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不知足常乐辩题一辩参考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不知足者常乐”还是“知足者常乐”。
当我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不禁赞叹于出题人和我们的不知足精神,我们在古人得出“知足者常乐”这一结论之后,仍然对这句话抱有质疑,才使我们今天能够感受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那就让我来明确辩题中的问题。
首先,知足者常乐的意思是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不知足常乐是指不满足于已拥有的东西,将这种“不满足”内化为强大的推动力,不断追寻新事物,并在探索的道路上心常快乐。
我方将从三点展开论述:(而“常”是时间上的永恒和持久,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即时性的快乐片断所能定义的。
)1.不知足者会在珍惜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将自己的目光放的更长远,不断尝试,大胆创新,快然自足于追寻新事物的道路上,并在探索的道路上感悟快乐。
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stay hungry,stay foolish.”正是我们对于知识的求饥若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使我们时常快乐。
乔布斯少年时梦想成立一家电脑公司,而当他终于实现,获得成功和快乐之后,他不满足市面上的传统电脑,决心与朋友一起共同研发自己的电脑,这种不知足促使他带领苹果公司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即使被否决,被开除,但他的不知足仍旧使他最终改变了世界,这种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2.不知足者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不满足,希望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生活态度;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升华,这种精神使我们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试想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不知足”,而勇于探索上进的话,我们所处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多么朝气蓬勃,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身处其间的个体又会是多么“快乐”。
3.知足者满足于自己已达成的成就,沉迷于现有荣誉,但随时间推移,其快乐必然是短暂的。
当然不会“常乐”。
但不知足者,其合理的欲望、追求会推动他们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发现令自己快乐的事物。
自然不知足者常乐。
辩题:不知足常乐

后一天,你会满足吗? 无法改变的是苦难本身,而能够享受的,却是苦难中站立起来双倍幸福. 2让球迷和对手拍手叫绝的球王贝利不醉心于自己‘一千个球’的纪录,每当谈到他最精彩的进球,他的回答总是‘下一个’这一次这个老球星意味深长的说‘第一千零一个’ 3 几年前,一个重要人士预定给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的全体学生发表演 说,我前往听讲。 那个学院规模不大,我到场时,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兴高采烈的学生,大 家都对有机会聆听到这种大人物的演说兴奋不已。在州长经过简单介绍之后 ,演讲者走到麦克风前,眼光对着听众,由左向右扫视一次,然后开口道: “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 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 “如果情况不如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她继续说,“一个 人的未来会怎么样,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她轻轻地重复方才说过的, “如果情况不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 “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她以坚定的 语气往下说,“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 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接着她的脸上绽现出美丽的笑容:“我的名字叫阿济·泰勒·摩尔顿, 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对现状不满意,想改变——希望变成什么样——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 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从棉花天里的女孩到美国财政部长就这样简单。
我方继续提出如下论点:
1.何为知足?人生悲喜,起落无常。当我春风得意马蹄疾,飞欲快马加鞭的时候,您难住我说:兄台,知足常乐,请您悬崖勒马!我只能说:人生不止,奋斗不惜,恕我不能领你这个情啊!而当人境遇平平,甚至身处逆境时,知足在您方看来更有奇效。诚然,这种自我疏导以求心理平衡的精神胜利法为自己获得了暂时的开脱,但是,鲁迅笔下的阿Q将精神胜利法演绎的炉火
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

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正方选手所谓知足常乐,没说什么乐在哪,倒是不停的劝我们知足,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问题,然后又用知足可以推出常乐,这不是循环论证吗。
我来试试解释看为何会知足常乐,大概是因为计较得少,快乐自然就多。
于是有些企业家放弃了公司上市的机会,选择了平淡是真,有些作家放弃了继续写深刻文章的心境,笔下不再辛辣,歌颂人生的一片美好,还有些人退出人情世态,选择暮鼓晨钟,心中安静得可以容下天地。
社会永远是平衡的,有人知足,便有人进取,有人劳作,便有人休息。
但我真的不愿看到整个社会都是知足者,届时将国之不国,司之不司。
一个学生可以知足,但老师却想把每个学生的心智都培养得胸容四海,义薄云天;一个普通市民为了过得幸福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但政府领导为了发展、为了和谐、为了不负众望,那个敢有半刻知足!知足常乐,是对不平衡、不得法、还痛苦的追求者的劝慰。
劝其放下进取,抛开心爱,获得新生。
而那些不愿努力的人们总愿意走极端,说不知足的人就是贪婪的、欲望强烈的、伤害心智的,而知足、放下才是人生幸福的法宝。
我方所说的不知足,不仅仅是对于物质世界追求的不知足,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不知足,不放松,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人生追求中感受到自身不断进步的快乐。
一个人的贪婪及其一切罪恶品质的暴露,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精神的自我满足与放松,上进是以为自我成长为目的的,能力的成长,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累积等。
贪婪的目的很简单,获取物质利益。
这正好说明,知足者无法常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快乐,因为知足而快乐的代价小,不知足也快乐的代价大。
人们不愿意多付出,说人生苦短,何不求欢?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小我,一个大我。
放纵小我的人,处处为自己考虑,最高境界就是知足常乐。
而心中有大我的人则从大局出发,凡事替他人考虑,提家庭考虑,替国家甚至民族和世界考虑。
这快乐,就是低级与高级的快乐,低级快乐可以称之为靠自然惯性向下坠落的快乐,而不知足的快乐可以称之为克服惯性向上攀登的快乐。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在座观众,大家晚上好!刚刚听了对方辩友的开篇立论,感触良多。
正方选手所谓知足者常乐,没说什么乐在哪,倒是不停的在劝我们知足,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然后又用知足去推出常乐,这不是循环论证吗?我方的辩论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首先我想阐明一点:不知足并不代表像正方所说的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是应用追求正当的手段去促进良性竞争。
对于上述情况应当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当用“知足常乐”的概念去扼杀竞争。
“常”是一个频率,“乐”即快乐,而快乐,是要不断刺激的,它和普通的满意不同,如果说一件事情不让你感到烦躁,难过,生气等等,这只能说达到了普通的满意状态,但是你并不快乐,换句话说,是习以为常,没有感觉。
而这种“刺激”正是因为不满足才能不断地去追求,不断的产生,所以才会常乐。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一.不知足的精神更适合这个社会: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乐不思蜀,都是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
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知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
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二.不知足者能体会到新的快乐。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
当我们在回味上一口的美妙的时候,不知足者往往已经拿起了下一颗,体会到了知足者体会不到的新的快乐。
而社会往往就在科学家、发明家享受这种拿起下一颗的快乐的同时,不停地进步发展。
这就像windows为什么不停地更新他们的操作系统,乔布斯不停地更新iphone一样,新的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感触。
三.不知足将得到更高境界的快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伪快乐,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也会转化为痛苦。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一辩立论

.;..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感谢对方一辩的慷慨陈词,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方同学从X个方面论证知足常乐,可惜一个前提错了!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快乐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还强调了明智的知足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那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对方辩友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愿望目标线,难道不是建立在我方观点不知足的前提之下么?那么,且让我开宗明义,理解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意义吧。
不知足,正是在珍惜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并将这种“不满足”内化为强大的推动力,试图通过个体积极的努力,采用正确地态度和方法,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知识结构得以完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生活态度。
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快乐很多时候是得到了以前所没有得到的东西,或者得到你非常需要非常想得到的东西,而“常”是时间上的永恒和持久,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即时性的快乐片断所能定义的。
第二,在这个充满竞争、不断发展、永远进步的社会里,我们面对的是成几何倍增长、浩瀚无边、信息爆炸的知识海洋,我们目睹的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科技革命。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精神领域“不知足”,也要在物质上“不知足”,也只有在对待生活和求知的态度上“不知足”,才能够填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知足”。
对方辩友一再地强调不知足直接导致利欲熏心,其目的是在掩盖物质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要在精神领域、生活态度等方面保持不知足进取心态的基础上,抵制物质诱惑,得以知足常乐,这里我们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我方所强调的对物质的“不知足”,并非是对物质的欲望膨胀。
不过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而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足常乐是比较之下明显显得消极的,是满足于眼前景况,导致自己被不停发展的社会拖着向前的生活态度。
这一点,历史早有明证。
想当年,秦始皇雄踞一方,用那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横扫六国。
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三辩问题一、1.请问对方辩友你高中最快乐的是什么?2.请问对方辩友你大学最快乐的是什么?Y“既然对方说知足常乐为何不守着高中的乐别上大学呢,既然对方说不知足不常乐那对方辩友不知足的上了大学后为什么还有快乐呢”N对方辩友您方知足常乐,为何上了小学,还要上初中呢?上了初中还要上高中呢?上了高中还要上大学呢?知足常乐,你应该是幼儿园水平才对啊!二、1.请问对方辩友您难过的事情是什么?Y对方辩友您不是知足常乐吗?为什么会难过呢?看来您还是有不知足的事情啊!N对方辩友,您连难过的事情都没有,我真的想质疑,您都没有过痛苦,您真的知是什么是乐吗?还是您眼中的乐,它根本就不是乐呢?三、1. 对方辩友您觉得中国目前的发展怎么样,存在一些问题吗?2. 对方辩友如果按您说的这么好!您觉得中国目前还需要发展吗?N对方辩友,您发现了中国目前存在问题,可见您不满足于现状,可喜可贺啊!中国还是有希望的!好的,感谢对方辩友,深情的论证我方辩题!自由辩1.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我们干脆继续享受在窑洞里面的生活吧!2.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生活得不到改善,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3. 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您让我们得了优秀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铜奖,银奖,季军,亚军的人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不争第一了吗?我们男足永远一蹶不振吗?我们乒坛还能一直保持第一吗?4. 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龟兔赛跑”中,兔子由于满足于现状,骄傲自满,中途睡觉,结果反而输给了乌龟,真的很应该呀!5.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才能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方坚定认为不知足常乐。
6.对方辩友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还不能说明不知足的重要性,不知足的乐趣吗?正例1.不知足常乐是一个人不满足现状于是去奋斗去拼搏享受这个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是一种乐,是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上进之心。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不知足比知足的思想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潮流。
封建社会,清王朝一再唯我独尊,夜郎自大,闭关锁国。
做着知足常乐的美梦,结果被列强侵略,亡国殃民。
反观现在,中国男足这个敏感话题,我们亦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正是他们满足于现有待遇,不思进取才导致国足成为了亚洲足坛内三流球队的水平,请问对方辩友,中国男足这种不思进取的乐能够“常乐”吗?第三,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
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然而,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第四,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
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不知足者常乐。
攻辩:1、反驳对方辩友认为,“知足常乐不是不进取”,换句话说,“不知足常乐”是一种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是催人奋发的,是实实在在的。
为了奔赴更好的生活,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满足于现状,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和人生。
当我们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的奋斗。
辩论会-不知足常乐

3大学生应该具备“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不知足”的一种。
综上,我方认为“不知足”才能“常乐”,才能乐的长久。“中学生要不知足^常乐”
1对方便又为什么要考上大学?
找工作,为什么不在高中毕业后找呢?因为老板不知足于高中文凭。
2对方辩友生活在现在的环境中快乐吗
快乐,那你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呢?
5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原来知道满足是害怕“无知”被辱吗?
6孔子有“八不食”可见,圣人也不是完全没有物质需求啊!
7知足常乐,《老子•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我们提倡“大学生要不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文化知识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物质的知足。
2对方×辩对自己本场比赛中的表现满意吗?
3如果本场比赛对方辩友不幸失利,还会快乐吗?4①不快乐(可性不大)。“知足”一定“常乐”吗?
②快乐。为什么快乐呢?
1对方×辩可曾见过路边的乞丐?
2若要有一日乞丐收入过百,自觉满足,是不是应该快乐呢?
3第二天乞丐没有收入一毛钱,是不是就不快乐了呢?
4对方×辩,乞丐是不是“常乐”呢?
知足者,目光短浅;知足者,固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斗志消磨,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和鲁迅笔下的阿Q不都是“知足者”吗?正是这种“知足”铸成了大错。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进入一种境界。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5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乞丐的悲惨际遇和不能“常乐”呢?
1对方×辩,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圣人,又为何求学于人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又是为何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三辩问题
一、1.请问对方辩友你高中最快乐的是什么?
2.请问对方辩友你大学最快乐的是什么?
Y“既然对方说知足常乐为何不守着高中的乐别上大学呢,既然对方说不知足不常乐那对方辩友不知足的上了大学后为什么还有快乐呢”
N对方辩友您方知足常乐,为何上了小学,还要上初中呢?上了初中还要上高中呢?上了高中还要上大学呢?知足常乐,你应该是幼儿园水平才对啊!
二、1.请问对方辩友您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Y对方辩友您不是知足常乐吗?为什么会难过呢?看来您还是有不知足的事情啊!
N对方辩友,您连难过的事情都没有,我真的想质疑,您都没有过痛苦,您真的知是什么是乐吗?还是您眼中的乐,它根本就不是乐呢?
三、
1. 对方辩友您觉得中国目前的发展怎么样,存在一些问题吗?
2. 对方辩友如果按您说的这么好!您觉得中国目前还需要发展吗?
N对方辩友,您发现了中国目前存在问题,可见您不满足于现状,可喜可贺啊!中国还是有希望的!
好的,感谢对方辩友,深情的论证我方辩题!
自由辩
1.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我们干脆继续享受在窑洞里面的生活吧!
2.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生活得不到改善,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3. 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您让我们得了优秀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铜奖,银奖,季军,亚军的人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不争第一了吗?我们男足永远一蹶不振吗?我们乒坛还能一直保持第一吗?
4. 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观点,龟兔赛跑”中,兔子由于满足于现状,骄傲自满,中途睡觉,结果反而输给了乌龟,真的很应该呀!
5.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才能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方坚定认为不知足常乐。
6.对方辩友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还不能说明不知足的重要性,不知足的乐趣吗?
正例
1.不知足常乐是一个人不满足现状于是去奋斗去拼搏享受这个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是一种乐,是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上进之心。
2.一个人首先不知足才会去奋斗才能得到所想要的,得到所想要的以后若知足便能常乐,若不知足就一定不常乐吗?
3.迪生之所以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总是在“不知足”地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4.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反例
1.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2.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
对方的策略
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