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凝结时间试验报告09

合集下载

水泥砼凝结时间试验报告09

水泥砼凝结时间试验报告09

试验:
计算:
复核:
贯入阻力(MPa)
贯入阻力(MPa)
贯入阻力(MPa)
报告编号
0
报告日期
2004年5月19日
制样日期及时间
2004年5月18日 8:00
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与凝结时间关系曲线图
35
30
2A5
B
0
0
0 20
0
0 15
0
0 10
0
0
0
05
0
00
0
0
35
C
0000来自000
0
0
0
0
0
0
0
A试件
1
30
25
20
B试件
15
10
5
0 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
C试件
1
凝结时间(h)
审核:
监理:
平头测针 圆面积 (mm2)
贯入阻力 (N)
单位面积平 均贯入阻力
(MPa)
A
A
1B
B
C
C
A
A
2B
B
C
C
A
A
3B
B
C
C
A
A
4B
B
C
C
结果分析及结论: 初凝时间:A试件10.0h,B试件10.1h,C试件10.2h; 终凝时间 :A试件15.7h,B试件15.7h,C试件15.5h; 砼初凝时间为10.1h,终凝时间为15.6h。
xx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记录表
承包单位
工程名称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泥的物理性能;2.掌握水泥物理性能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由矿石熟料和适量石膏及混合材料经研磨而成的细粉体。

水泥的物理性能是衡量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水泥的比表面积、比重、初始凝结时间和终凝结时间等。

1.比表面积检测:比表面积反映了水泥的细度,是水泥颗粒表面积与质量之比。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浸法、压滑法和气流法等。

2.比重检测:水泥的比重是指水泥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密度瓶法和密度仪法。

3.初始凝结时间和终凝结时间检测:初始凝结时间是指水泥和水混合后开始凝结的时间,终凝结时间是指水泥和水混合后完全凝结的时间。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振动表法和细孔测定法等。

三、实验步骤:1.比表面积检测:(1)取少量水泥样品,将其加入研磨罐中;(2)加入一定量的石英砂,封好研磨罐盖,然后放入试验磨机中进行研磨;(3)研磨结束后,取出研磨罐,将磨料倒入筛分器中;(4)用筛分器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试样;(5)根据筛分结果计算比表面积。

2.比重检测:(1)取一定质量的水泥样品,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中,进行搅拌;(2)搅拌均匀后倒入密度瓶中,称量质量;(3)将密度瓶装满水,并称量质量;(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比重。

3.初始凝结时间和终凝结时间检测:(1)将一定质量的水泥样品和一定质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倒入振动表中,开始计时;(3)不断观察混合液的状态,当混合液开始凝结时停止计时,记录初始凝结时间;(4)继续观察混合液的状态,当混合液完全凝结时停止计时,记录终凝结时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比表面积: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得到水泥的比表面积为XXX平方米/克。

2.比重: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得到水泥的比重为XXX。

3.初始凝结时间和终凝结时间:根据实验观察记录,初始凝结时间为X分钟,终凝结时间为Y分钟。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水泥的物理性能。

比表面积越大,说明水泥颗粒越细,水化反应面积增大,水泥的强度也相对较大。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

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构造。

它由铁座1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

松紧螺丝3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利用量程0至75mm的标尺5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

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土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

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士2.5mm范围以内,计算2-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三、实验方法实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

试验时温度应在17~25C,相对湿度大于50%。

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一)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2)试验前须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项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3)水泥净浆的拌制:水泥净浆用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过,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后停拌15e,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水泥凝结时间实训报告 -回复

水泥凝结时间实训报告 -回复

水泥凝结时间实训报告水泥凝结时间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实训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水泥的凝结时间,了解水泥的物理特性,并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

二、实训器材与材料1. 水泥:一定数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 水:适量的清水。

3. 试验用具:天平、计时器、试验台。

4. 实验记录工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三、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将适量的水泥和水准备好,确保实验用具干净。

2. 实验操作:a. 材料配比:根据实验要求,按一定比例将水泥和水混合。

b. 凝结时间观测:在试验台上倒入混合好的水泥浆料,用计时器记录下倒入水泥浆料的时间,然后观察水泥开始凝结的时间点,记录下此时的时间。

c. 凝结时间记录:持续观测水泥的凝结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下水泥的凝结情况和时间。

d. 凝结时间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绘制水泥凝结时间曲线图。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绘制水泥凝结时间曲线图。

2. 结果分析:根据凝结时间曲线图可以看出水泥的凝结特性,例如凝结速度快慢、凝结时间的长短等。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了解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实验方法与技巧,并深入了解了水泥的物理特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能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六、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水泥凝结速度过快的情况。

解决方案是在水泥和水的配比上进行调整,减少水的用量,使水泥的凝结速度能够适中。

2. 实验记录中遇到了时间的误差。

解决方案是使用计时器来准确记录时间,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训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了解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凝结特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观测和记录。

实践中,我发现水泥的凝结时间与水泥的配比、环境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泥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改进建议在实训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进行一次凝结时间的观测。

水泥稠化实验报告

水泥稠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泥的稠化性能,了解水泥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凝结和硬化过程,从而评估水泥的适用性和工程性能。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2.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3. 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验。

二、实验原理水泥稠化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通过将水泥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使其达到标准稠度,从而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通过测定水泥浆体从开始搅拌到达到初凝和终凝状态所需的时间,来评估水泥的凝结性能。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通过测定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来评估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泥、水、量水器、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仪、雷氏夹膨胀仪、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2. 实验仪器:符合JC/T729要求的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T/T727要求的维卡仪;雷氏夹;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1)按照水泥与水的比例,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4)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5)记录此时水泥浆的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水泥净浆搅拌机中,搅拌3分钟;(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4)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5)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6)记录此时水泥浆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沸煮箱中,煮沸24小时;(4)取出试模,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5)将试模置于雷氏夹膨胀仪上,观察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6)记录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

水泥比表面积和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报告单

水泥比表面积和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报告单
标准稠度用水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凝结时间
(min)
初凝
终凝
备注
1.请使用电脑打印填写本表,为便于内容描述,请自行调整上述表格大小;
2.如采用非参考方法,请在其他说明中详细说明(可另附页);
3.检验检测机构应独立地完成试验,比对试验活动严禁分包。
测试人员(签字):批准(签字):
水泥比表面积和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报告单
பைடு நூலகம்(样品编号: 343)
检验检测机构名称:南昌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盖章)
地址:南昌县蒋巷豫章桥头北16号楼附3号楼联系人:巫兴辉
资质认定证书号:151402340153/赣建检字第360100127号
填报日期:
检测项目
检验结果
比表面积(m2/k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水泥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泥工程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搅拌棒、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天平、量筒、试模等。

三、实验步骤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取适量水泥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质量。

(2)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1100℃左右煅烧2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3)将煅烧后的样品磨细,过0.9mm筛,备用。

(4)按照国标GB/T 1345-2011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1)凝结时间测定①按照国标GB/T 1346-2011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②将标准稠度水泥浆倒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30秒。

③启动凝结时间测定仪,观察水泥浆从加水开始至初凝、终凝的时间。

(2)安定性检验①按照国标GB/T 1347-2011进行水泥安定性检验。

②将水泥浆倒入安定性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24小时。

③观察水泥浆是否发生体积膨胀,如发生膨胀,则判定为不安定。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按照国标GB/T 17671-1999进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②将水泥、标准砂和规定量的水混合均匀,倒入试模中。

③将试模放在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上,按照规定速度加压,使试件成型。

④在标准温度(20±2℃)下养护24小时,取出试件。

⑤将试件放入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按照规定速度进行抗压试验。

⑥记录试件的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硅酸盐水泥:SiO2 20.5%,Al2O3 5.2%,Fe2O3 2.5%,CaO 66.5%,MgO 1.5%。

(2)矿渣硅酸盐水泥:SiO2 28%,Al2O3 7%,Fe2O3 6%,CaO 36%,MgO 3%。

水泥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试验检测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水泥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检测,包括试样制备、初凝时间测定、终凝时间测定、标准稠度测定、抗压强度测定等,以评估水泥品质,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实验步骤1.试样制备:按照标准规定,取水泥样品100g,并加入适量的水调配成糊状物,将其倒入模具中,顶平表面,然后用加蓝气浇花器将其压实,以确保试样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2.初凝时间测定:将试样放置在试验台上,每隔一段时间用凝结针压入试样,以观察刺入试样表面的针是否不再下沉。

当刺入针不再下沉时,即为初凝时间。

3.终凝时间测定:在初凝的基础上,继续每隔一段时间用凝结针进行测试,直至试样完全凝结,记录下最后一次测试时的时间,即为终凝时间。

4.标准稠度测定:将水泥试样与用量标准水搅拌均匀,然后将其倒入标准稠度漏斗中,打开放水阀,等待水泥流出停止时,记录下时间。

根据标准时间和出水结合的状况,判断水泥的稠度是否合格。

5.抗压强度测定:制备水泥试样,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养护28天,然后采用压力机进行压缩测试,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水泥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如下数据结果:1.初凝时间:XX分钟2.终凝时间:XX分钟3.标准稠度时间:XX分钟4.抗压强度:XX兆帕通过与标准规定数据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水泥的凝固时间符合要求。

2.标准稠度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出水时间较长,说明水泥的稠度有待进一步调整。

3.抗压强度与标准值相比较,略低于标准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的凝固时间符合要求,说明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控制较好。

2.水泥的稠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调整配比,以满足标准要求。

3.水泥的抗压强度略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需进一步调查原因。

五、实验改进措施针对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在制备试样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配比,以确保试样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时间 及小时
平头测针 圆面积 (mm2)
贯入阻力 (N)
单位面积平 均贯入阻力
(MPa)
A
A
1B
B
C
C
A
A
2B
B
C
C
A
A
3B
B
C
CHale Waihona Puke AA4BB
C
C
结果分析及结论: 初凝时间:A试件10.0h,B试件10.1h,C试件10.2h; 终凝时间 :A试件15.7h,B试件15.7h,C试件15.5h; 砼初凝时间为10.1h,终凝时间为15.6h。
xx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记录表
承包单位 工程名称
砼实际施工配合比
测 试 次 数
试 模 编 号
测试时 间及小

平头测针 圆面积 (mm2)
贯入阻力 (N)
单位面积 平均贯入
阻力 (MPa)
外 加 剂 种 类 及 掺 量
取样地点
施工里程
水泥产地 及品种
测 试 次 数
试 模 编 号
贯入阻力(MPa)
贯入阻力(MPa)
贯入阻力(MPa)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0 2004年5月19日
制样日期及时间
2004年5月18日 8:00
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与凝结时间关系曲线图
35
30
2A5
B
0
0
0 20
0
0 15
0
0 10
0
0
0
05
0
00
0
0
35
C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试件
1
30
25
20
B试件
15
10
5
0 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
C试件
1
初凝时间:A试件10.0h,B试件10.1h,C试件10.2h; 终凝时间 :A试件15.7h,B试件15.7h,C试件15.5h; 砼初凝时间为10.1h,终凝时间为15.6h。
试验:
计算:
复核:
0
审核:
1
凝结时间(h) 监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