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10个百是一千,数位_冀教版(9)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10个百是一千,数位_冀教版(9)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10个百是一千,数位_冀教版(9)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千”,明白10个一百是一千,会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

会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差不多学了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方法专门多,接下来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出示习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

【导入】2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

先数一数第1个图,有多少个小方块,如何样数?展现10个小正方体。

(由10个散的,到1列10个)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师:10个一是十。

展现10列10个的正方体(由10列散的,到整体的一个)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10个十变成了1个百。

师:10个十是一百。

展现10个100个正方体(由10个散的100个正方体,到整体的大正方体)师: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10个百变成了一个千。

师:10个一百是一千。

“千”是比“百”还大的计数单位。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1.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

先数一数第1个图,有多少个小方块,如何样数?展现10个小正方体。

(由10个散的,到1列10个)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师:10个一是十。

展现10列10个的正方体(由10列散的,到整体的一个)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10个十变成了1个百。

师:10个十是一百。

展现10个100个正方体(由10个散的100个正方体,到整体的大正方体)师:你们发觉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10个百变成了一个千。

师:10个一百是一千。

“千”是比“百”还大的计数单位。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1.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

先数一数第1个图,有多少个小方块,如何样数?展现10个小正方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75例1,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P79“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理解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市的体育馆在哪里吗?有进去参观过吗?说说你的感受。

【学情预设】有学生去体育馆里面参与过活动,能够直观感受体育馆的庞大。

有很多个入口,从不同的入口进去会到体育馆的不同位置。

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座位,能容纳很多人同时参与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体育馆的感受,然后引入情境图,让没去过体育馆的学生也能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学生自由猜测,并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很多很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

在生活中,你接触过这么大的数吗?本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1)]二、动手操作,经历大数的形成1.回忆数数方法,经历数数过程。

师:从一年级开始,小棒就是我们认数的好帮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棒(拿出1号塑料袋,袋中有10根小棒),谁来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比较容易估出是10根。

如果出现其他的估计结果,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然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数数。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小棒的根数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数小棒:数数1号塑料袋中小棒有多少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人教版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75-76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起始课,是后续知识生长的基点。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识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并且本节课还要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学好本节课,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和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凭借“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基础,根据迁移、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这是本节课教学中可供教师利用的学生基础知识和人力资源。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估算和推理的能力,但从百以内数的认识跨度到千以内数的认识,同时要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数感的形成更难。

同时,在“拐弯处”数数的过程中,学生要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计数器)进行,因而对她们的思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需要进行两次(甚至三次)计数单位个数的叠加,对于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基本策略:1.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半抽象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认识的学习过程。

3.鉴于教学内容较多、难点集中,为提高30分钟的课堂效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及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让数数、读数(口头)、写数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融为一体,并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沟通数数、读数(口头)、写数的内在联系:都是多个计数单位个数的叠加。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以内数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以内数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1000以内数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把握数数方法,把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明白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看、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差不多策略。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欢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数出1000以内的数,明白得10、100、1000之间的关系,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每次数到满十到要进位时该如何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预备]:课件、计数器、小棒(每小组1000根)、黄豆(1000颗)、课本(10本)、直尺、[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数,谁来说一说在哪些地点用到了数?生:我们班有72名同学,其中有女生45名。

生:我们家有5口人,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生:我今年8岁了。

生:我们学校有82名教师。

生5:我的体重是49斤。

师:这么多的地点用到了数,看来同学们对生活专门善于观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想不想看一看。

(看大屏幕)谁能接着数下去,先说一说你是如何数的?生:一个一个的数的,生数。

师:这题谁能接着数,你是如何数的?生:一十一十的数的,生数师:那99添上1个一是多少呢?生:100师:你是如何想的?生:9添上1个一是10,99里面差不多有9个10,因此1个10加上9个10时10个10,10个十世100,因此是100.师:(再说一遍)看来同学没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把握的专门扎实。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差不多上我们差不多学过的100以内的数。

那现在请大伙儿看一看这小棒的数量比100多依旧少?(课件出示)生:多(少)师:那谁能帮老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小棒吗?谁来猜一猜?生:500、400、800、1000.师:奥1000根。

师(笑):那你明白1000那个数到底有多大吗,它和100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不行意思)不明白。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出示例3的3幅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读写千以内的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的?
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怎样写?要不要读?
总结:读千以内的数都是从左边开始读写的,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读写的,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不读,但是要写,并板书。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后问: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请你们在小组里面讨论。




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10个10是100,
10个100是1000。
作业布置
1、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主备人
课题
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后指名作答,集体评价。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后师问:573的3表示几个几?跟哪个方块图相连?306的3呢?230的3呢?
学生交流、合作完成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讨论解题规律。
6.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四、课堂总结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2.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数学二年级下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人教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数学二年级下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人教版

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 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4-78页例1-例4。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2.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

3.让学生认识算盘,知道在算盘上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三位数。

2.2过程与方法: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以及在算盘上拨珠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用算盘来数数和记数。

考点分析:能正确的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读写计数器或算盘上的所记的数。

4 .专家建议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更大数的组成,学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算盘表示数来深化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1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的学习打下基础。

5 .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引导启发与探索。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6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7 .教学过程7.1引入(一)复习导入1. 59的前一个数是( 58 ),后一个数是(60)。

70里面有(7)个十,35里有(35)个一。

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数学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教案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69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并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估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尝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责任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教学用具每组1000个左右的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等。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活动不时引导学生感悟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并通过认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数数的和读写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选择学生喜欢的,让学生有更多感受数学的趣味的作用,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一、估算,初步感知1000以内数的大小。

1、小朋友们真精神,今天老师为大家还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看呀!2、请大家猜一猜这三个瓶子中的糖豆,哪瓶中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个?3、猜的很准确,这瓶子糖豆确实是100个,以它为标准,再猜一猜你能猜猜这瓶的豆子大约有多少个?在猜猜这瓶?4、看来大家对数的感觉都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000以内的数,来与他们交朋友。

人教版《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人教版《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数的延伸和扩展。

因为1000和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巩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探索。

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总课时数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 教学 目标 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 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 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 难点 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 准备 教学 程序 一、
课件出示题目,提问: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小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 5.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课件出示图后问: 图中有几种面值的人 民币?你会统计它们各有多少张吗?这些人民币一 共有多少元?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6.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提问:老师拨出一些数,你们能不能说 出它的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课件出示图后问: 你能看出这两幅图中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 吗? 四、 全课总 结: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 自己的收获? 小朋友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们一定要做有 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 们愿意吗?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 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 ,让学 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 “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 10 个一是 1 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 10 条, 也就是 10 个十是 1 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直观认识整百 思索探 数和一千。 究 (1)分别出示“3 板”小方块和“8 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 百,那“3 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 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教学 反思:
情境 引入:
2、认数。 出示导学单:
看一看:方块图(3 堆 2 条) ,一共有几个小方块? 你是怎么知道的?320 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 猜一猜:又增加了 4 个小方块, 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 块呢?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一拨:用计数器拨出 324 和小方块,让小朋友一 起跟着数一数每一次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一个一 个地数,从 453 数到 459) (2)讨论:再搬来一个小方块,一共有几个了 呢?你能用计数器来拨一拨、 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 全班交流。 (3)提问:459 添上 1 是 460,那么 469 添上 1, 479 添上 1……499 添上 1 分别会是多少呢? 3、完成例 2:同桌合作一边拨一边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然 后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三百九十后面的数是多少?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 然后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多 少? (3)九百九十九添上 1 是多少? (4)小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从 988 数到 1000. 4、 (1)出示计数器后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 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学 生边回答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 (2)教师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 4 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回答后出现:从右边起第 4 位 是千位) (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读一读。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 1 个 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 1 个十,百位上的一颗珠表 示 1 个百,那么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让学
生掌握扩展后的数位顺序, 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的位值原则,从而推想出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 千) 5、出示“10 板”小方块。 A、引言: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 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 B、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方块一百一百地数,当 学生数到九百时教师问: 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个一百 呢?如果学生回答是 10 个一百,教师追问:10 个一 百是多少? C、将“10 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 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 方块组成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由此明确: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个计数单位 可用一个大正方体表示。 追问:10 个百就是多少?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4)提问: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 一千吗? (5)引言:小朋友,天使姐姐看到大家学得这 么认真非常高兴,她不停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你们呢! 不过,天使姐姐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敢应战 吗? A、出示“几板”小方块让学生说出是几百。 B、说几百,让小朋友想像出是“几板”小方块。 三、 反馈完 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边拨珠边数 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利用计算器你们会数数, 没有计算器你们会数数吗?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课件出示小棒图后问: 这个图中几个百?几个十?和 几个一? 集体交流,总结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