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 1.2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4:1.2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研究燃烧热的实际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手段查阅资料、点拨探讨预习探究1反应热可分为、、等。
时,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为。
2能源包括以及柴草等。
化石燃料包括。
新能源包括。
它们的特点是。
互动课堂(一)情景导入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那么不同的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燃烧热。
﹙二﹚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探究1] 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
[板书]1.定义:在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实验测得25º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1)条件:25 ℃、101 kPa(2)可燃物的用量:lmol(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4)单位:kJ / mol(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 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1.2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燃烧热能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资源、能源在社会生产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燃烧热的概念
三、知识结构
(一)燃烧热
1、定义
2、意义
3、计算
(二)能源
1、定义
2、新能源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复习热化学方程式,逐渐过渡到本节内容。
1、燃烧热
定义:101Kp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产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烈,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投影:理解燃烧热时注意:
(1)完全燃烧
(2)燃烧热通常由实验测定
(3)可燃物必须时1mol
(4)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可燃物前的系数,与焓变一致2、研究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反应时放出的热烈多少,以便控制反应数量和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题
4、能源
定义:能够提共能量的资源。
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
组织学生看投影,了解新能源的现状、发展情况。
人教 高二化学选修四 1.2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响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响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主要讲述了两大局部的内容:第一局部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上一节反响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问题作补充,为本章下一节有关反响热的计算做准备。
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绘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适宜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相应根据。
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重难点。
第二局部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展分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展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局部中还介绍了局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本局部内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才能,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懂得节约能源、进步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展简单的计算;〔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比拟、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我国环境与能量现状的认识过程,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知道进步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燃烧热的计算四、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理解一局部关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知识。
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内容:本节位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对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统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情况,然后进行教学过程。
(若有预习检测,就利用其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上课精讲部分的调整。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列举一部分燃烧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其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然后从中提出燃烧热的概念。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燃烧热)[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1.定义:在 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H2(g)+1/2O2(g)=H2O(l)ΔH=-285.8kJ/mol实验测得25º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5’)(1)条件:25 ℃、101 kPa(2)可燃物的用量:lmol(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4)单位:kJ / mol(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燃烧热1.概念: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1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表示25_℃、101_kPa 时,1_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_kJ 的热量。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H 2的燃烧热(2)由H 2(g)+Cl 2(g)===2HCl(g)ΔH =-184.6 kJ/mol 可知,H 2的燃烧热为 184.6 kJ/mol(3)12 g 碳在O 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 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2)× 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3)× 碳在O 2中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为CO 2气体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________。
①CO(g)+12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②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③H 2(g)+12O 2(g)===H 2O(g)ΔH=-241.8 kJ·mol-1④C2H6(g)+3.5O2(g)===2CO2(g)+3H2O(l)ΔH=-1 559.8 kJ·mol-1解析: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燃烧热能源1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2.教学目标: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燃烧热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热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热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热的定义、燃烧热的计算方法及燃烧热在实际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燃烧反应,让学生运用燃烧热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释。
2. 证据推理: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 模型建构:通过燃烧反应的学习,培养学生构建简单化学反应模型的能力,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勇于质疑,积极思考,培养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能量的基本概念,对于能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燃烧热能源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8. 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燃烧热教学内容,突出燃烧热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结构清晰:板书应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2《燃烧热 能源》上课教学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源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一)、反应热1、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教案(表格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述】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类重要的反应热——中和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种值得研究的反应热——燃烧热。
【投影】问题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燃烧都会放出热量,那么是不是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给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都是H2与O2化合生成水。
哪一个才是H2的燃烧热呢?请阅读课本p7燃烧热的概念,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出关键词。
【板书】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1.定义【投影】定义: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关键词:25℃、101kPa——研究的条件1mol纯物质——燃烧物的量,而且是纯物质完全燃烧——反应程度(比方说C有不完全燃烧)稳定的化合物——生成物(C元素或单质 -- CO2(g)S – SO2(g)(不是 SO3)H(元素或单质)– H2O(l))因此,刚刚给出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只有第2个表示的是H2的燃烧热。
【投影】值得注意的三点问题:1.燃烧热的单位为kJ/mol,△H<0,但是在叙述时用正值。
2.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3.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提问】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可以类比中和热听讲,理解思考,看书,划出关键词思考,第2个是【回答】以1mol可燃物质为标准配平其它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整数或分数)。
练习1: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再次强调】燃烧热在表述的时候为正值,不带正负号。
热量的单位用的kJ。
练习2已知: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一11036kJ/mol 【回答】表示在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l)放出285.8kJ的热量。
【回答】△H=-5518kJ/molC8H18的燃烧热是多少?【强调】C8H18(辛烷)燃烧,有机物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写的是分子式(今天的课后作业涉及到了),用等号不用箭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社实验版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正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内容基础上的一个补充,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重点,能源的介绍和我国能源的现状则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能力。
3.学情分析: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有待培养。
本节内容中关于能源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探究活动和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运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
4.设计思路:由于上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燃烧热的概念,是在已学知识上的补充和加深,故先复习引入,然后学习新知;至于能源部分,则采用学生讨论探究,收集资料,分享信息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及时
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
旧知
引导学生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对学生的答案做点评书写热化学方
程式,请学生公
布自己的答案
复习热化学方
程式的意义,
以及书写热化
学方程式的注
意事项
讲述新课[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定义:在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
物质的燃烧热。
阅读教材找出
燃烧热的定义。
学习燃烧热
的定义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分析教材中内
容,找出概念的
要点
加深学生对燃
烧热概念的理
解。
思考与
交流
提出问题:应根据何种标准选择燃料?[汇报]1.根据物
质的燃烧热、燃
料的储量、开
采、储存的条
件、价格、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
的燃料是:氢
提高学生分
析、处理、运
用信息的能力
气、甲烷、甲醇等。
例题讲解[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10 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
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500 g H2O温度由
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
为,热化学方程式
为。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完成例题,并公
布自己的答案。
提高学生对知
识的运用能力
和计算能力
自主学
习
[板书]二、能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国能源状况]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
提高分析信息
的能力
[讨论]1.有人说我国已探明的煤和石油储量已足以
使用好几百年,我们根本不必要节约能源?
(发表自己的见解)
2.新能源的要求与探索
[汇报]1.要求:
产生能量高、经
济、污染少。
新
能源有:太阳
能、生物能、风
能、氢能、地热
能、海洋能。
2.调整和优化
能源结构,降低
燃煤在能源结
构中的比率,节
约油气资源,加
强科技投入,加
快开发水电、核
加深对我国能
源现状的了解
激发使命感和
求知欲
电和新能源等
就显得尤为重
要和迫切。
科学
视野
新能源的介绍: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
能、地热能、海洋能。
[投影]
阅读教材,展示
课前所查找的
资料
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
练习
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放热
点燃
J
)
(
)
(
)
(
1
2
2
Q
g
CO
g
O
s
C+
途径II:先制水煤气:
)
(放热J
)
(
)
(
)
(
)(
2
2
2
Q
g
H
g
CO
g
O
H
s
C+
+
再燃烧水煤气:
)
共放热(
点燃
点燃
J
)
(
)
(
2
1
)
(
)
(
)
(
2
1
)
(
3
2
2
2
2
2
Q
g
O
H
g
Q
g
H
g
CO
g
Q
g
CO
⎪
⎪
⎭
⎪⎪
⎬
⎫
+
+
试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两种途径放
相互交流,讨论
完成
提高综合解题
能力
热:途径I 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 放出的热量。
(2)321Q Q Q 、、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应需要______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
(4)简述煤通过途径II 作为燃料的意义。
作业 布置
1.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
和燃烧热。
2.教材P 9 1、2、3、4、5、6
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
四、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前布置的调查,还是课堂中的“科学视野”,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因学生在课前已经利用学校的网络对新能源的信息进行了大量收集,故本节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对新能源做了解。