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科教城市
全国四大科教城

全国四大科教城市合肥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这不是合肥自称的,是国家给的。
有江泽民主席的题词为证。
世界上第一台VCD诞生于合肥,世界上第一台EVD也诞生于合肥。
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等等均诞生于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
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
部属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集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3研究所中国电子科集团第第16研究所国家实验室,合肥3个全国第一世界有8位研究纳米的专家,如果中国有四位,那有两位就在合肥!国字号的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就在合肥。
合肥市人口中大学学历人口比例、人口综合素质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
这不是我说的,是联合利华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截至2009年底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
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西安其强大的国防科研院所,航空一集团,二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都有大量的研究所在西安,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占全国接近一半!西安有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
【城市生活指南走进科教之城】走进安徽

走进安徽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
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
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首字。
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
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
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2年,重建安徽省。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
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洪泽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河南。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省内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
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根据《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9;0-14岁人口为1069.9万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4274.5万人,占71.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8.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1.0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61.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62.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1市辖区,56县。
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1. 合肥是中国的科教城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2. 合肥是中国的汽车城,拥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
3. 合肥是中国的茶叶之乡,出产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茶叶享誉全国。
4. 合肥是中国的花卉之都,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花卉展览。
5. 合肥是中国的美食之城,特色小吃如合肥臭豆腐、合肥包子等深受人们喜爱。
6. 合肥是中国的足球之城,曾成功举办过2007年中国足协杯决赛等大型足球赛事。
7. 合肥是中国的自行车之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8. 合肥是中国的动漫之城,拥有中国最大的动漫产业园。
9. 合肥是中国的绿色之城,市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0%。
10. 合肥是中国的温泉之城,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城市生活指南走进科教之城】合肥教育

合肥教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
一轴双核两翼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截止2009年,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
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2人,在中国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
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
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合肥市建立一个综合性科研基地以来,岛上先后建成了中科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智能机械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
一、南京人文百科

南唐文化
(1)词:中主李景,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已,臣僚潘佑 ,张沁等都有词作传世。一改唐时兴盛的“花间派”词风 ,情感真实……对后世影响巨大。
(2)绘画:顾闳中、王齐翰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以徐
熙为代表的花鸟画家,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 对宋代画风影响极大。 (3)书法:李景、李煜、宋齐丘、冯延已、韩熙载等 ,其中李煜自创“金错刀”之体(撮襟书)。
一、基本信息
曾成功举办:1933年第五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1995年第三届全国城 市运动会,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运会,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 即将举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八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 了开封,杭州;“八大古都”增加了安阳、郑州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 革命以后再改称为南京至今
3、 六朝建康城
• 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 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 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 文化之正朔。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六朝时期 的南京城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 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六朝 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有关诗词
• 台 城【唐】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合肥经济圈区域分析

合肥经济圈区域分析姓名:朱杰班级:10地理科学一班学号:170210016一、经济圈基本概况合肥经济圈地处皖江城市带和皖北沿淮城市带结合部,紧邻长三角城市群,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圈内交通便捷,拥有水、陆、空三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和铁路网纵横密布。
合肥经济圈从行政区域上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安庆市的桐城、芜湖市的无为县、马鞍山市的含山县和和县。
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水文合肥经济圈地处北亚热带,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
经济圈北有淮河,南有长江,区域内部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区内还有多条小河流(南淝河和北淝河等)。
2、地形地貌该经济圈西北部和西南部属于山地地貌,东部和北部属于丘陵地貌,地貌总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本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河流地貌和部分风化地貌,山地主要是构造山地,但海拔均在2000米以下。
3、土地资源经济圈内的地带性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在局部地区也会有红壤的出现,本区的人为土壤也比较典型,主要是水稻耕作土。
本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在西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山地,可耕地较少,由于本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
4、矿产资源本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如淮南主要为煤矿资源、六安金寨的有色金属矿产、安庆桐城的铜矿和其他有色金属、巢湖主要为石灰岩矿和建筑材料、马鞍山市的含山县主要为地热资源丰富,综合起来看,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二)社会经济条件1、劳动力资源:本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2000万左右,并且有一大部分受过较好的教育,高素质劳动力较多。
2、交通:本区拥有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各种交通齐全,并且都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公路主要有国道、高速,铁路主要有高铁和普通铁路,民航主要为国内航线,国际航线正在逐步增多,水运主要有长江的水运和淮河的水运。
3、金融:本区以合肥为经济中心,金融体系健全,信誉良好,实力雄厚。
成都医学院往年录取分数线

成都医学院往年录取分数线成都医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的医学院校,也是许多学习都向往的地方。
你知道它的录取分数线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成都医学院录取分数线,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
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成都医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国家四大科教城市”——成都,学校有天回校区和新都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
截至2014年6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8800多人,继续教育及自考学生14000余人。
教师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203人,占教师总数的39.3%;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3人,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
成都医学院往年录取分数线成都医学院简介成都医学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创办于1947年,前身是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
2004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并定名为成都医学院。
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成都新都区和天回镇,总占地面积73.66万㎡,生均图书馆藏书、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学生公寓面积、教室面积、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均达到国家要求。
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并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成都医学院背景资料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
2004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移交四川省政府,成为省属高等医学院本科院校。
2006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获得高质量通过。
【城市生活指南走进科教之城】合肥景区

合肥景区水景园沿着岸边游步道行至水景园东南角,有一座黄石假山,由巨石堆叠而成,无砌筑之痕,山空路仄,盘曲可上,临近山顶,泉水涌出,向东北倒泻而下,致使园中波光粼粼,莲花攒动,形成活水东流,穿过一个弧形木栈道,途径一个滚水坝,涓涓细流,晶莹剔透,吻着乱石沿着缝隙宛转下泻至卵石滩,再汇入深水处。
在水景园南岸,但见荷叶田田,莲花轻舞,既可花间信步,又可亭中小憩。
这里的荷花诸如冰心、粉黛、妖容三变、雨露粉珠、碧露留红、佛莲座、太真出浴、仙女散花等,品种繁多,形色各异。
再往南是园林植物示范园,大面积的坡地草坪上饰以植物造型、图案配置及栽植标本植物,让人领略到自然空间的博大和植物的形体美,蓝天绿地间,白色鸽群时起时落,使人全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
西南边的花卉盆景园,既是一个游玩的景点,又是植物园花卉盆景的生产基地。
西面是竹园,内有湘妃亭和熊猫石,走在通幽的曲径上,看修竹引清风,不由生发出横琴一曲的渴望。
水景园北半部有一小岛,岛上有一亭,叫“冷香亭”,与北岸的远香榭倒映在水中,不时有锦鳞啄波水面,使倒影荡漾于中波纹里。
梅园植物园美景离开水景园,向北就到了梅园。
梅园始建于1991年,占地50亩,是梅花品种系统收集和展示的专类园地,现有梅花40多种4000余株,主要有徽州檀香、徽州骨红、素白台阁、粉皮宫粉、银红台阁宫粉、红颜朱砂、鼋头墨、飞绿萼、米单绿、三轮玉蝶、华东晚粉、龙游、合肥送春等,“暗香浮动”,与梅园北侧的湿地松林和黑松林形成了“看雪听松”的奇观。
园中之地被色块返绿着花,满眼草色青青,繁花似锦,野鸟飞啭,空气十分清鲜,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大路套着小路,环环相扣,四通八达。
有的小径上整齐地镶嵌着卵石,凸出路面,脚踩在上面按摩足底,大有享受一番天然的保健功效之趣。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由若干木架悬吊着的22块巨大的灵璧扁石,厚约10厘米,上刻有“天下第一磬”,弹之有声。
再往北就可以听到阵阵松涛,看到蜀山湖的波光在松林间闪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科教城市
很多城市都喜欢追逐头衔,最好是能够得到国家认证,在科教方面也不例外。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中竟然没有武汉,也没有上海。
这是因为,科教城市的评价指标是由政府研究、企业研究和高等院校研究等实力综合形成。
在1999年,国家把科教城市称号给了这四座城市!虽然,科教城市不仅仅取决于高校数量和水平,但了解下这些城市的代表高校对于高中生选择院校和专业却很有意义。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中国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号称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代表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目前,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现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
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
目前,该校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第二强市,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称号授予成都市。
成都市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成都代表高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四川大学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
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教育部、工信
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以“唐山交大”和“唐院”之名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
该校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并进入国家首批“双一
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西安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西安的国防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等科技人才占全国接近一半,武器装备制造业位居全国第一。
西安代表高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国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111计划”成
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由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或“西军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陕西省、西安市共建。
该校是1959年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入选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中国雷达、信息论、密码学、电子对抗、微波天线等学科的发源地。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
合肥市人口中大学学历人口比例、人口综合素质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
合肥代表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
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始建于1945年,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蜚声中外的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
该校创造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第一个客机防雷系统等,填补了众多领域的空白,在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印迹。
安徽大学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国立安徽大学。
目前,该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