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诵读演示教学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中国优秀经典古诗诵读PPT演示课件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经典古诗诵读
畅吟欢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4 古代诗歌四首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第1课时一、新课教学峨眉山月歌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又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2.美丽的峨眉山(PPT图示)3.诗歌朗读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然后学生自读,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理解诗意明确:峨眉山上悬挂着半轮秋月,月映影入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
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驶向三峡,想你却难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5.体会感情(1)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明确:思想感情:①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②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③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想一想,说一说: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明确: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如同思友之情。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6.诗歌小结本诗是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七语上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

《峨眉山月歌》
你:太白兄啊,你看今夜_____ (描绘月色),____真是_________(抒发感慨)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你:君虞兄啊,你看今夜_____ (描绘月色),____真是_________(抒发感慨) 李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是啊,在这乱世,将士们驻守边疆,面对着这冷冰冰的世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 眠之夜!听,是谁在吹着芦管,今夜恐怕又是一个不眠夜了……
24
(3)你:太白兄啊,你看今夜这半轮秋月,一路和我们玩着捉迷藏,真是可爱啊! 李白:哈哈!这可是我故乡的明月啊!我即将离乡闯荡,它一定是舍不得我,在为我送别,
为我祝福吧!明月啊,我的朋友们啊,再见! (4)你:君虞兄啊,你看今夜这皎洁的月光,照在高墙上,好像结了一层化不开的秋霜,
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
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18
细读诗词
夜
边塞月夜图
景
上
受
降
月夜听芦管
声
城
闻
笛
征人尽望乡
情
19
《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 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 天下传唱。
20
与君共月,绘月抒心
选择一诗,发挥想象,假设你与当时的诗人相伴于同一片夜 空下,试着结合诗句内容,描绘月色,抒发感受,并替诗人发声。 请结合小贴士和赏析短文,完成格式要求的对话。
《诵古诗 传经典》经典诵读课教学设计

《诵古诗传经典》经典诵读课教学设计香河县安平镇周庄中心小学米振杰【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学习各篇课文后基本可以熟练朗读课文了。
在此之上以国学古诗文诵读为主的经典诵读课,教学古诗文诵读的技巧,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范畴,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古诗文的诵读能力。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节日、神奇的汉子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在识字的同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诵读丛书中的关于节日的经典古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深刻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激起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丛书中的选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练习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诵读方法,体会古诗文吟诵的古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1.视频《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中,涵盖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体会古代中国的魅力。
2.欣赏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谈话导入: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是先人们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引出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
二、谈今论古:1.回顾识字单元的四篇课文:《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概括地介绍四篇课文的特点及内容、思想等。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第五项内容:引出课题《诵古诗传经典》3.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呢?老师我喜欢《传统节日》。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四)诵读积淀,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余老师在执教《迢迢牵牛星》 郑桂华老师在执教《爱莲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五)学会做人,见诸行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晨起缝破衣 郑板桥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2.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4.可配合表情动作来体会感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5.诗词结尾句可酌情适当放缓语速, 拖长音节
延留:指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3、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4、学生背诵
四、总结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3
作
业
设
计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月”的样子画下来。
3、背诵古诗《渔歌子》
板
书
设
计
第1课天地玄黄(tiān dìxuán huá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国内外现状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究现状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三)问题与不足: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书籍就是力量-----培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诗文诵读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规划及实施方案
盱眙县河桥镇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使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后收录小学必背古诗70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前10首。
二年级:必背古诗前21首。
三年级:必背古诗前32首。
四年级:必背古诗前44首。
五年级:必背古诗前56首。
六年级:必背古诗67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二)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早读的读书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
2、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
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
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
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
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
每学期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竞赛评比活动。
5、可以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
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6、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不断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4、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5、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学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四、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
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的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采取“每周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上课前。
以年级为单位由教研组长检查,形式可以个人背诵、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3、每学年评价:学校成立考级小组,从语文教师中产生,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等级。
一等:能优秀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做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
二等:能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比较有感情、适当会加些表情。
三等:能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但有时会遗忘。
能读准音有时会带一点感情。
四等:能完成基本的背诵任务,但很快又会遗忘。
有时会读错字音。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各级测评内容:
一年级:
1、古诗:《江南》《咏鹅》、《风》、《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咏柳》、《锄禾》、《敕勒歌》、。
二年级:
1、古诗:《鹿柴——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静夜思——唐-李白》《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出塞》《凉州词》
三年级:
1、古诗:《别董大—唐-高适》、《绝句—唐-杜甫》
《春夜喜雨—唐-杜甫》、《绝句—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游子吟—唐-孟郊》
《江雪—唐-柳宗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枫桥夜泊—唐-张继》《塞下曲—唐-卢纶》、《望洞庭—唐-刘禹锡》
四年级:
1、古诗:
《浪淘沙(其六)—唐-刘禹锡》、《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池上——唐-白居易》、《忆江南——唐-白居易》
《悯农(锄禾日当午)—唐-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唐-李绅》、《山行——唐-杜牧》、《清明——唐-杜牧》
《江南春——唐-杜牧》、《乐游原——唐-李商隐》《蜂——唐-罗隐》、《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五年级:
1、古诗: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元日—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题西林壁—宋-苏轼》、《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示儿—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南宋-陆游》、《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其一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其二—南宋-范成大》、《小池——南宋-杨万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六年级:
1、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春日——宋-朱熹》、《题临安邸——宋-林升》、《游园不值——宋-叶绍翁》、《乡村四月——宋-翁卷》、《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元-王冕》、《石灰吟——明-于谦》、《村居——清-高鼎》、《竹石——清-郑燮》、《所见——清-袁枚》、《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
备注:下学期要适当增加一些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一些中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