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人教新课标语文

合集下载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人教新课标语文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人教新课标语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国学片段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我是小助手韩柳欧苏: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

起翦颇牧:指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

范仲淹:北宋时任延州知州防御西夏,治军严整,西夏人谓其:“胸中有百万甲兵”。

项羽:于秦末年起兵,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作战。

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孙膑兵法》。

吴起:战国时魏国军事家,善于带兵,著有《吴子兵法》。

穰苴(ráng jū):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有《司马法》。

尉缭:战国是魏国军事家,著有《尉缭子》。

六韬:兵书,有文、武、龙、虎、豹、犬五部分。

相传为姜太公所著。

三略:兵书,相传亦为姜尚所著,汉代黄石公加以完善,传与张良。

我是小翻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文人中最著名的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武将中的多奇智的人。

范仲淹能文能武,胸中有数万甲兵;项羽渡江作战时,带过来八千江东子弟。

孙膑和吴起,用兵的谋略值得人们夸赞;穰苴和尉缭,用兵的计谋敌人难以猜测。

姜太公曾经写过《六韬》,黄石公曾经写过《三略》。

韩信领兵打仗,兵越多越好,没有限制;毛遂助平原君说服楚王后,讽刺同去的其他人碌碌无奇。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著:奇:三略:2.“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中的“数万甲兵”是概数还是实数?这个数目是为了表现什么?3.“韩柳欧苏”指的是谁?他们分别是什么朝代的诗人?你能写出一首代表作的名字吗?弘扬传统文化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片段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我是小助手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指元气。

凝:结也。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政: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

才,指有能力的事物。

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

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

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

太,极大、极盛的意思。

象,形象、象征。

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淫气:阴气、邪气。

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窃食成仙,奔向月宫,化为蟾蜍。

月魄:指月亮上黑暗无光的部分。

我是小翻译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

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

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

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奠:凝:宗:象:2.“七政”和“三才”分别指的是什么?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弘扬传统文化盘古开天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片段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我是小助手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指元气。

凝:结也。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政: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

才,指有能力的事物。

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

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

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

太,极大、极盛的意思。

象,形象、象征。

螮蝀(dìdōng):虹的别名。

淫气:阴气、邪气。

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窃食成仙,奔向月宫,化为蟾蜍。

月魄:指月亮上黑暗无光的部分。

我是小翻译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

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

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

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奠:凝:宗:象:2.“七政”和“三才”分别指的是什么?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弘扬传统文化盘古开天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二(一)国学片段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我是小助手好色:美景。

时和:天气和顺。

啭:鸟的叫声。

头角: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收敛约束。

秋杀: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考考你的智慧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是()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弘扬传统文化王冕学画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新课标-2019年教学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新课标-2019年教学文档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三(一)国学片段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

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我是小助手伯埙[xūn]仲篪[chí]:兄长吹埙,兄弟奏篪,音声相和。

形容兄弟和睦相处。

埙: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

篪: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翕[xī]:和好,一致。

花萼、棠棣:比喻兄弟。

鹡鸰[jí líng]:一种鸟的名字,常用来比喻兄弟。

《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雁行:像大雁一样并行,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常用来借指兄弟。

我是小翻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

必须保持同胞的情谊,互致同气连根的荣光,切莫损伤手足的交往与情分。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皆具才能贤德;伯埙仲篪形容兄弟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

兄弟和睦友爱谓之花萼相辉;兄弟都才华横溢流芳于世,称作棠棣竞秀。

兄弟间患难与共,彼此顾恤喻为鹡鸰在原;手足分离则如同飞雁被折断了翅膀一样。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埙:篪:翕:花萼、棠棣:2.这篇短文中用“玉昆金友”“雁行”来比喻兄弟之间的珍贵情谊,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比喻兄弟之间情谊的说法。

3.“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你平时顶撞过父母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孝顺父母?弘扬传统文化埙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

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

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

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素材第六单元知识点_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素材第六单元知识点_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素材-第六单元知识点2019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单元“走近信息世界”单元知识点本单元训练点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单元内容总说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

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

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知识点掌握1、易错读音褒姒(bāo sì)昏庸(hūn yōng ) 故伎(jì)重演灼(zhuó)痛憧(chōng)憬束缚(fù)咳嗽(sòu) 折花逢驿(yì)使,寄与陇(lǒng)头人2、多音字驿差(chāi )3、(1)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2)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 ) 当代:(计算机网络)。

4、填写家庭信息调查表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写出调查后的分析5、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1)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2)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一种方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另一种方法是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努力做到问题明确,方法恰当,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结论清楚。

6、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

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1)标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四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四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国学片段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国学片段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我是小助手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

夏禹治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

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解决了水患。

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

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

武林:杭州西边有武林山(灵隐山),因此古代又称武林。

豫章:古代郡名,汉初设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带,后用豫章指代江西。

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吴皋:这里指吴国的边界。

皋,岸,水边的高地。

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曾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区,所以用吴皋来指代江西。

闽中:古代的郡名,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湖广:元朝时曾置湖广行省,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

三楚:湖南、湖北旧属楚地,楚地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

我是小翻译
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

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

福建
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做三楚。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古今之称谓各殊.()
A.不同; B .特别,很; C.断,绝; D.超过。

②殊.荣()
A.不同; B .特别,很; C.断,绝; D.超过。

(2)①北京原属.幽燕()
A.同一家族的;
B.类别;
C.有管辖关系的,归类;
D.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E.系,是;
F.用十二生肖记生年。

②我属狗()
A.同一家族的;
B.类别;
C.有管辖关系的,归类;
D.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E.系,是;
F.用十二生肖记生年。

2.填空。

北京原本属于,异号是;南京别名是;浙江是之区,原为。

3.黄帝和夏禹给人们带来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4.你还知道其他的地名和别称吗?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的雏形从夏朝建立国家就开始了。

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古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主要有三种含义:1.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

2.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3.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中国属于其中一州。

战国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谓“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到了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诸侯国。

真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则是萌芽发展于春秋时期,到秦朝建立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

从秦朝起,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代,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道、路时代,元明清时期,行省时代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朝代同一政区其管辖范围并不见得相同,即使是同一朝代,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
国学片段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我是小助手
桃符: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

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门神。

履端:开端。

人日: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之后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灵辰:人日的别称,意为吉祥的时刻。

王春:孔子编的《春秋》第一句就是“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春”是指鲁隐公元年的春天,“王正月”是指周王室制定的历法的正月。

春秋时,诸侯并起,周室孱弱,不同诸侯国和周王室是可以有不同的纪年方式的,比如鲁隐公元年同时也是周平王四十九年,但是纪月方式只能根据王室历法。

这就是所谓的“正朔”,也就是正统。

因此用王春代表新的一年,有尊重正统君主的意思。

客岁:旧的一年。

我是小翻译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

元旦将椒花酒献
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

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更新:履端:客岁:
2.元旦的时候有什么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
3.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联,选一选,下面哪幅对联适合在春节的时候贴?()
A.上联:看今日吉祥开业下联:待明朝大富启源
B.上联: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下联: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
C.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弘扬传统文化
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在乡下,每年一到了除夕夜,家家都会点上一堆火,这火会一直烧到天亮。

原来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很倒霉很倒霉的大鸟,虽然它可以跟凤凰比美,可以跟百灵鸟比歌喉,但喜欢它的,还没有喜欢乌鸦的多。

因为在除夕夜里只要家有它就会倒霉一年!不过它和年一样都怕火,每当除夕夜的晚上,家里只要点上一堆火,大鸟就不会来,倒霉也就不回来了。

参考答案
(一)1.(1)①A ②B (2)①C ②F 2.幽燕金台金陵武林越国 3.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夏禹平治了洪水。

4.略
(二)1.更新:换上新的。

履端:开端。

客岁:旧的一年。

2.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

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