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治疗咽囊炎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20例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20例

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20例【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我院收治的20例声带囊肿患者进行全麻下的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持续雾化吸入7d。

结果20例声带囊肿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一次性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中,治愈19例,好转1例,手术有效率为100%。

结论通过支撑喉镜下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临床效果较高,术中视野清晰,微创,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撑喉镜;鼻内镜;声带囊肿声带囊肿,其实是声带粘膜下囊肿并不少见,在声乐任德克士层的病变,声带囊肿表面不能找到一个开口。

可导致咽喉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某些职业因素如吸入生产性粉尘或有害气体。

鼻内窥镜的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因为鼻内窥镜良好的照明本身是好的,你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右侧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的结构进行检查,通过支持精细手术器械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地区[1]。

在本文中,喉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声带囊肿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系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妇科收治,经临床诊断为声带囊肿。

20例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5.3岁。

患病时间上为1个月-18年,平均病程(2.5±0.32)年。

患者临床表现上为声音嘶哑,20例患者单侧发病,咽喉内窥镜,纤维喉镜和术后病理检查。

20患者中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2例,高血压2例,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1例,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1例。

所有患者均无过度使用声音的历史。

1.2方法本组20例住院治疗,术前30min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心电检测下进行手术,全身麻醉下经鼻气管插管。

第一喉镜挑起会厌,声门完全暴露破解,然后再导入喉镜直径4mm0°鼻内窥镜,操作者在电视监视器中进行治疗,在声带内侧的病变处用镰状刀或剪刀做一长度大于病变的切口,直角形瓣剥离或剪刀从切口进入粘膜由内而外的分离粘膜瓣,分离粘膜瓣病变的下部,小心剥离囊肿,尽量保持在完好,取出囊肿[2]。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访6个月。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Clinical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XU?Wenjun??YANG?J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Meishan 62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followedg up 6 monthes 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and then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98.3%. Conclusion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chronic dacryocytiti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过去都由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而且鼻外切口手术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口暴露不清,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对同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能同期进行手术,也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放射性食管 炎均 经及 时处 理后得 以缓 解 , 无治 疗相 关死 亡。 因此 , 笔者认为 同步放化 疗是 治疗 中晚期 食管 癌 比较安 全 、
有 效 的 方法 之一 。
方面, 食管癌放疗后食管床微 血管 、 巴管 闭塞 , 淋 瘤床周 围
参 考 文 献
[ ]刷际岛 , 惠民. 1 谢 新编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 治疗 手册. 北京 : 中国 协和医科 大学 出版社 ,05:8 20 3 4—35,8 . 8 3 8
皮肤潮红 、 糜烂 、 并常伴有结膜炎 和皮 肤湿疹 , 重者可 引起 严
年龄 1 6 8~ 9岁 , 平均 3 . 6 6岁 ; 病程 8个月 ~1 6年 ; 甲肥 大 鼻
者 4例 , 中隔偏 曲者 3例 。均符合慢性泪囊炎诊断标准 , 鼻 泪 囊碘油造影确诊 。临床表现表现为 溢泪 , 压迫泪囊 区见脓性 分泌物 自下泪点溢出 , 泪道 冲洗 不通 , 鼻泪管 阻塞 , 经保守 治 疗无效 。排除鼻腔或 泪囊 肿瘤 者 , 泪小 点或 泪小 管狭 窄 、 阻 塞者 , 曾经有 过 鼻外 泪囊 鼻 腔 吻合术 或 鼻 内镜 下 鼻腔 造 孔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5 。
3 讨 论
本次观察发现 , 同步放化疗在近期 疗效和 长期生存 率两 方 面均 明显优 于序贯放化疗 , 并且放化 疗毒副 反应并未 明显
增加 。两组患者 出现 的血液学毒 性反应 、 胃肠 道毒性反 应和
局部复发是食管癌患者 的主要死亡 原 因之 , 疗与化 放 疗结合提高 了食管癌 局部 病变的控制 率 , 生存率 提高成 为 使 可能 , 以往多采用 序贯 放化疗 , 方法有 其难 以克服 的 但 此 缺陷, 一方面 , 管癌 在放疗 期 间 , 可 能发 生微小 转 移 ; 食 有 另 腔造孔术 。使 用杭州 桐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燕【摘要】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手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眼科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现将有关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资料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岁,2例有鼻及眼眶外伤史,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鼻息肉6例,35例曾在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史,病程3~15年不等。

术前检查39例泪道冲洗均不通,按压泪囊有脓液或黏液溢出。

1.2手术方法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接合骨缝。

用乳...【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慢性泪囊炎;护理【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7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慢性泪囊炎是泪囊发炎长期反复发作的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鼻内窥镜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内窥镜操作可以准确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术前准备、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和术后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减轻其恢复期间的痛苦。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护理要点至关重要,对患者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护理工作的细节,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治疗、临床护理、病因、原理、护理重要性、准备工作、治疗过程、术后护理、要点、影响1. 引言1.1 疾病介绍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持续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慢性疾病。

泪囊是眼睑内侧角的一个囊状结构,主要功能是接受泪液,将泪液滤过排除。

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泪囊内有黏液或脓液排出,造成眼睑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慢性泪囊炎通常是由于泪液湿热、湿寒留滞所致,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以抗生素、消炎药物等为主,可以缓解炎症症状,但难以根治。

而鼻内窥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鼻腔内窥镜技术,直接清除泪囊腔内积液或病灶,达到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在护理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时,护士需要重视患者的疾病史及症状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2 治疗方法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物和局部抗生素涂抹等,旨在减轻炎症症状、清除感染源和促进痊愈。

药物治疗常常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更有效的选择。

1.3 护理重要性护理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 周金黄, 1 王筠默. 中药药理学 [ . M]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9 5 1 0 9 . 18 .8 —1 1
[] 宋琛 , 2 申维勇 , 朱燕莉 , + 比复方樟柳 碱与妥拉 苏林对 等 对 眼缺血的实验治疗 [ ] 中国实用 眼科 杂志 ,9 9 1 ( ) J. 1 9 ,7 2 :
维普资讯
20 年 0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1 期
化瘀的双重作用,还有抗菌、 炎、 节组织修复和再生作 抗 调
用… 。大剂量静脉滴 注后 。 1 可使 升 高 的血浆 粘 度下 降 , 加快 血 流速度 , 改善微 循环 , 有利于将坏 死等有 害物 质携 出眼组 织 , 降
低血管内压, 减轻视网膜水肿及血管内水肿。红花与丹参同归 心、 , 肝经 通血脉 , 化淤血 、 散瘀 结 。 参 为沉 降之 物 , 丹 红花 为 升
浮之品 , 两药同用 , 内外通 和 , 气 活血 之功 尤为 显著 , 丹红 行 故 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作用更佳 。如前 所述 , 底 出血 多伴有 视 眼 网膜缺血 。研究表 明【l z, 缺血早期 的治疗 对恢 复缺血 区血管 正 常舒缩功能非常重要 。在缺血 的早期 , 血 区对 血管扩 张剂 的 缺 反应 已不 同于正常血管 。 缺血损伤 血管 内皮细 胞致血管 张 力减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手术 组病 例 为 2 0 . 0 2年 ~2 0 0 5年 3月 我院 收
骨壁使形成 约 1 2m×1 5m 的骨 孔 。 .c .c 充分 暴露 泪囊 粘 骨膜 。 经 下泪小 点插入泪道探针至泪囊 内, 探针 的指 引下于泪囊 前 在 内下方作 弧形 切 口使 其 形成 基 底在 后 上方 的 泪囊 粘 骨 膜瓣 。 修 整多余 粘骨膜瓣 , 1 用 ~2个银 夹把 泪囊粘 骨 膜与 鼻腔粘 骨 膜 于造 孔的前部 吻合 固定 , 由助 手作 泪道 冲洗 , 内窥镜 下 观察 泪囊开 口情况 。造 口吻合 区用小 凡 士林 纱条 作低压 填塞止 血 , 术后第 1天抽出鼻 内凡士林纱条 , l 第 周每 天用 含有庆大霉素 、 地塞米松 的生 理 盐水 作 泪道 冲洗 l ~2次 , %吠麻 滴 鼻液 滴 l 鼻, 每天普通额镜下清除创 区分 泌物 1次 。出院后每 3天泪道 冲洗 1 次并清理 局部痂皮持续半 个月后改 每周 冲洗 1 , 次 术后 3个月 以上对疗效 进行 评估。对 照组在本科室住 院行经 皮鼻外

鼻内窥镜下鼻咽咽囊病变85例治疗体会

鼻内窥镜下鼻咽咽囊病变85例治疗体会

( 收稿 日期 :000 -6 2 1 -82 )

经 验 交流 ・
鼻 内窥镜 下鼻 咽 咽囊病变 8 5例治疗 体会
陈 萍
( 海 市第十人 民 医院 , 海 2 0 7 ) 上 上 0 0 2
咽囊病变主要症状是 鼻咽部疼痛 、 固性枕部疼 痛、 顽 间 断鼻后部流脓伴鼻腔臭味、 痰中带血等 。20 04年 2月 一 09 20 年l 2月 , 我科采用鼻 内窥镜下钳 咬、 割、 吸 电凝治疗 咽囊病
医药 2 生箜 鲞箜 箜 Q
V G —/ cp r E F  ̄[ ] E B J 20 , (7 :7 2 E FC D r et G R J . M O , 12 1 ) 4 6 — e oV 0 0
47 7 3. lmp o e mea t ssb o —e u a o h a c lre d t e y h n d t a i y a d wn・ g l t n o t e v s u a n o h — s r i f -
步C T扫描或 MR 检查能明确其与周围相邻关系 。此外 , I 咽囊炎除与慢性鼻窦炎 、 腺样 体残 留等鉴别 外 , 应与发生 还
l 4例患者伴慢性鼻窦 炎 , 行鼻 内窥 镜鼻窦 手术后再 进行 先
咽囊 病 变 的手 术 治 疗 。
在鼻咽部或深及鼻咽部的其他囊性病 变 , R tk 如 a e囊肿 、 h 腮 裂囊肿 、 蝶窦黏液囊肿 、 脑膜膨 出、 脑膜脑膨出相鉴别 。 有临床症状的咽囊病变是进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 手术
KD V Hk1 J . il h m,0 2 27 3 )2 822 89 R / -[] JBo C e 2 0 ,7 ( 1 :77 -7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窥镜下治疗咽囊炎临床观察
咽囊炎又称鼻咽囊肿,咽囊开口阻塞时,囊内杯状细胞的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继发
感染时会发展为脓肿,脓肿形成后可破裂形成化脓性瘘管。

咽囊炎的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或
破坏咽囊内壁粘膜,以防复发[1]。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在鼻内窥镜下对18例慢性咽囊炎患者行电动吸引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8例患者全部来自我科门诊,男10例,女8例;年龄16-60岁;病程5个月-7年。

临床表现:18例患者都有鼻腔后部流脓,呼吸时有腥臭味主诉。

15例有鼻咽部异物感,6例有枕部持续性或间隙性钝痛,8例有耳鸣或胀闷不适,13例伴有慢性咽喉炎,8例伴有
慢性鼻炎,2例伴有慢性扁桃体炎,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伴鼻中隔糜烂、慢性鼻窦炎、舌
根囊肿各1例。

鼻内窥镜下鼻咽部检查见鼻咽顶部中央圆形光滑隆起肿胀,直径约4-20mm,
呈灰白色半透明状,粘膜充血,部分患者可见囊口,挤压囊口的上方会有脓液流出,少数患者
可见有干痂附着。

全部患者行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内镜下活检证实为慢性咽囊炎,即“鼻咽
囊肿”。

1.2仪器设备使用浙江桐庐三和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和上海晶杰医用仪器厂生产的
吸切器以及筛窦开放钳等。

1.3术前准备(1)术前均经内窥镜检查,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咽囊炎。

(2)对鼻腔鼻窦炎症
明显者,给予罗红霉素0.5g每日2次或者头孢拉定0.5g每日3次以及泼尼松10mg1日3次
口服,连服3-5天。

(3)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

(4)术前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予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

1.4治疗方法用1%盐酸丁卡因行口咽部、鼻腔、鼻咽部喷雾表面麻醉2次,再用1%丁卡因
加0.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鼻咽部粘膜表面麻醉,约10分钟取出,然后用2%利多卡因局部
多点注射浸润麻醉。

从前鼻孔经鼻腔较宽大一侧进入0度鼻内窥镜,直达鼻咽部,充分暴露
鼻咽囊肿组织,先用筛窦开放钳经鼻腔咬破囊壁,钳破囊壁组织后可见黄白色囊液流出或有
干酪样物质。

然后用晶杰公司生产的鼻腔自动切割吸引器,用直径2mm切吸钻头导入鼻腔
后端,在鼻内窥镜明视下直达囊壁,在瘘口处钻头对准囊壁,由中心向四周环形切割,清除
囊壁,使术腔尽量光滑,将切除的囊壁组织吸入到吸引器内,术区用肾上腺素棉条压迫止血,彻底止血,检查无囊壁残留后退出鼻内镜。

手术后输液或者口服抗生素治疗3-5天,用薄荷油及自制氯霉素地塞米松滴鼻夜滴鼻7-10天,术后1周、1月及3月分别复查,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检查鼻咽部情况;观察鼻咽部有无囊
肿复发;有无痂皮、分泌物等。

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8分钟,平均5分钟,手术过程中出血约2-5ml,没有大出
血病例。

术后1周复查,16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检查见鼻咽部病灶消失,轻度充血,
少数病例有血痂附着,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术后3-4周复查,所有手术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鼻咽部无异常病灶,伤口愈合,粘膜光整,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及其他附
近组织均无损伤;术后3月、6月随访复查无复发病例,没有出现有并发症的病例。

3 讨论
咽囊的位置隐蔽,过去诊疗有一定困难,容易误诊、漏诊。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广
泛应用,此类不易暴露的病灶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且疗效确切。

咽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咽部异物感,鼻腔后部流脓,或伴有头枕部疼痛不适,或有耳鸣、
耳闷感。

不少患者被误诊为鼻后滴漏综合症或者鼻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进行治疗,
往往多年不愈。

李霞玲等[2]报道在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6例,全部治愈;陈世强等[3]在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咽囊炎35例,效果满意;徐庆文等[4]报道在电视显像系统监视鼻咽纤维
镜下治疗咽囊炎35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

综上所述,应用激光、微波、射频等治疗
咽囊炎都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对患者的鼻咽部进行烧灼,手术过程中会有烟雾产生,
并有组织烧焦的味道,对患者刺激较大,而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较大;用鼻咽组织活
检钳钳取囊壁,易损伤正常粘膜组织,容易残留囊膜,复发率较高。

利用鼻内窥镜下电动吸
切器治疗咽囊炎有以下优点:①鼻内窥镜下视野清晰,病灶暴露良好。

②吸切器切除囊壁,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切除病灶彻底,不易复发,不损伤正常粘膜。

③吸切器可有效防止囊
肿内组织流入下呼吸道,引起手术并发症。

④对患者刺激小,手术时间短。

⑤一般情况下,局麻可以完成手术,手术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所以我们认为在内窥镜下运用电动
吸切器治疗咽囊炎,病灶暴露好,手术时间短,患者刺激小,远期效果好,值得广大同仁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3-354.
[2]李霞玲,童明远,等.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6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
志.2001,15(3):138.
[3]陈世强,司勇峰,等.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咽局限性病变.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8):377.
[4]徐庆文,刘志中,等.电视显像系统监视鼻咽纤维镜下治疗咽囊炎的临床观察.临床耳鼻咽
喉科杂志,2006,20(7):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