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 熄灭和灭火课 型新授课〔3〕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在通入氧气后熄灭,再次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再往里放煤?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协作探求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灭火的原理: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需破坏其中的 ,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 、 、 。
3.先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务实验,观察现象并剖析缘由: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 剖析4、依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应用的化学反响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三、总结阶段【课时小结】请归结本节课你的收获?学 习 目 标1、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2、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3、了解几种罕见的灭火器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重点 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难点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一、自学阶段【前置性学习】请同窗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索并完成以下效果。
1、什么是熄灭?2、以下图是小丽同窗设计并完成的探求物质熄灭条件的3个实验:请同窗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剖析熄灭需求哪些条件?3、请依据熄灭的条件思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二、 导学阶段【协作探求一】熄灭的条件1、请同窗们观察教员的演示实验,回答以下效果:〔1〕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红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由于〔〕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到达着火点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沛接触2、运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惹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C.寻觅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3、以下灭火实例中,应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熄灭,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作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4、图书、档案室或寄存精细仪器的任务室失火,应运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喷水器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少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能对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实验探究: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头,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燃烧,石头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探究:将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实验探究: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结论: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着火点,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三)燃烧条件的关系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将大火蔓延的区域与未燃烧的区域隔开。
2、隔绝氧气(或空气)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油与氧气隔绝。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房屋着火,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五)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
3、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六)消防安全知识1、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化学导学案
课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课编号
主编组长签字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课时练109页“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2.阅读课本130-132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二”
3.阅读课本132-134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三:1.爆炸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课时练109页,探究一,第一题。
2.2,3题学生独立完成。
3.观看视频,完成课时练110页,探究二。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完成课时练111页“达标检测”
【课后反思】。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课题】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能利用反推法得出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视频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回顾】【自主学习】温故知新: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红磷燃烧的现象:。
3.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什么是着火点:。
5.燃烧的条件:(1)物;(2)(或空气);(3)。
先知先觉: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1)(2);(3)。
【合作探究】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1、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头,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将一根木条和无烟煤用酒精灯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无烟煤着火点:700-750℃木材着火点:250-330℃)4、有一根燃烧的蜡烛你如何熄灭蜡烛?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6、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7、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展示交流】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内容:铜片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铜片上再放上白磷和红磷2、实验现象:。
3、实验内容: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4、实验现象:。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堂检测】1、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 是液态物质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2、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3、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B.立即用嘴用力吹C.立即盖上锅盖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5、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猛烈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能力提升】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C.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D.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板书设计】【你所学收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7.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 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C,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热水的温度大于40C,而达不到240C,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 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1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咼(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2.燃烧的条件:(1)(2)(3)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方法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3)使可燃物的温度2.灭火器的使用干粉灭火器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条件。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 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学案课前预习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举两例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学习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课内探究一、化石燃料阅读课本化石燃料第一段,填写下列内容:①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___________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归纳】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P
【129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该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家中棉被不慎起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
【思考】回顾我们本节课刚开始时老师老师念给大家听的一段新闻,厂房大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自学】阅读教材P132~133.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迁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知识拓展】
1.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2.有些爆炸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的爆炸、自行车车胎爆炸等。
三、自我检测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容易自燃,所以必须把它放在冰箱里(C)向煤油的火焰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会使黑烟减少(D)燃烧都是由氧气参与的反应2、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
(A)用少量水浇灭(B)用锅盖盖严锅
(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D)动用灭火器
3、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
(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
(A)(3)(4)(B)(1)(2)(C)(2)(3)(D)(1)(4)
4、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是因为()
(A)吹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
(C)吹气时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吹气时,气流使蜡烛火焰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6、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7、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
的灭火器具是()
(A)高压水枪(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黄沙(D)1211灭火器
8、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和动物呼吸(B)食物的腐败
(C)钢铁生锈(D)植物的光合作用
9、下列物质与适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
(A)木炭(B)氢气(C)硫磺(D)含硫的煤
10、下列报道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是由于可燃性气体和氧气遇火引起的
(B)石油化工厂的工人可以穿化纤织物进行操作
(C)离开浓烟滚滚的火场,应尽量弯腰贴地而行,以避开浓烟。
(D)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1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
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气体吸入体内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质在夏天容易自燃,是因为在夏天温度较高,容易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B)燃烧指的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缓慢氧化、燃烧、爆炸对人类有利也有害,可根据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加以防止或利用
(D)木炭、硫、磷、铁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因此所有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中考链接】
1.(20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2.(2012,副)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会产生尼古丁(C10H14N2)、烟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对他人健康也有害。
(2)乱扔烟头,会引起火灾。
从燃烧条件分析,烟头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3)CO是有毒气体,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火场自救逃生方法
安全防火不可大意,特别是遇到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至关重要。
这里,介绍几
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火场自救逃生方法。
(1)当宾馆饭店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报告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要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门,以防火势蔓延。
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楼顶或壁橱等地方。
应选择别人易于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某一区域着火,如楼层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围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5)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临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物品、用手电往下照等,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救援措施。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由于烟和热气上升,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
(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它方法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床垫、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自救互救逃生方法:
(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
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员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3)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
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逃生时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
(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
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败。
(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
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应在地上爬行,避免烟呛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