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案 2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第2 课时第周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道分子、原子的根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但使用、书写、记忆都不方便,所以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关键点理解“相对〞的含义教学媒体多媒体素材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造二、原子中的电子三、相对原子质量公式1 公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填表: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氧8 16镁12 12铁26 56相对原子质量=三、相对原子质量公式1公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复习: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10-26Kg×10-26Kg书写、记忆、使用都不方便×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由原子核决定的。
总结:1.2.3.4.5.请看下表,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氧8 16镁12 12铁26 56个别答复、书写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观察P39几种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与原子构造相比拟。
在线测试P401.,2.长话短说P43讨论:科学家发现相对原子质量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
挑战自我P43 1,2,3⑴请把左图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⑵通过填表,分析数据,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至少写两条〕①②③相对原子质量=。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教案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案专题3原子的组成(第2类)【核心素养】通过探索原子核外电子和离子的排列规律,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分子和原子。
在上一课中,我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了这一课——离子。
因为学生们对原子结构不是很精通,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抽象排列缺乏想象力。
因此,如何让学生生动地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在学习了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后,自然就能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理解原子结构图的含义以及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老师下达的课前预习任务,老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学过程】【导论】讲解1.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与原子,引出本节课重点第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即“离子”2.回顾原子的组成,重点是原子核和电子的电性和电量。
【活动】在你的想象中画出原子的结构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在巩固原子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原子的样子。
附件:我是一个小电子。
我一直围绕原子核旋转。
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们总是想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力。
但是原子核的小老头非常能干。
虽然它只占原子的一小部分空间,但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中子不带电,质子为正第1页电,只是深深地吸引了我身上的负电。
【讲座】核外电子的排列2.提问和思考。
(1)既然电子带有负电荷,而原子核含有质子并带有正电荷,那么为什么电子并没有被原子核吸引过来并结合在一起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和原子核周围原子中电子的运动之间有一个类比。
利用人造卫星发射原理和俄罗斯玩偶模型,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列的抽象内容可视化和具体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了解离子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对离子符号的认识和学习,初步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第三、四、五、六、七层。
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叫做分层排布。
【过渡】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电子的分层排布呢?【展示】展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通常是由原子核、核内质子数、电子层数及各层电子等组成的,它能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意义。
【组织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多识一点,填写表格。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一、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1。
计算公式:
(1)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1个碳C12的实际质量1/12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离子的形成及分类
四、离子符号及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
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
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
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的构成2》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对”的内涵,在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的转化中蕴含的计量观念,用类比的方法更接近学生的就近发展区。
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
三、教学设计思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以“克拉”的来历作类比,建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克拉种子”----“稻子豆,认识到用一种新的标准---碳标准来衡量原子的实际质量,会使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
2.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和科学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出示氢、碳、氧原子的真实质量。
思考、回答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出新课请一位同学读出氢原子的质量回答、思考充分感受原子的实际质量七、教后反思:1、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区别,为化学式的计算打好基础。
是本节课的难点。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计量观念。
3、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绝对质量与相对质量的转化。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2

5.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板书
四、离子的形成
在1~18元素中,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
小结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
课堂练习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所示,则
构是怎样的?
=
例题
你们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 B1/12
C12 D 1.993×10-26/12
2.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
C中子数D电子数。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符号的书写。
介绍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
微观认识院子的内部结构
学会离子符号的书写
本课小结
教学后记
泸州十五中曹家云
难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教
辅
用
具
多媒体教室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随笔
课题
引入思考、交流问: Nhomakorabea子的构成?
怎样表示?
自然引入课题
新课
教学
联想与启示、交流共享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领会
交流、讨论、作答
识记
学会比较
CAI: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要素:
圆圈、正电荷符号、数字—代表
原子核
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每层电子层上分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原子的构成(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2、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3、能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4、能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通过建立模型,简化表示,学会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原子内部模型的建立
布的电子数
CAI: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找最外层电子数的规律: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金属元素的原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结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比较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找
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根据关系,能从示意图上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导入新课,如“消失的硬币”。将一枚硬币放入一个充满气体的透明玻璃瓶中,密封后,通过化学反应使气体消失,硬币也随之“消失”。引导学生思考硬币去哪了,从而引出原子结构的学习。
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标注出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部分,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种物质,分析其由哪些元素组成,并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但在微观层面的原子结构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原子核、电子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之间的关系可能感到困惑。此外,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有待提高,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理解还不够充分。
教学活动:布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结合环保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3.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原子序数、原子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原子的构成
【我思我学】
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
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
H2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
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
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
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
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
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所以: =
2、原子和离子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Na Na +, Cu 2+ Cu 原子 离子,如: Cl Cl -, S 2- S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综合运用:例题已知一个SO 2分子质量为n 千克,一个SO 3分子质量为千克,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基准,则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精要点拨:解此题可根据求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类推。
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基准,须先求出每个硫原子的质量,后用一个SO 2分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比较,即得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设硫原子的质量为x ,氧原子的质量为y 。
由题意知: →x=3n -2m ,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银
B 、水蒸气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 、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
A 、不显电性
B 、显正电性
C 、显负电性
D 、无法确定
4、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 ,则实际质量为2ag 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24g
B 、24
C 、2a
D 、2
5、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质量
D 、原子的数目
6、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
失去或得到电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7、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
A、(40+16+1)×2
B、40+(16+1)×2
C、40+16+1×2
D、40×(16+1)×2
8、有两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
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带电量
D、原子的质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10、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氧原子(16)
B、铁原子(56)
C、氢原子(1)
D、硫原子
(32)
三、填空题
11、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氢原子钠离子 2个镁离子
氨气分子 2个氧分子碳酸根离子
12、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和汞,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大量氧聚集成氧气,许多汞直接构成金属汞。
(均
填“分子”或“原子”)
1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
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电子,生成
离子。
14、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
为。
(2)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kg。
15、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处:
16、(1)氯气(Cl2)
原子种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氧原子16 8
钠原子23 11
碳原子 6 6
硫原子16 16
(2)高锰酸钾(KMnO4)
(3)硫酸铵[(NH4)2SO4]
(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A、a+m+n
B、a-m-n
C、m+n-a
D、m-n-a
2、X、Y、Z、Q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c、d,若它们的离子X m+、Y n+、Z m-、Q n-的电子层数相同。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n-m
B、b-a=2n
C、c-d=m+n
D、a-c=0
答案
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B 8、D 9、
B 10、C
二、填空题:
11、H、Na+、2Mg2+、NH3、2O2、CO32-
12、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
13、16,3,8,6 得,阴离子
14、(1)27 (2)2.657×10-26 kg
15、(略)
三、16、(1)71 (2)158 (3)132 (4)222
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B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