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教案:7.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通过面粉爆炸实验及对此实验成败原因的讨论交流了解爆炸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有关燃烧的录像【板书】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筛选与本课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其归纳为以下2个探究题目:a.燃烧需要哪些条件b.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板书】2.物质燃烧的条件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演示实验】见P129图7-5【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观看录像各小组通过讨论后提出问题如:①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②什么是燃烧?③灭火的方法有哪些?④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吗?……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2个探究题目。
分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与假设: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汇报、讨论并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看书了解着火点通过实验条件的比较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预测现象分析理由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不合理的是
( )D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
有效处置,并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
口鼻,并尽量巾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
逃离火灾区
3.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
的紧急措施是
(B)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注意: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小故事
• 二战期间,希特勒的空军不断轰炸英国,炸弹从 天而降,英国一家面粉厂的厂主暗自庆幸,炸弹 没击中他的厂房,但几乎与炸弹落下的同时,车 间自己发生了大爆炸,屋顶飞上了天,爆炸的威 力超过了炸弹的破坏作用,与此同时,其他几家 面粉厂也发生了爆炸。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三、灭火与防火
(二)、常用灭火材料
水主要是受热蒸发
为水蒸气从而降低 燃烧物的温度。
三、灭火与防火
(二)、常用灭火材料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
烧,本身不燃烧,密 度比空气大。不少灭 火器中的灭火材料就 用二氧化碳.
•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 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气 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5%
CH4
5%----15%
CO
12.5%----74%
2、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21d0dd650e52ea54189821.png)
《燃烧和灭火》说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三、说教法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四、说学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五、说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生] 回答提出的问题[师] 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燃烧条件的探究1.探究实验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生]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火的原理.[生]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师]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师] 小魔术大解密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燃烧的条件的应用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2.有关煤炉的讨论(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师] 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生]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师]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1.实验探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师] 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多媒体展示] 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师]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生] 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师] 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1)炒菜的锅起火了;(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生] 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师] “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师] 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火灾自救常识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生] 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 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作业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学生可分组合作调查,也可独立完成,写一篇调查报告.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激发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201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共38张PPT)-文档资料

练习:说出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 1.炒菜的油锅中油不慎着火
盖上锅盖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 2.堆放的杂务的纸箱着火了
用水扑灭
• 3.森林着火
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 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观察与思考
现 象
熄灭
继续燃烧 产生气泡后,蜡烛熄灭
分 析
可燃物与 空气隔绝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衡阳居民楼火灾
美国9.11事件
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
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空气
它们灭 火的原 理是什
么?
浇水灭火
草垛远离房屋避火
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
三、灭火与防火
(一)灭火原理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三者只需其一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二氧化碳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 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 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 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 失火.
一、下列灭火实例用到哪些灭火原理
1.液化气着火先关闭阀门
(隔离可燃物)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3.为扑灭森林火灾,常将
必须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发生。
【资料】
1.通常状况下,常见物质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700~750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案 新人教版

《燃烧与灭火》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
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放在首位)(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二、教学方法(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燃烧条件的探究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
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
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
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演示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
再请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 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防火安全、燃料使用等。
2. 当堂检测
- 判断题:判断燃烧和灭火的相关说法是否正确。
- 填空题:填写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中的空白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 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燃烧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整合。
- 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 论述题: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
- 实验设计题: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反思改进措施
-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如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教学反思的物质作为实验用品,使学生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完成探究之旅。
2、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得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在展示的时候也能清晰表达从实验操作到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不仅学的快,更能学的好!
3、教材上提供的装置,用导管直接对准白磷通气,会将水中的白磷冲散,燃烧现象不明显,为了增强演示效果,教师把导管改用漏斗来做。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燃烧条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无论环境如何,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就能进行,
4、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我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再看视频,加深印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5、不足之处:课堂的开放度不够,虽然实验是学生设计,但是实验用品多是教师准备,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如果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都能燃烧一些物体的图片,思考、讨论: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条件?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燃烧的定义1根据燃烧的条件P13【课堂练习】:见课后习题【板书设计】①是可燃物;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③隔绝空气(或氧气)【教后小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难点】
1.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知识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______与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一】
灭火的原理:
实验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分析: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吹出_________,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用来扑灭一般火以外,还可以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加压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在小刚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灭火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来扑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__________喷射到燃料表面,_________层析出的________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___________,使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二】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会越______________。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地方均会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遇到明火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图标名称: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2、遇明火可能会爆炸的混合物是()
A、二氧化碳和空气
B、散布有面粉尘的空气
C、氮气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氮气
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把酒精和鞭炮等物质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可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如果图书馆起火,选用什么灭火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