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自考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考题汇总

马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马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思想理论来源、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4.马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思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7.学习马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8.学习马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济学是马思主义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9.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唯物主义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现代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0.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在世界统一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何不同?1.一元论:指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观点。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科学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C、唯物史观的形成D、剩余价值论的提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观点是:A、物质观B、意识观C、实践观D、真理观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领导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A. 唯物主义自然观B. 历史唯物主义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属于:A. 唯心主义历史观B. 唯物主义历史观C. 不可知论D. 唯物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指()。
A.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8、下列哪个思想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
A.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资本主义异化理论C.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 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9、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
A. 工业革命时代B. 资本主义时代C. 社会主义时代D. 认识论时代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1、题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概念的核心含义是:A.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C. 人类思想观念的形成D.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12、题干: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 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社会主义性质的哲学1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科学性B、阶级性C、革命性D、实践性14、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物质决定意识原理B、阶级斗争原理C、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15、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历史文化的进步B. 科技的飞速发展C. 阶级斗争D. 生产力的发展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以下特征:A. 纯客观性B. 纯主观性C. 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D. 无可捉摸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自考马原概论(重点复习)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单项选择题0.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 ``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
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A】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1.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1.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不可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2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答参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封建阶级D、小资产阶级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系统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依赖性。
C. 物质与意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D. 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4、剩余价值是由:A. 劳动力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 资本家投资带来的利润。
C.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D. 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产生的差额。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历史观不同D. 世界观不同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概念的核心意义是:A. 人的主观能动性B.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D. 改造客观世界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自然属性B. 社会属性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个人意志的体现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A. 哲学B. 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自然科学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A. 哲学从宗教神学中独立出来B. 哲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C. 哲学从科学中独立出来D. 哲学从政治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10、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11、下列哪一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史观C. 实践性D. 阶级斗争学说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答案:B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商品价值论D. 资本积累论答案:B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 消灭阶级差别D. 发展生产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A, B, C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B. 按劳分配C. 无产阶级专政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4)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
(2)目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资本的最大化。
(3)宏观调控方式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侧重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
(4)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通常较为薄弱。
四、论述题8.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本题 6 分)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简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意义。
(本题 6 分)答案:(1)真理: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谬误:谬误是指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简答)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各自的含义答案:(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有量的变化,实现价值增殖。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答)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消极的影响有哪些?(本题6 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以及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紧密。
(2)贸易全球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
(3)资本全球化。
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练习第一部分唯物论一、单选1.右边这张照片(图略)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1)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1)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2)A.客观性B.有限性 C.相对性D.一维性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3)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6.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1)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1)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1)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_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整理大全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5年简答、论述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说明:
1、考纲修改后的非选择题部分:简答+论述。
其中简答题5个,题目散布在各个章节。
论述题今年改为3选2(往年是2个必答题)。
其中历年来,哲学部分(一、二、三章)必有一题;政治经济学部分(四、五章)必有一题,增加的第三个选做题目很可能出自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六、七章)。
论述题较之简答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适当分析。
2、以下为近五年考过的题目摘编,考过的真题,个别的可能重复出现。
黑体字部分为真题外补充的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出题的概率可能会更大。
3、建议大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记忆备考。
2015-9-25
绪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14年)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46);根本理论特征P47、理论品质(p49)。
第一章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3年P61)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2年P64)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5年P74)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1年P88)
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2年P85)
简述意识的本质。
(11年P92)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年P78)
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4年P81)
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0年P83)
论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现实意义。
(10年P95)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
(本质、特点、形式、作用)P66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P78)
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P87)。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P96)
第二章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年P99)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13、10年P103)
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14、10年P112)
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2年P107)
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11年P1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练习册P49;教材P104—认识的本质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P118)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112
第三章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年P126)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10年P128)
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14年P146)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12年、11年P151)
论述: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12年P151)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3年P139)
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P12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P133)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29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
P137
简述改革和革命的联系与区别P145,及革命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44、145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P153
第四章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3年P170)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11年P184)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12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14年P181)
简述资本的本质、;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15年P171、172)
(论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10年10月、4月P191)论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4年P179)
论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15年P183)
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同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P160、161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P165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
P166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P166
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P17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P181
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核心。
P186
简述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P189
第五章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0年10月、4月、15年P205)
论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11年P209)
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12年P213)补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P215 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13年P217)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P208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性。
P221
第六章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2年、10年P24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15年P24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4年P244)
如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对深刻的革命。
P226
结合我国实际,如何认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P240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未来建设有何启示。
P24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
P248
第七章
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10年P257)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P256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P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