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1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1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3•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课前完成:1 •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形、了解诗人普希金、弗罗斯特。
2.二人小组组长检查组员背诵字词、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 _____ (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_________ 学家,_____ 家,著有《》等。
2•给加点字注音。
洨河匀称鷟惟妙惟肖铺砌3.解释词语并造句。
巧妙绝伦造句:惟妙惟肖造句:4.说明文文体知识检查:A.你能说出六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吗?B.说明顺序有哪三种?C.说明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学生自读思考、勾画批注。
学生自读完成后,汇报展示,教师评价点拨。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中国石拱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3.本文在向我们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并指出它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5.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可参照课本研讨与练习二。
三、巩固练习⑴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⑵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⑶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⑷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⑸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⑹(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⑺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中 国石拱桥》 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并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上世纪 30 年代,他主持设计并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2、说明文相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洨河()桥墩()推崇()弧形()陡坡()匀称()河堤()惟妙惟肖()2、解释下列词语。
(1)古朴:(2)巧妙绝伦:(3)惟妙惟肖:(4)独一无二:3、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五、合作探究1、文中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说明的?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3、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六、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洨河(xiáo)桥墩(dūn)推崇(cóng)弧形(hú)B 陡坡(dǒu)匀称(chèn)河堤(dī)惟妙惟肖(xiào)C 记载(zài)石砌(qì)合拢(lǒng)张嘉贞(zhēn)D 张鷟(zhuó)相间(jiàn)镂空(lòu)洨河(j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雄姿杰出巧妙绝仑长虹卧波B 倾听古朴交头接耳千态万状C 横跨残损独一无二就地取才D 支撑侵略自出新裁重峦叠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1)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式。
知识链接:一、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逻辑顺序: (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
5.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引用、作诠释等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在准确的前提下,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平实、生动)二、作者介绍: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
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
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ú()形拱()形匀称()张鷟() xiáo河()残损()惟妙惟肖()石砌()推崇()巧妙绝伦()2、(解词)惟妙惟肖:巧妙绝伦:3、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4、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5、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是。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1课前展示:1、给加线字注音:弧形拱桥洨河陡坡悠久饮涧张鷟匀称2、解词:匀称:古朴:惟妙惟肖:巧妙绝伦:3、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文体),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他字。
江苏镇江人。
著有。
4、说明文知识介绍:说明文的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1)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引用等。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4)说明文一定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5)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的词语,掌握作者及相关的说明文常识。
2、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自学与探究:朗读课文1、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 -------------展示汇报:叙谈收获:实践创新:抓住特征,描述一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桥。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2课前展示:学生组织听写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围绕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段落中相关内容的排列顺序。
自学与探究:默读课文问题研讨1、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最后为什么还要用两段来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且介绍解放后兴建各种桥梁?2、(1)本文先介绍石拱桥,再说中国石拱桥,说中国石拱桥时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这体现了说明顺序中怎样的顺序?(2)文中介绍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时又运用了怎样的顺序?(3)在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了首先、其次、再次等词,又体现了怎样的顺序?3、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4、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1.给课文标序号,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读读写写标出字音。
根据自己读课文情况查出存在问题的字词读音和词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查阅有关消息的文体知识,并整理在书上单元提示页。
3.默读或朗读课文,说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赵州桥和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4.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并划分层次。
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勾画第六段介绍卢沟桥主体部分的句子,分析其说明顺序。
并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6.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第二课时1.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学法指导:判断说明方法+内容+作用)2.揣摩以下句子的语言特点(学法指导:字词本义+文中的意思+作用)(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为什么?)(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为什么?)(5)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导学案)八年级(上)语文《中国石拱桥》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潘红霞审核语文教研组日期11.3课题《中国石拱桥》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继续了解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味语言,总结全文。
重点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 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 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预习导学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
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三、合作研讨。
一、研讨文章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2)《中国石拱桥》?(3)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4)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①由一般到个别:②先整体,后局部:③依照时间的先后:二、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摹状貌作诠释引典籍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四、课内精读(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五、写作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第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编号:课题:《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备课人:姓名:当堂得分: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弧.形() 拱.桥() 洨.河()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郦.道元() 张鷟.() 匀称.() 惟妙惟肖.()2.理解下面的词语巧妙绝伦:就地取材:惟妙惟肖:3.文体链接(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
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定义作用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征。
作比较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中 国石拱桥》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激发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三、知识链接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四、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洨河()匀称()鷟()惟妙惟肖()陡坡()和谐()饮涧()巧妙绝伦()2、解释下列词语。
(1)古朴:(2)巧妙绝伦:(3)推崇:(4)惟妙惟肖:3、初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五、课堂探究1、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特点的?(1)形式优美:通过描写石拱桥的外形,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地展现了石拱桥的优美姿态。
(2)结构坚固: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和洪水冲击,仍然屹立不倒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石拱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3)历史悠久:文中提到“旅人桥”,据说是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的悠久。
2、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通过对这两座桥的详细介绍,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
(3)在介绍两座桥的过程中,还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分析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4、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学习流程: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研讨归纳—巩固检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洨河( ) 匀称( ) 惟妙惟肖( )
2、解词:匀称古朴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___,江苏镇江人,中国__、__。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四、研讨归纳
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考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五、畅谈收获: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记住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2、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明确:逻辑顺序
二、赏析探究
1、作者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会本文的中心)。
四、巩固检测:
①字词注音和解释②说明文的知识③课文介绍了那几座桥,各有什么特点?
五、布置作业:
以《笔》为题写一篇小说明文。
答案:三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明确:
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五(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
二明确(参考):(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
(4)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
(5)下定义: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
4、品味课文语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粗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