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篇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当前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常常被忽视,以至于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教学过程等问题。
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可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数学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并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因此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实际需求为主,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育,以发挥其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一)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若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则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但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相互分离,并且教学的传统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学生参与程度降低,课堂效率低下。
(二) 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是将课堂教学固定在教室中进行,导致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得不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欠佳。
(三) 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当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整个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而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并且趋向于重视数学教学的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介绍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作为一门学科,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计算技巧和解题能力,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素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数学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坚持、合作、负责任等道德品质。
数学教育中的合作研究、问题解决、审美情趣的培养等,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道德和社会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探索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数学德育教育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数学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可以通过研究数学知识和国际数学竞赛等参与国际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应用,从而拓宽对世界的认识。
数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在实施数学德育教育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融入德育元素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例如通过教授数学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如诚实、守时等,营造积极、健康的研究环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数学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解题、讨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数学德育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结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应关注道德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合作精神和引导关注社会问题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德育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或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挫败;再次,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课外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和引导。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3)课后作业和考试评价过于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而非思维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重心从结果记忆转向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抓住概念的本质。
(2)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解释和举例不够充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3)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不清,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个体。
因此,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也应将德育纳入其教学体系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与德育的结合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规范的学习行为,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2、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观点。
三、小学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统计、概率等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社会问题;几何图形则可以用来解释大自然的规律;数学问题中的植树、路程等问题则可以用来传递环保和节约资源等理念。
2、创设德育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德育内涵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受到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引入分食物、分玩具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测量身高、体重、视力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会自己的健康;组织环保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四、结论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应传授知识,更应将德育融入其中。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可以实现小学数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创设具有德育内涵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实践活动以实现德育目标。
以德育渗透为主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篇

以德育渗透为主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
篇
1. 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研究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德育和数学教学可以相互促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
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同时,数学教学也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
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2. 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研究者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通过引入德
育元素,如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让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
研究结果表明,德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并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3. 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这篇研究论文提出了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研究
者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系列
融合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以案例教学培养学
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等。
研究结
果表明,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成绩,并促进他们
的品德素养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以德育渗透为主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三篇论文
的简要介绍。
这些研究结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

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第一篇: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如何在数学课中开展德育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
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
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时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您的奖品。
”这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
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
如通过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去攻克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做出重大贡献,鼓励学生长大攀登科学高峰,必须从现在做起;通过讲我国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总之,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祖国四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与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引言数学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德育则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数学与德育的关系数学和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数学,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德育也可以通过数学教育来实施。
例如,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数学教育还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公正和负责任。
数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中,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通过讨论关于公平分配资源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正的原则。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学德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培养数学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使数学德育教育更加有成效。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The Importance of Math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25(2), 45-58.- Brown, A. (2013). Integrating Math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Character Education, 15(3), 78-92.。
德育渗透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渗透教学小学数学论文一、教育者个人素养的熏陶古人云“尊其师,信其道”,而我针对教学而言则认为学生“信其师,方可信其道”。
学生只有信任教师才能相信他传达的道理。
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做到率先垂范。
一个治学严谨的教师传达的正能量是巨大的。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良好的师德。
学生会耳濡目染学习仿效教师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做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
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探究环境。
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学生会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并且逐渐喜欢教授的学科,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模式,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创设情境实现德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内容。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全身心,精力充沛地融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其中。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根据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
例如在九九乘法口诀学习时,教师可以介绍九九乘法的渊源,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发明过程,使他们明白科学是被人们逐渐认知的,只有尚未发现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
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三、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避免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要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动手进行实践。
”教师适时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能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
例如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实物数数的训练,而是拿了一把筷子,找一个力气大的男生进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黄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德育教育是建立教书育人的系统工程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我们一线数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突出渗透的重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说服力教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教材给出的内容是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分布情况,教学的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国运动健儿的拼搏的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2 、哲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所以数学学科本身就充满着辩证了因素。
在教授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学会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联系。
一方面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一种思想——哲学思想,事物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彼此影响的。
3、非智力因素教育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00年3月)中提出发展性领域的一大目标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目标等方面获得发展,让人人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收获。
情感目标作为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强调学生的发展不在仅限于课本知识的获得,而重视的是非智力因素的获得,如:克服困难的精神;合作探究的精神;刻苦钻研的精神;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情感目标重视起来,给学生发展非智力因素创造合适的契机。
二、探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在教学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应该通过教师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
教师还需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设计好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们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
如:今年二年级上册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它是我国祖先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发明了,足以凸显我过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课堂渗透法
数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自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也就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
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二上乘加乘减的解决问题一课中,内容其实比较的简单,课堂上老师如何渗透德育思想就很值得推敲了,如果只是简单的讨论写出答案,汇报……那么课堂效果不见得很好。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找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去找找原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有的学生就会说,答案是一样的。
那答案为什么是一样的?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入和渗透,最终学生会理解,原来解决问题还可以用很多种方法,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这样学生在乘加乘减的算法和列式的同事,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习题引伸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1)1949 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 万吨,1991年达到7000 万吨,1996年达1亿吨,1996年比1991年增产多少万吨? 1996 年的钢产量是1949年的几倍?(2)我国1996年:钢产量达1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却处在世界第100位以后;煤产量是1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却处在世界第75位。
通过计算、对比,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强国间的差距。
5 、竞赛激励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只要教师做到了“渗透有心、渗透得法”,那一定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