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郝戈庄初中王成毅)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初中化学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回忆以前所学的碳、硫、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概念,对燃烧有初步的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课题1利用红磷或白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一个实验。
(3)、自学课本,找出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想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题知识有所了解二、教学课题(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导入新课。
教材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7-1红磷、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7-2蜡烛的燃烧情况,得出灭火的原理以及常用的灭火的方法,然后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防火意识,具备简单的火灾逃生的方法;通过实验7-3面粉燃烧的爆炸实验,探究爆炸的条件,认识到爆炸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以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本节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能力体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价值体系:增强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火灾逃生的常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会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能力目标(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级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______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是放光放热的___是燃烧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 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2 .灭火的方法:(1);(2);(3)。
二、合作探究(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2)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4)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三、课堂反馈1.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处理方法恰当的是()A.酒精灯的酒精碰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C.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D.室内放一盆水,以防煤气(含CO)中毒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A.①②③⑧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4.用扇子可以扇灭蜡烛的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隔绝氧气 D降低温度于着火点以下5.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B.缺乏氧气C.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缺乏可燃物【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会熄灭。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导学案1.知道燃烧的概念;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3.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之间的联系;4.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
课前预习(1)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可燃物;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3)灭火的原理:a、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c、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课内探究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的氧化反应。
思考:发光、发热的都是化学变化吗?2.燃烧条件的探究: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做出假设:假设一:燃烧需要可燃物;假设二:燃烧需要氧气;假设三: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制定计划:实验7-1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实施计划:视频展示实验7—1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而红磷;说明【现象2】铜片上的白磷而热水中的白磷;说明【现象3】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1);(2);(3)。
实验的改进:找出视频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教师演示改进后的实验:再一次验证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二.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2);(3)。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一定燃烧B.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D.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课后作业1.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 .O 2不够B .火柴潮湿,不易燃烧C .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D .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容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 、火柴梗的温度高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3、.《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

【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请说明爆炸的原因.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夜间泄漏)应该做的事是.
千万不能做的事是
3.小欧在用纸折成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学习收获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练习册
(三)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_______也能爆炸。
(人教版)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探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12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127【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认识仍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概念和原理。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燃烧和灭火本质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学习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的树木砍掉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全能训练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3、将燃着的火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5、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6、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评价小结1. 知识总结: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中一个即可)(3)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发爆炸,爆炸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
2. 畅谈体会: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2)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里?
(3)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