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和灭火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禾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旳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同步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旳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旳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旳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燃烧旳条件推论灭火旳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人工降雨灭火)
想想议议:
下列是某些灭火旳实例,试分析其灭火旳原理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旳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旳 一种发光、放热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2.燃烧旳 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易燃物和易爆物旳安全知识
一.填空 1.燃烧是__可__燃__物___跟_空__气__中__O_2发生旳 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__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到达可燃物旳着火点,就一定能 燃烧 ( )
2.水能够降低可燃物旳着火点,所以可 燃物燃烧都能够用水来灭火.( )
3.但凡发光放热旳现象都叫燃烧.( )
4. 木 炭 放 入 氧 气 中 就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三.选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燃烧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包括撤走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灭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2.提出问题:“你们对火有什么了解?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火灾又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双重性,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举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含义和作用。
2.设计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情境,如森林火灾、家庭火灾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创设一些实验情境,如烧纸片、烧酒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什么是燃烧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运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探究性实验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学生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强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总结收获: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火灾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曾经遇到过火灾吗?是如何处理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燃烧和灭火课题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自主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1)。
(2)(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2)隔绝(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三、灭火器的使用【合作交流】一、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而红磷__________,烧杯中的白磷____________。
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
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方法,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烧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反馈达标】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相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度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增强对安全的理解,说明随时注意防火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本节课我播放相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 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3.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二)教学难点:1.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T提出问题T探究活动T分析讨论T结论T应用等方法。
六、仪器、用品:学生分组:(1)木炭、石块、水、火柴、酒精灯、坩埚钳(2)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3)酒精灯、火柴、棉花、木块、水、坩埚钳教师演示:酒精灯、手帕、白磷、热水、酒精、坩埚钳、氧气、其他多媒体课件等七、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基型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 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的火灾外,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 可燃物; ② 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330 370
酒精 无烟煤
558 700~ 750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2: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蜡烛熄 灭呢?
实验用品:蜡烛、沙土、火柴、剪刀、烧 杯、抹布、水、碳酸钠溶液、盐酸(碳酸 钠和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 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 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学会逃生自救、学会 如何报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80页至81页的练习题。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同 ( 1 )可燃物; 时 (2)氧气(或空气); 存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在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着火点 40 /℃
▪ 烛熄灭了 (降温至着火点下)。
▪ 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 (降温至着火点下)。
▪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
▪ 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
▪ 足时,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
▪ 4、将沙土覆盖在蜡烛上,蜡烛立即熄灭。
(隔绝氧气)
▪ 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
如果遇到火灾,你该如何逃离现场?
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用湿毛巾蒙住口鼻,贴 近地面快速爬行(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火警免费电话是119
大家知道火警该怎么报吗?
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明以下几点: 详细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
人员情况,最好还有报警人的姓名和 联系电话
【体验收获】
1、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怎么灭火?
钻木取火
烹饪食物
火箭升空
一、燃烧的条件
考考你: (1)观察下列图片,思考什么是燃烧?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考考你:
(1)观看视频,思考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呢?
活动与探究1:
实验一
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 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 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
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而灭火。
2、如果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 物隔绝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清除可燃物。
拓宽视野: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
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取走可燃 物就不可能燃烧。
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一想】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再用一个透明 的大烧杯倒扣住两支燃着的蜡烛。
⑴试分析大玻璃筒倒扣住两支蜡烛后,可 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从上至下,两支蜡烛依次熄灭。
原因是热的二氧化碳上升,从上至下逐渐 充满大烧杯。
【想一想】
实验二
实验现象:热水中 的白磷在通入氧气 后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讨论:
1. 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 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白磷的着火点:40℃; 红磷的着火点:240℃ )
2.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 还需要什么条件? 3.将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了,再次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 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 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 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常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用 灭 火 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烛熄灭。
(隔绝氧气)
▪ 6、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
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去除可燃物)
1、灭火的原理:
一
个
条 件
( 1 )撤离可燃物;
成 (2)隔绝氧气(或空气);
立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一下 即
可
灭
火
▪ 成语中的化学
▪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 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 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 化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