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学案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 烧 与 灭 火 学 案

燃 烧 与 灭 火 学 案

(友情提示: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发生燃烧,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交流:1、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2、灭火原理:
_______。

(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

当然,同时破坏三个条件更好。


3、小试身手:实验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领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用灭火的原理分析。

你真棒: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1、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2、为什么蜡烛火一扇就灭,而煤炉火却越扇越旺?
3、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

”。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学案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学案

九年级上册第学案2.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①与③对比,说明: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实战演练1】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80℃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两边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一段时间后,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的白烟C.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D.升高烧杯内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不会燃烧二、灭火的原理1.灭火原理【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实战演练2】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家中天然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科新授学案
课题:燃烧和灭火
学科化学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年月日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就是燃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成语中,体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火上浇油
C、釜底抽薪
D、钻木取火
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能力提升】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