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材料
关于感恩的材料作文素材

关于感恩的材料作文素材关于感恩的材料素材1、藏族有句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太多的子女纷纷以家庭、工作为借口,将母亲拒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对她身体的衰老、内心的孤独不闻不问,忘记了她养育自己是如何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让我们重新唤醒对母亲的感恩吧。
2、“感动无处不在,电话的彼端,老妈的一句:多吃点,穿暖点,放假回家看看,心窝怎能不暖,眼眶怎能不湿~”谢谢爸妈,谢谢陪伴我身边的好朋友们,谢谢亲爱滴他!愿大家都能好好的。
3、万圣南瓜落幕,秋风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美美的秋;一阵凉风吹过,寒冷的冬季将至,一道暖光凸现,感恩节的脚步悄悄的临近。
脑中经常浮现,那些曾经爱与被爱,恨与被恨的人,我们的内心,装着无数的感恩,今夜,我要对你说句“谢谢你”!4、我们相识不久,但我们也满怀感恩。
一路走来,生活圈感谢圈主的支持,感谢商铺的信赖,感谢众粉丝朋友的鼎力关注。
在感恩节,衷心的祝福你们,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会走的更远。
5、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6、心存一份感动,因为真诚;心存一份美好,因为欣赏;心存一份平和,因为宽容;心存一份幸福,因为感恩,感恩节,心存感恩,让爱传递!7、学会感恩,感恩于上苍的赋予,的养育,感恩朋友的帮助,感恩师长的教导,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食之香甜,感谢衣之温暖,感恩花草虫鱼,感恩困难逆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8、每到这个时候,感激之情就如潮涌!回想起自己成长的路,只因为有你们,我才万般的眷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向每一个对我好的人说一声谢谢!9、以真诚的心欣赏周边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容的心,包容伤害你的人,以真诚的心对待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以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难以割舍的,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有的朋友。
感恩教育教研活动材料(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和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特举办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感恩教育的认识,明确感恩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2. 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4. 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三、活动内容(一)专题讲座1. 主题:《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 主讲人:特邀知名教育专家3. 内容:- 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案例分析:成功开展感恩教育的经验分享(二)教学观摩1. 主题:《一节感恩教育课的观摩与研讨》2. 观摩课程:五年级《感恩的心》3. 观摩形式:课堂实录、教师说课、专家点评4. 研讨内容:-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生的参与度和收获(三)经验交流1. 主题:《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2. 交流形式:分组讨论、成果展示3. 交流内容:- 如何在班级中营造感恩氛围- 如何利用感恩教育提升班级凝聚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实践(四)实践探索1. 主题:《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2. 活动形式:分组讨论、方案设计、实践展示3. 实践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活动- 实施感恩教育活动,并收集反馈意见- 总结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感恩教育模式四、活动安排(一)时间安排1. 上午:专题讲座2. 下午:教学观摩、经验交流3. 晚上及第二天:实践探索(二)地点安排1. 专题讲座:学校多功能厅2. 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各年级教室3. 实践探索:各年级教室及实践基地五、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确保活动效果。
2. 活动期间,保持会场秩序,认真聆听,积极交流。
小学生讲座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材料

小学生讲座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材料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孩子感恩心态和积极向上态度的教育方法,它能帮助孩子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学会对他人表示感谢。
下面是一些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的材料。
1. 介绍感恩的概念:-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帮助和爱的态度表达。
- 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幸福,因为在感恩的过程中,我们会明白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激和珍惜的事物。
- 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感恩心态的教育方法,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学会对他人和生活中的小事表示感激。
2. 讲述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不再抱怨和埋怨。
- 感恩可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和内心的满足感。
- 感恩可以加深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友谊和互助。
3. 探究感恩的方式:- 说感谢:学会对他人的帮助和关心表示真诚的感谢,如对老师的指导、家长的辛勤付出等。
- 书写感谢信:写一封感谢信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 做一件好事:主动帮助他人,回报别人的善意和关心。
- 珍惜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大自然的美景、美味的食物等。
4. 给予感恩案例:- 学校中的感恩故事:讲述一些学校里发生的感恩故事,如同学之间的帮助、老师的关心等。
- 笑口常开的父母: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班级合作的感恩:讲述班级合作中的互助和友情。
5. 感恩教育的实践方法:-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让座、打招呼等。
- 培养对他人和自然的关注,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
- 具体行动来回报他人的关爱,如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帮助同学完成作业等。
- 培养乐于分享的精神,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喜悦。
通过以上讲座材料,小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感恩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表达感谢和回报他人的关爱。
希望这些材料能够给小学生们带来启发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感恩养成教育内容

感恩养成教育内容
感恩养成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一些感恩养成教育的内容:
1.感恩父母:教育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
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感恩老师:教育学生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尊重老师,认真听讲,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3.感恩社会:教育学生感恩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关心社会,积极参
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4.感恩自然:教育学生感恩自然的赐予,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
护生态平衡。
5.感恩生命:教育学生感恩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
人的生命安全。
6.感恩他人:教育学生感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学会感恩,学会回
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感恩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感恩教育材料

感恩是一盏明亮的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会用你的努力去回报他们,用心去感恩他们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而礼仪之道便是尊敬父母,所以用心去感恩父母,就算是孝敬父母一点,有这一件事:一位同学在家是一直骄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不仅没有去关心他的妈妈,还大发雷霆,妈妈泪水涟涟。
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的心痛啊!自己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换来了不起什么呢?你们能想像一个连自己的生身母亲都不热爱,对自己的生身母亲都不会感恩,他还会热爱谁,还会感恩谁?世界上如果没有爱,没有人会感恩,那将是多么的可怕。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9风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暧热被窝后,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为父亲摇扇驱蚊,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0恩,孩儿以心感谢,以相报”。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个个都会感恩,曾为新中国出力的陈毅元帅,担任外交部长后,繁忙也不忘为年迈的父母洗衣,做饭。
因为他会感恩,他知道父母的辛苦。
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它不单实现在父母身上,还要实现在那些对我们有恩,帮助过我们的人身上。
学会感恩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学会了感恩,那你将会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感恩是我们心中一盏明亮的灯,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心,让这盏明亮的灯长久的亮下去吧!我相信大家能学会感恩,去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只要人人会感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世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这盏灯。
关于感恩主题的教案(精选6篇)

感恩主题的教案关于感恩主题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感恩主题的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恩主题的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理解其意义,懂得感谢、尊重他人2、通过观看幼儿园各部门老师的工作,让幼儿了解老师辛苦的劳动使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体会成人的辛苦。
3、通过给老师们送感恩卡,表演节目,说一句感谢的话。
4、培养幼儿尊重劳动,懂得感恩的情感。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幼儿学说一些感恩的话语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感恩贺卡活动流程一、感知感恩节(集中)1、老师介绍感恩节的由来。
2、集体唱歌曲并表演手语《感恩的心》3、各班表演节目——(1)中一班歌曲《丫丫》(2)中二班摘果子舞4、交流::我的感恩卡是怎么制成的,有些什么图案表达怎样的感恩之心。
二、表达感恩情(1)保健老师校车老师财务老师进场,幼儿主动用语言表达、赠送感恩卡。
(2)走出教室,主动用语言表达、赠送感恩卡向为小朋友健康成长,每天辛勤工作的人——幼儿园的老师表达谢意。
全体幼儿分成六组,每组各有一个老师带领,向幼儿园各岗位的教职工赠送感恩卡,说一句“爱你、感谢你”之类的话。
中一班:第一组慰问感谢托班老师。
第二组慰问感谢小班老师。
第三组慰问感谢大班老师。
中二班第四组慰问感谢厨房老师第五组慰问感谢办公室的各位老师第六组慰问感谢钢琴老师活动延伸:反思今年的感恩节活动,一个年级组为单位。
我们中班班积极筹划准备。
感恩节这周对幼儿进行感恩的教育:讲感恩节的来历、唱《感恩的心》歌曲及手语表演、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或一个吻等。
努力营造“感恩”的良好气氛。
在园活动当天,中班组幼儿齐聚一堂并邀请保健老师、财务老师、校车老师等活动,唱歌、跳舞、送感恩卡等活动热烈,孩子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受鼓舞。
从“走进来,送出去”两个活动环节上看,此次我们班组开展的活动是比较成功的!通过这些活动,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让孩子们尝试着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我们的周围也必会因“爱”而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加美好!感恩主题的教案2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够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感恩心态呢?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双向互动的。
作为子女,不仅要接受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回报和分享。
只有生成健康的品性,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合作。
因为当今社会不仅是竞争的,更是合作的。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
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
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
的需求,让孩子学会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
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
参与社区服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
二、感谢老师、同学教育、帮助之恩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懂事,很多人认为家人朋友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形成健康品格呢?
1、着力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
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2024年感恩教育课教案

2024年感恩教育课教案感恩教育课教案1主题:感谢有你教育目的: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持人: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感恩你所有的所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所有的所有,听一听赵鹏同学的心声,感受她心中的恩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三、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六,每组两名学员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具体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感恩的。
七,小型辩论赛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
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五、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
六、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七、班主任总结讲话在这次“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
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手语小合唱也非常感人。
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看他们用手语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
我突然感觉,这些曾经在我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竟会如此独立,如此懂事,他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的感恩的心,他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探析【摘要】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大学生途径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美德。
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鼓励大学生积极追求一种高尚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这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部分现状分析 1.缺乏对父母的体恤,孝顺尊重父母意识不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主体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部分大学生的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
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倾向。
部分大学生把父母的培养看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过程,很多时候不能体会父母的种种艰辛,反而怨天尤人,怪父母没有给自己提供一个很好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在言行中讥讽父母,缺乏起码的体恤和尊重。
部分大学生寒暑假回家后很少做家务活,尽管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全部推给父母。
令人忧虑的是,一些本来身在农村的大学生寒暑假回到农村老家后,俨然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里不懂农家活的模样,把自己伪装在书本的背后,造成自己刻苦攻读的假象,逃避一些起码的责任和付出。
2.农村留守孩子增多造成道德教育的普遍缺失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家庭父母都在外面务工,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大学生生活能力不强,而且在德育上特别是感恩教育普遍缺失,这些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
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有出息的重要砝码。
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强烈的自尊、自立意识大学生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和中间力量,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现在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大都想要留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远离落后贫穷,追求高薪、高待遇,解决户口问题是他们心中唯一的目标。
另外,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逾期迟迟不归还国家助学贷款。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丧失诚信意识,恶意拖欠贷款和利息,严重妨碍了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
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一些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构想,因此感恩教育尤为必要。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在深入分析感恩意识缺失的种种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1.坚持以党的正确的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很多大学生极易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迷失方向,只有以党的正确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增强抵御不良文化,才不会被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所淹没而化影响的免疫力,并逐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也必须要同时提升思政辅导员的各种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引导能力,指导学生逐步提升德育水平,做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2.从传统文化中掘宝,加大感恩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书籍《朱子家训》、《菜根谈》等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至今仍训然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
适当的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大力推行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比如通过学习传统,并要求学生积极探讨学习体会。
同时,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的亲身体验,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
德育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在感恩中通过学生亲身体悟中避免了那种空洞说教,实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培养起健康向上的道德。
3.提倡环境育人,构建感恩教育的复合工程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
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如传统中秋佳节之时,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的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作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
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将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
4.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修为,引导大学生在总体上积极主动的把握历史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我的才智,创造自我之价值,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时代发展必须加强的主题。
教育大学生应心怀仁爱,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建设性的推动社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需要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一致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Z].2004.[2]王争.感恩教育寻求德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05,(20). [3]应飚,李金林,程若旦.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4). [4]鞠华.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6). [5]朱学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J].高等教育,2006,(3):97-99.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教导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绪,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加壮大学生的感恩教导工作是高校教导工作者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导的必定请求,也是造就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定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奇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导;和谐社会;建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然而时至今日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疏忽可贵的亲情、友谊、师生情,从而表现出必定程度的精力“真空”。
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导的缺失。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壮大学生的感恩教导刻不容缓。
一、加壮大学生感恩教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
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
为了虚荣心,他们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赞助。
每个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力,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干增进全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感恩教导的缺失目前,作为大学生道德教导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导显得十分单薄,尚需大力加强。
1.家庭教导偏失。
国家经济发展了,国民群众生活富饶了,加上现在基础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供给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气氛。
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甘心,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绪,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举动”。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需要去博弈实现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盼望就是学习成绩优良。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力领域,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感恩意识的造就和教导。
父母的过度宠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痹了,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激动的“冷淡一代”;孩子过火依附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肆意糟蹋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导子女不能只会吸收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从小造就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导的必备内容。
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2.学校教导不足。
多年来,我们的教导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导很难本质性地进人中学教导教学领域。
学生在考人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巧的控制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
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导的功利性,而疏忽了教导的育人功效。
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绪冷淡,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疏忽感恩教导有关。
感恩教导本来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广泛的情况是感恩教导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疏忽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