。
感叹人生过程里,不容易欢乐相聚,却极易离别。
且不要推动要尽情喝醉,听一听“阳关曲”演奏吹彻,怀念故人远离千里,从今开始作伴的只能是明月。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阅读答案:试题:(1)前人曰“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请简析其“豪壮”之情。
(4分)(2)本词用语多有化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4分)答案:(1)开篇诗人下字亦稳,意境壮阔。
如“阔”,“咽”,可谓是以一字活整句。
此词虽短,却情真意深。
取景阔朗,抒情真挚,且哀而不伤,颇具初唐风骨。
一句“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道出多少离人心中悲苦。
作者却以“把酒相送,后会有期”的豪迈,“明月相伴”的美好言之。
(2)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寇准这首词中的许多词句,即从王诗中脱化而来。
如上阕扣住王诗头两句展开。
具体词句分析略。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创作背景:无阳关引·塞草烟光阔赏析: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三叠》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奏者:管平湖),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现存《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
原诗反复咏唱三遍。
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
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
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历史《阳关三叠》《钦定词谱·卷一·阳关曲》: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
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
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
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
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
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
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
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按:这也是七言绝句,唐朝人送行的歌诗,所谓“三叠”,不是演唱方法。
苏轼论述“三叠歌法”说:“旧传阳关三叠,然而今天的演唱者,只是把每句再叠而已。
若是就整首而言,则又是四叠,这都不对。
如果每句唱三遍来对应三叠的说法,则杂乱且不合节奏。
我在密州时,文勋长官到密州公干,他说得到了古本的《阳关曲》,声调宛转凄断,和先前常听到的不同。
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这才知道古本的‘三叠’是这样的。
到了我在黄州的时候,一次读到白居易的《对酒诗五首》中有‘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并注明: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用这个来检验。
如果第一句再叠的话,则这一句是第五声,现在是第四声,那么就可以确定第一句不叠了。
”查阅元代的《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古琴文化网为琴人
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
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此外,可编辑任何与斫琴、学琴、买琴、藏琴有关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