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景观设计介绍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

德式风格公园设计理念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融合了德国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设计理念,追求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的结合。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热爱自然的精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首先,德式风格公园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
它将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景观。
公园中的植被多样丰富,如绿茵草地、花坛和树林等,使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舒适的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自然的水景,如泉水、小溪、喷泉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的艳丽。
这些自然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公园更具生机和活力。
其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空间的布局和编排。
公园中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角度,创造出一种流畅、连贯的空间效果。
公园中的建筑多以德国传统的风格为主,如宫殿、别墅和亭子等,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德国的古老城市中。
同时,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座椅和休息区,供人们休息和聚会,增加公园的社交功能。
整个公园的空间布局既注重景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又注重步行和游览的便利性,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欣赏。
再次,德式风格公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公园中的建筑和景点都富有德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雕塑、纪念碑和纪念花坛等,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德国的文化底蕴。
公园中还会设置一些展览区和文化活动区,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的艺术和文化。
通过文化的渗透,公园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人们学习和领略文化的场所。
总之,德式风格公园是一种将自然、简约、大气和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自然环境的营造、空间的布局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德式风格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学习和领略文化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景点,更是一张展示德国传统文化的名片。
德国景观设计

瑞典园林设计透视图
透视图每一根线条都准确无误,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的设计充满斯 堪的纳维斯鲁厄Weinbrenner广场透视图
德国Rastatt宫殿花园
德国Emmendingen精神病学 中心花园
卡尔斯鲁厄某学校环境
卡尔斯鲁厄某银行庭院
德国园林展
卢茨
卢茨30岁时建立了事务所,在随后的 年代里迅速成长,连续赢得设计竞赛, 1975年成为斯图加特大学荣誉教授, 1977年获得斯开尔奖,1993年获得德 国景观规划设计奖,确立了在德国景 观规划设计届的地位。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
“城市与大自然交流,自然需要您,您需要自然”的宗旨,建成了位于市中心北 部的100hm2的公园。它把市中心东、西部的分散绿地联系起来,成为一条8km的环 绕市区东、北、西三面的U型绿带,大大地改善了该市的城市结构。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 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 黑北部,距市中心4km,1972年第20界 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址原是 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 工业用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 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堆积的高60m的小 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 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会”。在规划时 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体育 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运动员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 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
马汀淞在德国做了大量的设 计,同时又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 通过教学和设计,他成为70 到80年代影响很大的景观设计师。 。 。
1963年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 艺博览会上设计的瑞典园林
这是一个住宅花园,其中一个庭院在 住宅的中心,另外一个庭院为花园。 住宅有大片的玻璃窗,两个庭院视线 上可以相互贯通。花园中布置着一系 列由绿篱修剪成的高低、大小不同的 立方体,形成形状不一、大小不同、 功能各异的连续空间,从住宅室内看 花园,绿篱层层叠叠、视线非常深远。
庭院景观设计:不同国家的庭院风格设计理念

庭院景观设计:不同国家的庭院风格设计理念一:中式庭院中国传统的庭院规划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
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合理组合,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其中的必备元素:假山、流水、翠竹。
二:美式庭院美国人自然的纯真朴实、充满活力的个性对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他们理想中的庭院会有:森林、草原、沼泽、溪流、大湖,其中的必备元素:草地、灌木、参天大树、鲜花。
三:德式庭院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
他们尊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规划,按各种需求功能以逻辑秩序进行设计。
景观简约,反映出清晰的观念和简洁的几何线形,讲究体块的对比。
四:意式庭院继承了古代罗马人的园林特点,采用了规划式布局:植物采用黄杨或柏树,突出常绿树而少用鲜花,对水的处理极为重视,借地形台阶修成渠道,高处汇聚水源,形成了各种同形状的喷泉,将雕像安装在墙,形成小品,有雕镂精致的石栏杆,以及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
意大利园林必备元素:雕塑、喷泉、台阶、水瀑。
五:法式花园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规整式台地造园艺术的影响,也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布局,剪树植坛,建有果盘式的喷泉。
有园林布局的规模,显得更为宏大和华丽。
采用平静的水池、大量的花卉,在造型树的边缘,以时令鲜花镶边。
必备元素:水池、喷泉、台阶、雕像。
六:英式花园设计理念:讲究园林外景物的自然融合,把花园布置得有如大自然的部分,称之为自然风景园。
无论是曲折多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修饰成花园。
必备元素:藤架、坐椅。
七:日式庭院日式庭院简练而精于细节,日本庭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细节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
其中石灯、小树已成为日式庭院中不可缺少的小品。
八:地中海式庭院地中海风格庭院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才加以使用的,特点是休闲舒适。
必备元素:美食、陶罐、餐桌。
九:浪漫主义田园庭院可以在庭院中安排几个主题风格的区域,再用些规则的线条加以连接,营造出轻松自然的氛围。
德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及分析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历史原因;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何园在联邦德国受到轻蔑,自然式蔚然成风。从那时
起,联邦德国建造的大型公园几乎全是自然式的,现代自然风景园是全体公民的消遣休憩区不仅是 一个艺术品。1951 年起举办两年一届的联邦园林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重建和更新。民主 德国联邦德国统一后,生态设计思想更加普及,德国设计师面对战争留下的瓦砾堆、大工业萧条后 留下的大片废弃地,以新的审美观和生态技术将历史重新诠释出来。90 年代以后,在德国出现了 以大地艺术手段参与废弃地更新的大量实例。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3.民众的可参与性
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因此民众的参与是 非常重要的,是德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规模较小的工程,景观设计师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与当地居民沟 通;规模较大的工程,景观设计师则会采用小型研讨会及大范围公众讨 论的方式进行互通和交流。
社会原因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主义色彩
2.1 严谨的设计风格,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理性主义的色彩,从宏观的角度 全面把握规划,重视与哲学、地理学、植物学,、建筑学以及生态学的交叉
结合,不断地对景观进行理性分析;按各种需求及功能,以理性分析、逻辑
秩序进行设计,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和衬托,给人更多的是思考的愉悦和理性 的磨练。 如慕尼黑机场第二航站楼旁的停车库前花园,利用简洁的人工几
德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国家制度与法律和法规的日益完善,民主观念的 强化,为园林设计的民主性提供了保证。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德国的园林设计的特点
后工业景观代表作----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延伸归纳
•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西方现代环境主义、生 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等思潮,这在废旧工业 设施如何进行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方面有着 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 在以后的设计规划中对于传统园林,我们 应该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照搬。 •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将技术、艺术、 建筑、景观紧密联系起来。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图片1
以开放空间整合及生态恢复与重建为主题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总平面图
北杜伊斯堡公园形成一个巨大的绿地
设计手法
• 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 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 彼得•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 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 Gestaltungsansatz);已经成为公园标志之一的由 废弃铁板铺装而成的“金属广场”(Plazza Metallia)可以看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风格 的影子;而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 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可以归纳为大地艺术(land art)作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理念
• 设计师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设计思 想理性而清晰,要表现钢铁的制造加工过 程 ,因此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 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 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
设计方法与景观层次
• 设计方法是重新诠释和改造,通过生态设 计和视觉设计改变工业设施的功能和应用, 让它转型而不是毁掉它们。公园中的各个 系统独立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利用视觉、 功能或仅仅是象征性的要素将各层连接起 来。顶层是结合高架散步道的铁路园,底 层是低标高的水园。其他独立的系统包括 田野、林地为主的使用区和与街道同一水 平的散步道系统,其中散步道系统将长期 破碎的城区重新连接起来。
德国园林的艺术与文化特色

林德霍夫宫,疯子国王路德维希二世
赫尔伦基姆泽宫
新天鹅堡
海恩豪森王家公园
德国园林的艺术与文化特色
• 特点一当代德国园林对于抽象的回归,则完全 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有返朴归真的感觉。
• 抽象的形式体现了德国人对自然独特的感悟,各种简洁的 形式不是仅仅为形式而形式、空洞无力的,而是精神的自 然流露。精神的表现不是用直接和具象的方式,而是经过 对自然的概括和提炼来实现的。 • 一方面通过准确的细节强调形体的纯粹性,另一方面丰富 的细部使得单纯的形式更加意味深长。细部在德国园林中 完全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也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 例如:铺砌和种植设计都是几何形的、规则的、整齐的, 不期而遇的自然置石则是粗糙的、不规则的、自然的,这 种直接的、毫不妥协的碰撞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
• 特点二:德国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材料的 重视,对于各种材料不拘一格的运用,增强了园 林的表现力。
• 座落在杜伊斯堡北部的园林公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公 园原来是A.G.泰森钢铁厂所在地,1985 年工厂关闭后, 在1989年开始改变为城市公园,1994年正式开放。工业 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材料被有机地结合到了公园的设计中, 如生铁铸造区遗留下来的47块大型铁板用来作为铺地,架 空铁路的铁轨支架用来作为人行道的骨架,巨大的混凝土 墙用来作为登上俱乐部队训练场地。把工业的材料重新组 织到简洁的形式里,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效果,有很强的 视觉冲击。
•
彼得· 拉茨
• 特点三:理性的光芒。
• 在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象有种大森林的气质:深沉、内向、 稳重和静穆。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理性 的光芒一直照耀在德国的上空。 • 德国的景观是综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分 析、逻辑秩序进行设计,景观简约,反映出清晰的观念和思 考。但这种理性透出了质朴的天性,来自黑森林民族对自然 的热爱,自然中有更多的人工痕迹表达,自然与人工的;中 突给人的强烈的印象,思想也同时得到提升。 • 它很少有完美的古典对称构图,如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 泉、放射状的路。它给人更多的是静思后思考的愉悦和理性 的磨练,而不是情感上和视觉上的快乐,这也是与美国,东 方景观最大的差异。
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实例

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实例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实例会展中心作为各种展览、会议和活动的重要承载场所,其景观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到参展参会人员的整体体验和活动效果。
优秀的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参会者的满意度和活动的参与度,从而积极促进活动和展览的成功举办。
下面将介绍几个成功的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实例,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参考。
一、德国柏林国际会展中心德国柏林国际会展中心(Messe Berlin)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之一,在其景观设计中融入了德国传统的花园美学和简约现代的设计理念。
会展中心的主入口处布置了一排高大的枝条密密盖住的树木,在阳光下形成诱人的树荫,同时又保持了广场的光明通透感。
会展中心内部的园林景观也采用了自然主题,涵盖了湖泊、多种形态的草坪、植物群落等生态元素。
这些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会展中心的外观,还提高了参会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二、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是中国最大的会展中心之一,其景观设计以“生态”作为主题,构建了一个绿色生态展馆。
会展中心的外部设置了大片草坪、花境和水景等,充分体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而内部的园林景观也充满了科技感,包括用水流模拟海洋、人工湖泊、室内空气净化等。
这些设计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更优美的环境和更高品质的服务,还为参会者的商务交流提供了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三、美国迈阿密海滨会展中心美国迈阿密海滨会展中心是一座位于大西洋边的世界级演艺中心,其景观设计师将自然和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会展中心的内外部都安装了壮观的装饰艺术彩灯,让整个空间变得更加璀璨和生动。
会展中心的主广场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热带植物,让会展中心更加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完美融合。
此外,会展中心内还设置了多个小型花园和休息区,供参会者休息和拍照留念。
这些设计让参会者尽情享受阳光、海滩和美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提升了参会者的活动体验。
四、日本名古屋国际会展中心日本名古屋国际会展中心(Port Messe Nagoya)是日本最大的会展中心之一,其景观设计以“和谐共生”为主题,采用了丰富的绿色植物和现代化的气候控制系统。
11景观设计德国的景观设计

港 口 岛 公 园
29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利用原有的建筑和循环水系统建造的水园
30
杜
伊
斯
堡
风
景
公
园
利
用
原
有
的
料
仓
和
废
弃
物
构
筑
的
小
花
园
31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由铁板铺成的“金属广场”
32
拉茨在法国Tours附近设计的国际园林展花园
33
•
拉茨的作品从很多方面是难以用传统园林
概念来评价的,他的园林是生态的又是与艺术
1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克最重 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黑北部,距市中心 4km,1972年第20界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 址原是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工业用 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 堆积的高60m的小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 运会”。在规划时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 体育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运动员 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 乐的公园。
1924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曾在那里学习园 艺,后来有机会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瓦伦丁事务所实习。 然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海么林事务所工作,
1958—1960年在斯德哥尔摩艺术学院学习建筑, 1957年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很快取得了一些影 响。 1965年马汀松来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系新成 立的景观与园林研究室工作,直到1991年以后他才返回 瑞典。
作为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鲍尔不仅能做大尺 度的规划,也可以完成小尺度的设计,具备了建筑 设计、城市设计到景观设计的多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的景观设计
1.1概述:德国历史上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园林文化,德国的传统园林风格多为吸收各
个邻国的文化成果,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传统园林。
1.2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年风格派、表
现主义、桥社、蓝骑士、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等思潮都产生于德国。
然而第
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受极大损坏,许多城市70%以上被毁。
战后,联邦德国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开始振兴自己的设计事业和教育事业,重
建被毁的城市。
联邦德国通过举办“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
重建城市与园林,通过园林展,在联邦德国建造了大批城市公园。
1.3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论述“联邦园林展”对战后城市重建及公园兴
起的促进作用。
1.4代表设计师及作品:格茨梅克: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1.4.1马汀松:“瑞典园林”1963
1.4.2卢茨:斯图加特绿地系统、埃特林根市公园
1.4.3拉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港口岛公园
1.4.4鲍尔:“西南建筑联合公司”屋顶花园设计、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砖瓦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