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实、施工技术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裂缝、蜂窝麻面、孔洞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降低其结构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一)裂缝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裂缝按深度不同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
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
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内部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产生裂缝。
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4、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受到地基、模板等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蜂窝麻面蜂窝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以及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的现象。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中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合适,或者砂率过小、石子粒径过大,都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容易产生蜂窝麻面。
混凝土外观通病治理

处理前
处理后
七、混凝土外观发黄
• 产生原因: • (1)砼拌合及养生所用水中含氟或金属矿物
质成分较多。 • (2)模板放置时间太长,灰尘积聚过多或者
表面打磨不干净有锈迹残留。 • (3)使用的脱模剂品质不好。
• 防治措施:
• (1)拌合站新打两眼深度在50m以上的水井, 近期对梁板养生用水安装一套净水设备, 确保用水质合格的水进行砼拌合及养护, 减轻梁板养生时造成表面发黄现象。
• 为此,我项目部混凝土通病防治活动领 导小要求各部门、施工队伍按照标准化 施工的要求,根据混凝土外观通病防治措 施,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检查小 组、全体施工人员开展通病治理工作,细 化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把好材 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管 理、试验检验等各个重要关口,确保不留 质量隐患。
量错误,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均匀,和
易性较差。 • ⑶混凝土运输或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
析。 • ⑷振捣方法不当,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都集中在混凝土 表面形成气泡孔。
• ⑸模板缝隙堵塞不严,造成漏浆,形成蜂 窝。
• ⑹模板粘贴物未清理干净,表面粗糙,拆 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
• ⑻模板缝隙要拼接严密,检查缝隙是否堵 塞严实,防止漏浆。
• (9)脱模时间不要过早,应待混凝土达到 脱模强度后再脱模,以防粘模。
二、混凝土气泡
• 产生原因: • ⑴振捣时间不够,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 • ⑵掺减水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 • ⑶混凝土坍落度大、水泥浆稀、含水量大,
贴模板面的混凝土气泡含量多,未排除净。 • ⑷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差。 • ⑸混凝土外加剂质量差。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目录一、楼板裂缝 (3)1、原因分析: (3)2、预防措施: (3)3、裂缝的处理 (4)二、混凝土根部夹渣 (5)1、原因分析: (5)2、预防措施: (5)3、处理措施: (5)三、蜂窝、孔洞、烂根 (7)1、预防措施: (7)2、处理措施: (7)四、钢筋外露 (9)1、原因分析: (9)2、预防措施: (9)3、处理措施: (9)五、孔洞 (11)1、原因分析: (11)2、预防措施: (11)3、处理措施: (11)六、缺棱少角 (12)1、原因分析: (12)2、预防措施: (12)3、处理措施: (12)七、洞口位移变形、梁变形 (13)1、产生原因: (13)2、预防措施: (13)3、处理措施: (13)八、错台、胀模 (14)1、产生原因: (14)2、预防措施: (14)3、处理措施: (14)九、墙板表面沉砂、混凝土离析 (15)1、原因分析: (15)2、预防措施: (15)3、处理措施: (15)十、板面不平 (16)1、产生原因: (16)2、预防措施 (16)3、处理措施 (16)十一、冷缝处理 (19)十二、其他要求 (19)一、楼板裂缝1、原因分析:(1)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龟裂。
(3)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
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4)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
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5)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负弯矩位置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处理方案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但是,由于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环境条件不良等原因,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方案:1.泛碳化:泛碳化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灰白色斑点或裂缝。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养护不当造成的。
处理方案包括: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加强养护期间的湿润管理。
2.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混凝土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导致结构的损坏。
处理方案包括: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钢筋锈蚀问题;加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提高钢筋的抗锈蚀性能。
3.马赛克裂缝:马赛克裂缝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小的网状裂缝。
处理方案包括: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持适当的湿润度;采用合适的膨胀剂或纤维增强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针孔:针孔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微小的气泡。
处理方案包括: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振捣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气泡的产生;在浇注过程中加入特殊的抗气孔剂。
5.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可能是由于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同等原因导致的。
处理方案包括:加强施工操作的管理,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浇筑;统一选用相同批次的混凝土材料,减少颜色差异。
在施工中可以尝试使用颜色控制剂来调整混凝土的颜色。
6.混凝土表面粗糙:混凝土表面粗糙可能是由于施工操作不当、混凝土的流动性差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方案包括: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加强施工操作的管理,采用适当的人工振捣或机械振捣方法。
总之,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进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施工操作的管理、选择合格的材料、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等。
混凝土工程外观常见质量通病与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外观常见质量通病与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1.1 蜂窝: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或无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深度不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蜂窝。
若有,则须经精心处理,重新复查验收。
(1)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跑浆),钢筋较密及砂石级配不好或石子相应过大(含集中)等。
(2)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仔细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1.2 露筋: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纵向受力钢筋不允许有露筋现象,须按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的技术处理方案精心处理,重新复查验收。
(1) 产生原因:钢筋成型、绑扎尺寸误差,施工位移、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2) 预防措施:抓好钢筋加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同时,须控制钢筋的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1.3 孔洞:指混凝土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若有孔洞,则按严重缺陷处理后,重新复查验收。
孔洞并非能用肉眼从外表观察确定,对表面的松散层应进行剔凿至密实层后方可确定其缺陷程度。
有的表面看似蜂窝,但经剔凿,可能是孔洞甚至严重孔洞;有的混凝土表面,灰浆似很饱满,仅偶尔发现小孔,但经剔凿发现内部松散,形成大洞。
因而检查中应认真、细致、观察与敲击并用,不得遗留结构隐患。
(1) 产生原因:主因是漏振。
此外,在钢筋较密的部位,又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钢筋将混凝土架空(即混凝土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或采取改变钢筋排列、改用较小规格石子,改为侧面浇筑(支设喇叭口,事后剔除)、增开浇捣口以至分步支模,分步浇筑;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加强合理振捣。
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六驻地办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自从第六驻地办所辖的十六、十七标段混凝土工程开工以来,所浇筑的立柱、台帽出现了各种外观缺陷及质量通病,主要为漏浆、颜色不一致、砂痕、骨料显露、蜂窝、涨模、锚栓孔偏位、棱线不顺直几个方面,驻地办及所辖十六、十七标段对该缺陷分析了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有了提高,现将有关的事项总结如下:一、存在的质量通病、外观缺陷及原因分析(一)、砼骨料显露,颜色不一致及砂痕1、现象拆模后,有砼骨料外漏,砼表面颜色不一致及砂痕。
2、原因分析(1)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砼拌合物砂率低,级配不符合设计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产生骨料显露现象。
(2)模板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材料颜色不匀;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砼表面造成颜色不匀。
(3)由于与模板面相平等的泌水,造成细颗粒离析形成砂痕;模板不吸水,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过振,产生砂痕。
治理砼骨料显露,颜色不一致及砂痕的措施1、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
2、采用钢模板、贴塑竹胶板,振捣时间予以延长。
3、模板尽量采用有同种吸收能力的内衬,防止钢筋锈蚀。
4、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
水泥、砂、碎石使用同一厂家、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材料,尽量保持其色泽一致,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由于水泥细度偏于高限,掺加超细粉。
5、振捣时,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
(二)、砼蜂窝1、现象模板拆除后,表面有蜂窝。
2、分析原因(1)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
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17、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预防及修补方案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预防及修补方案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预防及修补方案审批人:审核人: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编制目的 (2)四、适用范围 (2)五、砼外观质量的要求及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2)六、砼外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3)1、针对几何尺寸变形的预防措施 (3)2、针对蜂窝、麻面、气泡的预防措施 (3)3、针对露筋的预防措施 (4)4、针对缝隙与夹渣层的预防措施 (4)5、针对裂缝的预防措施 (4)七、砼外观质量缺陷修补 (5)1、外观质量缺陷修补程序 (5)2、修补材料准备 (5)3、砼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法 (6)(1)气泡修补 (6)(2)蜂窝、麻面的修补 (6)(3)露筋的修补 (7)(4)表面破损修补 (7)(5)钢筋头外露的缺陷处理 (7)(6)冷缝的缺陷处理 (7)(7)浅表裂缝处理及裂缝化学灌浆 (8)(8)止水缺陷处理 (8)八、主要修补工艺要点 (8)1、抹面抗裂砂浆 (8)2、改性环氧树脂灌浆 (9)九、砼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注意事项 (10)十、缺陷修补质量控制 (11)十一、安全保障措施 (11)十二、文明施工 (11)十三、成品保护措施 (11)一、工程概况项目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预防及修补方案,本工程位于亳州市经开区海棠路与神农大道交口。
占地面积约62488㎡,总建筑面积约173093㎡,业态类别为高层住宅(19-33层)、小高层住宅(12-18层)、沿街商业(2-3层)、配套设施、幼儿园、地下人防车库、地下非人防车库。
具体建筑面积如下:高层住宅(19-33层)54606、36m2、小高层住宅(12-18层)69120、00m2、沿街商业7528、57m2、配套(含幼儿园)6218、80m2、地下人防车库8250、00m2、地下非人防车库27369、45m2。
二、编制依据(1)施工图及设计文件;(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6)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三、编制目的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从而影响结构外观质量,为消除施工中留下的质量缺陷,结合以往施工中积累的处理经验特制定本结构缺陷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现工程已进入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项目安质部对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控制,从而加强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常见缺陷有:胀模、麻面、露筋、蜂窝、孔洞、夹层、裂缝、缺棱掉角(损伤)、错台、烂根、砂线等。
本方案针对济青高铁项目一分部混凝土质量的通病。
1.错台
.现象
混凝土表面明显看出突起,不平整。
.原因分析
模板加工搭接不严密,有错缝。
.治理方法
*
1、将钢模板调整、修复,试拼后进行检查验收,待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2、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接缝处用磨光机进行打磨。
.保障措施
每次模板拼装完后仔细检查,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平整。
2.裂纹、裂缝
.原因分析
1、由于捣固人员的水平有高低,出现捣固不均匀,存在过捣和欠捣,此时混凝土会产生泌水、失水现象,表面会形成一层硬壳,和以后灌筑的混凝土之间会形成一个分界面,由于捣固人员的过捣,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水泥净浆和粉煤灰增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将会降低。
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3、拆摸时间太长,钢模板散热快,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养护工作难于开展,因此混凝土表层和环境气温差也大。
.预防措施
!
1、对混凝土捣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采用理论讲课和现场实际辅导相结合,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混凝土的捣固质量。
特别是不能出现混凝土的过捣现象,捣固棒的插入位置不能靠近摸板太近。
2、在实体段埋设测温管,记录混凝土变化曲线,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1
最高峰,改变外部温度,对墩身按规范要求进行喷淋养护,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3、严格控制结构尺寸、标高,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处理方法
经过后期的观测,采用107胶混合水泥浆灌缝,灌缝前用清水清洗干净,采用多次灌缝渗透的方法处理裂纹。
3.麻面
.现象
)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保证措施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
4.蜂窝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2
2、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3、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
.治理方法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保证措施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倍。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5.孔洞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扶壁式挡墙扶壁与基础连接处容易出现此质量问题)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
.治理方法
1、对混凝土大的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一般孔洞可以将空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
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
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须待达到50%强度后再凿去,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平。
.保证措施
-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a. 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b.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倍。
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
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6.露筋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原因分析
¥
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4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
.保证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一般每隔1m 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7.缺棱掉角(损伤)
.现象
~
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5
.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保证措施
混凝土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
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