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共32张PPT)

汽油、煤油、柴油等均难溶于水,且密度 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水不能使油隔绝 空气,油随水流动甚至会扩大着火面积。
练一练: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练一练:
【趣味小实验】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再用一个 透明的大烧杯倒扣住两支燃着的蜡烛。
⑴试分析大玻璃筒倒扣住两支蜡烛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 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我们学习 过的燃烧现象?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请 说出你的想法?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来说明燃 烧所需的条件,下面请大家根据教师的 演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讨论: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 进行灭火?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2.森林火灾 。 3.家中的电器着火。
▪ 成语中的化学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 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们所 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化学原 理。
清除可燃物。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趣味实验
烧不坏的小手帕
▪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 所看到的是酒精在燃烧。在整个 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 由于酒精溶液中的水分蒸发需要 吸收一定的热量,导致手帕的温 度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 手帕并没有燃烧。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练一练: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练一练:
【趣味小实验】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再用一个 透明的大烧杯倒扣住两支燃着的蜡烛。
⑴试分析大玻璃筒倒扣住两支蜡烛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 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我们学习 过的燃烧现象?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请 说出你的想法?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来说明燃 烧所需的条件,下面请大家根据教师的 演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讨论: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 进行灭火?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2.森林火灾 。 3.家中的电器着火。
▪ 成语中的化学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 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们所 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化学原 理。
清除可燃物。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趣味实验
烧不坏的小手帕
▪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 所看到的是酒精在燃烧。在整个 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 由于酒精溶液中的水分蒸发需要 吸收一定的热量,导致手帕的温 度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 手帕并没有燃烧。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共21张PPT)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 措施是( C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4.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 带”的目的在于( C )
2
高温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 2. CO2跟水反应。 CO2+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3. 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
高温
4. CO2与C反应。 CO2+C
2CO
三、CO的性质。 ⒈CO的物理性质: 通常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点燃 ⒉CO的化学性质:⑴CO具有可燃性。 2CO + O2 2CO2
⑵CO具有还原性。 CO + CuO
⑶CO有剧毒。
△
Cu + CO2
⑷CO既不与水反应,也不与石灰水反应。 二、CO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一、碳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的稳定性
古代书画保持久远,砖石恒久远等
①可燃性
C + O2 2C + O2
点燃 点燃
CO2 (O2充足) 2CO (O2不充足)
②还原性:
2CuO + C 2Fe2O3 + 3C 2WO3+3C
高温
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 措施是( C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4.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 带”的目的在于( C )
2
高温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 2. CO2跟水反应。 CO2+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3. 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
高温
4. CO2与C反应。 CO2+C
2CO
三、CO的性质。 ⒈CO的物理性质: 通常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点燃 ⒉CO的化学性质:⑴CO具有可燃性。 2CO + O2 2CO2
⑵CO具有还原性。 CO + CuO
⑶CO有剧毒。
△
Cu + CO2
⑷CO既不与水反应,也不与石灰水反应。 二、CO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一、碳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的稳定性
古代书画保持久远,砖石恒久远等
①可燃性
C + O2 2C + O2
点燃 点燃
CO2 (O2充足) 2CO (O2不充足)
②还原性:
2CuO + C 2Fe2O3 + 3C 2WO3+3C
高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探究新知
一、 燃烧的条件
【实验】把木条和石头分别放到 酒精灯上点,观察现象并解释。
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木材2500 ℃ ~330 ℃
纸张183 ℃
木炭320 ℃ ~370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想一想: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
其原因是(A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可燃物燃烧所需 要的最低温度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小组讨论】 (1)上述实验中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还需要什么条件?
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 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对燃烧进 行研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探究新知
一、 燃烧的条件
【实验】把木条和石头分别放到 酒精灯上点,观察现象并解释。
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木材2500 ℃ ~330 ℃
纸张183 ℃
木炭320 ℃ ~370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想一想: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
其原因是(A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可燃物燃烧所需 要的最低温度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小组讨论】 (1)上述实验中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 还需要什么条件?
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 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对燃烧进 行研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60张)ppt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共27张PPT)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用湿抹布扑灭
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C )
A.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3、某合作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请回
答以下问题:
温度未达着火点
实验台上,有纸张、小石头、玻 璃棒、坩埚钳、酒精灯等物品。
思考并猜想
2、物质燃烧,还需要具备什么 条件才能发生?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猜想1】燃烧要有可燃物。 【猜想2】燃烧要有氧气。 【猜想3】燃烧要达到所需的最低温度。
思考:三个条件中需满足几个就能燃烧?
• 阅读课本128页实验7-1内容。 • 时间:1分钟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 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 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 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着火应急措施
小结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 条件
(_1_)__实_验__中__观__察__到_铜_提_片_供_上热__量的_并。红隔磷绝未空燃气 烧,是因为
(2向)水实中验白中磷水通入的氧作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水中白磷不离开水面而能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减_少__空_气__污_染_________。 (4)实验甲中会产生大量白烟,同学们又设计了图乙实验,与
清除可燃物
探究2、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A
B
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30张PPT)

[1]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一般由容器内压强太大导致。 如汽车轮胎爆炸、锅炉爆炸、气球爆炸。 [2]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的条件: 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达到一定比例(达到爆炸 极限),有限空间; [3]防止措施:发现泄露,严禁使用电器和出现明火、 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1)易燃气体如氢气、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2)易燃液体如酒精汽油等
(3)容易燃烧、自燃或者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面粉、 煤粉等 :如烟花炮竹、炸药、雷管等
(1· )、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 等可燃性气体泄漏,要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 风,千万不能使用明火或用电器,以免引起火灾 甚至爆炸。 (2)、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 煤矿矿井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 明火可能(在有限空间和爆炸极限里)发生爆 炸。因此这些地方要严禁烟火、注意通风。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 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
• 温馨提示: • (1)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 同物质着火点不同,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 般比较固定,一般只能改变温度,不能改变着火点。 • (2)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该实验最好 在通风橱窗进行实验,或者改进实验。 • (3)热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隔绝氧气。 • (4)铜片具有导热性。
序号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必须是 可燃物 必须有 O2 或空气
燃烧 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 小木条__ 不燃烧 在酒精灯上灼烧。 玻璃棒_____
2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 熄灭 罩住的蜡烛______ 用烧杯罩住。 把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 片分别放在石棉网上加 热。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共16张PPT)

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做? (2)纸箱着火、油罐着火时怎样做? (3)扑灭森林火灾怎样做?
三、灭火与防火
灭火器及其使用
水基型 灭火器
干粉灭 火器
液态二化碳 灭火器
喷射二氧化 碳及泡沫,
用来扑灭木 材、棉布 汽油的失火
压缩二氧化碳 吹干粉,用来 扑灭油、气引 起的失火
喷射液态二氧化 碳,用来扑灭图 书、贵重设备、 精密仪器引起的 失火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32021/8/32021/8/3Aug-213-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3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3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都学 到了什么?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4:09:48 PM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32021/8/32021/8/32021/8/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共19张PPT)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当堂检测
知识点❶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可燃物
火 与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奥运火炬燃烧
神州7号升空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2.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如何逃生自救?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解析]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 这个原理的是( A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200万年前
煎炒
烧烤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1、可燃物 2、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燃热烧水要中达的到白可磷燃不物燃的烧着,火但点白,磷即和达氧到气燃接烧触的后最开低始温燃度烧。。 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四者共同点:1、都是氧化反应 2、都放热量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说一说
你能描述出哪 些燃烧的现象?
燃烧事例
燃烧现象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壁 有水珠
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
燃烧是可燃物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 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灭火原理一:消除可燃物或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灭火原理二:隔 灭火原理三:使温度 绝氧气或空气 降到着火点以下
我是小小 分析专家
小小成语,大道理
杯水车薪
钻木取火
釜底抽薪
遇到火灾你怎么处理?
临危不惧, 清醒果断, 争分夺秒, 巧妙脱险。
我是小小 逃生专家
火灾逃生方法大判断
1.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0。
2. 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3.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 巾捂住口鼻。
4.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找滚或用厚重的衣 物压灭火苗。
5.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6.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 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7. 被困在火灾区,应向迎风方向寻找出口,并求救。
视频播放
灭火器的使用
当堂检测
导学案 153页 1题---6题
答案:1A 2C 3B C 4A 5C 6A
小结
燃烧的三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讨论知道 燃烧必需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并能依据燃 烧条件说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燃烧原理在科学技术方面的 应用,感受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___________。 2.举一生活中灭火的事例:____________。
考
2、为什么试管中的酸。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
3燃改、烧进怎?样后说能明的让燃实水烧中验还白有需磷要何燃什优烧么呢点条?件呢??
改进实验
热
水
白磷和红磷燃烧的对比
:
燃烧三条件 缺一不可
我是小小 灭火专家
说出灭火方法,讲明原理
森林着火炒时,菜如要时在何油大熄锅火灭着蔓酒火延精路怎灯线么砍办出?一条隔离带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 烧 需要什么条件?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 一谈。
假设与猜想
物质是否可燃 可能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可能与氧气(或空气)有关
燃烧条件的实验资料探:究燃烧产物五氧
1、为什么试管和铜化二片磷上会的刺白激磷人燃体呼烧吸,道而,红磷
思
不燃烧?说明燃烧与需水要反什应么生成条有件毒?的偏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