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烤箱灶管状燃烧器火孔设计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欧洲标准EN30家用燃气灶具结构要求

欧洲标准EN30家用燃气灶具结构要求

欧洲标准EN30家用燃气灶具结构要求1.1 一般要求1.1.1 转换到使用不同燃气各类灶具,当从所用的一组或一族燃气转换到使用另一组或族燃气/或适应不同的供气压力时,唯一可接受的操作如下所述建议这类操作应能够不拆开要转换的灶具。

1.1.1.1 第Ⅰ类灶具Ⅰ2H,Ⅰ2L,Ⅰ2E,Ⅰ2E+类,对灶具不作改变Ⅰ3B/P类,对灶具不作改变Ⅰ3+类更换喷射器或已标定的喷嘴,但仅是为了从一个压力偶转换到另一压力偶(例如:从28-30/37mbar转到50/67mbar)当从一个压力偶转换到另一压力偶,或者在压力偶之内从一压力转到另一压力时,调节一次空气量。

Ⅰ3P类这类灶具没有转换燃气种类的事。

对于改变压力,则要更换喷嘴调节燃气流量和调节一次空气量。

1.1.1.2 第Ⅱ类灶具1.1.1.2.1 使用第一族和第二族燃气的灶具更换喷射器或标定的喷嘴,对第一族燃气调节器燃气流量,调节一次空气量,更换整套点火燃烧器或它们的某些部件,在1.2.7的条件下使调压器停止工作,对于第2族燃气,停止燃气流量调节器的工作,这些调整只当从第一族的一种燃气转换到第2族的一种燃气或者相反时才能接受这些调整。

1.1.1.2.2 使用第二族和第三族燃气的灶具更换喷射器或标定的喷嘴,调节一次空气量,在1.2.7的条件下将稳压器停止工作,对于第二族燃气降低燃气流量的调节器停止工作。

这些零部件的调整或更换只能在下述情况下接受:从一族的一种燃气转换到另一族的一种燃气。

从一组丁烷/丙烷压力偶转换到另一组压力偶(即20-30/37mbar到50/67mbar)在第3族燃气一组压力偶只内从一种燃气转到另一种燃气,只允许调节一次空气量。

1.1.1.3 第Ⅲ类灶具从一族燃气的一种燃气转换到另一族燃气的一种燃气,或者从一种丙烷/丁烷压力偶转换到另一组压力偶的可允许的零件的调整或更换如下:——更换喷射器或已标定的喷嘴。

——在第一族的燃气时调节燃气流量。

——调节一次空气。

使用说明书-林内

使用说明书-林内

意烫伤。
禁止
如将锅柄置于排气口上,锅柄受热,损
伤锅柄。
烹饪以外不要使用 请勿用于烘干衣服类、引燃蜂窝煤等 可能引起火灾、损伤器具。 请勿将排气扇、冷暖风机的风吹到器 具上,可能引起器具损伤、动作不良。
禁止
不要让儿童触摸 可能发生受伤或烫伤等意外事故。 提示: 不要误使用燃烧器的操作按钮。 使用中,不要操作燃气阀门来熄火, 避免烫伤或意外事故发生。
大锅架 灶具用火力调节杆 灶具用操作按钮 各个按钮上 标明了所对 应的灶眼
左侧点火锁定开关
烤箱门 烤箱拉手 电池盖 电池更换信号灯 盛水盘 盛水盘支架
大锅架 小锅架 排气口罩子 排气口 烹调时排气处
面板
烤箱用火力调节杆 右侧点火锁定开关 烤箱用操作按钮 按钮上表示了 的图标
烤箱烤网
1
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保养工具和洗涤剂
14
除了本使用说明书之外,还有安装
保养要点
14
说明书。由于在器具的移置、替换、
常见的故障识别和处理
16
修理中要用到,因此请与本说明书
电池更换
18
一起妥善保管。
关于安装
18
如果使用说明书遗失,可向售后服
器具安装后长期不使用的处置/规格
19
务中心联系。
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强火力燃烧器 小火燃烧器 标准燃烧器 (附温度传感器)
家庭用
型 号:JKZT-31A8S 产品编号:RBG-31A8S(有水单面烧烤型)
烤箱灶
使用说明书
成套厨房用(嵌入式)
目录
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
安全注意事项
3
使用前的准备
干电池的安装
5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燃烧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 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f确定方案f设计计算f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你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心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但不得大于4.07KVVoqp耳一火孔总面积;Q—灶具额定热负荷2)计算火孔数目4-« 一火孔数目;3)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因此一般取火孔间距为火孔直径的2~3 倍5)设计火孔排列型式①设计排数小于四排,对选择燃烧器设计参数无影响,对脱火极限无影响。

燃气灶炉头大气式燃烧器的设计分析

燃气灶炉头大气式燃烧器的设计分析

燃气灶炉头大气式燃烧器的设计分析在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家族中,旋流燃烧器(见图1)以其新颖的火盖造型,独特的旋流条形火孔设计,使气流在旋流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切向应力。

与传统的燃烧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紧凑,火力集中,燃烧均匀性好,更适合烹炒菜肴需要。

②烟气中一氧化碳低,清洁无黑烟。

③同样几何尺寸的燃烧器火盖旋流式比传统型热流量提高5%以上。

燃烧器由火盖、灶头、引射器、喷嘴、风门等部分组成。

由图1可以看出火盖的内锥面与水平面成β角,火孔沿圆周方向布置,其火孔位置由α及φ两方向的倾角来定位。

其中φ角为火孔与内锥母线夹角,α角为外侧刀槽与垂线夹角。

当燃气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流速从喷嘴流出,进入吸气收缩管,燃气靠本身能量吸入一次空气。

在引射器内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后从火孔以一定的夹角、流速喷出,边燃烧、边旋转形成聚焦的螺旋形柱体,在圆柱体中心形成一个烟气回流区。

混合气与二次空气在炙热的回流烟气作用下受到强烈的预热,提高了燃烧速工,对燃烧起到了强化作用。

根据旋流式燃烧器的火焰特性,要求设计出合理的锅底与火盖之间的高度,使旋流燃烧火焰在接触锅底时产生最大的冲撞能量,形成沿锅底切线向上的火焰,延长烟气与锅底接触时间,提高热交换面积。

在引射器、喷嘴、及灶头设计合理情况下,火孔设计合理,每个火孔喷出的燃气都会形成向上倾斜一定夹角的片状气流,经二次空气混合后形成蓝色旋转火焰。

如果火孔分布不合理,或火孔几何尺寸和位置设计、加工有问题,则二次空气混合不均匀,将会形成几个、几十个不均匀的火焰团,导致燃烧条件恶化,产生不完全燃烧,使烟气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加。

2.7 中心小火盖火孔轴线应斜向上,倾角应大于等于320,火孔孔径在γ2.0mm~2.8mm之间,避免造成与外环旋火焰二次空气的情况。

2.8 在热流量相同条件下,采用直径偏小火盖设计可提高热效率。

3、燃气灶喷嘴喷孔计算根据我国烹调习惯大多数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分为内外双环火,既包含内环火喷嘴及外环火喷嘴。

锅炉燃气燃烧器的设计

锅炉燃气燃烧器的设计

1、法 兰 2、看 火孔 3、焦炉煤 气入 口 4、高炉煤 气入 口 5、看 火孔 6、空气入 口 7、稳燃 器 8、安装板 9、喷 口接 口 10、风 门控 制装 置
图 1 燃 烧 器结构
火 孔 ,可 以观 察 燃 烧 器 运 行 时火 焰 的状 态 , 冲作 用 。
然 后对 混 合 气 体 的配 比做 适 当 的 调节 ,件 6 3、燃 烧器 的制造 工 艺
制燃 气 的 出 口速度 ,保 证 燃气 喷 出后 既具 有
(7)一 次风 筒 前 端 设 有 旋 流 片 稳 燃 装
32
余 热 锅 炉 20l5.2
置 ,使 燃 烧 器 在 调 节 比范 围 内实 现 稳 定 燃 2、燃 烧器设 计
烧 。 (8)燃 烧 器 主 要 部 件 采 用 的材 料 :燃
装 置 ,通 过 控 制 燃 烧 气 氛 ,可 以实现 低 氮 氧 化 物排 放 。
(5)二 次风 调 节装 置 为切 向调节 片 ,可 实现火焰尺寸控制 ,提高空气与燃气混合强 度 ,使燃 料充 分燃 烧 。
影 响炉 体使 用寿 命 。
(6)燃气 喷管为内#1"-层均匀布置 ,内层
(2)燃 气送 入 采用 单 层环 式 ,并严 格 控 分布在一次风筒 内,外层分布在二次风道 内。
为 空气 入 口,件 7为稳 燃 器 ,件 8为 安装 板 ,
安装 时把 燃 烧 器 固定 在 锅 炉 的 炉 墙上 ,件 9
(1)由于燃 气 压 力低 ,在进 行 结构 设 计
为 喷 口接 口,材 质 为 06Cr25Ni20,燃 烧 火 焰 时避 免压 力 容器 的存 在 ,燃 气 层 使用 无 缝 管
关键词 燃 气燃烧器 点火枪 气体混合 环保

燃烧系统设计及操作说明

燃烧系统设计及操作说明

燃烧系统设备设计及操作说明一、供热系统技术性能及参数1.加热炉工作形式及分段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端进端出的步进梁加热炉。

自装料端沿炉长方向分第三加热段、第二加热段、第一加热段和均热段2.加热炉基本尺寸有效长度 43253mm;内宽 7656mm3.燃料高炉煤气,热值 3135kJ/Nm3 (冷炉升温及烘炉阶段使用天然气) 4.技术参数最大产量150t/h;煤气消耗量58700Nm3/h;空气消耗量38800Nm3/h;烟气生成量 88050Nm3/h;高炉煤气和空气预热温度≥1000℃;排烟温度≤180℃;布置在两侧墙上有122个蓄热式燃烧器;6个天然气点火烧嘴(1000000kCal/h) 5.风机空气引风机:型号 Y9-38No.11.2D;风量 72381Nm3/h;风压 4240Pa;电机型号 Y315M2-4 160KW 380V煤气引风机:型号 Y8-39No.12.5D;风量 95592Nm3/h;风压 4864Pa;电机型号 Y450-4 250KW 10KV备用引风机:型号 Y8-39No.12.5D;风量 95592Nm3/h;风压 4864Pa;电机型号 Y450-4 250KW 10KV鼓风机:型号9-26No.12.5D;风量46117-54503Nm3/h;风压7993-8381Pa;电机型号 Y450-4 250KW 10KV二、炉区管路系统简介1.高炉煤气管路系统高炉煤气来自厂房外的煤气管网,总管上按流向设有电动密封蝶阀、电动盲板阀及气动快速切断阀。

高炉煤气总管直径Ф1620mm,由总管路分出四路与四段分配管相接,每路管道上均设有流量环型孔板和气动调节蝶阀。

从各段分配管经若干支管与煤气硬密封手动蝶阀连接至三通换向阀煤气入口,每个煤气三通阀炉体侧接口与对应的上下两个煤气蓄热器相连,且对应支管与蓄热器连接处均装有煤气硬密封手动蝶阀和膨胀器2.天然气管路系统天然气总管设有两个DN150蝶阀,总管直径Ф159mm,由支管经阀门送至炉侧点火烧嘴3.空气管路系统助燃空气由炉底风机房的鼓风机供给。

家用燃气灶具标准

家用燃气灶具标准

家用燃气灶具标准(总6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410-2007 家用燃气灶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410-2007代替 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Domestic gas cooking applianc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6月13日发布 2008年5月1日实施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产品分类5 要求6 试验方法(上)试验方法(下)7 检验规则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前言本标准为条文强制性标准。

标准中的, a、c, c,,b,,,,,d、f,,,,,a,,,,,除f以外的其他条款,,,、d、h及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次标准修订中下述内容参照了相关国际和国外标准:标准状态、最大正常温升、燃烧器耐过热性能及试验方法参照了EN 30-1-1:1998《家用燃气灶具第1-1部分:安全性总则》。

熄火保护装置闭阀时间参照了EN 30-1-1:1998《家用燃气灶具第1-1部分:安全性总则》和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

烤箱使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参照了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和JIS S 2093-1996《家用燃气燃烧器具试验方法》。

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按照JIS S 2103-1996《家用燃气烹调灶具》。

本标准与GB 16410-1996《家用燃气灶具》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为条文强制性标准,1996年版为全文强制性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了气电两用灶具;——术语和定义删除了2条,修订了5条,增加了16条;——标准状态的温度由1996年版的0℃调整为15℃;——两眼和两眼以上的灶具主火热负荷,由1996年版的不宜小于,调整为两眼和两眼以上的燃气灶和气电两用灶应有一个主火,其实测折算热负荷:普通型灶≥ kW,红外线灶≥ kW;——取消了有风状态的要求;——规定灶具的每一个燃烧器均应设有熄火保护装置;——增加了使用交流电源灶具结构的特殊要求;——对灶具使用材料的材质要求修订为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增加了包装材料及包装废弃物条文;——增加了实测热负荷计算公式;——修订了实测折算热负荷计算公式;——修订了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增加了跌落和堆码要求及试验方法。

第11章 民用燃气用具

第11章 民用燃气用具
一、直流式热水器(快速热水器) • 快速热水器:冷水在流经筒体的瞬间被加 热之所需要的出水温度的水加热器。 • 前制式热水器 • 适用于小型快速 热水器。
23
第二节 燃气热水器
一、直流式热水器(快速热水器)
• 压差式热水器 • 可实现多点供应 热水。
24
第二节 燃气热水器
压差式燃气快速热水器
25
46
第三节 民用燃气用具的工艺设计
2、换热面设计 • 设计时需考虑:提高热效率,使用寿命, 冷凝水排除,制造难度 • 设计步骤: ¾ 新燃具:换热面面积及出口烟温 ¾ 原有燃具:较核烟温
47
第三节 民用燃气用具的工艺设计
三、民用燃具的检验与使用 (一)评价民用燃具的质量标准 1、燃具的额定热负荷 2、燃具前的燃气压力
第十一章 民用燃气用具
本章要点
• 民用燃气用具包括居民家庭、商业用户和 企业等用于制备食品、热水和采暖空调的 燃气用具。 • 本章主要内容: • 燃气炊事用具及其他燃具; • 燃气热水器; • 民用燃气用具的工艺设计; • 民用燃气用具的通风排气; • 民用燃具材料。
2
第一节 燃气炊事用具及其他燃具
53
第三节 民用燃气用具的工艺设计
燃气灶销售前检验项目 ¾ 燃气通路气密性; ¾ 燃烧稳定性能; ¾ 基本燃烧状态; ¾ 燃气消耗量(热流量); ¾ 干烟气中CO浓度; ¾ 燃烧、熄火噪声; ¾ 点火性能; ¾ 熄火保护装置性能; ¾ 热效率; ¾ 玻璃面板耐热、耐重力冲击试验; ¾ 标志及包装。
21
第二节 燃气热水器
¾ 平衡式:外壳是密封的,和外壳连成本体 的烟道做成内外两层,烟道从墙壁通向室 外,热水器运行时需要的空气从室外通过 烟道的外层供应,燃烧后生成的烟气从烟 道的内层排到室外,所以它对室内空气既 不消耗,也不污染。 ¾ 强制平衡式:利用风机强制进行给排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烤箱灶管状燃烧器火孔设计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燃气烤箱灶管状燃烧器火孔设计参考文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迎接燃气烤箱灶全球市场飞速增长的需求,缓解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烤箱部分管状燃烧器材料由原来
的304不锈钢逐步降低到430、201、202不锈钢,现在
又降低到用镀铝管制造,材料厚度也从1.0降低到0.8毫
米,这样从设计的角度讲,对火孔的排列,大小布局都要
重新考虑,确保正常燃烧时无熄火、离焰、回火、黄焰等
缺陷,从全球范围讲现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在使用中交
替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对火孔设计中同时兼顾两种燃
气的使用,烤箱灶使用中还有防止关门熄火的问题、电子
点火失效后手工点火的问题。

火孔的设计方面既要保证在最小体积和最少耗材前提
下有足够的火孔热强度,足够的热负荷,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验,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同行关注:
一、火孔间距
火孔间距在6毫米时在传火方面最为有利,同时不致使火焰产生连焰现象,小于6毫米则会明显有连焰,火焰清晰程度降低的缺陷,反之,当火孔间距大于6.5毫米时,传火速度明显降低,当火孔间距大于8毫米时,出现传火困难甚至无法传火现象,(这时国外个别制造商在燃烧器下部增加一个半圆形引火板,这样在材料消耗方面又增加了成本),实践证明火孔间距为6毫米时最为合理;当然火孔间距大小受燃烧器长度的限制也是关键因素,在48英寸以上的燃气烤箱灶的烤箱燃烧器就考虑用2个以上的燃烧器了,因为单个燃烧器管太长传火会很慢且管内压力均匀程度都会变化。

如果需要的火孔面积太大无法排列火孔时就要考虑用“U”形或其他形状的燃烧器。

二、燃烧器形状与火孔大小数据
火孔一般在考虑到模具制造难度方面因素选择圆形火孔,材料厚度在0.8左右时火孔直径选择在Φ2.3-Φ2.4左右,至于火孔数量则以烤箱腔体容积的大小选择热负荷而定。

如30英寸以上的烤箱一般选择“L”形燃烧器,热负荷小的燃烧器可以选择直管形式,这样火焰在腔体内分布均匀,烧烤效果比较好,当然还要以用户烧烤什么食品有关系,肉类食品和面点类食品是有区别的,
1.火孔直径在材料厚度为1毫米时最好选择Φ
2.4最佳(尤其是使用液化气和天然气两种气源的情况下),当前许多客户要求一台烤箱要能用两种燃气,这显然对燃烧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火孔直径在材料厚度为0.8毫米时最好选择Φ2.3,这是因为目前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在材料成本方面不得不考虑尽可能地降低材料厚度;
3.有些设计人员为了保险起见干脆用Φ2.的火孔,这显然是对燃烧器设计方面经验有限的缘故,岂不知,在热负荷需要一定时,火孔热强度一定(根据燃烧类型限制)时,火孔总面积为一定值,要保证足够的火孔面积,当间距拉大时就要增加火孔数量,火孔数量又因燃烧器长度所限不能太多时就出现排列不下的问题,所以火孔数量受制于火孔间距和单个火孔面积大小,有人曾经选用Φ2.5的火孔都出现使用液化气时黄焰和使用天然气时回火的现象,Φ2火孔在初点燃时还有明显的离焰现象,火孔的设计是一定要依照规律,否则走入歧途会走许多冤枉路。

三、引火片与燃烧管的间隙
因火孔排列在燃烧管的两边,所以必须考虑当点燃一边火孔时能自动引燃另一边火孔,这样引火片就是不可或缺的结构零件,引火片的形状应与燃烧器管配套。

1.包容燃烧器的圆弧中心角度以180度排列火孔为
例,以150度最好,这个角度太大会影响正式火孔出火,太小会使引火效果变差。

2.引火片与燃烧管的间隙有个最佳的尺寸范围,因为引火传火的时间在各国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太大会出现局部火焰高度明显高出其他火孔的现象,如果设计火孔热强度接近极限火孔热强度时有明显黄焰,这在许多主流市场是不允许的,按照世界各地燃气烤箱灶标准都是难以通过认证测试的,如果太小(如δ≦0.8毫米)则引火困难,出现一边燃烧另一边无火的现象,若长时间这样用户又没有及时发现将是严重的事故隐患。

3.正常的引火片间距以1.2毫米为好,这个尺寸在设计图纸上一定要标示出公差,制造时有模具保证零件成型尺寸,焊接时夹具保证焊接时的位置尺寸,当然这个数据是针对液化气和天然气而言,若使用人工煤气则此数据将会有很大不同,显然目前使用人工煤气的用户已经很少了,
不需要考虑它。

四、火孔排列技巧
火孔的排列很有技巧,在有些公司生产的烤箱因门体铰链结构对自动关门角度和关门力矩的矛盾处理方面不到位,使得当使用上燃烧器(GRILL)时因为每个用户关门的习惯不同有时会出现关烤箱门上燃烧器熄火问题,若不能及时发现(特别是使用无熄火保护阀体的产品时)是很危险的,为此提高火孔燃烧火焰的抗风能力是相当必要的,这种风不是正常情况下自然风,而是关门时的关门速度过大引起的短时吹向上燃烧器的风,因为上燃烧器直接暴露在腔体里,而下燃烧器一般有烤盘隔开关门的高速气流吹不到。

一般采取大小火孔交替排列时可以有效提高抗风能力,主火孔用Φ2.3毫米、副火孔用Φ2毫米基本可以满足要求,有些设计者将副火孔设计成Φ1.6或Φ1.8是不合理的,因为燃烧器供我们加工火孔的长度很有限,要考虑到
在有限的长度上加工尽可能多的火孔面积。

否则当火孔热强度超出允许范围时燃烧工况将急剧恶化,造成燃烧时火焰拉长,排放CO超标问题。

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大小火孔排列使得火焰呈现长短不一,似狼牙状的问题,给人以火焰不均匀的感觉。

五、回火的预防
当燃气压力降低到极限压力之下时,许多管状燃烧器会因设备受震动,强风吹或人为敲击出现熄火,甚至有的产品在人为轻轻拍击烤箱侧板时也会有此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一次空气引射口调节不当所引起,在固定式一次空气口会很容易出现。

1.在设计管状燃烧器时一定要采用一次空气口可调节结构,这样当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时都可以方便地调节一次空气量,完全避免回火熄火现象。

2.当然选择文丘里管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3.另外在一次空气口增加防虫网对防止回火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一次空气口开度大小要做许多试验确定,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的理论空气量相差很多,需要试验找到具体燃烧器的最佳参数,
4.喉管直径选择适当与否也有一定的作用,需要设计者不断锤炼,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5.材料选择方面,选择镀铝管制造会避免小火状态发红问题,但是材料厚度一定要大于1.0毫米;形状方面,弯曲状燃烧器比直管状燃烧器防止回火方面要好。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