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完整版)《大气探测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大气探测学》复习重点Part1 绪论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定义、范围和特点定义:大气探测主要针对地球大气对表征大气状况的要素(即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范围: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0~3000m)和高空大气探测(3000m以上)。
通常把1.5km以下高度的大气探测成为边界层大气探测。
特点: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2、发展历程1643年托里拆利于发明水银气压表--标志性仪器(精度:0.1hPa;相对误差:1/10000)1902年欧洲建立了第一个气象台站网(7个气象站、35个降水站)实现了时间和地域的同步连续观测1920s,出现了无线电探空仪,发展了高空风探测技术1940s开始,利用火箭使探测高度从平流层底部,对流层顶部扩展到了100公里的高度3、我国的地基探测系统(气象业务组织)国家基准气候站:一般300-400公里设一站,每天观测24次。
国家基本气象站:一般不大于150公里设一站,每天观测8次。
国家一般气象站:一般50公里左右设一站,每天观测3次或4次。
高空气象站:一般300公里设一站,每天探测2次,探测高度25~30km。
4、探测原理直接探测:感应元件与大气等被测对象直接接触,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
遥感探测:根据波(电磁波、声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间接反演大气要素的变化。
分为主动遥感(发射能量)和被动遥感(不发射)5、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指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仪器的灵敏度与它的感应原理有关。
精确度: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真值)接近的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的数值进行衡量。
惯性:指仪器的响应速率,它与电子仪器常用的时间常数的意义相同。
坚固性: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电压波动允许范围,外装饰锈蚀的时间长短。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1、大气探测按照探测方法分:目测〔云、能、天〕、直接探测〔探测仪器与被测大气直接接触,如玻璃液体温度表测量气温的方法。
目前直接探测正向遥测方向发展,如自动站的温度传感器〕和遥感〔又称间接探测,指仪器与被测大气不直接接触进行的探测,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三种。
2、大气探测按照探测范围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两种。
按照探测平台分:地基探测、空基探测和天基探测。
按照探测时间分: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
WMO又把定时观测分为基本天气观测和辅助天气观测,两者均参与全球气象资料的交换。
3、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大气探测系统,包括探测平台〔基础〕、探测仪器〔核心〕、通讯系统〔纽带〕、资料处理系统〔不可或缺〕。
4、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大气探测系统的建立原则和方法,以便获得有代表性的全球三维空间分布的气象资料;制定大气探测技术标准来统一各种观测技术和方法,使其标准化,确保气象资料具有可比较性;研制探测仪器标准计量设备,制定计量校准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校准是确定测量数据有效性的第一步。
校准是一组操作,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指示值雨相应的被测量〔即需要测量的量〕的已知值之间的关系。
主要确定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偏差或平均偏差、随机误差、是否存在任何阈值或非线性响应区域、分辨率和滞差。
6、校准结果有时可以用一个校准系数或一序列校准系数表示,也可以采用校准表或校准曲线表示。
7、随机误差是不可重复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它能够通过在校准时采用足够次数的重复测量和统计方法加以确定。
8、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器可分基准、二级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作标准、传递标准、移运式标准等。
基准设置在重要的国际机构或国家机构中。
二级标准通常设置在主要的校准实验室中。
工作标准通常是经过用二级标准校准的实验室仪器。
工作标准可以再野外场地作为传递标准使用。
大气探测复习资料

1.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
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
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2.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
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
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3.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
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附:为什么要提出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解答:大气探测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由于大气是湍流介质,造成气象要素值在空间分布的不均一以及时间上具有脉动变化的特点,大气的这种特性,要求在台站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取得的气象资料必须准确地代表一个地区的气象特点,而在气象资料使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又能使各个地区的气象资料能够互相比较,以了解地区间的差异。
这是从大气运动的特点对气象资料提出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要求。
8. 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选定云码。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带答案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B. 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C. 大气探测技术和方法D. 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分析答案:C2. 气象站通常测量哪些基本气象要素?A. 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B. 温度、湿度、气压和降水量C. 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D. 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答案:A3. 雷达在大气探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测量大气温度B. 测量大气湿度C. 监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D. 测量大气中的化学成分答案:C4.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探测中的优势是什么?A. 覆盖范围广B. 数据实时性强C. 可以穿透云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用于哪些方面?A. 天气预报B. 气候研究C. 环境监测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大气探测学中常用的探测仪器包括哪些?A. 风速计B. 温度计C. 气压计D. 湿度计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大气探测中常用的数据来源?A. 地面气象站B. 气象卫星C. 气象雷达D. 浮标站答案:ABCD3. 大气探测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A. 仪器精度B. 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C. 环境因素D. 数据处理方法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大气探测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领域。
(对)2. 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只能用于天气预报,不能用于气候研究。
(错)3.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连续观测数据。
(对)4. 雷达技术不能用于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
(错)5. 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对于环境监测没有价值。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大气探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大气探测技术和方法,包括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2. 描述气象站观测的基本气象要素及其重要性。
答:气象站观测的基本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
大气探测复习题

第五章、温度
1、试述液体玻璃、热电偶、金属、热敏电阻温度表测温原理。 2、酒精和水银温度计的优缺点。 3、试述最高最低温度表测温原理。 4、说明温度热滞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特性。 5、一支热滞系数为 100S 的温度表,温度 30℃时,观测环境 20℃的 空气温度,精度要求为 0.1 ℃,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观测? 6、气温测量中一般采用哪些方法预防辐射误差?
第十一章、高空风的探测
1、测定高空风有哪几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 2、测风气球的总举力和净举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要保持净举力不随 气球的上升而改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测风气球的理论升速与实际升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4、由气球的升速公式讨论影响气球升速的诸因素。 5、试述单经纬仪测风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单经纬仪测风中风向、风 速是如何确定的。 6、双经纬仪测风原理和单经纬仪有何不同?它有什么优点?
3、激光云高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激光器测云高 激光器发射光束到云体,反射回来被接收所用的时间为 t,光速为 c,
则
激光云高仪原理:发射低功率的激光束遇到云层将往下反射或者散射 回波,检测发射激光与回波信号的时间差 △t ,即可得到检测云层的 高度 h = c△t/2 (c 为光速)
第三章、能见度 1、气象光学视程、白天能见度,有效水平能见 度的定义?
积雪和冻土
1、何谓积雪,气象站积雪的观测项目有那些? 2、常用来观测积雪的仪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何谓冻土,用于冻土观测的仪器是什么,有何特点? 4、何谓电线积冰,气象站电线积冰的观测项目有哪些? 5、何谓一次积冰过程,一次积冰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 6、用于电线积冰观测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7、影响电线积冰重量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提高探测精度难题
1、提高温度观测中防辐射设备的反射率和通风 2、增加湿度元件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的灵敏度 3、降低高空风测量的测风仰角下限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1大气探测研究的对象,范围,特点对象: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为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诊断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包括:直接探测(仪器的感应部分直接置于探测的大气介质中);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技术手段)和目测项目(云、天气现象的演变过程)。
范围: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
近地面层大气探测:主要是对近地层大气状况进行观测和探测。
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和近地面层大气探测特点:大气探测学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教学的基础。
为天气、气候诊断分析、预报及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及全球气象资料网络系统等提供大气观测资料。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时期创始时期,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哪几个方法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
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
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4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哪几个精确度,灵敏度,惯性(滞后性),分辨率,量程5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观测站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好坏,原则上可以从台站地形是否具有典型性方面进行评定。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空间的代表性,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
湍流大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快,要取一定时段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台站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没有这些一致性,也就谈不上比较性。
1、熟记云状的分类、特征及其国际简写。
低云积云Cu 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Cu hum FcCu cong积雨云Cb 秃积雨云鬃积雨云Cb calv Cb cap层积云Sc 透光层积云避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Sc tra Sc op Sc cug Sc cast Sc lent层云St 层云碎层云St Fs雨层云Ns 雨层云碎雨云Ns Fn中云高层云As 透光高层云避光高层云As tra As op高积云Ac 透光高积云避光高积云堡状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絮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Ac tra Ac op Ac cast Ac lent Ac flo Ac cug高云卷云Ci 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Ci fli Ci dens Ci not Ci unc卷层云Cs 毛卷层云薄暮卷层云Cs fli Cs nebu卷积云Cc 卷积云Cc积云;生成的云体垂直向上发展;消散时向水平方向扩展,常为分散孤立大云块。
大气探测学复习 第六章 气压

大气探测学复习第六章气压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长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分量。
常用的气压单位是百帕常用测压办法(1)液体气压表:利用一定长度的液柱分量直接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
(2)空盒气压表和蔼压计:利用空盒的金属弹力和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
(3)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利用真空膜盒,当大气压力产生变化时,弹性膜片产生形变而引起其电容量的转变,通过测量电容量来测量气压。
(4)振筒式气压传感器:弹性金属圆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当筒壁两边存在压力差时,其振动频率随压力差而变化,该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5)压阻式气压传感器:利用气压作用在敏感元件所笼罩的抽成真空的小盒上,通过小盒使电阻受到压缩或拉伸应力的作用,由压电效应知道电阻值随气压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来测量气压。
(6)沸点气压表:利用液体的沸点温度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测量气压。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和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区分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主要特点是有测定水银柱高度的固定“零点”,故每次测定都需调节水银面的凹凸,使其符合固定零点的位置。
才干读取水银柱高度。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最大特点是槽部没有调节水银面的装置,即没有固定零点。
不需调节水银面,而采纳了补偿标尺刻度的办法,以解决零点位置的变动,它要求内管截面与槽部截面成不变的比例关系。
所以,定槽式的内管示度部分直径匀称。
水银气压表纠正(本站气压纠正)读数须挨次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纠正。
水银气压表的仪器误差⑴真空不良的影响产生的误差⑴毛细压缩误差⑴温度的不确定度产生的误差⑴水银蒸气压的影响产生的误差⑴标尺误差⑴因为安装条件不妥引起的误差⑴其它误差当外界气压不变,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银柱和黄铜标尺均会发生胀缩。
这种纯系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压读数的转变值,称为水银气压表的温度差金属空盒特性?为什么弹性空盒可以作为测压仪器的感应器?(1)空盒弹性的温度效应(2)空盒的弹性后效空盒气压表原理空盒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计都是用金属弹性膜盒作为感应元件的,利用这种空盒的弹力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来测量气压。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研究范围是近地层大气、高空大气以及一些特殊区域的大气(如大气边界层,城市热岛环流,峡谷风场,海陆风场等)。
大气探测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
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
近几十年来,作为主动遥感的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和作为被动遥感的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获得较多信息的大气探测方法,正在逐步进入常规大气探测领域。
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的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那几个时期?①创始时期。
这是在16世纪末发明第一批大气探测仪器以前的漫长时期,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
②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
16世纪末,随着气象仪器的发明,开始了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③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
这时期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大气探测。
④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
这时期,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以及其他高空探测技术,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⑤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
1945年美国首次将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后来发射了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延伸到了500千米。
⑥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
这个时期,大气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大气探测的连续性。
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那几种方法?①直接探测。
将探测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
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作用的原理。
②遥感探测。
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③施放示踪物质。
向大气施放具有光学或金属性质的示踪物质,利用光学方法或雷达观测其随气流传播和演变规律,由此计算大气的流动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探测研究的对象,范围,特点对象: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为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诊断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包括:直接探测(仪器的感应部分直接置于探测的大气介质中);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技术手段)和目测项目(云、天气现象的演变过程)。
范围: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
近地面层大气探测:主要是对近地层大气状况进行观测和探测。
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和近地面层大气探测特点:大气探测学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教学的基础。
为天气、气候诊断分析、预报及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及全球气象资料网络系统等提供大气观测资料。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时期创始时期,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哪几个方法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
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
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4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哪几个精确度,灵敏度,惯性(滞后性),分辨率,量程5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观测站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好坏,原则上可以从台站地形是否具有典型性方面进行评定。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空间的代表性,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
湍流大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快,要取一定时段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台站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没有这些一致性,也就谈不上比较性。
1、熟记云状的分类、特征及其国际简写。
低云积云Cu 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Cu hum FcCu cong积雨云Cb 秃积雨云鬃积雨云Cb calv Cb cap层积云Sc 透光层积云避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Sc tra Sc op Sc cug Sc cast Sc lent层云St 层云碎层云St Fs雨层云Ns 雨层云碎雨云Ns Fn中云高层云As 透光高层云避光高层云As tra As op高积云Ac 透光高积云避光高积云堡状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絮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Ac tra Ac op Ac cast Ac lent Ac flo Ac cug高云卷云Ci 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Ci fli Ci dens Ci not Ci unc卷层云Cs 毛卷层云薄暮卷层云Cs fli Cs nebu卷积云Cc 卷积云Cc积云;生成的云体垂直向上发展;消散时向水平方向扩展,常为分散孤立大云块。
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成圆弧形或重叠的圆弧形突起。
云块之间多不相联。
淡积云:云的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垂直发展不旺盛,云底较扁平,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
分散在空中,晴天常见。
碎积云:破碎的不规则的积云块,个体不大,轮廓不完整,形态多变,多为白色碎块,往往是破碎了的或出生的积云。
浓积云:云的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阴暗,垂直发展旺盛,垂直高度一般大于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凸起,很象花椰菜。
积雨云:云体庞大、浓厚,很象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开始冻结,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毛丝般的纤维结构。
云底阴暗,气流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
秃积雨云:这种云是浓积云向鬃积雨云发展的过渡阶段。
云顶已开始冻结,云顶花椰菜形的轮廓渐渐模糊,丝絮状结构还不太明显,云体其余部分仍具有浓积云特征。
这是积雨云的初始阶段,存在时间较短促。
鬃积雨云:这种云是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
由秃积雨云发展而成。
云顶白色,丝絮状结构明显,常呈马鬃状和铁砧状,底部阴暗,气流混乱。
层积云:云块较大,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常呈灰白或灰色。
薄的云可辨别太阳位置,厚的云比较阴暗。
云块常成群、成行或成波状排列。
布满天空,犹如大海的波涛。
透光层积云:云块较薄、呈灰白色,排列整齐,云块之间常有明显缝隙,边缘比较明亮。
避光层积云:云块较厚,呈暗灰色,云块之间无缝隙,常密集成层,底部有明显的波状起伏,常布满全天,可产生降水。
积云性层积云:云块较大,呈灰白色,多为条状,顶部具有积云特征。
是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扩展而成。
也可由傍晚地面湿热空气上升凝结而成。
它的出现一般表示对流减弱,天气系统逐渐趋向稳定,但有时可降小雨。
堡状层积云:云块细长,底部平整,顶部凸起,有垂直发展地趋势。
远处看去,好象城堡或长条形锯齿。
荚状层积云: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个体分明。
在山区由于谷地聚集充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常常在山脊上空形成荚状云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象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厚度一般400——500米。
碎层云:云体为不规则的碎云片,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灰白色,往往是由消散中的层云或雾抬升而成。
雨层云:灰暗的均匀云层,能完全遮蔽日月,云底常伴有碎雨云。
云底混乱,没有明显的界限,云层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
云层厚度4000——5000米。
一般有连续性降水。
碎雨云: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移动较快,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雨层云、积雨云或高层云下。
是由于降水物蒸发,空气湿度增加,在湍流作用下水汽凝结而成。
这种低而破碎的云,叫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所谓,恶劣天气,一般指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天气状况(黑云压境)。
高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白色或灰色,云体常有条纹结构,多出现在锋面云系中,常布满全天。
透光高层云:薄而均匀的云层,呈灰白色,日月朦胧可见,好象隔了一层毛玻璃。
避光高层云:云体较厚,厚度较均匀,呈灰色,布满全天,不见日月,可产生连续性或间歇性降水。
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在厚薄、形状上差异很大,薄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
常呈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
并且,成群、成行、成水波状排列。
透光高积云:云块较薄,呈白色,向一个或者两个方向整齐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缝隙,能辨别日月位置。
避光高积云:云块较厚,个体密集,云块间无缝隙,不透光,不能辨别日月位置。
有短时降水产生。
荚状高积云:云块呈白色,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呈豆荚状或椭圆形。
当日、月光照射云块时,常产生彩虹。
多由过山气流,或上升、下沉气流汇合而成。
多预示晴天。
积云性高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色,外形略有积云特征,是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扩展而成。
预示天气稳定。
絮状高积云:云体边缘破碎,向棉絮团,呈灰色或灰白色。
是由强烈的湍流作用将湿空气抬升而形成的。
预示将有雷阵雨天气来临。
堡状高积云:外形特征和表示的天气状况与堡状层积云相似,但云块较小,高度较高。
预示将有雷雨天气。
卷云: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通常成白色,有柔丝般的光泽,多呈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砧状等。
由冰晶组成。
毛卷云:云块很薄,呈白色,毛丝般的纤维状结构清晰,云丝分散,形状多变,日、月光透过云体地物阴影很明显。
毛卷云的出现预示晴天。
密卷云:云体较厚,薄的部分呈白色,厚的部分略有淡影,边缘毛丝般纤维结构仍较明显。
云丝密集,融合成片。
密卷云的出现,多预示天气稳定。
伪卷云:在积雨云崩溃消散时,从积雨云顶部脱离的云。
云体大而厚密,常呈铁砧状。
钩卷云:云体很薄,呈白色,云丝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头有小钩,很像逗号。
预示将有天气系统过境,将在短期内有阴雨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卷层云: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呈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出现。
预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本站。
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毛卷层云:云体薄而不很均匀,毛丝般纤维结构较明显。
有时很像大片薄的密卷云。
薄暮卷层云:云体很薄而又均匀,毛丝般的纤维结构不明显,有时误认为无云,一般从是否有晕来判断。
卷积云:云块个体很小,呈白色细鳞片状,常成行、成群排列整齐,很像微风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纹。
卷积云通常是由高空层结不稳定产生波动而形成的。
如果天空以卷云为主,而又有卷云、卷层云,并有发展趋势,一般预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常有阴雨或大风天气来临。
谚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叙述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的基本特征。
积状云:积状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和卷云,积状云一般个体比较明显,云块之间多不相连;层状云:层状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层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云体均匀成层;波状云:波状云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云块常成群,成行,呈波状排列。
2.叙述卷积云与高积云、高积云与层积云各有何异同?①卷积云与高积云共同点:云块比较小,一般成群,成行,呈波状排列;不同点:卷积云呈白色细鳞片状,像微风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纹;而高积云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常呈扁圆状,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
②高积云与层积云共同点:云块在厚薄,形状上都有很大差异,云块一般成群,呈层,呈波状排列;不同点: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常呈扁圆状,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层积云云块一般较大,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高积云薄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层积云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
3.叙述卷层云与高层云、高层云与雨层云、雨层云与层云有何异同?①卷层云与高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不同点:卷层云呈透明或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楚,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高层云呈灰白色或灰色,运抵常有条文结构,常布满全天;②高层云与雨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常布满全天;不同点:高层云呈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纹结构;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有碎雨云;③雨层云与层云相同点:云体均匀成层;不同点:云层云低而漫无定形,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层云呈灰色,很象雾;雨层云云层厚度常达到4000-5000米,层云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4.叙述荚状、堡状、絮状云的形成机理,各代表什么气层状况?荚状云:在山区由于谷地聚集充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常常在山脊上空形成荚状云,另外由于过山气流,或上升、下沉气流汇合而形成的驻波也会产生荚状云,多预示晴天;堡状云:包括堡状层积云和堡状高积云,,堡状层积云是由于较强的上升气流突破稳定层之后,局部垂直发展所形成;堡状高积云是由于中云的局部对流强烈而在局部垂直发展而形成的;如果天空出现堡状层积云而且大气中对流持续增强,水汽条件也具备,则往往预示有积雨云发展,甚至有雷阵雨发生;堡状高积云一般预示有雷雨天气;絮状云:絮状云有絮状高积云,是由强烈的湍流作用将使空气抬升而形成,预示将有雷阵雨天气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