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词语运用真题大全(推荐)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期)词语、成语的运用(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期)词语、成语的运用(含参考答案)

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运用试题汇编(第二期)2019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答案】 D【解析】“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与句中“远远望去”语意不符。

湖北省鄂州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大家相敬如宾,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C. 《中国诗词大会》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理喻的作用。

....D. 4G 改变生活, 5G改变社会。

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答案】 D【解析】 A 异想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科学领域的神秘现象。

B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用错了对象。

C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用错了语境,应改为“不可或缺”。

湖北省黄冈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B. 昨晚那小偷可真大胆,趁李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金项链和家中存放....的现金都偷走了。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语段应用真题汇编(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实战训练,建议下载练习)一、选择题1.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句子: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

文段: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②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③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④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

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

A.①句后B.②句后C.③句后D.④句后【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文段中第②③④句是一个整体,句子中的“这个最单纯的事实”指代的是第②③④句的内容。

故选D。

2.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

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A.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不怕慢,只怕站。

【答案】C【详解】C项是鼓励人们读书的,而这里是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要鼓励其坚持下去,肯下功夫。

A、B、D刚好表达了鼓励其坚持、下功夫的意思,故选C。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B.④③②①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D.①④③②⑥⑤【答案】B【详解】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

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

词语运用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词语运用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湖南省13地市中考语文 真题解析汇编3--词语运用2.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B.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C.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D.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答案】C【解析】细腻:细致,精细,光滑。

凉爽:清凉爽快。

依据抒写的对象“春雨”,应该选用“细腻”,因为“春雨”给人的感受不是清凉爽快。

可排除BD 两项。

“夏天的雷”不应该是“凉爽”,而应该选择“迅疾”。

可排除A 项。

“秋天的风”可用“凉爽”形容。

“冬天的雪”也可用“慈祥”来描写。

据此,答案为C 。

x ì n 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1] 出自唐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冰心《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表现出了细致入微、做事认真。

x ùn j í,指迅速;疾速;快速。

语出汉·刘向《九叹·惜贤》:“挑揄扬汰,汤迅疾兮。

”例句:1、奔驰中的汽车没油了,加油车迅疾赶来,司机一扳动油阀,10辆汽车6至10分钟就加油完毕。

2、尤其在今天,我国全面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生活变化是太迅疾了,以至于广大作者都感到倘不勇于实践,置身于当代生活的急流中,就不可能辨识迎面而来的大量新事物,新问题,而这一切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3、她推了推身边的丈夫,迅疾跳下床,屋里屋外张了张,直着嗓门喊着姆妈、姆妈,但是,84岁的老母亲不见了……4、旧时评书开场,说书人上得台来,坐在桌后的椅子上,先用眼神扫遍书场,默默与听众交流,取的是静;忽然手中醒木扬起,迅疾落下,"啪"一声惊四座,取的是动。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2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2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2
2.【2018甘肃省白银市】
2.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峰峦雄崎,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渺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奇险灵秀B.水天一色C.凝重典雅D.气宇轩昂
【答案】2.(3分)D
【解析】气宇轩昂:多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气蓬勃,富有活力。

适用于人或高大植物,而不能形容建筑物。

此外,“气宇轩昂”和“仪表堂堂”都可形容人“相貌不凡;有气度的样子”。

但“气宇轩昂”偏重于“气宇”,特指人的气概、精神;而“仪表堂堂”偏重于“仪表”,特指人的容貌、外观。

相关推荐: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汇总。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成语运用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成语运用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成语运用题(附答案解析)1. (2019云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2 分)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B.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人夏以来腊暑难热,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2. (2019 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其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3.(2019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人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4. (2019桂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2 分)A.初春,乍暖还寒。

我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出野,仍觉得不寒而栗。

B.美国挑起贸易战,不择手段地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引起多国强烈不满。

C.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路一景”,城市色彩愈加丰富。

D.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5. (2019 遵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B.禁毒是全民舍生收义的任务.因为毒品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

2019年中考词语(包括成语)真题语文试题汇编(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中考词语(包括成语)真题语文试题汇编(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词语(包括成语)1.【2019年中考湖南娄底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市开展的扫黑除恶整治工作中,劫后余生的“村霸”刘某痛改前非,成了全村最热心的保洁员。

B.美国政府为了透制中国的崛起,先是孟晚舟事件,然后介入安卓系统与华为的合作,真可调是煞费苦心。

C.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娄底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D.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答案】A【解析】A项,劫后余生:意思是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使用不恰当。

B项,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

使用恰当;C项,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使用恰当;D项,任重道远:意思是路程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使用恰当。

2.【2019年中考广东广州卷】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给当的一项是()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了。

A.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B.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D.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答案】A【解析】“鱼龙混杂”是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用来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它适用的对象一般是物(事),不是人;联系上文“这些培训机构”应是好坏难辨,故填“鱼龙混杂”。

“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休戚与共”适用对象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故此处填“息息相关”。

“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故此处填“刻不容缓”。

因此选A。

3.【2019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B【解析】B项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

词语运用(解析版)

词语运用(解析版)

词语运用专题【2019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新时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B.一些商家抓住“互联网+共享”的热点,在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C.北京世园会上,美轮美奂....的中国馆园区以“生生不息,锦绣中华”为理念,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D.每年秋天的日落时分,一群白鹭在西江江面上飞舞,浮光掠影....,与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相映成趣。

【答案】D【解析】“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掠影”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2019年广西北部湾中考语文真题】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B.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C.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D.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宜“一刀切”。

【答案】A【解析】“见异思迁”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常表贬义。

用在这里不合适。

见异思迁:读音为jiàn yì sī qiān,意思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常表贬义。

形容人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物引诱,就改变想法。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2019年广西柳州市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3.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大自然是伟大的,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无数美景。

三峡群山万壑,江轮在危岩绝壁....间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横过来的陡壁上,却灵巧地一闪,辟出一片别有洞天....的景象。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词语的运用与理解(含答案)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词语的运用与理解(含答案)

成语试题汇编1.(2019年·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色的。

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很是赏心..悦目..。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

2. (2019·武威中考)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

....,一泻千里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3.(2019·广东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改为“跌宕起伏”】4.(2019·汕尾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B.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词语运用真题大全(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5分)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②由乡村教师梁俊及其学生们吟唱了这首诗,感动了许多人。

③这首诗歌________动人,__________人们从中看到了曾经弱小却不停奋斗的自己。

④虽生而若苔,却能不懈努力,绽放自己的风采。

③这是梁老师及其学生们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分)【答案】4.(2)(2分)之所以是因为【解析】(2)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的能力,选用词语前一定先结合语境,搞清楚复句类型,弄懂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再确定选用关联词。

“动人”是结果,“不停奋斗”是原因,果在前,因在后,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

【考点解析】因果关系关联词锻炼语言的逻辑性因果关系(causality或causation)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

特点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

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

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为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

因此,查明因果关系时,一定要从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出发作具体分析。

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因果联系复杂性。

6.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的原因,在于它应该阻止而没有阻止事物向危险方向发展,从而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除此以外,它的因果关系应与作为犯罪一样解决。

7.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了客观基础,不等于解决了其刑事责任问题。

要使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行为人还必须具备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

因果关系关联词:概念: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为……所以…… 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於……因此…… 例: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那麼(就)…… 例: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要是……那麼……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精致,并不是用金钱________的华丽与高贵,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2)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强者,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他经过细细________,明白了这句话的含意。

(3)真正会阅读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_______不一味执着,________不在字面上纠结。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A、堆积品味既也B、堆积品位即使也C、堆砌品味虽然但是D、堆砌品位既也【答案】3.A【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堆积”指把事物堆集成堆或事物成堆地聚集。

“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文章、讲话)。

第(1)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把金钱堆集成雄,用“堆积”更合适,可排除C、D两项。

“品味”是动词,意思是尝试滋味,品尝也指仔细体会,玩味。

“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第(2)句横线处应填动词。

所以可排除B项。

第(3)句“不一味执着”和“不在字面上纠结”并列,表明两空所在的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因此关联词应用“既--也----”【考点解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此外,一些省市考查了网络流行语,例如“给力”“神马”“杯具”“时间都去哪儿了”“吐槽”等,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存在错误。

(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

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

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神秘新奇的异域风情。

B、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C、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张明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首当其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NBA总决赛上,勇士队以4:0的战绩完胜骑士队。

勇士队的球迷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触目伤怀、喜极而泣。

【答案】5.B【解析】A.“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C.“首当其神”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语境不符。

D“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某种景况而心里感到悲伤,此处用来形容球迷听到好消息时的情态不舍适。

【考点解析】易错成语辨析易错成语辨析对于成语的误用的类型有很多,我们今天给大家着重分析一些在我们逻辑填空中常出现的高频词语以及一些常见搭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积累。

一、望文生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个新的词语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从“字面”来理解词的意思,但是这往往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原意指的是重阳节第二天的菊花。

2.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很多同学易理解为不可刊登的言论4.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5.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7.七月流火:形容天气转凉,词中的“七月”为农历七月,故指的是天气逐渐转凉。

容易理解为天气炎热。

8. 不落窠(ke)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用于绘画、写文章9.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

衷,决断。

如,对学校处分上网的学生的这件事,全校师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二、对象误用一些词语我们对于其本身意思的理解上没有问题,但是因为词语本身就存在搭配对象的不同,因此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搭配对象,否则容易造成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6.安之若素:用于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不用于顺利情况下。

7.别具匠心:用于技巧、艺术构思独特。

8.不名一文:用于形容人贫穷,不用于不值钱。

注意此词语也容易望文生义9.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且只用于物不能用于人。

10.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只用自己不用他人。

三、词语重复很多成语本身就已经含有某种意思,但由于我们对词语意思的不了解,容易造成重复误用。

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2.难言之隐: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