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2小毛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2小毛虫教学反思

22 小毛虫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心是完成从识字到阅读的过渡。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词语组块,提炼信息。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为了让学生读好词语,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让学生能根据词语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真谛:“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以学生为主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运用课件及图片,灵活运用课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3.掌握方法,学会表达。
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关键情节的情况。
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插画提炼信息,并鼓励学生学着运用本课的重点词句复述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5篇【#教案# 导语】毛毛虫在我们大人眼里是一种说不上喜爱的昆虫,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毛毛虫是一种可爱的小生物。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二班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了解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也是一个难点,关键在于如何让同学一步一步地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即卵--毛毛虫--蛹--蝴蝶,这是蝴蝶妈妈告知小蝴蝶的,教学这部分时,我试图找一些蝴蝶生长过程的图片,但没有搜集到,想自己制一个形象生动的Flash,可又没有充分的时间,以至于只有部分同学能够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终,在同学分角色朗读蝴蝶与毛毛虫的几次对话时,假如同学自己读上叙述性语言,效果会更佳。
在这节课结束时,假如我在把这篇课文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综合一下,让同学有一个整体感知,然后同学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离教学目标就会更近些。
总之,通过这次每人一课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虽然我讲的课不是很胜利,但我信任失败是胜利的开头,我坚信我会一步步走向胜利的。
2.部编版二班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小毛虫》这篇课文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伴侣写的寓言故事。
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并不悲观绝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最终它变成了一只灵活轻快的蝴蝶。
通过毛虫的羽化,告知每个孩子不要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绝望,要不断地努力,学会急躁等待,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欢乐和美妙,才能真正有所为。
二班级的同学对童话故事特别感爱好,特殊是对昆虫世界的自然现象布满奇怪,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课的乐观性。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对认读生字词已经具备初步的力量。
但是本课的生字词还是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在整个设计中我都会创设情境进行随文识字,在难读或难认的生字词上下功夫,做到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学过程呈现清楚的模块,追求简化环节,突破重难点,让同学再学习活动中学得扎实有效。
小毛虫教学反思

篇一:小毛虫教学反思《小毛虫》说课《小毛虫》是意大利着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终于它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
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
本单元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小毛虫的笨拙是一个重点,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首先,通过读,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如: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
同时,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便于学生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
然后,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
这样,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教学中,我还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比如: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使学生采用自己喜欢读的形式进行“读”的训练,通过“读”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动画理解“轻歌曼舞、挪动”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
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读后想一想“你想对小毛虫说什么?”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
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小毛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小毛虫的生长过程来加深对万物生命变化的认识,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和文本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让学生通过读文本和绘制小卡片记录小毛虫的生长过程。
3.教授小毛虫的生命变化,如摆头、爬行、蛹化、变成小蝴蝶,引导学生表达对其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图片、文本和卡片等教材,并将其放置在学生的桌上,确保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能够清晰地看到。
2. 导入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状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教学:教师:大家看看来的前一位同学带来了一颗亮闪闪的石头,你们会好奇这颗石头为什么会发光吗?学生:会。
教师:是什么让它发光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其实这是因为这颗石头里面有一个小虫子,而这个小虫子会发光。
学生:哇,真的吗?教师:我们现在就来学一下这个小虫子吧。
3. 学习活动1.分享青蛙的生长过程。
老师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排序。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老师的讲解,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绘制小卡片记录小毛虫的生长过程。
教师分发卡片和彩笔,要求学生在卡片上绘制小毛虫的不同状态,如蛹化、摆头、爬行等。
学生可以自由记录,并画出他们想象中的蝴蝶。
3.教授小毛虫的生命变化。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小毛虫的生命变化,如摆头、爬行、蛹化、变成小蝴蝶等。
让学生听懂教师的讲解,并自由表达他们聆听后的个人感受。
4. 总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与回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反思。
教师:小伙伴们,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记录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学习了小毛虫的生命变化。
教师:那么小伙伴们,学习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变化,对你们触动到哪些方面呢?学生:(举手)我觉得生命很神奇,小乌龟和小毛虫的生命变化都好奇妙。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毛虫》第二课时教案+反思

22.《小毛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生动。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毛虫的勤奋与坚持。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生动。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毛虫的勤奋与坚持。
教学过程:一、回忆变化1、回忆词语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毛虫》的故事,齐读课题。
这些词语还能读准确吗?(分组读板书上的词语)2、回忆变化师:谁能结合黑板上的提示,用上表示顺序的词,简单讲讲小毛虫的经历呢?(指名讲故事的大概内容)师:知道了小毛虫的经历,那它的成长经历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次走进小毛虫,把小毛虫的故事讲清楚、讲有趣。
二、品读变化,感悟变化(一)品读小毛虫,感悟可怜过渡:故事开始了。
春天来了,茂密的树林中,一条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趴在叶子上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你从哪里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呢?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出感受到小毛虫可怜的句子;“~~~”勾画出感受到小毛虫笨拙的句子。
2、生勾划,师巡视指导。
3、分享交流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了小毛虫的可怜?句1: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跳,更不会飞。
师:这里有三个关联词“既……也……更……”,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三个关联词中体会到什么?【读好关联词“既……也……更……”,体会小毛虫什么也不会。
】师:真是可怜呀!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吧。
师:我听出了小毛虫的可怜。
孩子们,像这位孩子一样读一读吧。
过渡:多可怜的小毛虫呀!尤其是和那些大大小小的昆虫们比起来,它就更可怜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引出其他昆虫的描写)句2: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动人故事。
童话用词生动、准确,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熟读课文后体会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小毛虫的内心世界。
借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道理。
在字词教学上,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课件。
2.制作生字新词学习卡片。
3.收集本课作者达·芬奇的资料。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拼读生字,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图画,引出课题1.教师借助导出课题。
在春天的大花园里,快乐地生活着许许多多小居民。
(情景转换,展示)你看到了哪些小居民?(蜜蜂、瓢虫、蜻蜓……)2.学生观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3.这些小居民就是我们常说的“昆虫”。
认识生字“昆”。
4.这些小昆虫都在做什么?(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5.引入: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在“轻歌曼舞”,树上还有一只小毛虫(放大),这只小毛虫正做着与大家完全不同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条小毛虫。
(出示:小毛虫)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认识主要角色,产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下一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教师有感情地读文。
学生听读后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谁的什么故事?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读文中关注生字。
通过圈画,结合语境感知的方法,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课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反思第【1】篇〗这次我选择的是中班美工活动《小毛虫》,整个活动有两个目标,第一是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第二是感受动手制作毛毛虫的乐趣。
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谈话引出主题。
毛毛虫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因此比较熟悉,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
第二部分是学学毛毛虫,讨论毛毛虫是怎么走路的。
通过讨论之后,再请幼儿学一学,慢慢爬,扭一扭。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身体的哪一部分翘起来了,比如头,尾巴,肚子等等。
第三个环节是玩一玩线,做一做毛毛虫。
我准备了一些毛线,请幼儿利用这些线,摆出毛毛虫身体弯弯扭扭的样子。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强调突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
毛线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毛线可以随意弯曲,摆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曲线。
摆好之后,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毛毛虫是怎么扭的?那一部分翘起来了?最后我准备了一些原片,请幼儿粘粘贴贴,拼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毛毛虫。
整个活动我的重点是毛毛虫的动态特征,从第二个环节开始,我就把这个重点慢慢的输入幼儿的脑海里,让他们有意识的知道重点。
这个粘粘贴贴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简单的。
所以最后我还有一个延伸活动,就是听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是带点趣味和幽默的。
在他们完成作品之后,一边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来听听看毛毛虫的故事。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毛毛虫吸引力他们。
但是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目标好像不大符合,有点笼统,重点在活动中不够突出,在环节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个环节中,请幼儿学一学毛毛虫,慢慢爬,扭一扭,特别是请幼儿上来表演毛毛虫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幼儿都举手了,他们都很想学学,但是我只是请了几个小朋友,而且请上来的小朋友也只是做了毛毛虫的造型和动作,没有扭起来和爬起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学设计(含教学策略,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学设计(含教学策略,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课前解析】《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
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结构清晰。
第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
第3、4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己裹进茧屋。
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成蝶的情景。
【教学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
2.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4.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策略】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熟读课文后体会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小毛虫的内心世界。
借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道理。
在字词教学上,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
会写“编、抽、纺、织、消”5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3.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一、借助图画,引出课题1.教师借助图片导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小毛虫》教学反思
(一)
《小毛虫》一文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
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
通过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
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一、课前做足功课,让学生感悟文本。
课前,我做足了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生字和新词有了准确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
首先,我创设情境,出示蝴蝶图片,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文章内容。
在学习小毛虫蜕变成蝴蝶这一情节中,用图片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明白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懂得小毛虫是自信的、坚强的、乐观向上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比如“生机勃勃、笨拙、九牛二虎之力、轻盈”等词的理解。
我通过比较朗读,激励性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
四、养成积累词语和短语的习惯。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巧妙。
不仅用了许多生动的四字词,还有许多优美短语的运用,给文章增色不少。
这些词语不仅要反复朗读还要会写会用,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五、说话训练要有层次性,预设答案要多元化。
我设计的说话训练是“小毛虫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蝴蝶之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个说话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来理解文章寓意。
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二)
《小毛虫》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都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
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
通过小毛虫的羽化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
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创设情境,出示蝴蝶图片,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文章内容。
在学习小毛虫蜕变成蝴蝶这一情节中,用图片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明白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
心竭力地“工作”,懂得小毛虫是自信的、坚强的、乐观向上的。
2.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的3、4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运用默读、引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对于第5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上教师配以优美的乐曲引领学生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对于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为小毛虫而高兴。
二、成功之处
设计的说话训练是“小毛虫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蝴蝶之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个说话练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来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其中设计的亮点是用了几次动画演示,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瞬间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和讨论的热情,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
另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根据重点词句复述故事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朗读训练量的不足,让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如理解“九牛二虎之力”一词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明显感觉学生的理解不够到位。
此时,我觉得应该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真正体会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从而感受它的艰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体现小毛虫可怜和笨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避免问题太散太杂的缺点,还能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
《小毛虫》这篇课文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终于它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不断地努力,学会耐心等待,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一、教学效果: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昆虫世界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对认读生字词已经具备初步的能力。
但是本课的生字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整个设计中我都会创设情境进行随文识字,在难读或难认的生字词上下功夫,做到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学过程呈现清晰的模块,追求简化环节,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得扎实有效。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蝴蝶的美丽和灵巧,以及小毛虫所付出的努力和耐心。
在教学本课时,第一个环节是看拼音写词语。
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整”、“消”两个生字,所以我用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导入,此环节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字词,而且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有助于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
二、成功之处: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逐步通过读——找——划——悟——读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第二
个环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朗读,第一次整体读是让学生自由感受蝴蝶的美。
第二次整体读是带着学习任务,让他们圈出描写蝴蝶特点的词语。
这些词语出示后,我先讲难读的“色彩斑斓”和“绒毛”,进行随文识字以及词语积累。
为了达成朗读的教学目标,我从词到句再到段,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先出示几张绒毛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悟绒毛的样子,再问学生绒毛飘在空中的感觉,有了这样的体验后,我让学生读词组“如绒毛一般的蝴蝶”,读出“绒毛”的轻和美,再将“轻盈”“飘然而起”代入到句子中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我相机指导。
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到位后,第三次整体读是配上音乐,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蝴蝶的美和轻盈之后,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了画面,朗读起来非常入情入境,在音乐的烘托下,整个画面就非常唯美。
第四次采用挖空读,做到及时的内容理解与词语积累。
三、不足之处:在难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的教学设计,只能让学生不知所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的。
如果心里一味想着如何显示老师的认知,是不对的。
深入地挖掘没有错,但深入后,更重要的是浅出。
四、改进措施:这次上课、磨课让我感触颇深。
我将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