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宏观经济学1(doc9)

宏观经济学课件(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宏观经济学1(doc9)
宏观经济学课件(上海外国语大学邹春勇)--宏观经济学1(doc9)

宏观经济学

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三个时期

①萌芽时期。

②凯恩斯主义时期

③非凯恩斯主义时期

2、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

①凯恩斯革命

②新剑桥学派的创立

③货币主义的崛起

④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概念

2、联系与区别

①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②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同

③研究方法不同

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T消费与投资理论T国民收入的决定T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T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T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T国际经济学

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的定义

1、定义: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的含义

①市场价值

②不是中间产品而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③是生产而不是出售的价值。

④包含时间因素。

⑤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

⑥除少数例外,不包括非市场活动。

二、实际GDP 和名义GDP

1、名义的GDP

①定义:指按生产时期的市场价格计算的GDP。

②影响因素

◎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出产量变化

◎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它就必然要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三、简答题 (1)中间产品有②、⑤、⑦;最终产品有①、③、④、⑥ (3)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增加或更换固定资产的活动。 (6)GDP指标缺陷或不足主要有:漏掉了非市场交易的部分(如地下交易)、无法反映GDP取得的代价和成本(如污染程度)、无法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状况(如赌博贩毒)。 (7)因为从核算上看,无论是产品和劳务产量的变动,还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都将引起GDP的变动。为了弄清楚GDP的变动究竟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所以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算产出时确定空间范围的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它以“常住居民”为统计标准,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是在哪里进行,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等式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公民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 四、计算题 (1)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 NDP=GDP-折旧 =8800-858=7942;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以,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8800-5800-1150-1500=350; 政府财政盈余=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

北京大学 张延教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2012) (24)

宏观经济学 教师:张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课程 2012年5月7日 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1

?三、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1、原始含义 ?1961年,约翰· 穆思(Muth)在《理性预期与价格运动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他说:“我认为,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进行的有信息依据的预测,因而它们在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样的……。” 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2

?这一假设说明了三个问题: ?(1)信息是不足的,经济主体一般不会浪费信息;大多数经济分析所依据的根本前提就是各经济主体都是“用其所有,尽其所能的”。穆思论证道,信息应被视为只是另一种可以用来参与配置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应该在进行预期时利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3

?各经济主体积累了大量关于决定经济 变量和其他经济主体(尤其是包括政府在 内的)行为的关系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 于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期。 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4

?(2)、预期形成的方式取决于所描述的经济体系的结构;与任何经济体系的特性相关的信息就是这种体系的结构。因此,穆思得出结论:理性的经济主体将运用他们有关经济体系结构的知识来形成预期。 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5

?2、表达式 ?在穆思的原始定义中,理性预期要求主观和客观的概率分布一致,但是正如穆思所表明的那样,实际中人们关心的是这些分布的统计量,其中又主要是数学期望,因此西方学者通常给理性预期下一个更为直接了当的定义:当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等于基于同样信息条件的数学期望时,这种预期就是理性预期。 2012-5-7 中宏(24)《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6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10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2009 ~2010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凯恩斯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3)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7)汇率: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8)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期末考试--北京大学2016年秋季-宏观经济学

一、单选题 1. 哪一项计入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政府向低保户发放一笔救济金;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考生答案:D 2.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国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考生答案:B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外国居民在本国创造的市场价值-本国居民在外国创造的市场价值 3. 60*10/3=200亿元 D 4 假设政府想增加投资但保持产出不变,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配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26-37讲) A. 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 B. 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C. 紧缩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 D. 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考生答案:B 5. 菜单成本论理论解释了()。 A. 名义工资粘性 B. 实际工资粘性 C. 名义价格粘性 D. 实际价格粘性 考生答案:C 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

工资粘性论分为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实际工资粘性论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6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第八章,视频教学课件第45-47讲) A. 短期和长期都无效 B. 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C. 短期无效,长期有效 D. 短期和长期都有效 考生答案:B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NCM或NC),又称作“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Ⅱ” 二、简答题 1、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 LM曲线为R=-(M0/hP)+(k/h)Y,斜率表示为k/h,其中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h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1)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当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上升,在纵轴截距不变的情况下横轴截距变小,LM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反之反然。(2)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当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在横轴截、距不变的情况下纵轴截距变小,LM曲线变得更加平坦;反之反然。 2、什么叫理性预期?它与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理性预期】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指导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地来说,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 【适应性预期】是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区别: ——1、理性预期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指标来作出的判断(以行情信息的分析进行预期);——2、适应性预期对未来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的历史指标作出的判断(以历史资料统计进行预期); 第三题计算题 假设货币需求为:L=Y-100R,货币供给量为:M=2000,价格水平P=2,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函数为:I=500-20R,税收T=100,转移支付TR=150,政府购买支出G=200。(1)请写出本题的IS曲线表达式。(2)请写出本题的LM曲线表达式。(3)计算均衡利率、国民收入水平和均衡投资水平。(4)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了200,计算挤出效应。(5)请写出本题的AD曲线表达式。 (1)IS方程:Y=AD =C+I+G =100+0.8Yd+500-20R+200 =100+0.8(Y-100+150)+500-20R+200 =840+0.8Y-20R 0.2Y=840-20R Y=4200-100R (2)LM方程:L=M/P Y-100R=2000/2 Y=1000+100R (3)联立IS和LM方程,即可得,1000+100R=4200-100R 即:200R=3200 R=16 I=500-20R=180 Y=1000+100R=2600 (4)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会改变IS曲线方程,但是不会改变LM曲线:IS方程:Y=AD =C+I+G =100+0.8Yd+500-20R+200+200 =1040+0.8Y-20R 0.2Y=1040-20R Y=5200-100R LM曲线:

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 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实物)的支出,而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实质上只是所有权的转让而已。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 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 转移支付已计入净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是无偿的,也不是接受者的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 因为出口与进口对于国民收入的效果恰好相反,故为方便,只计入净出口。 6、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因为总支出等于总产出,而总产出又等于总收入。 7、简要说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缺陷。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什么区别?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在总产出等于意愿支出也即总需求的情况下,也即非计划投资为零的时候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公式;而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般情况下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恒等式。 2、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 种方法。 3、试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假日经济的作用。 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消费水平,而根据消费函数可知,消费的增加会在消费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 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乘数原理是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因为消费的增加会通过消费乘数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因而储蓄即节

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宏观50个名词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50个名词: 第十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意愿投资+非意愿投资 第十三章: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自发消费:是指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十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此比 率称为“q”(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若q<1,说明买 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若q>1,则说明新建企 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 投资会增加。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 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区域: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

北大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全英题库有答案23章.docx

Chapter 23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MULTIPLE CHOICE 1.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th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s and firms. b.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useholds and firms. c. economy-wide phenomena. d. regulations imposed on firms and unions. ANS: C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Definitional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newspaper headlines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what microeconomists study than to what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Unemployment rate rises from 5 percent to 5.5 percent. b. Real GDP grows by 3.1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c. Retail sales at stores show large gains. d. The price of oranges rises after an early frost.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s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icroeconomist than a macroe- conomist? a. Why do prices in general rise by more in some countries than in others? b. Why do wages differ across industries? c. Why do national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in some periods and not in others? d. How rapidly is GDP currently increasing? ANS: B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acroeconomist than by a microe- conomist? a. the effect of taxes on the prices of airline tickets,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automobile-manufacturing firms b. the price of beef, and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c. how consumers maximize utility, and how prices are established in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the percentage of the labor force that is out of work, and differences in average income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5. We would expect a macroeconomist, as opposed to a microeconomist, to b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a. explaining how economic changes affect prices of particular goods. b. devising policies to deal with market failures such as externalities and market power. c. devising policies to promote low inflation. d. identifying those markets that are competitive and those that are not competitiv e. ANS: C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 1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 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 一 GDP的含义 1 什么是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 ●GDP是流量; ●GDP是地理概念。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 ●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 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9.税收乘数(武大)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北京大学18年秋季宏观经济学作业

02581006-宏观经济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C. 个人财富 2、如果一位中国籍留学生被一家在美国经营的中国公司雇用,那么他的收入()。D. 是中国GNP的一部分,美国GDP的一部分 3、有时候,GDP减缩指数可能上升,而实际GDP下降。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名义GDP()D. 可能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4、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以下那种说法正确()。A. 非意愿性的存货积累等于零B. 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 GDP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 5、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C. 增加1元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 7、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得()。B. LM曲线向下(向右)移动 8、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IS曲线向右移动()。A. 经济体中的消费者信心增加B. 企业对经济更加乐观,在每个利率水平上都决定增加投资C.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IS-LM分析无法将变化包含在预期通货膨胀之中 10、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想要刺激经济增长,它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B.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11、外部时滞是以下哪两者之间的时间?()B. 政策行为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2、如果某经济体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B. 利率太低,以至于货币政策无法刺激经济 13、以下表述中,哪一句正确解释了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A. 较低的价格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所以,LM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上升 14、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摩擦性失业()。D. 工人们一起离开当前工作,并停止找工作 15、下列哪一项出现时,菲利普斯曲线立刻上向移动()。C. 逆向供给冲击,比如石油价格上涨 16、与适应性预期假说相比,理性预期假说指出当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中一个可信的变化发生之后,向新的长期均衡过渡将会花费()。 A. 较少时间 17、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这被称为()。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简答题 18、GDP减缩指数(也被称为帕式指数)和CPI(也被称为拉式指数)都是可以反应通货膨胀的指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什么区别?请简述。 答:这两种指标之间有三个关键差别: 1)GDP减缩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2)GDP减缩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减缩指数上。但进口品却影响CPI。 3)CPI是用固定的一篮子产品来计算的,而GDP减缩指数允许当GDP组成部分变动时,一篮子产品随时间变动。经济学家把用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价格指数(GDP减缩指数)称为帕式指数,而把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价格指数(CPI)称为拉式指数。那么哪种指数可以更好地衡量生活成本呢?理论经济学家指出,两种指标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关系。当不同产品价格的变动量不一样时,CPI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替代较为昂贵的产品这一事实。相反,GDP减缩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成本,尽管这一指数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19、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及其流动偏好陷阱。 答:凯恩斯认为,人们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用来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因此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预防动机是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对付不能预料的收入延期和支出增加。这两者可以统称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来自于人们转换资产组合以获得最大收益的动机。流动性陷阱是指在利率很低的时候,人们对持有货币有很强的偏好,政府增发多少货币,人们就会持有多少货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失效的。(或者回答流动偏好陷阱是指对于一条水平的LM曲线,不论增发多少货币,人们就会持有多少货币,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同步增加的,不可能通过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因而此时货币政策是失效的。) 20、想象一下您现在是一个政策制定者。假设您不知道确切的自然失业率,但是可以确定自然失业率是在4.5%~6%之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您将如何操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26-37讲)(1)如果实际失业率是6.1%?进行解释。(2)如果实际失业率是10.1%?进行解释。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要点

1. 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2. 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以上都对D) 3.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的比率 GDPA)进口与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4. 平均消费倾向指数的值()

A)总是大于零小于一 B)总是小于零 C)总是大于一 不确定 D)5. 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小公司应当迅速成长为大公司 规模巨大的公司容易形成垄断行为B) C)政府对市场垄断行为要加以限制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负有责任 6. 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12亿美元 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亿美元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C)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7. 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A)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8.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大于 A)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美元 美元B)60.C)180 美元 美元D)200 10.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曲线陡峭IS A)LM曲线平缓,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11. 化解通货膨胀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A)增加投资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08年答案

2007 ~2008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A卷)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各题答案填入前面的括号中,共10分。) ⒈(×),⒉(×),⒊(×),⒋(×),⒌(×), ⒍(√),7.(√),8.(√),⒐(√),⒑(×)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各题答案填入答题单中。共12分。) ⒈(③),⒉(①),⒊(①),⒋(④),⒌(③),⒍(④), ⒎(①),⒏(④),9.(③),10.(④),11.(④) 12.(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24分。) 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4.资本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5.LM曲线: 反映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组合的货币需求均等于供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 6.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经济发展:它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各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或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最低比率。 四、简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参考要点 1.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什么?利用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图说明宏观调节的必要。 宏观经济的目标是:(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各1.5分) (图略)要点:(1)正确画出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均衡,但未实现充分就业。(2)正确画出通过政府运用财政或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 (2分) 说明: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的均衡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2分) 2.什么是GDP?如何理解GDP? 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1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分) 如何理解GDP要解释出下列问题:

第五讲,储蓄、投资与经常帐户(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

第五讲,储蓄、投资与经常帐户 基本分析思路是,在完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产出等于收入(GDP=GNP,或者Q=Y),生产出来的产品或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生产过程形成的收入或者用于消费,或者用于储蓄;封闭经济下,事后看储蓄一定等于投资即S=I。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上述约束条件会改变,这时国内储蓄不必等于投资。储蓄大于投资部分可以用于净出口,形成经常帐户的盈余,并表现为对国外净资产上升(或净债务下降)。反之,储蓄小于投资的缺口可以用净进口来弥补,形成经常帐户的赤字,并表现为对国外净资产下降(或净债务上升)。 这一理解有重要的跨期选择含义:一个经济整体而言,就象个人、企业一样,也面临跨时期预算约束。今天有经常帐户赤字,可以使居民给定收入条件下通过改变消费时间组合来增加福利,还可能通过投资使未来收入流上升;然而,成本是对外负债上升。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这一经常帐户赤字引起的负债上升,可能通过资本项目的资本净流入来支付,但是长期看不可能永远维持经常帐户赤字被资本帐户盈余的居民,因而最终需要经常帐户的盈余来偿还,也就是需要用在给定收入和产出前提下减少消费来弥补。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模型 封闭经济下的储蓄、投资和利率决定 封闭经济下,储蓄必须等于投资。假定储蓄与利率是正向关系,投资与利率为负向关系,于是有图5-1表示的关系: 图5-1、封闭经济下的储蓄、投资和利率 实际上储蓄和投资还受到其它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暂时的产出上升带来的供给冲击(supply shock )。由于不是永久性收入上升,家庭不会把当期收入增加量完全用于当期消费,因而愿意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下储蓄更多一些,结果使的储蓄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这表现在图5-2中。暂时产出变动意味着未来生产函数和资本生产效率没有改变,因而(对于给定利率的)合意的资本存量也没有改变,所以投资线没有变动。结果,暂时的产出上升导致利率下降、储蓄和投资上升(利率下降导致投资上升,而不是给定利率导致的投资上升)。 r r 0 S 0=I 0 F S (r ) I (r ) S ,I

宏观经济学 大学生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降低潜在GDP2个百分点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得塔c/得塔y(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再贴现率,这种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的预期收益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均衡产出:适合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上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IS曲线: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及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R=a+e/d-(1-贝塔/d)y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此线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和收入的组合,再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货币市场是均衡的。R=ky/h=m/h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然失业率:为政府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低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也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简答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名义GDP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价格的变动。实际GDP是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产出的变动 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致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指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有哪些?及其操作?

大学考试试卷《宏观经济学》

2012 年9 月份考试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 分,共20 小题,每小题4 分) 1. “挤出效应”发生于()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 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 政府支 出增加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2.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A. 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C. 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 D.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 3. 如果银行把存款中的5%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把存款中20%作为通货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 A. 2.8 B. 3.3 C. 4 D. 10 4. 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A. 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 直接税与间接 税C. 中央税与地方税 D. 流转税和增值税 5. 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 A. 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C. 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 D. 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 6. 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A. 交易需求量增加B. 投机需求量增加C. 投机需求量减少D. 交易需求量减少7. 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 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 存在温和的通 货膨胀8. 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区别是(). A. 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分析方法 B. 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动态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静态分析方法 C. 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静态 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动态分析方法D. 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分析方法,哈罗 德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9.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A.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B.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C.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D.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10.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