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对数坐标纸
河流泥沙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河流泥沙动力学习题1.某河道悬移质沙样如下表所列。
要求:(1)用半对数坐标纸绘出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绘出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求出d 50、d pj 、ϕ(2575d d =)的数值。
(2)用对数概率坐标纸绘出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绘出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求出d 50、ϕ的数值。
(3)用方格纸绘出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绘出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
解:根据题意计算出小于某粒径之沙重百分数,列表如上。
(1)、半对数坐标纸上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及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从下述半对数坐标纸上的粒配累计曲线上可查得中值粒径m m 054.050=d ,m m 075.075=d ,m m 041.025=d 。
平均粒径:069.01008675.6141141==∆∆=∑∑==i ii iipj pdp d , 非均匀系数:353.1041.0075.02575===d d ϕ。
半对数坐标纸上的沙重百分数p的分布图2468101214161820220.010.11粒径(mm)沙重百分数(%)半对数坐标纸上的粒配累积分布曲线1020304050607080901000.010.11粒径(mm)小于某粒径之沙重百分数(%)(2)、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及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 (3)、方格纸上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P 的分布图及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方格纸上的沙重百分数p的分布图2468101214161820220.050.10.150.20.250.3粒径(mm)沙重百分数(%)方格纸上的粒配累积分布曲线10203040506070809010000.050.10.150.20.250.3粒径(mm)小于某粒径之沙重百分数(%)2.已知泥沙沉降处于过渡区的动力平衡方程式为(ω可查表):223231)(ωρωρυγγd K d K d K s +=-令上式为 A=B+C要求计算并绘制d ~C B C +及d Re ~C B C +的关系曲线。
自控理论 4-3对数坐标图

(2) 将各环节的L(w),j(w)曲线画于对数坐标纸上 1) L1(w) = 20lg4 ≈12(dB)是幅值为12dB的水平线。 2) L2(w)是过ω=1, L(w)0dB,斜率为 -20dB/dec的直线。 3) L3(w)是转角频率为ω=0.5的惯性环节对数幅频曲线。 4) L4(w)是转角频率为ω=2的微分环节对数幅频曲线。 5) L5(w)是转角频率为ω=8的振荡环节对数幅频曲线。
惯性环节L(w) 1 ① G(s)= 0.5s+1
L(w)dB 40 26dB 20
100 ② G(s)= s+5
[-20]
0dB 0o -20 - 30o - 45o o -40 - 60 - 90o 0.1 0.2
ω
1
2
10 20
[-20]
100
5. 一阶微分环节 (Ts 1) L(w ) 20lg 1 (wT) 2 j (w ) tg -1wT 1 Ts 1与 两环节的 Bode 图关于 Ts 1 横轴成镜像对称 关系。
斜率 40 20 20
40
30
-20
20
17.5
10
-60 -80
0
-10
-60
-20
-30
-40 -1 10
10
0
10
1
图4-19 例4-6的幅频特性
1 7.5( s 1) 3 G( s) 1 s 2 1 s( s 1)[( ) s 1] 2 2 2
图4-19 例4-6的相频特性
j
290o w r w n 1 2
2
wn
0dB
L(w r ) 20 lg 2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地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

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一、实验原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由LaF3单晶制成的电化学传感器。
当控制测定体系的离子强度为一定值时,电池的电动势与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
二、仪器与试剂1.pHS—3B型酸度计。
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3.饱和甘汞电极。
4.电磁搅拌器。
5.半对数坐标纸。
6.1.00×10-1mol·L-1F-的标准贮备液称取分析纯试剂NaF(烘干1~2h,温度110℃左右)1.050g于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备用。
7.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简写为TISAB)称取NaCl58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12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加57mL冰醋酸,用500g·L-1NaOH调节pH=5.0~5.5之间,冷至室温,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三、实验步骤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准备接通仪器电源,预热20min,校正仪器,调仪器零点。
氟电极接仪器负极接线柱,甘汞电极接仪器正极接线柱。
将两电极插入蒸馏水中,开动搅拌器,使电位小于-200mV,若读数大于-200mV,则更换蒸馏水,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电极的空白值。
若仍不能使电位小于-200mV,可用金相砂纸轻轻擦拭氟电极,继续清洗至-220mV。
2.标准曲线的制作分别吸取(10-3mol·L-1)F的标准溶液0.50,0.70,1.00,3.00,5.00,10.00mL 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TISAB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将标准系列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转入干的塑料杯中,电极插入被测试液。
开动搅拌器5~8min 后,停止搅拌,读取平衡电位(注意:测定时,需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E~[F -]图,即得标准曲线,或在普通坐标纸上作E~㏒[F -]曲线。
3.1.2波特图的绘制(精)

特性����也画在与����完全相同的半对数坐标纸上,其横轴的取值与对数幅频 特性坐标相同,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的����称为对数相频特性。
图 1 波特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即横轴对lg�将是等分的,如பைடு நூலகம் 1 横轴对照图所示。 ����与����的对应关系如图 1 纵轴对照图所示。
由于习惯上都以频率�作为自变量,因此横轴为对数坐标,标以自变量 而波特图纵轴以等分坐标来标定����, 其单位是分贝����, 而且是20lgM���, 由图可见, 波特图是画在纵轴位等分坐标、 横轴为对数坐标的特殊坐标纸上,
这种坐标纸叫“半对数坐标纸” 。 注意: 1、对数坐标是不均匀坐标,是由疏到密周期性变化排列的,因此,不能像 等分坐标那样任意取值、任意移动,在对数坐标上的取值和移动是以“级”为单 位的。 2、对数坐标的每一级代表 10 倍频程,即每个等分的级的频率差 10 倍,若 第一个“1”处为 0.1,则以后的“1”处便分别为 1、10、100、1000 等。究 竟第一个“1”处的频率值取为多少,要视研究的系统所需要的频率段而定。在 一般的调速系统和随动系统中,第一个“1”处的频率值通常在 0.01、0.1、1 三个数值中取值。 由于对数幅频特性����是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的,为便于比较对照,相频
1对数坐标是不均匀坐标是由疏到密周期性变化排列的因此不能像等分坐标那样任意取值任意移动在对数坐标上的取值和移动是以级为单2对数坐标的每一级代表10倍频程即每个等分的级的频率差10竟第一个1处的频率值取为多少要视研究的系统所需要的频率段而定
波特图的绘制
波特图(Bode 图)又叫伯德图。 引入对数幅频特性����,可以使串联环节的幅值相乘转化为对数幅频特性
的相加;而����或它的渐近线大多与���成线性关系,因此,若以����为纵轴, 单位长度, �将变化 10 倍[以后称这个为一个 “10 倍频程” (decade) , 记为 dec]。 波特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为横轴,则其图线将为直线。另一方面,若以���为横轴,则���每变化一个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讲解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