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去旅行-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后感

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让心灵去旅行》初二(4)班张璇我们生活在嘈杂的数字时代,所以人也无可避免的浮躁。

一直沉寂在嘈杂中的我们无法静下心来精读一本名著,于是假期里,老师便让我们精读几本书,但是唯有这本令我手不释卷。

本书作者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

他用极其豪迈的手法写了这一本书,提前预见了未来的海洋发展,他的作品不但充满离奇高深的想象力,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而且表现出高度的科学性,且十分合理。

尤其是《海底两万里》。

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1]《海底两万里》故事的起因是1866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怪事。

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袭击。

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

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海怪”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

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虽然结尾有点仓促,但是他所带来的感动仍不可磨灭。

其实我很佩服阿龙纳斯教授,如果让我在一个没有认识的人的环境下生活近一年的话我会像尼德〃兰一样想尽办法离开,一点都不留恋。

可他因海洋对他的吸引力及他对自己工作的执着使他在海上漂流,去探索海洋里未知的秘密,并将自己的奇特经历记在笔记本上。

如果是我,肯定有把沿途的风景都给遗忘。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作品,也打开了我对大海的认识,不仅仅令我对海洋的认识局限于海面。

令人受益匪浅,给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书籍是前人的经验。

——拉布雷,所以把自己浮躁的心从浮夸的世界里脱离出来,在书的海洋里徜徉吧。

中小学作文《让心灵去旅行》

中小学作文《让心灵去旅行》

中小学作文《让心灵去旅行》记得有句广告词是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虽然是一句广告语,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

你知道吗?现在又很多人都是为了旅行而旅行,根本就忘记旅行真正的意图,旅行呢!就是要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他们真的放松心情了吗?他们快乐了吗?其实并没有吧!只是在一个漂亮的地方留留影罢了,就像是完成工作而来的,回来了问问他们,过得怎么样,休假愉快吗?他们都会说挺好,还可以之类的话,其实心里都明白他们不愉快,他们在回来之后,又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去,生活的压力太大了,生活节奏太快了,让人缓不过气来。

我想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心灵去旅行,带上亲朋好友到一个美丽的古朴小城市,最好坐火车,千万别睡觉,看看外面的风景,其实它可能比你到的目的地还要美,清澈的河水,绿绿的山,有山有水的地方更美,美到令人窒息,它就是画,画就是它,试一试吧!是一件很美的事。

山间的小路,就应该慢慢走,它可以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忘掉城市的喧嚣,忘掉一切在城市里的东西。

你好像有些孤独,没有人陪你,没有吵闹声,周围就是一个静字,别害怕有个声音在说话,没错,是你的心,它永远陪着你,慢慢走,才是你现在要做的。

可是前面有人在叫你,说“快走”我们还要去逛商场呢!你听到了,心里一紧,不可以,我不可以走那么快,我还没看完呢!我要让我的心陪我感受旅行的美好。

其实不必在乎你是不是要赶着去商场,在乎的是你的心,你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它饱尝了城市的喧嚣,每天堵车,每天都早起来都没睡醒,却要起来上班,因为你要生存,你不得不这样做,可是你的心却平静不下来,它受到了伤害,它想要逃离,可是它不能,所以它想要多停留在那旅行的风景中,想要甩开压力,甩掉一切的负担,你了解它的痛苦,所以放慢脚步吧!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都是无比美丽,要好好珍惜,城市发展越快,你也很快,希望有时候也让你的心停留在安静中。

[感悟人生]让心灵去旅行

[感悟人生]让心灵去旅行

[感悟人生]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去旅行感悟精选(1):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去旅行,你能够穿越时间的隧道,畅游礼貌古国,你能够想像自己正跟苏轼一道在醉里挑灯看剑,和文天祥一道在零丁洋里叹零丁,你还能够让自己的心灵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或是比萨斜塔,领略异国风情。

让心灵去旅行,你能够欣赏一幅画轴,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品大漠的孤烟,长河落日,沐浴渭城朝雨,倾听拍岸涛声,赏鱼翔潜底,锦鳞游泳,领略红日初升的磅礴,体验“猿啼三声泪沾裳”的悲痛。

你会让纤夫肩上的绳索勒住你的肩膀,用心灵看到暴风骤雨后的美丽彩虹。

你能够让自己在月亮上荡起秋千,潇洒地看牛郎织女牵手在天街自由穿行。

心灵终日里被人们携带着也在忙忙碌碌中颠沛流漓,被折腾得遍体鳞伤,不堪重负,这就难怪我们时常会感到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我们的心灵常常需要慰籍,需要安抚。

当烦恼和忧愁悄悄地向我们袭来,我们不妨给心灵一个假期,让心灵去旅行,好好地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些许的放松,这样幸福和快乐才会与你结伴而行。

如果在辛苦劳作之后懂得休闲,在伤痛过后懂得疗救;在跌倒之后明白爬起,你才能加倍珍惜并延长你的生命。

不妨让你的心灵去旅行。

你能够给心灵一点空间,一点时间,让自己品读一本好书,或吟几首小诗,让自己走进书中的苍海桑田,徜徉在诗中的名胜老城,你能够和作者一齐游览祖国的完美河山,大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抑或是乘一叶小舟欣赏绚丽多姿的风景,还能够骑让踽踽而行的牛背,借一支牛背牧童的短笛,吹一曲悠扬动听的旋律,或是乘一匹千里良驹,让自己的心灵在坦荡如坻的大草原纵横驰骋。

你能够想像自己是个诗人,在山林或田野中诗兴大发,淋漓抒情,也能够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雄鹰,在白云和蓝天上迎击长空,你甚至能够想象自己是一泓甘泉,汩汩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心灵的旅行,是自我意识中的放飞。

也许有人会说那但是是空想家画饼充饥的南柯一梦。

其实给自己的想象插上美丽的翅膀总胜过给自己的心灵画一座阴森的牢狱。

让心灵去旅行(共10篇)

让心灵去旅行(共10篇)

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去旅行(一)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 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是啊, 人生总是出人意料的演绎着酸甜苦辣, 让我们时而处于幸福的巅峰, 时而坠入痛苦的深渊。

人们总是不停地想获得期望的, 抓住拥有的, 缅怀逝去的, 在获得与失去之间反反复复, 让心灵背上沉重的枷锁, 疲惫不堪。

面对生活的无奈, 不要太刻意的追寻, 人类相较于自然是多么的渺小啊!当你遇到快乐的时候好好的珍惜, 遇到不幸福时抛开它, 别太沉迷之中, 给自己寻找另一条幸福之路。

失去与获得都是相对的, 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追寻幸福的路其实很简单, 让我们放飞心情, 让心灵去旅行吧!当我们遇上生活的挫折心灵受伤时, 不要绝望, 去旅行吧!巍峨的山脚下, 看看溪流瀑布, 听听寺庙禅声, 把烦恼抛开, 让大自然的美景去治愈心灵的伤口;青青的山顶上, 极目远眺, 延绵的群山旷达无可, 幽幽的苍绿延绵不绝, 所有世俗的喧嚣与繁乱都消失的无踪无迹。

浩淼的自然中, 人类的挫折是多么渺小啊!当我们总是带着虚假面具在严重污染的城市中为生活疲惫不堪的奔波时, 不要犹豫, 去旅行吧!浸在泥巴里, 尽情感受泥土的亲切与自然, 享受泥士的滑腻和清新, 怀念儿时的童真与无邪。

泡在大海中, 任海浪抚摸你几近机械的身体, 让唇舌品味海水自然的味道, 将自己释放在无拘无束之中。

尽情呼喊吧, 这里是包容一切的自然, 没有异样的眼神和丑恶的猜忌;纵情狂欢吧, 这里是释放心灵的天堂, 没有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

在旅行中放飞心情, 在自然中净化心灵, 保持一份纯净的心灵!放飞心情, 让心灵去旅行吧 , 只因我们热爱生活!让心灵去旅行(二)让心灵去旅行, 你可以读一本书, 或吟几首诗, 仿佛置身于书中的苍原林海, 又或是徜徉在诗中的古镇老街, 你可以是站在高高的山巅凝视风雨中的闪电, 也可以是坐在轻快的乌篷船上欣赏五彩斑斓的彩虹, 还可以是骑在舒适的马背上张望四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让心灵去旅行

让心灵去旅行

让心灵去旅行《与风景对话》听后感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迎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

一直希望能去旅行,有过许多次旅行的打算,希望独自一人背着简单的背包游走,到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

用自己的眼睛记录旅行中的点滴,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这样的生活。

曾经打算高考后去做旅行,但是由于填志愿、同学聚会等种种琐事,未能如愿。

后来,我选择了山东大学。

选择它的理由之一是它离我的家乡较远,这样就可以趁机出来,权当做一次旅行吧!在第二学期选课时,看到有《与风景对话---旅游文化赏析》这门课,便选了它,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更多的关于旅行的东西。

第一次上课时,怀着好奇的心猜测这门课到底怎么样。

上了第一节课,我觉得我没有选错。

因为老师讲课的风格和内容都很吸引我。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让我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我认为旅游与旅行时有很大区别的。

正如第一句话所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迎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

它不仅诠释了生活的真谛,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含义。

旅行在于不在乎目的地,不必管它是一个名胜,或是一个偏远山村。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汪国真的《旅行》或许又给了我们旅行的另一层含义:追求远方的未知,虽然它可能是一段没有结果的过程。

于我而言,旅行更像是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相对于旅行而言,旅游似乎更注重结果:先旅行,再游乐。

之所以对旅游与旅行有这种认识,首先是源于老师所讲的一个自助旅行的例子。

有一位意大利人,他特别爱旅行,因此他经常到世界各地进行自助旅行。

一次,他到达印度,一段时间后他便深深地被印度那片土地吸引了。

当他回到意大利时,他的女友已离他而去。

他离开了父母、家乡,只身又来到了这片他魂牵梦绕的土地,他相信,印度就是他心中的圣地。

他在这里重新组建了家庭。

但不久他家庭破裂。

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去旅行作文字

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去旅行作文字

让心灵去旅行旅行,是一种畅游心灵的方式,无论身处何地,我们的内心依旧可以自由地飞翔。

旅行,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体验之一,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成长。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放下一切城市的喧嚣、烦恼和压力,重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这篇文章将带您探索旅行的奇妙和神奇之处,让您感受到心灵在旅行中的愉悦和美好。

旅行的奇妙之处旅行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如此多的奇妙和神奇,无论是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品尝不同文化的美食、领略不同地域的特色建筑,还是结识那些来自不同国度的朋友,旅行中有太多值得回味和纪念的美好瞬间。

首先,旅行可以让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体验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妙。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尽情地舒展身体,深呼吸新鲜空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有许多的想法和创意,也可以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此外,旅行也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这也是旅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例如,在旅行的路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度的文化和历史,品尝到不同风味的美食,结识到友好的当地人,甚至会发现对某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会让我们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修养,甚至可以激发自己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热情。

最后,旅行还可以带给我们体验到不同的生活节奏,这是城市生活所无法比拟的。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而在旅行中,我们可以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拥抱生活。

心灵在旅行中的愉悦和美好旅行中可以提供给我们非常愉悦和美好的心灵体验,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可以新奇的地方去冒险和体验,更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旅行来挖掘我们自身的心灵和潜力。

以下分别从自我感知和感受营养两个角度来探讨。

自我感知在旅行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内心更深层的需求和目标,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寻找到自己的能量,做好自己的积极心态和心理准备。

例如,通过旅行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和见识到新的事物,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让心灵去旅行精选作文篇一:让心灵去旅行曾经在电视上听过这样一段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这句话虽然不是名言警句,但却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无论遇到多少坎坷,都是我们要经历的。

所以我们不应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自己的青春,忘了自己的初衷。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许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当心灵经不起污浊的鞭笞时,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地赐予你力量,强大你的内心,因此你学会坚强。

心灵的旅程是多经坎坷的,我们要学会把这种历练当作人生的必修课,而不是蜷缩在黑暗的角落等待到达终点的那天,那样的结果是青春已逝,人生如梦一般虚缈。

在心灵的旅程中,不论前方是荆棘还是大石,我们都应背着装满经历的行囊继续前行。

把荆棘看作是山涧中最美的花,把前方的大石看作是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你会发现,这世间的困难都是你心灵旅程中沿途的风景。

永远都不要去想困难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因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与他的随从桑丘在游侠冒险的途中演出了许多闹剧,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行侠仗义的心情。

他是随着自己心灵的人,与其说是他在游行不如说是他的心灵在游行,在困难时刻,他从未想过退缩。

他把沿途的事物当作是必须要战胜的敌人,虽然他的行为滑稽可笑,但是他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是否也像堂吉诃德那样勇往直前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像堂吉诃德那样的人物,那是因为很多人在心灵的旅程中顾忌了太多东西,吸引眼球的不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权利、地位、金钱……这些都足以使一个人忘记初衷,任凭青春的流失,也不再眷恋一眼身边的风景。

一个人的心可以延展多远,他就能旅行到多远,只要把磨炼当成是沿途的风景去欣赏,那么你的心灵就能旅行到远方,绽开最美的心灵之花。

让心灵去旅行读后感1000字

让心灵去旅行读后感1000字

让心灵去旅行读后感1000字我把这本书看做是一本生活哲学,本书封面上的那句原话是“人生应该思悟和蔼待的N个问题”,针对个人情况,只对其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有所感悟,因此用几个代替N个。

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很有哲理的话: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

有多少人年轻着,可他们却老了,又有多少人尽管老了,却还在年轻着?青春无关年龄,心态才是真正的主宰。

人生是一场不能回头的旅行,即使目的地没有到达,沿途的风景也不该错过。

这里面举到一个例子很形象: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的地方游览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山,当然都是以失败告终。

只是在两人再次相遇的时候,苏格拉底心满意足,认为沿途风景不曾亏待他,而拉克苏就没那么看得开了,他觉得用尽了自己的精力却没有到达大山就是一种毫无所得的表现,并为此沮丧不已。

一味地追求完美,就成了苛求,有些人容不得半点的过失,以为这样才能不留遗憾。

为了这样的完美,他们宁可放弃触手可及的快乐,劳己筋骨饿己体肤也在所不惜。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可言,吹毛求疵不过是徒增心里负担。

有时候我们会隐隐地存在着一种担忧,那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不安。

这个很像沙鼠的焦虑:哪怕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它们一样要拼命地寻找草根。

就算是没有缺草的威胁,它们一样要劳累下去,直到囤积到一定数量的草根它们才罢休。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患得患失的表现。

人一旦患得患失,就会过分担忧,甚至会产生一种自我威胁。

有些事情或许不会发生,就算是发生,也可能不是那么坏的结果。

可我们习惯了去胡思乱想,想明天会发生什么。

明天都还没来,我们就在预支明天的烦恼,难免忧心忡忡。

因为患得患失,所以我们把原本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全部都看的很重要。

我们的心态为此再也无法平和,事情也就不会做得如意。

一个很俗气的词语“穿针心理”,当然文雅点的说法叫“目的颤抖”,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太过在意地做一件事,或许会搞砸。

学会原谅,这很重要。

原谅一切,自然能无怨无忧,自然能平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心灵去旅行-读后感
让心灵去旅行趁年轻远行。

有了这想法,这些年来我就专注高原,足迹遍布西藏、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等地,走在路上常流连忘返,高原赐予我太多了,让我变得比从前平和与丰富。

从日喀则开往定日的班车上,第一次从滇藏线一路赶来的两位海南姑娘,感叹道:“西藏不过如此,还不如云南,没多大意思,不会来了。

”如此的话语让我深深感叹。

我是第二次进藏了,第一次回去后,总在盼望再次造访,她们的话既是对高原的不敬,也伤害了我对高原的感情。

以前,也看到令自己百思不解的现象:享受公费旅游的一些人,下了飞机,到达风景区时,却不愿出行,躲在空调房里打麻将,在他们看来,旅行最实惠的就是住和吃了,风景并不重要,也不会在乎,到处都是山和水,没什么好稀奇的,更不用说对文化、民俗、宗教等有兴趣了。

在冈仁波齐神山,当我的心跳失控时,我知道是应该休息了,以后,将会少去或以不同方式旅行,每每想来,甚觉无奈,但也萌生更多思念,想到自己从轻浮到有所成熟,除了对高原的感激,对高原也有了一些读后感。

总在想,在拜读高原之前,一定是先有准备的。

一、热情
一个对生活缺少热情,情感麻木的人,很难想到旅行,偶尔为之,往往也大呼上当,还总结出对旅行的理论:旅行就是花钱买难受。

一个从未养过花的人,对一片花海大概也不会惊喜;一个从不欣
赏绘画的人,不会看到风景如画;一个每天埋头走路的人,不会喜欢蓝天、白云、日出、日落;一个从不听民歌,从不看民族舞蹈的人,不会把大地上的歌舞当艺术;一个整天算计的人,不会赞叹高原人的淳朴;一个长期沉浸在酒肉里的人,不会看到更多的情感……
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人世间的情感,并非一日形成与本人的人生经历、性格、文化等相关,也许不易改变,但不改变,就只能站在风景的大门之外,与风景无缘。

二、博学
行走在路上,站在一个地方,旅行者可以欣赏到什么呢这是因人而异的。

“异”的原因之一是自身的学识。

每个人都能看见自然风光,享受美食,在这基础上,如有点动植物知识,你可以观赏动植物;如有点地理知识,你可能想到风景区的形成;如有艺术素养,你可以欣赏歌舞、绘画、工艺品等;如有历史常识,你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如有文学修养,你可以将风景变成文章;如懂得民俗,你会陶醉于当地的风情;如有宗教知识,你与神佛靠得更近;如有旅行知识,你的行程会更加顺利;如有政治知识,你可以体会国家政策的政治智慧;如有军事知识,你更能理解当地驻军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自身的知识越丰富,领略的就会更多,风景不仅仅在山水间,还藏在民俗里、宗教里、文化里、科学里、政治里…… 你有更多的知识,就等于拥有更多开启风景之门的钥匙,开了门,你才能进入风景。

三、慎思
光有知识还是不够,知识可以让你看得更多,但不一定看到正确的方面。

我们不能停留在看自然、读历史和听故事的水平,那是早已有之的成果。

一个刚开发的景区,随意增添故事和神话,大家不觉得肤浅吗运用知识,积极思考,这是一种提升,在旅行中能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提升旅行的质量,并至高点。

而高点上的风景才是大美。

听到动听的歌,看到优美的舞,你可以想到它们的根源在于劳动、生活和宗教,然后,想象它们在时间的长河、在文化交融中演化,这是歌舞表象之后的美,是深度的风景。

在殿堂,看到镶嵌珠宝的佛塔,你想到珠宝包裹下的佛的智慧,然后可追溯佛教的起源和传播,佛教与本地宗教、文化的交流,佛教作为人类启蒙时期最先进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想到佛教对弱势文化的西藏和强势文化的中原的不同影响;在旷野,你想到人与自然,想到土地的伟大力量;在一个新的地方,你看到新的人和事,你想到的是土地所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有的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等,都离不
开这方水土的哺育,理解大地“母亲”的含义;在自治地方,你看到当地的民俗得以保护,你想到国家政策中的智慧……
没有思考,往往导致盲目迷信,过于神秘化,而通过思索,才能剥去外衣。

也似大浪淘沙,经过荡涤,经过沉淀,才能现出真金。

从纷繁的现象中,检索出真理,看到更真实的风景,更真实的大美。

四、尊重
旅行是一种做客他乡的行走,客人当然应尊重主人,尊重主人的文化、风俗、宗教等等,谦虚、学习、包容是我们应有的修养和态度。

捂着鼻子当面说一个民族不讲卫生,是一种失礼;未经同意,随意对当地人拍照,会令人讨厌;在天葬场,偷偷拍摄,更会招来众怒,引来大祸;看到当地人对宗教的虔诚,说是无知和迷信,这是对宗教的不尊重;往圣湖里丢弃垃圾,是对神灵的不敬;在宁静的山野,不顾周围的行人,大声呼喊,这是一种自私;至U了一个地方,以文明人自居,频频指点,这是妄大 ......
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交流,就不会有学习和收获,就不会有相处的愉快,就不能保证旅行的安全,只有尊重,才能让他人和自己得到更多,包括快乐。

总的说来,旅游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是在车上写上“深度游”就能到达风景的深处,不是多拍摄就能捕捉到所有的风景,更不是回去向别人炫耀的本钱,风景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范围内,借助文化,通过思考,可以感受到更多更遥远的风景,加上道德的修养,就更能感受到风景之大美。

旅行,应是心灵之旅,让心灵比脚步走得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