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
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特点为胰腺实质坏死和出血。肉眼胰腺增大、暗紫色,坏死 灶散在或片状分布,呈灰黑色或黑色,腹腔内血性渗液,网 膜及肠系膜上小片状皂化斑。镜下脂肪坏死、腺泡严重破坏 ,血管被消化,大片出血,腺泡及小叶结构模糊,坏死灶外 炎性区围绕。
严重程度分级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约占AP 的5%~10%,伴有持续(>48h)的器官功能衰竭。SAP 早期病死率高, 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更高。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改良Marshall 评分 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 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 脾静脉沿胰腺体尾部后缘走行,是识别胰腺的标志, 平扫时无脂肪间隙不要误认为胰腺增大,有脂肪间 隙时别误认为胰管。
• 肥胖体型胰腺可显示为羽毛状结构,随着年龄增长逐 渐萎缩
M80,胰腺萎缩
F85,胰腺萎缩
正常胰腺与胰腺脂肪浸润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定义 胰酶消化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临床表现
(一)水肿型
腹痛: 较为剧烈 钝痛、钻痛或刀割样痛 主诉重而体征轻
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 发热:与病情有关
若伴黄疸,多为胆源性胰腺炎
(二)出血坏死型
起病时可表现为水肿型症状,但随之出现:
低血压与休克 弥漫性腹膜炎 麻痹性肠梗阻 消化道出血 皮肤瘀斑(Grey-Turner征、Cullen征) 胰性脑病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三、胃肠道改变:
• 十二指肠、胃壁炎性水肿,可局限性增厚。 • 麻痹性肠梗阻。 • 肠系膜、网膜炎性水肿改变。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两条及以上: 1.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 的上腹痛,向背部放射)。 2.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水平高于正常值3倍。 3. 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病理分型
• 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 •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
• 定义:炎性水肿引起弥漫性或局限性胰腺肿大。 • 影像表现:
胰腺灌注损伤和胰周坏死的演变需要3-5天,早期增强CT有可 能低估胰腺及胰周坏死的程度,起病1周后的增强CT更有价值。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扩散途径
• 在肾旁前间隙内向周围扩散。 • 向外侧累及十二指肠降段、升降结
肠肠壁。 • 向前累及网膜囊、胃、肝、横结肠
系膜及小肠系膜根部和系膜内。 • 向后累及或破坏肾前(后)筋膜、
➢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 密度减低,长T1长T2信号。 ➢ 胰腺实质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稍弱于正常胰腺实质。 ➢ 胰周脂肪间隙模糊,肾前筋膜增厚。 ➢ 可伴有胰周积液。
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 定义:胰腺实质和(或)胰周组织坏死。
• 影像表现:
➢可见胰腺坏死区(动脉晚期:强化程度<30HU)。 ➢ 胰周坏死、积液,密度不均匀,T2信号混杂。
侧锥筋膜,使病变扩散到肾周间隙 或(和)肾旁后间隙。 • 通过淋巴引流、食管及主动脉裂孔 、胰胸膜瘘达到胸腔。
并发症
• 感染(好发于2-4周)。 • 邻近器官的炎性反应和占位效应。 • 胆道系统梗阻(继发于胆管炎或局部积液占位效应)。 • 胰管狭窄、中断(发生于晚期,继发于炎症吸收,局部
纤维化)。 • 假性动脉瘤(胰蛋白酶)。 • 静脉血栓(血流缓慢、血管受压)。 • 出血(血管侵蚀、假性动脉瘤破裂)。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影像学诊断方法1·临床资料整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疼痛发作、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性质,以及可能的发病因素,如饮食、药物等。
2·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胰酶、血糖等检查,以评估胰腺炎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3·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胰腺的形态和大小变化,以及胰腺周围的积液和炎症的程度。
(2)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可以准确评估胰腺的炎症程度及胰腺内和胰周积液等情况。
(3)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胰腺图像,并能区分胰腺的炎症和坏死组织。
(4)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胰腺病变的细节,并可进一步指导穿刺活检。
(5)ERCP: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观察到胆总管和胰管的梗阻情况。
三、影像学诊断技术1·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特点:●胰腺增大●胰腺内积液●胰腺局部坏死●胰腺周围炎症●胰腺囊肿的形成等2·影像学分级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影像学图片、临床案例分析等,以供参考。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超声: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利用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产生的回声来获取影像的检查方法。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多角度的X射线成像技术来创建人体断层图像的方法。
3·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4·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经胃镜和十二指肠镜直接插入胆管或胰管进行造影检查的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
一、急性胆道疾患 胆道疾患常有绞痛发作史, 疼痛多在右上腹,常向右肩、背放散, Murphy征阳性,血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但需注意胆道疾病与胰腺炎呈因果关系而并存。 二、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主 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及腹泻等,可伴有肠鸣音 亢进,血、尿淀粉酶正常等。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
(二)发热 大部分患者有中度发热。急性水 肿型的发热在3-5天内可自退;出血坏死型呈 高热或持续不退,多表示胰腺或腹腔有继发感 染。 (三)恶心、呕吐与腹胀 起病时有恶心、 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 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多同时伴有 腹胀。出血坏死型伴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
急性胰腺炎体征
4.皮肤瘀斑部分病人脐周皮肤出现兰紫色瘀 斑(Cullen征)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 (Grey Turner征),此类瘀斑在日光下方能 见到,故易被忽视。其发生乃胰酶穿过腹膜、 肌层进入皮下引起脂肪坏死所致,是一晚期表 现。
急性胰腺炎体征
出血经腹膜后间隙到达 皮下脂肪,引起一侧或 双侧胁腹部 瘀斑和变色(Grey Turner征)。铁盐沉着 可引起永久性变色。
急性胰腺炎体征
1.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其范围在上腹或左上 腹部,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故一般较轻,轻 型者仅有压痛,不一定肌紧张,部分病例左肋 脊角处有深压痛。当重型者腹内渗出液多时, 则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范围亦较广泛, 但不及溃疡穿孔那样呈“板状腹”。
急性胰腺炎体征
2.腹胀重型者因腹膜后出血刺激内脏神经引 起麻痹性肠梗阻,使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 呈现“安静腹”,渗出液多时可有移动性浊音, 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其淀粉酶含量甚高, 对诊断很有意义。 3.腹部包块部分重型者,由于炎症包裹粘连, 渗出物积聚在小网膜囊,或脓肿形成、或发生 假性胰腺囊肿,在上腹可扪及界限不清的压痛 性包块。
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HTP

男性,66岁,上腹痛半年入院。
胰头部多发囊性占位,胰管扩张, 胰腺体尾部萎缩。
该患者CT增强扫描,胰头多发囊 状病灶。
IPMN
女性,75岁, 慢性腹痛,体重减轻
胰头颈部多发囊性占 位,胰管扩张。
小结
• 胰腺炎具有较典型临床表现:腹痛、血尿淀粉酶升高。 • 胰腺炎影像学检查首选CT,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胰腺肿大,
M54,黄疸查因入院,CT平扫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肿 胀,外缘平直,呈“腊肠状”改变。增强扫描胰腺强化程度 减低,周围见增厚包膜,与胰腺呈“胶囊样”改变。
男,62岁。弥漫性AIP
激素治疗5个月后复查
胰腺弥漫性低密度,胰 腺小叶外观显示不清。
CT增强扫描示胰腺轻度 弥漫性增大,周围可见胶 囊状低密度边框。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 胰腺体积可正常、缩小,也可增大。 • 钙化,约27%-65%,形态多样,沿胰腺管分布 • 胰管扩张,呈串珠样改变,且扩张程度比胰腺癌轻,扩
张的胰管内也可见结石。 • 假性囊肿 • 钙化及胰管扩张对慢性胰腺炎诊断具有特征性
慢性胰腺炎 胰腺多发性钙化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胰腺癌
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正常解剖
• 位于腹膜后,横跨1、2腰椎之间前方,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圈内,前 方为网膜囊后壁,正后方为腹膜后大血管结构。
• 长13-17cm,重60-140g,分头、颈、体、尾,胰头与颈以肠系膜上 静脉右缘为界,头位于右方,颈位于前方,钩突位于后方,体尾无 明显分界,一般认为腹主动脉前为体,左肾前为胰尾,且与脾门相 邻
相似点
• 都可以表现为腹痛。 • 胰腺体积增大,病灶部强化程度减低。
鉴别点
• 胰腺癌具有肿瘤的特性,向周围浸润生长,包绕血 管、淋巴结转移等。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肝脏
胆囊 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
胆总管 副 胰 管 降 部
十二指肠乳头
下腔静脉 肝总动脉 腹腔干 脾动脉 胰颈
胰管
胰体
胰尾
水平部
胰头
钩突 升部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腹膜后间隙解剖
腹膜后间隙是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 间区域的总称,它上达膈,下至盆腔,两侧与腹 膜下筋膜连续,并经腰肋三角向上与后纵膈 相通.以肾筋膜为中心,分为三个间隙:肾旁前 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
胰尾周围蜂窝织炎 胰腺前方脓肿,其 内可见小气泡
胰腺体尾部假性囊 肿伴出血
胰腺假性动脉瘤
肠系膜上静脉 受累闭塞
肝脏受累,密度 减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MRI表现
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 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在T2WI抑脂上可明确胰渗出液的范围, 而出血和血性液体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较高信号,动 态增强扫描可见胰腺不均匀强化,坏死区域无强化,表现为 明显的低信号区.并且MRI对判断胰腺炎的并发症如假性囊 肿,出血,脓肿较有价值.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X线检查:如今普通X线检查的作用已相当有限, 它 不能直接观察胰腺炎本身,更不能反映其严重程度, 但在某些场合仍有一定的作用.
2.超声检查:简便,经济,仍为主要检查手段之一,但胰 腺位于后腹膜,超声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和腹壁脂肪 的影响,分辨力差.
3.CT检查:为当前最好最简便的检查方法,具有扫描 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胰腺形态改变, 渗出及坏死区域的分布,胰腺并发症均有较高的敏 感性.
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
病理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取决于其病理类型 1.轻型:胰腺局部或弥漫性水肿,质地结实,胰腺周 围有少量脂肪坏死.镜下可见腺泡,间质水肿,少量散 在出血坏死灶,血管变化常不明显,渗液清亮. 2.重型: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血管 出血坏死.肉眼可见胰腺有灰白色或黄色斑块状脂 肪坏死灶,常累及周围组织.病程长者可并发脓肿,假 性囊肿或瘘管.镜下见胰腺坏死病变呈间隔性或小 叶周围分布,常见静脉炎,淋巴管炎和血栓形成.
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及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及诊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常常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等问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的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
急性胰腺炎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致病原因为患者胰腺的自身消化而引发的炎症。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多为中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精神意识障碍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
目前,现代医学中通常使用CT 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诊断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CT 影像学检查具有应用广泛、准确性高、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大大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
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从我院中挑选出62名病况大致相同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所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此次医学研究观察。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及内容。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在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从我院中挑选出62名病况大致相同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2名,女性患者有30名,患者的年龄处在16岁到69岁之间。
经过临床检查确定,这62名患者均患有急性胰腺炎,并且均出现中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患者到的尿常规、尿淀粉酶、胰淀粉酶等指标检测均高于正常值。
所有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等基本病情资料上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即统计值(P〉0.05)表示所选取的患者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对上述选取的62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CT扫描检查,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为GE公司Optima660型64排128层螺旋 CT机,对患者胰腺进行CT扫描检查。
具体的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200~300mAs,螺距因子0.986:1~1.375:1,采集层厚0.625~1.25mm,重建层厚3~5mm,重建间距3~5mm,扫描野45~50cm,采集矩阵512×512。
2023修正版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引言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影像学诊断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线、超声、CT、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影像学技术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X线影像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X线影像学表现相对较少,一般只在晚期病例中才能显示出一些非特异性征象。
常见的X线征象包括:- 胃肠道水平片显示胃肠继发性麻痹、胃肠道扩张等;- 腹部平片可见腹腔积液、钙化灶等。
超声影像学诊断超声是一种无创性、廉价且较为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初步诊断。
超声检查主要包括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腔内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具有以下特点:- 可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有无内部异常回声;- 可发现胆总管及胰管等胰腺其他结构的病变;- 可评估胰腺囊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CT影像学诊断CT扫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评估。
对于较为严重、疑难的病例,CT扫描是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CT扫描能够直观地显示胰腺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降低的密度等;- CT扫描可检测胰腺的坏死、脓肿、脂肪液化灶等并发症;- CT扫描还可显示胆总管、胆囊等附属器官的异常变化。
MRI影像学诊断MRI是一种无辐射、多参数检查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评估具有独特优势。
MRI的主要优点包括:-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 MRI可显示胰腺的血供情况,并评价胰腺的灌注状态;- MRI还能够评价胰腺的功能状态,如测量T2弛豫时间等。
结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线、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均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胰分泌液具有高侵袭性,可沿着组织间隙 弥漫性扩散形成炎性混合物,再进一步演 变为液化、化脓或吸收好转。
• 由于胰腺炎炎性渗液内含有消化酶,极具 侵蚀性,并有一定的流动性,聚积在胰内、 外的病变可扩散到小网膜、脾周围、胃周 围、肾旁前间隙、升、降结肠周围间隙、 肠系膜以至盆腔,因此 检查范围必要时要 向下扩展到盆腔。
• 【影像学表现】
• 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对了解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很有帮助,在提供腹部和后腹 膜腔的综合性信息方面也颇具优势。
• 急性胰腺炎行 检查时不用口服对比剂,以防影响 观察胰腺的密度变化。因为正常胰腺大小存在一 定的差异,因此胰腺轻度肿大有时难以辨认,需 靠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 胰腺()横位于上腹部腹膜后区,其体积小,位置深。正常胰头、体、 尾与胰腺长轴垂直的径线可达、 和。胰腺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 岁 以上老人胰腺逐渐萎缩变细,因此诊断时不能仅凭绝对值的测量。胰 管自胰头部向尾部斜行,管径逐渐变细,最大径不超过,边缘光滑整 齐。
• (二) 检查 • 检查当日清晨禁食,扫描前口服%~%泛影葡胺或饮用水,于检查前
急性胰腺炎
• 临床与病理】 • 急性胰腺炎( )是胰蛋白酶原溢出被激活成胰蛋白酶引
发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 • 急性胰腺炎分急性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两种。前者多见,
占%~%,表现为病变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细 胞浸润。后者较少见,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 征。由于胰液、炎性渗出、脓液、出血、坏死组织等聚积 在胰腺内外,并可沿多条途径在腹膜后间隙或向腹腔内扩 散,因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 临床上表现:突发上腹部剧痛并可出现休克,疼痛向腰背 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发病前多有酗酒、暴 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临床实验室• 急性胰腺炎常有明确病史、体征及化验检 查所见,结合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 但影像学检查有助确定病变的病理情况, 腹膜后扩散范围及有无并发症。这些对评 价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都有 很大帮助。
. . .
. . ().
坏死性胰腺炎、脓 肿
• 检查:胰腺增大, 呈低信号, 呈高信号, 信号 不均匀.增强扫描为不均匀强化。由于胰腺周围 脂肪组织水肿,胰腺边缘多模糊不清。
• 胰周积液呈长长信号。出血灶使延长而 缩短,在 和 都表现为高信号,并可随着血红蛋白演变而变 化。
• 假性囊肿呈长、长 的圆形、边界清楚、壁厚的囊 性病变,囊内信号可不均匀。脓肿表现与假囊肿 类似,不易区分。
分钟和检查前即刻服完,目的是使胃和小肠充盈,更好地观察胰腺。 检查时先做平扫,一般使用 层厚,增强扫描可更好地显示胰腺病变及 其与血管的关系。目前采用的双期扫描非常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
• (三) 检查 • 扫描时可选用横断位 序列、 序列、 序列 以及动态增强 序列,上述
各种序列中可增加脂肪抑制。 能完整、清晰显示主胰管的全程及部分 分支,可全面立体地显示梗阻性黄疸的梗阻平面、程度和胰管扩张的 情况。
•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时,可见边界清楚的囊状低密度区。脓 肿是胰腺炎的重要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表现与坏死区 相似,为局限性低密度灶,出现气体是脓肿的特征。
女性,岁,暴饮暴食后上腹痛,图显示胰腺肿胀,周围脂肪间隙 不清,图显示左侧肾前筋膜明显增厚,均提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蜂窝组织炎伴 囊肿形成
• 急性胰腺炎典型表现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稍减低, 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导致胰腺边缘不清,邻近肾前膜 增厚,此征象尽管非胰腺炎所特有,但却是胰腺炎的重要 标志。
• 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程度较轻,而坏死出血性胰腺炎者胰腺 明显肿大,上述改变更显著,胰腺密度不均。坏死呈低密 度区而出血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坏死区不增强,据此 可帮助了解胰腺的坏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