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 北师大版
历史七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同步练习(无答案)

7.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
A.广东B.北京C.江南D.山西
8.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B.知识分子C.农民D.手工业者
9.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
历史七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同步练习(无答案)
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B)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以上.
A.1亿B.2亿C.3亿D.4亿
3.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
(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2)你怎样认识乾隆帝时与外国通商?
参考答案:(1)清朝。
(2)乾隆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没必要和外国通商,只是为了照顾英国才格外施恩,在澳门开设洋行,让英国得到喜欢的中国物产。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看不清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落后状态,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10金 D.纸币
11.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比较聪明能干,你最有可能去( )
A.经商B.当差 C.读书应试 D.当地主
12.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政策。(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七十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进的是( )A、玉米B、花生C、占城稻D、甘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对外自由开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将违禁货物出洋贩往番国,并潜通海贼(指郑成功),或造大船,图利卖与番国,或将大船赁与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货物者,皆交刑部治罪”反映清朝的哪一政策( )A、外交政策B、君权加强C、“闭关锁国”D、抗击外来侵略【答案】:第6题【单选题】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A、创立科举制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设驻藏大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
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指的是( )A、实行重本抑末政策B、禁止开展对外贸易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A、玉米B、甘薯C、葡萄D、花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政局的稳定方面B、社会的安定方面C、经济的繁荣方面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康乾盛世”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D、隋唐时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这说明我国(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明清十大商帮是?(答出5个即可)【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到清代丝织业中心是( )。
【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A、害怕外国人危机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
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后期B、该现象出现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明中后期北京B、清代初期北京C、明代初期南京D、清代中期南京【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从明中期到清朝前期,特别康乾的强盛,又称‘康乾盛世’。
”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故选B。
A选项是汉代的盛世。
CD选项是唐朝的盛世。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1亿B.2亿C.3亿D.4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
”可知,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故选C。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商业也很发达,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山西,故选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A、纺织品B 瓷器C 铁器 D 茶叶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下面哪个不是()A、北京 B 江宁C 苏州D 开封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么?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正确是()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二、课堂回顾1、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开元盛世④贞观遗风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官办手工业工场B、民间小手工作坊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的城市是( )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A、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A、禁言B、禁海C、禁烟D、禁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第8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B、排斥一切洋务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大型史诗电视剧新《三国》因为剧中出现“坦克”“直升机”“矿泉水瓶”等穿越镜头,迎来网友们的“板砖”一片,假如新《水浒传》电视剧组,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是(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C、官员们在玩踢足球D、农民军在元旦时进攻官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实行闭关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实行文字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A、盛世的局面B、开放的胸怀C、昌盛的文学D、国家的统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从乾隆后期起,清王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下面哪个不是()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么?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
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
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问答题
关于清代的“康(熙)乾(隆)盛世”(1622-1794年间),史学界有评论说:如若从中
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称道。
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
三、课堂延伸
1、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2、触类旁通
贸易顺差亦称“出超”。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时的贸易盈余。
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清朝同西方列强的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直到近代1865年,中国才出现第一次入超现象。
写出贸易逆差含义:
3、开放思维
⑴“假设你是旅游公司的促销员”活动:公司正重点推出一项全新的旅游服务:通过时光隧道,回到清朝。
请你为客户设计旅游线路,并撰写一份宣传资料,力求较全面地反映清朝的风土人情,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⑵夏至清朝前期人物评选,选出个人心目中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5个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⑶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
一、课堂训练
1、B
2、D
3、B
4、B
5、D
6、B
7、D
8、D
提示:
1提示:见书P133 2提示:见书P133注释②3提示:见书P132
4提示:见书P133中间小字5提示:重农抑商一直存在
6提示:见书P133最后一段小字7提示:见书P134小字第一段
8提示:见书P136引句,及P135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闭关政策。
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2. 问答题
答:①经济上:调整统治政策,生产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
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③外交上:收复台湾;反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及统一。
④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文化发达,编纂《四库全书》等大部头丛书,清朝进入了人们赞为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康乾盛世”。
三、课堂延伸
1、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采用雇佣劳动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③这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位提高,想成为商人的人多起来④这些因素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2、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进口值超过出口值。
3、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