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评价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手绢被火点着以后会怎样?【学生回答】可能会被烧坏、被烧黑了。
【教师提问】老师要给大家变个小魔术能使手帕烧不坏,大家信不信?【教师演示介绍】我将酒精和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其中,用镊子夹出来轻轻拧干,现在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好,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轻轻抖动手绢),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提问】手绢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学过之后就能解释这一魔术啦。
环节二:新课讲授1.灭火的原理【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来完成一组实验,利用桌上的器材剪刀、罩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学生活动】吹灭、罩上、剪刀剪掉烛芯。
【教师提问】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学生回答】“吹”其实是降低了温度,“罩烧杯”其实就是隔绝了氧气,“剪刀”是移走了可燃物。
【教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灭火的方法呢?请看书P122至123思考以下问题:①野炊过后你是怎么灭火的?②熄灭酒精灯时应该怎么办?③森林失火,一般怎么灭火?④扑灭房屋着火,消防员一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学生回答】①往木材上覆盖沙子或者浇水;②盖灭;③伐木,设置隔离带;④水。
【教师提问】请根据不同的原理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学生回答】①“盖”、“沙子”、“罩”:隔绝氧气;②“吹”、“湿布”:降低温度;③“伐木”:移走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2、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学习重点:1、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2、促进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1、燃烧的实质 2、可燃物质的着火点学法指导: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知识连接:①: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②: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具体方法是。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课本上所说的燃烧是狭义的,实际广义上的燃烧不一定都是与氧气反应,如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2、可燃物的着火点也叫燃点。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典型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当堂检测:1、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马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能对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实验探究: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头,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燃烧,石头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探究:将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实验探究: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结论: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着火点,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三)燃烧条件的关系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将大火蔓延的区域与未燃烧的区域隔开。
2、隔绝氧气(或空气)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油与氧气隔绝。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房屋着火,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五)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
3、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六)消防安全知识1、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燃烧和灭火》
预习学案
第一部分预习课本124页—125页“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2、、(1)你认为【图7-4】所能观察到的现象:
(2)【图7—4】中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3)【图7—5】中为什么白磷在水下会燃烧起来?
3、石头点燃,能燃烧吗?
4、通过学习,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5、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第二部分预习课本125页—127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写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作为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怎样达到灭火目的的?
3、【实验7—2】中三支蜡烛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4、纸箱着火时为什么可以用水扑灭?
5、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了什么原理?
6、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时,能否选择泡沫灭火器?如不能,应选择什么灭火器?
第三部分预习课本128页—129页“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出一个不是化学变化的爆炸的例子。
家里使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会有什么危险?
2、加油站附近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3、矿井内能吸烟吗?为什么?
4、大家还知道哪些易燃、易爆品?
5、仔细看图7—12,记住这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和灭火》
课堂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预习和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燃烧的条件及各个条件的关系。
2、能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3、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认识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5、知道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6、知道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粉尘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
7、知道一些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措施,记住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组内预习交流
组长记录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阶段:问题汇集
第三阶段:班内交流,解决各组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四阶段: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1、老师演示:“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回答手帕没有被烧坏的原因。
2、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检验纯度?
3、掏空沼气池前,能做灯火试验吗?原因是什么?
4、成语“釜底抽薪”蕴含了什么道理?
5、用水能把柴草浇灭是因为降低了草的着火点。
这种说法对吗?
课堂练习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
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3. 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喷水器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汽油
B、面粉
C、液化石油气
D、二氧化碳
6、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会有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8.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拓展测试
1.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2不够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容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温度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用铜丝编制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