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格式对照表复习课程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 (2)PPT学习课件

4、三平调:一句诗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称为三平调。由 于近体诗的句末三字是两个节奏,声律上必须有变化,连 用三个平声就显得平板而不和谐,三平调也是格律诗平仄 的大忌。但是却是古风的特有平仄格式。
仄 仄 标准式: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
拗: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救:平平仄平仄(这平平平 三平调;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例:相问良殷勤。韦应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曲房小院多逢迎。李商隐《偶题二首》
另外,从音律和谐的角度,三仄调也是应该避免的。
例:悲秋宋玉宅。杜甫《奉汉中王手札》 应似东宫白赞善。白居易《白牡丹》
(宅、白为古入声字)
(六)拗救问题
1、什么是拗救 拗:指近体诗中违反平仄格律,不依照一般平仄要求的情况,
3、犯孤平: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
一平仄句式中(只涉及这一句式,其他句式不包括),五 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本应使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 导致全句除了最后一个押韵的平声字外只剩下五言第二字 (七言第四字)唯一一个平声字,所谓称为“犯孤平”。 犯孤平是格律诗平仄的大忌,流传下来的格律诗中基本没 有犯孤平的情况。
2、一联中平仄相对。即一联诗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
相反。
3、两联间平仄相黏。即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
仄要相同。
但实际在作诗的时候,由于受诗歌内容情感以及其 他格律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也不可能每一个字都遵循以 上基本原则,所以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的说法。不过,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四字)一定符 合以上三条规则。
(五)格律诗平仄的禁忌——诗病。
平仄口诀对照表

平仄⼝诀对照表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声⼆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中的⼀声和⼆声,如烟YAN1,⾔YAN2)三声四声他⾔仄。
(指汉语拼⾳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三五位可不论,(⼀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四六巧分明。
(⼆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三五,天下汉字任我⽤。
⼆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机,朗朗上⼝成好联。
对联格律的简易记忆⽅法⼀、对句练习,先遵循“135不论,246分明”。
⼆、判别平仄照例依照“平、上、去、⼊”四声,不过现在很难区分。
先按照普通话⼀声、⼆声、三声、四声来分辨,“⼀声,⼆声”作为平;“三声,四声”作为仄。
⼊声字为短⾳节EDA,另外考虑。
三、句⼦平仄两字⼀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严格。
四、这⾥有两个特例:A\平平仄仄平--这个句⼦第⼀个字不能变,“仄平仄仄平”这样叫孤平,⼤忌。
如果⼀定要变化,就改成这样:仄平平仄平,叫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第三字不能变,变了也是孤平。
如果⼀定要变就改成这样:仄仄仄平平仄平,也是孤平拗救。
B\七⾔:仄[D平仄平仄,五⾔:平平仄平仄,这个不符合“246分明”的原则,这个也是特例,算合律了。
五、对联上句最后⼀个字⼀定是“仄”,如七⾔: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定是平收,如七⾔: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其实五⾔就是七⾔去掉前⾯两个字)六、对句⼀般是“135不论,246分明”就是上句和下句的双数字⼀定要平仄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芔BD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格式对照表

平仄格式对照表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规则-----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平起(首句入韵)-----规则-----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四声诗词格律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
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
诗词基本格式平仄28式(1)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近体诗只用平声韵,五七绝句间有押仄韵者。”“押仄韵的五七绝,作者甚少,非绝句正格,不备格。”(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第三章 诗的声律》)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少见,实为七律损第五字,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马虎可不论,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调。)
如: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对仗)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对仗)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仄表

七律平仄表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平起首句起韵型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起韵型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诗词的平仄韵律一览表

诗词的平仄韵律一览表
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绝句律诗平仄表: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仄格式对照表
平仄格式对照表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消愁斗几千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子-----(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